1周末已去,需等待。上班如此难熬,遥想大学当年,生活几多美好。十点起床,逃课不管,仍把网吧找。校园如画,一时多少英豪。唯有临考夜读,关键时刻,重点能找。
2我的理想:幼儿时吃上糖,上学时拿奖状,高考时中金榜,工作时能上岗,结婚时买上房,现在是能蜗居不流浪。
3伴着金风艳阳红花硕果,带着父母的叮嘱,怀着求知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大学之门,进入新生活。梦想在这里实现,人生在这里转折。祝愿学业进步!
4走进大学校门,一切从新开始,告别紧张学业,迎来自由生活,加入社团组织,培养管理能力,拥有好的人气,梦想从此打开,短信祝福送上,盼望学业有成,大学过得愉快!
5六月艳阳天,高考在眼前,恐慌虽生惧,信念更坚强;心态摆平稳,沉着应考题,心中有天地,考场自奋笔;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耀,金榜题名日,蟾宫折桂时。
6高考高考,心态要好,保持冷静,基础打好,莫要烦躁,开开心心,早睡早起,精神十足,考上大学,实现梦想,相信自己,一定最好。
7知你即将步入大学,展开新的生活,特送你极品“装备”武装自己:乐观开朗帽,认真细心手腕,善于交际护甲和激情活力鞋。拥有这些你必定能有一个幸福,快乐,收获颇丰的大学生活!
一个温馨、团结、积极上进和竞争的班级。
班级生活对每位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温馨的班级生活会给班级成员养成平和的心态;
第二,团结的班级会让班级成员学会团队合作和谦让;
第三,积极上进的班级会让班级成员追求上进;
第四,竞争的班级会不断触动班级成员不断努力。
因此,在一个温馨、团结、积极上进和竞争的班级生活比较好。
扩展资料:
每个人希望被分到的班级都不一样:成绩差的总是希望被分到老师不太凶,同学成绩也和自己差不多的,这样没有压力。有虚荣的人总是希望被分到好的班级,可以让别人羡慕自己。成绩好的应该都可以吧,反正老师都差不多,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针对目前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个人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悟和体会,特对我们学院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 应当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出以“当代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发展”、“大学生环境适应”、“大学生学习与创新”、“大学生健康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情绪调节”、“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一套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 大一:
主要以“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如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等为主题;
2 大二:
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
3 大三、大四:
1) 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素质特点,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做出正确抉择;
2) 对准备考研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考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困难;
3) 对准备就业的学生,应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
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二、 具体活动内容:
1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班会、进行心理**赏析、心理案例研讨、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心理知识宣传展板设计竞赛;
2 以学院为单位:
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训练”、“心灵短信征集”、“心理沙龙校园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趣味心理测验”、“‘心灵有约’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利用专刊、专栏、手册、漫画展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
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
大一、大二:环境适应、大学学习、人际交往、情绪与情感调控、网络心理、恋爱心理、生涯设计等方面;
大三、大四:考研专题讲座、如何在心理上做好就业准备、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使自身符合企业招聘条件。
开设校园心理健康网站,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主要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当前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有人理解,同时也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不良的原因
在各种情感的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中学生面对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方面期望值较高的压力。压力过大,不但不能促进情感的正常发展,反而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感,比如失败感、挫折感、焦虑感等。第二个方面是单亲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较高,中学生的每个班几乎都有不少学生是单亲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别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往往就以故意违纪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共同的特点是成绩波动较大,直接的原因是思想的不稳定及情感世界的低落与空虚,因此他们往往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一时冲动,可能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三是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而父母一般都愿意给孩子很多的钱来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但这容易造成孩子生活中的奢侈、浪费、不知勤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青少年自律行为较弱,在没有家长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下,容易成为问题少年而流入社会。
学校忽视导致学生情感饥渴,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饥渴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应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交流缺乏,渴望得到却无法获得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多见于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孤儿和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情感关爱和交流,若在学校里仍不能获得,就会出现情感饥渴。产生情感饥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他人敬而远之,想接近别人又怕受到拒绝和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表现为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对得比自己好的人嫉妒和仇视等。有的甚至发生情感偏离性转移,即把受挫的情感转移到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情感体验上去。例如,现在就有不少的中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受挫后,把兴趣转移到低级庸俗的活动上去,如沉迷于网络或者到游戏机室长时间玩游戏等;有的中学生在渴望获得同学的友谊和关爱后受挫,转向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朋友,称兄道弟,以获取尊严和愉快等。
三、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修养。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健全,教育能力较差,不善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教育手段背离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甚至对学生惩罚或变相惩罚等。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就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富有自制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强烈的情感传递效应。 2帮助中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情绪。当一个人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他往往急于寻求摆脱这种情绪的方法,所以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的感受上,这样的内心世界更难以使人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行动,易让情感压倒理智。这种消极情绪的冲动比消极情绪本身更可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种情绪,如高兴、气愤甚至焦虑、嫉妒等。使学生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并且能够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的引导他们去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3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乐观精神等正意识的引导。乐观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人力不及的原因,并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当无法用理智的思考消除消极情绪时,就要想办法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不要压抑和否认。常用的方法有:转移——愤怒时,就做些需要体能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等,将能量释放出来;倾诉——把不愉快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向朋友诉说;宣泄——伤心的时候如果想哭就放声哭一场。
4指导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移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又叫移情。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换位思维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宽容,使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使他们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乐于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总之,情感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我们在抓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中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较高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