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1张

1 初中文言文全解出师表答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0、①卑鄙:出身卑微②光:发扬光大③简拔:选择提拔④咨:询问

11、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2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带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降下二三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加点字注音 卑鄙 猥 夙夜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 咎 咨诹 3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3、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4、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5、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8、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 9、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 10、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答案: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一兵一卒(士兵) 短兵相接(兵器) 步兵如蚁(兵种) 兵荒马乱(战争) 纸上谈兵(军事行动) 兵贵神速(行军) 穷兵黩武(兵力) 兵不厌诈(战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3汉室之隆 兴复汉室大业 4议论 5C 阅读测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

3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2 锦州市(09辽宁省)(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

(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4分)(1)躬耕于南阳 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4)此人可就见 就: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

诣:拜访。就:接近。

(每词1分)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每句2分)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2分)3 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躬( ) 损( ) 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案: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13、A。

(2分)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4 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

(1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

4 谁有《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中《出师表》的答案啊

《出师表》情真理透,词婉意切,慷慨深沉,读来我“心有戚戚焉”。读《出师表》时,已是深秋。窗外萧瑟的秋风勾起了我无限的幽思,使我思接千载。我从那铿锵振响的语句里,感受到穿透千年的情感力量。

现实是无奈的。先主刘备已溘然而逝,赵云、关羽、张飞也已英雄埋骨。一个年老多病的丞相和一个懦弱的刘阿斗,支撑着蜀汉的大业。南方虽已安定,然而,曹氏雄据中原,孙氏以江河之险而盘据江东,蜀汉则偏据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敝,朝中又有奸宦未除,后主性愚。诸葛亮忧心忡忡。他希望以一篇《出师表》的铮铮忠言打动后主,使其成为一代贤君。

文章开头便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之危急,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节奏顿挫,音韵铿锵,由势入理,起笔峥嵘。

然后又平下心来,将为政之道与后主刘禅娓娓道来,节奏舒缓,隐隐透出几分暖意。从那轻缓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并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一种暖融融的长辈与后辈的关系。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一统天下的君王。文章隐隐露出几分无奈和几丝渺茫的希望。

忽然,笔势陡转,由“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感激21年来先主的知遇之恩,自叙平生,节奏错落有致。然后宕开笔墨,将文章推向 ,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气势恢宏磅礴。

最终,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那泪水终于像大潮般汹涌而至,其情沛然如注,不禁让人掩面长叹。

不期然想起了杜甫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想起苏轼曾写道:“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后人又叹之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之惆怅满怀。”

5 谁知道《三国志》和《出师表》文言文对比的题和答案

《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4)此人可就见 (5)将军宜枉驾顾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参考答案: 1(1)躬:亲自,自身(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由是:因此 诣:拜访(4)就:接近(5)顾:拜访(6)以:把 2(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2)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3)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4)(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可)。

6 有关《出师表》的题目和答案,要尽量多点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答案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否(pě )②中道崩租(cú )③以遗陛下(wè i )④行阵和睦(mù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②引喻失义(不恰当 ) ③察纳雅言(贤德的进柬 )④性行淑均(善良平正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C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次后汉所以倾颓也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③故五月渡沪(所以)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答:兴复汉室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白帝托孤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明先帝对臣的重要委托,间接地说明了自己此次北伐的原因。

7 语文议论文阅读及出师表阅读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基础鉴赏题议论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败军”和“危难”指什么?像他临危受命的人在历史上还有谁?举个例子2诸葛亮在北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来来表达3诸葛亮为什么追述自身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4在划分责任这一自然段上,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特点?5文中作者12次提到了先帝,为何屡次提及?6诸葛亮写这篇表达有何用意?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8怎样看待小说,戏剧和民间的诸葛亮形象?9从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陈涉世家》第二自然段:1陈胜对当事形式的分析(原文)2与鸿鹄之志相照应的两个词语3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是:(原文)4为造舆论,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目的是什么?5“卜之鬼”的目的是什么?《陈涉世家》第三自然段(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目的是__________2文中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句子是: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2分)A非若是也B要离之刺庆忌也C皆布衣之士也D臣未尝闻也2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3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4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2分)5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唐雎表现了什么品质?(4分)6言为心声,言为思想外衣,语言宣之于口,也是人物形象的写照秦王和唐雎的一番舌战,一方盛所凌人,杀机重重,一方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他们在机锋的语言背后,各自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和感受?(4分)7以第三段为根据,想一想,唐雎能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呢?语言力求简洁流畅(2分)8唐雎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9结合文章内容,或针对人物形象,创造一副对联(2分)上联:下联: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 与臣而将四矣11用自己的话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拱桥/哄骗 奖券/试卷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B.伫立/贮藏 堤坝/提拔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狼藉/国籍 辍学/啜泣 闻名遐迩/目不暇接

D.取缔/谛听 祈祷/筹集 相形见绌/茁壮成长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它已经和我的心进行了永远的 。

○2大致说来,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

○3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 ,虽没上过学,却也熏陶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A.沟通 简陋 出生

B 勾通 简朴 出生

C.勾通 简陋 出身

D.沟通 简朴 出身

3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2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3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5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1○4○5○3○2 B.○4○1○3○5○2

C.○1○5○4○2○3 D.○4○5○3○1○2

4下面语段中标号码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1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稍游移,好像是挂满枝头的晶亮的硕果。○2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3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A.○1比喻 ○2夸张 ○3排比 B.○1夸张 ○2拟人 ○3比喻

C.○1比喻 ○2借代 ○3排比 D.○1夸张 ○2比喻 ○3夸张

5赏析郭沫若的《静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A.全诗内容紧扣题目,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静谧的夜景。

B.第一节描绘的图景是: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

C.第二节诗诗人唤醒读者想象的心灵,让读者获得“放-收-放”的心灵体验。

D.最后一行写天界孤独的鲛人在寂寞的夜晚对月悲泣。

阅读《奇妙的克隆》片断,回答6-8题。

克隆绵羊“多利”

选文略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用的引号,有一处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处的是:

A.“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B.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

C.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受受精卵那样的分裂……

D.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7下面的表述与选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换核卵”是由“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和“芬多席特”羊的乳腺细胞构成。

B.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其目的是使其形成胚胎。

C.克隆“多利”的三种基本物质是:“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核、另一只母羊的子宫。

D.“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8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节文字详细地说明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影响。

B.克隆羊的诞生证实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C.“多利”诞生于第248次试验,这反映了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顽强精神。

D.第二段文字运用逻辑的说明顺序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之:助词,不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交往

D.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我小时候就爱读书。)

B.录毕,走送之。(抄录完毕,赶快把书送还。)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乡里来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那去问经书的内容。)

D.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先写作者读书刻苦,后写他求师艰难。

B.“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既指天气寒冷,又表明作者家道贫寒。

C.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表现出他求师的诚恳态度。

D.“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这两句话表达作者对借给他书的人和老师的感谢。

答案:

1C 2D 3B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憩qì 洗濯dí 厄运è 静谧nì

B.犬吠fèi 炽痛zhì 告罄qìng 砭骨biān

C.枯涸hé 恬静tián 澄澈chéng 阴霾mái

D.磐石pán 娴熟xián 庇荫pì 剽悍piāo

2 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头晕目炫 苦心孤旨 不期而遇 锋芒毕露

B.猝然长逝 明眸善睐 讳莫如深 叱咤风云

C.锲而不舍 毛骨悚然 眼花潦乱 相得益彰

D.轻吟浅唱 锐不可挡 大庭广众 巧妙绝伦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B.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1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2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3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4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5却容不了当权派 ○6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7无论是同党很大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8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2○3○5○8 B.○1○4○5○7

C.○2○4○5○7 D.○1○4○6○8

5 下面诗句通过写景,痛切地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情感的一项是: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阅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片段,回答6-8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6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 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 “总”字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 “只”字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

D. “一味”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

B.第三段中所谓的“他信力”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曾相信“国联”。

C.第四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D.原文中两处加着重号的句子前后呼应,其作用是痛斥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麻痹人民,“发展着‘自欺力’”。

8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摆出敌方论据和论点,第三至五段直接批驳。

B.敌方论据和论点之间无因果关系,作者通过驳论证来驳敌方论点。

C.通过批驳可见,这一部分人可悲的“他信力”都失掉了,只在发展着“自欺力”,他们这样的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岂不荒谬绝伦?

D.选文中三处“中国人”所指的内容一致。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回答9-11题。

选文是全文。

9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以已乎

10 作者在论证“舍生取义”这一观点中,下面句子属于反面论证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 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B.文章开头,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了全文的论点。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前一句指的是“不义”,后一句指的是“义”。

D.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答案:

1C 2B 3A 4D 5B 6C 7B 8D 9D 10B 11C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阻遏(è) 箱箧(qiè) 荒谬(niù) 在劫难逃(jié)

B. 愧怍(zuò) 焦灼(zhuó) 归咎(jiù) 深恶痛疾(wù)

C. 殷红(yīn) 隔阂(hé) 迁徙(xǐ) 莫衷一是(zhōng)

D. 污秽(huì) 执拗(ào) 狼藉(jí) 花团锦簇(cù)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代表们认为,研究汉字信息输入方法是我国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B. 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起来。

C. 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弟俩从没有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D. 在东部联盟全明星赛上,球迷们熟悉的奥尼尔、邓肯等将粉墨登场。

3 根据诗句对仗的规律,与“野旷天低树”一句对仗工稳的一项是:

A. 鸟鸣山更幽

B. 蝉噪林愈静

C. 江清月近人

D. 月涌大江流

4 下面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问。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 下面诗行中,诗人运用借代手法表达思念亲人感情的一项是: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D.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片段,回答6-8题。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

……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6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B. 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C.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

D. 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7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中画线句子是: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

A. 之所以他“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是因为他“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

B. “忘我地注视上帝”,写出托尔斯泰对真理执著的追求。

C. “虚无”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的意思。

D. 托尔斯泰热诚而纯正地追求真理,用他的作品批判社会,启迪人们的心灵。

8 综合分析节选文字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B. 第二段文字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自己感慨人生的不幸。

C. 此处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D.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阅读《小石潭记》片段,回答9-11题。

选文为全文。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C.蒙络摇缀 (络:连结)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B.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 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D. 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11 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 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

C. 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D.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的。

答案:

1B 2A 3C 4B 5B 6A 7C 8B 9C 10A 11 D

1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hé) 栖息(xī) 炽热(chì) 契而不舍(qì)

B.缀(chuò)泣 猝(cù)然 胆怯(qiè) 拈轻怕重(zhān)

C.匀称(chèn) 赃物(zāng) 歉疚(jiù) 众目睽睽(kuí)

D.馈赠(kuì) 祈祷(qí) 慰藉(jí) 参次不齐(cī)

2 为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 ○1 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 ○2 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 ○3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 ○4 。我们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A.○1百折不回 ○2宽容 ○3空中楼阁 ○4百感交集

B.○1坚强不屈 ○2宽容 ○3可望不可即 ○4喜怒哀乐

C.○1百折不回 ○2宽恕 ○3空中楼阁 ○4喜怒哀乐

D.○1坚强不屈 ○2宽恕 ○3可望不可即 ○4百感交集

3 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或者“使”)

B.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C.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在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D.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4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

5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B.我想他们此,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这一节描绘作者在想像的境地中见到了牛郎织女,他们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这句诗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行路难》)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积极、自信的性格。

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6-8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6 对文中画线句的含义与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划线句: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A.作者的不大高兴是因为家乡在他的眼里还有很多美的地方,不只是鸭蛋。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别人了解自己家乡仅限于家乡的鸭蛋而感到不平。

C.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先用这句话延宕一笔,然后具体表现自己家乡的咸鸭蛋的优点。

D.作者因为自己的家乡穷得只剩下鸭蛋而难过。

7 对选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所选的两段主要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点。

B.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条的内容,目的是介绍家乡腌蛋的方法。

C.选文第二段写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黄通红。

D.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偏爱,实际上透露出的更是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8 对选段的语言特色品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这句话口语色彩浓郁,鲜明的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流露出典雅雍容的语言特点。

B.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句文白夹杂,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C.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句中的“吱”字活灵活现的表现了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

D.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这句话中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眏成趣,使文章于平实之中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的韵味。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1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岂直五百里哉?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B.故不错意也(错误)

C.请广于君(扩充) D.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以大易小

C.今吾以十倍之地 D.以君为长者

11 对第二段文字理解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秦王所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弦外音是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明了秦王对安陵君的尊重态度。

C.唐雎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不愿意“易”的强硬态度。

D.这段文字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答案:

1C 2C 3 B 4D 5B 6 D 7B 8A 9B 10D 11B

1 初中文言文停顿怎么停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2 文言文的停顿方法需要原创

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五、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

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六、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七、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八、“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3 文言文划分停顿有什么技巧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 a、主谓间需稍停顿, 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 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 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 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 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5、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6、特殊说明, 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 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 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4 最爱考的文言文5个

三人成虎原文:庞 与太子质1于邯郸2。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5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 曰:“夫6市之无虎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8大梁9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0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11。”于是辞行12,而谗言13先至。

后太子罢质14,果不得见15。解释:1 质:○粤[置],[dzi3];○汉[zhi]。

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2 邯郸:○粤[韩丹],;○汉[handān]。

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5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6 夫:○粤[符],[fu4];○汉[fu]。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7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8 去:离开。

9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10 察:详审,辨别是非。

11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12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3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14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5 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译文: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

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

庞 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 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 ,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

盗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 ,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答应了,而盗却咬断了母亲的 ,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

盗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于是我杀了她。

哎!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

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

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

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编辑本段]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ú)?" [编辑本段]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5 文言文中考考点

中考文言文考点分析

新大纲提出了“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要求,各地中考逐渐将文学作品的赏析,尤其是诗词的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

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与高考衔接的需要。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

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6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的题及答案

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 ②再/而衰,三/而竭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⑨且/焉置/土石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今/天下/三分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例24、于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风 可/以/一战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例27、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例28、夫/大国,难测也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33、《范/文正公/集》例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例3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

7 文言文停顿技巧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

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

如\'河曲智吏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己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己大风\'。

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 (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

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付出师表» (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 (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付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付《出师表》 (3)向/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如: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恒«

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

唐雎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课内讲读课文。文章场面简单清晰,情节发展脉络清楚,矛盾集中尖锐,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以不艰深的对白为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因此,《唐雎不辱使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合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天然剧本。所以,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分剧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导演说戏,观众和演员进行对话的方式进行活动型“文言仿真”学习。

  课前,我利用早自习时间简单介绍故事背景,为同学勾画了重点词语。我在全班组建了六个剧组,每个剧组指定一位导演。要求每个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并排好课本短剧或者准备分角色朗读。

  下边实录的是剧组表演之后的“导演说戏”部分。

  课堂实录

  导演杨雅云:我们这个剧组是特色是去掉了叙述语言,因为我们认为这样表演更紧凑,场景的变幻更自然。我们主要抓住了秦王的盛气凌人和唐雎的大义凛然来表现的,我觉得张钪表演的秦王和蒲涛表演的唐雎基本上把这两个人的性格还是表现出来了。

  师:“盛气凌人”和“大义凛然”这两个词都用得不错,你们具体设计了那些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呢?

  杨雅云:比如“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我们采用的是上扬的淡淡的不在乎的轻松的语调来读,显示出秦王根本就不把安陵国放在眼里的味道,而唐雎的的“岂直五百里哉”我们就设计得不卑不亢,语音不重,但是要严肃坚决不容回旋。

  师:很好,语气上把握得有些创意。但是我从你的说戏中没有看到秦王和唐雎的变化。难道“盛气凌人”和“大义凛然”两个词语就能全部概括吗秦王和唐雎吗?剧本分析要分析出角色的情感微妙的发展轨迹,表演要表演出角色的让人不易察觉的变化,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才是最成功的。

  导演谷雨:我想说说我们剧组和其他剧组的显著不同的地方。我们在钻研剧本的时候,发现文章开头就不对。既然是秦王“使人”谓安陵君,那为什么文中引用的语言又直接是“寡人”呢?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处理,增加了秦国使臣和秦王对话的细节。这样剧本显得严谨些。

  师:嗯,不错,连王老师也没有发现这点问题呢!请继续说。

  谷雨:刚才扮演唐雎的蒋云淞表演非常精彩,他完全演出了唐雎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形象。但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上我们剧组和他们剧组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我们觉得唐雎的勇敢不仅仅是大义凛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成熟冷静。比如在处理“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这句台词的时候,蒋云淞的表演就已经很激动了,显得咄咄逼人的样子,但是我们认为不应该这样,这个时候的针锋相对应该是不露声色更好,因为惟有这样,才能为后文蓄势,才能让秦王盛气凌人的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示,才能使秦王的气急败坏和唐雎的步步为营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后文情节的发展有急转直下的效能,才能让人感觉一波三折……(众鼓掌)

  师:了不起!在文学创作上,这叫作——

  生:先抑后扬。

  师:对唐雎是先抑后扬,对秦王是——

  生:先扬后抑。

  师:谷雨继续说,那你们怎么处理这个细节的表演的。

  谷雨:我们剧组就不像蒋云淞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我们处理得比较平淡,和秦王的“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的盛怒傲气恰好形成对比,我要求演员的表情也不要有什么变化,要不动声色,要波澜不惊很平静。

  师:很了不起!就从这两个细节上,我看出了你认真琢磨了剧本,对情节和人物都理解得比较深刻。

  导演潘俊臣:比之前面五个剧组,我觉得我们这个剧组的特色是抓住了几个场面的“变化”——背景的变化、场景的变化、人物的变化。我们认真讨论了这些变化并在表演中力争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比如同样的一句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第一段是通过使者说出来的,而且是在安陵国的朝廷上说出来的,我们的设计是使者有些傲气但还是有基本的谦恭的礼节,当然这种谦恭可能并不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可是在第二个场景中,秦王同样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秦王亲口说的,而且是在“不悦”的背景下,还是在秦王自己的朝廷上,他本来就打定了主意要兴师问罪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力争表现出秦王特别的傲气和不可一世,比使者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要大,语气要重更霸气。

  师(非常赞赏):请说得仔细一点儿,同样的一句台词,怎么样表现出他们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处理。

  潘俊臣:比如第一句的语气比较傲气,第二句除了傲气还有生气,读到“五百里”几个字的时候,第二句要特别地用重音来强调。我们还安排演员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速要慢,头渐渐抬起,眼睛越睁越大,表情越来越严肃,一幅兴师问罪的样子。

  生:我们这个组还有一个跟谷雨们不同的地方,刚才他们认为唐雎一直都很冷静,他是以静制动。我们剧组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我们认为唐雎并非一直都很冷静,他的情绪以冷静为主,但是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应该是越来越亢奋和越来越激动,只不过他把这种亢奋和激动控制得很好。我们同意谷雨剧组的意见,当唐雎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这句话时他应该是平静的,这个叫不动声色,后来到“与臣而将四矣”的时候,他就应该有点儿强硬了,到“今日是也”拔剑而起的时候,他的情绪也就爆发了,因为这时他已经下定了拼命的决心。只有表现出这种变化,唐雎的形象才是立体的。

  师:精彩,真知灼见!

  导演何语婷:因为我们剧组全都是女生,所以我们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表现,除了重音和拖音的处理外,我们剧组有一个特色就是抢读。

  师:“抢读”?刚才表演的时候老师没有听出来,你说说,好像是个新设计。

  何语婷:比如秦王说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时,我们设计的是秦王还没有说完,说到“抢”字的时候,唐雎就抢读“此庸夫之怒也”,我们认为这样可以形成一种针锋相对的形式,显示出斗争的激烈。

  师:有创意,那你们对刚才潘俊臣剧组和谷雨剧组的争论如何看呢?

  何:我们倒还没有想得那么深刻,不过听了他们的争论,我比较偏向于潘俊臣剧组的,所以李想在处理“此庸夫之怒也”这一句的时候,我就提出建议语气可以稍微强烈一些,但语速不要过快,以防起点过高后后面的表演就快不起来了。

  师:我听你们的演员在读“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时候好像处理得有些意思,你谈谈想法。

  何语婷: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若士必怒”,四个字一字一顿,语气要低,语速要慢,然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语速极快,语气上扬,声音加强,但是读到“天下缟素”时,声音继续加强,但语速放慢,“天下”二字要以继续上扬,并且演员配以抱拳向天的动作,然后突然急促收住,短暂停顿后,咬紧牙关压低声音说出“今日”二字,重音放在“是也”上,然后声断气不断,配以挺剑而起的动作。

  师:非常经典!短短一句话二十个字也设计得如此波澜起伏,看来上次的《石壕吏》的演出真把咱们何语婷打造成著名演员和著名导演了。(众笑)让李想再给我们朗诵表演一遍吧。

  (李想倾情读第三段)

  导演伍勇俊:王老师也说了我们这个剧组的的实力比较弱,但我们觉得我们有一个地方很成功——那就是让周礼莉演唐雎。(众大笑)

  师:新观点哟!周礼莉在班上最是腼腆了,你们让她演唐雎,胆子很大嘛!

  伍勇俊:我们觉得唐雎这个英雄和别的英雄不太一样,他的冲锋陷阵不是在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而是在外交斗争场合中的冲锋陷阵,他的魅力不仅仅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绵里藏针,尖锐而又内敛的。所以我们也不同意像蒋云淞那样演,他演的英雄气太外露了,从头到尾都慷慨激昂,不像是外交斗争,倒好像是在比武摔跤。周礼莉比较内向,她的表演就比较含蓄,虽然最后爆发时候的威力不够,但过程中她的那种不温不火的性格对表现唐雎的稳重就很有好处。我们的演出不算精彩,但是我们让平时最不说话的同学成功担任了一次主角,我们挖掘培养了一颗新星,你说我们剧组是不是了不起?(众爆笑)

  师:大家不要笑,伍勇俊谈的其实是选演员要和角色的气质相似的问题,看来这个导演对表演还有些研究的。确实,周礼莉这次的勇气可嘉,让我们佩服,但在表演上,确实还需要向其他几个唐雎多学习啊!(众笑)

  师:最开始我向杨雅云剧组提出的那个问题我觉得从几个导演的发言中其实已经解决了,我们能不能从大家的发言中提取出几个词语来描绘一下秦王和唐雎各自的变化轨迹。

  生:秦王可以是“傲气——霸气——泄气”。

  生:唐雎可以是“不卑不亢——针锋相对——绵里藏针——大义凛然”

  师:对了,这样人物个性的层次就丰满了。下面导演演员观众三方继续进行对话吧,对话角度变一变,就你们在钻研剧本过程中和看表演过程中的疑问拿出来讨论。

  《出师表》复习资料(一)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 (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轻浮、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 (感动 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 (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

  44、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 (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 (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 例句 古义 今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

  4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感谢

  5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6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 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

  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 (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

  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 10、妄自菲薄

  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

  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 20、是以先帝

  21、简拔以遗陛下 22、愚以为

  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13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 4先帝不以臣卑鄙

  5猥自枉屈

  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后值倾覆 9尔来

  10寄臣以大事 11夙夜忧叹

  12以伤先帝之明 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 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 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以彰其咎

  5咨诹善道 6察纳雅言

  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1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 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安陵是魏国的附属小国。秦灭韩、魏以后,称霸野心更为嚣张,想用“以大易小”的诡计吞掉安陵,安陵君派使节唐雎出使秦国。面对骄横狂妄、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不辱使命,针锋相对,机智勇敢的挫败了秦王的吞并阴谋,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传为千古佳话。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按情节发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矛盾的产生。秦王摆出一副“以大易小”甘愿吃亏的嘴脸:“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面是商量,实际上是欺骗、威逼。安陵君虽是小国之君,但对秦王的虎狼之心心知肚明,所以小心翼翼的拒绝了秦王的好意。安陵君的回答含蓄委婉,但态度坚决鲜明,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尊严。于是,一场“易”与“不易”的矛盾就此产生。

  第二部分(第2、3段)矛盾的发展。矛盾产生之后,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以解决矛盾。唐雎见到秦王后,与秦王面对面的展开了两次较量。第一次,秦王责问唐雎安陵君为何不答应秦的易地要求,还没等唐雎回答,就又咄咄逼人的追问“……而再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面对蛮横无礼的秦王镇定自若的驳斥了秦王的欲加之罪,虽然列举的理由与安陵君相同,但语气更加坚决,态度更加明朗。秦王肯定没有想到一个小小安陵国的使臣竟有如此胆量,于是他恼羞成怒“秦王怫然怒”。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升级。如果说第一回合唐雎有胆有识,第二回合唐雎则智勇双绝。在这一回合里,唐雎首先巧妙的摆脱了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责问,继而反问秦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并列举前代志士的例子表明自己不畏强权、誓死捍卫国土完整和国家尊严的决心,最后先发制人“挺剑而起”,以武力胁迫秦王取消吞并安陵的企图,矛盾达到了最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矛盾的解泱。秦王面对勇敢坚定的唐雎无计可施,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不悦”“怫然怒”一下子转变到了“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现在是无法轻而易举的吞并掉安陵的,所以他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打算。结尾秦王通过夸赞唐雎的本领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处境,也交代了这场较量最终是以唐雎的完胜而收场的。

  这篇文章不长,但却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连次要人物安陵君都写得有声有色,可见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深厚。首先作者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语言和动作加以描绘,达到了传达人物思想情感的效果。写秦王的傲慢无理、不可一世,他用“其许寡人”就把表面商量实则欺诈的险恶用心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怫然怒”就把秦王认为吞并安陵的理所当然的心理透彻的揭示出来;写秦王的理屈词穷。就用“秦王色挠”,简洁而生动,对比鲜明。写唐雎的大义凛然,用“岂直五里哉”,回答得干净利落、理直气壮;写唐雎智勇双绝,用“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大天缟素,今日是也”和“挺剑而起”,就将唐雎誓死保卫祖国不受侵犯、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展现在读者眼前。另外,作者也很善于将人物放在一起相互映衬,己达到彰显人物个性的效果。如安陵君的小心谨慎和唐雎的义正词严,秦王的蛮横无理和唐雎的镇定自若,都形成了很强的映衬夫系,使得本文的人物各具特色,都十分光彩照人。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回答问题。

  1.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秦王用五百里地换安陵的要求?(要用原文回答)

  2.秦王认为的“布衣之怒”是什么?唐雎举了哪几个例子说明“布衣之怒”,最后使秦王认输赔罪?

  3.文中二次写了秦王的神态和一个简单的动作。请抄出原句,并结合课文分析秦王的心态变化。

  4.秦王最后说:“寡人谕矣”。他“谕”了什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非若是也

  若士必怒

  以大易小

  以君为长者

  以头抢地耳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一、回答问题。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秦王认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举了专诸刺杀吴王僚、聂政剌杀韩傀和要离刺杀庆忌的事例说明布衣之怒,使秦王认输赔罪。

  3.文中三次写了秦王的神态: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一个简单的动作:长跪而谢之曰。刻画出了秦王由傲慢骄横到恼羞成怒再到吃惊折服的思想感情变化,反映了秦王是个扩张欲极度膨胀,但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4.秦王最后明白了即使小国也不可以随随便便欺侮。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曰(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光着、空的)

  非若是也(像、如同)

  若士必怒(如果)

  以大易小(用)

  以君为长者(把)

  以头抢地耳(用)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1 文言文 有什么启发

“对牛弹琴”给我们的启示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我们并不陌生,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战国时代的音乐家公明仪啊,你来到莺飞草长的郊外,对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老黄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可是老黄牛也只是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于是人们对你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但是,谁又知道老黄牛有没有听到你的音乐,喜不喜欢你的演奏呢?

其实,动物也有它们的情感世界,有它们的交流方式,只是我们人类还不能进入它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听懂它们的语言,不能与它们进行交流而已。于是,“对牛弹琴”的故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约束缚了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的思想。

时光转到了二十一世纪,“对牛弹琴”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

据中国养殖网报道:2007年8月5日,河南洛阳市偃师布村奶牛养殖场内,一女孩在对牛弹琴,奶牛们听的津津有味。对牛弹琴似乎不可思议,但拥有860头奶牛的养牛户郭志欣却说,牛听琴声饭量增加,一头牛每天能多产1公斤奶,一年多收入700多元。据郭志欣说,他是去年3月份从国外的一本养牛杂志上得知这消息的,一试验果然有效。现在每天上午他请来音乐老师,为奶牛弹奏一个小时的乐曲。

又据2008年10月27日报道:“对牛弹琴”被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生刘海川演绎出新故事。2007年5月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刘海川到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二八石村开办了养牛场,他的养牛场不大,但很特别,每个牛圈都安装了音箱,这让秃头和其它几十头牛每天能听到美妙的钢琴曲。每当《梁祝》等优美的曲子响起,这些牛变得温顺,用刘海川的话说“牛脾气不见了,好管理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长时间不弹钢琴感觉技痒的刘海川在养牛场弹钢琴,弹着弹着,他发现听到琴声后,安静的牛群有了动静。伴随着激昂或柔美的琴声,牛群时而狂躁,时而悠闲。一段时间后,“对牛弹琴”不仅使牛听话了,牛肉也变得更好吃了。不少客户品尝了刘海川的牛肉后,表示味道鲜美。现在,刘海川养的牛销路好,每批牛都提前接到订单,价格也不错。

牛不仅能听弹琴,还会听唱歌。

新华社5月15日报道:英国一家养牛场的场主日前聘用一名意大利歌唱家给自己养的奶牛演唱,希望这样做可以让牛多产奶、产好奶。在英国兰开夏郡拥有一家养牛场的鲍比-吉尔说,他希望歌声可以帮助改进用这里的牛奶制作的冰淇淋的口味。他找来歌唱家贝多尼给一部分奶牛演唱著名歌剧选段,然后品尝检验牛奶质量是否有变化。吉尔说:“歌声让一切显得从容,还有助于享受生活。”而贝多尼也很喜欢给这些牛演唱,说它们是很好的听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去年一项研究显示,牛越开心,产奶越多;要是有人呼唤它们名字的话,产奶效果会更好。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到惊奇,感到不可思议呢?是的,当这个成语故事有了新的诠释、新的含义时,“对牛弹琴”更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世界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奥秘,只是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而已;过于迷信过去的经验,就是对创新的扼杀;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是别人都不能理解;音乐能带给人们愉悦,动物又岂能例外!

人类不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中进步的吗?

“对牛弹琴”并不荒唐了,那么对猪、对狗、对猫、对羊呢?

2 文言文 启示

您好!翻译孔子到祭祀鲁桓公的庙去参观,看到了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

欹,倾斜,歪向一边)。孔子向看守庙宇的询问:“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的器物。”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在空着的时候是歪向一边的,盛满一半时就可以放得端正,而灌满就会倾倒了。”于是孔子叫他的随行弟子说:“向这器物里灌水!”辫子舀水灌注欹器,果然是盛满一半时就可以放得端正,而灌满就会倾倒,空着的时候是歪向一边。

孔子感叹说:“怎么会有自满却不倾覆跌倒的呢?!”启示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我们应当时刻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补充???。

3 我需要最全的文言文启示大总结,高人请现身吧

初中文言文知识汇总 导入: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当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同学经常会把文言文的内容弄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将对我们所学习的这些文言 个归纳,按照一定的分类,让同学们对我们学习过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楚。

一、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文言文按内容分成四类,分别是: (一)山水篇(二)人物篇(三)道理篇(四)说明篇 (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二)人物篇包括:《五柳先生转》、《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庄子》故事两则、(三)道理篇包括:《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 (四)说明篇:《核舟记》 二、我们对以上三类文章再做更详细地分析: (一)山水类: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人物类:1、不结交出仕、淡泊名利、《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是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借“鸱得腐鼠”的来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借“鹓鶵”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立场。 《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绝不轻易结交出仕,淡泊名利。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显示出诸葛亮的淡泊名利。

总结:以上四篇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都有着“淡泊名利”的品格。 2、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斗争 《陈涉世家》:陈胜在起义前做好舆论准备,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展现出自己的有勇有谋;在起义前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臣。不难看出他在面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时早已胸有成竹;在于秦王正面交锋中,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了唐雎凛然正气、不畏 的布衣精神。

《公输》:墨子在对付公输盘和楚王时都是先让他们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中,让他们理屈词穷,显示出墨子的机智;在面对公输盘点杀机时,更显示他的有勇有谋,充分显示出哦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时,不仅表现出机智勇猛,而且还显得镇定自若。

《曹刿论战》:围绕着长勺之战,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他具有卓越的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突显出曹刿的聪明才智。

《隆中对》: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从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冷静客观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机智、真知灼见、眼光长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明智、。

4 从田真兄弟上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原文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译文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他们)共同商议着分割财产他们把生活资料都平均分了,只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兄弟三人)共同商议想要(把树)锯成三片第二天准备砍树,那棵树马上就枯萎死亡,形状像被火燃烧过一样田真前往看到了树,非常惊讶,对众位兄弟说:“树本来是同根的,听到要砍断分开,所以枯死了,我们都不如树木!”田真的两个兄弟都不禁悲伤地难以承受,不再分解树了树听到声音后枝叶繁茂兄弟三人相互被感动了,就和睦得像当初一样了道理、中心兄弟之间要和谐共处 ,同为一家人,却要分家产,虽如此,可是一家人的感情是分不开的,就好比树一样,同根树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当今社会中一定要与亲人和睦相处,否则连树都不如了。

1 唐才子传 杜牧 文言文阅读

解释

侍郎以峻德伟望中的以:凭

则请以赋见还中的以:把

然敬依所教的所:……的。所教,指教的。

多焚所为文章的所:……的。所为,所写的(所做的)。

(多焚所为文章:把自己写的很多文章都烧掉了)

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城长安地区人。擅长写文章。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状元韦筹那一榜的进士,与厉玄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当初没有考取进士的时候,他来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当时任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骑跛足驴慢腾腾地来拜见崔郾说:“您凭着崇高德行,巨大声望,为圣明的君王选举人才,我怎敢不略给予如微尘滴露般的微小帮助。以前我偶然见到十几个文士,情绪极其兴奋激昂,一起读一卷文章。我看了文卷,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此人有辅佐君王的大才。”于是就拿出《阿房宫赋》的文卷,把笏插在腰带上,(腾出手来双手持卷)朗读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点他为头名状元。”崔郾说:“第一名已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能当状元,就请让他为第五名进士。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语气和面容都很激烈严厉。崔郾说:“学生们很多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不拘小节,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改变。”后来杜牧又应试考中了贤良方正科。沈传师(江西观察使)上奏章推荐他到江西当团练巡官,后来杜牧担任了牛僧孺(淮南节度)的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后来又被朝廷任为侍御史,逐步升到左补阙,又历任黄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职务为皇帝起草诏书,后调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强正直,有不平凡的节操,不为小事而谨小慎微,敢于一一论述国家大事,指明和陈述国事的利弊尤其急切。兵法和军事策略,平时都尽心留意。曾经因为堂兄杜悰出将入相,而自己仕途困顿挫折,怏怏不乐,心气难平。50岁的时候去世,临死的时候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很多文章都烧掉了。他的诗很豪迈,用语都很惊人。赏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大杜”“小杜”来分别他们。

注释

韦筹榜:该榜的状元是韦筹,称韦筹榜。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

主司侍郎:主司,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侍郎,六部的次官。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规定由礼部主持科举考试,以礼部侍郎任主考官。

策蹇:骑跛足驴。

微尘滴露,喻事物微小不足称。

扬眉抵掌:扬眉,笑时扬起眉毛;抵掌,击掌。形容极其高兴喜悦。

缙笏:把笏插在腰带上。

率:大率,大概,大致。

2 求旧唐书杜牧传原文

牧字牧之,既以进士擢第,抄又制举登乙第,解褐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沈传师廉察江西宣州,辟牧为从事、试大理评事。又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俄真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bai,以弟顗病目弃官。授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并兼史职。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du又以弟病免归。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岁中迁中书舍人。

牧好读书,工诗为文,尝自zhi负经纬才略。武宗朝诛昆夷、鲜卑,牧上宰相书论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间,盛夏无备,宜五六月dao中击胡为便”。

李德裕称之。注曹公所定《孙武十三篇》行于代。

牧从兄。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贺集》序杜牧太和五年十月中,

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C小题4(1)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2)①李贺又没有妻子儿女兄弟,能够供养体恤慰问。

(2分)②您和我感情深厚,替我给李贺的集子作序,全部说出他的诗的来龙去脉,也许稍稍宽慰我对李贺哀思的情意。 (3分)③假使李贺还没死,诗歌上稍稍加一点说理,就可以称《离骚》为奴仆了。

(或翻译为“《离骚》当居于他之下”、“成就超过《离骚》”)(3分)(加黑处翻译错误扣1分) 答案解析小题1(授,交给。)小题2(②是杜牧对沈子明的赞美。

⑤是对《离骚》内容的评价。 )小题3(“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错。

应为虽有不足,却独特超常。)小题4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太和五年十月中旬,半夜的时候,屋外有大声叫喊着送书信的人,杜牧说:“一定有特别的情况,快拿火来!”等到打开信件,果然装有集贤殿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信,上面写道:“我的故友李贺,元和年间,和我友爱甚深,从早到晚在一起生活。

李贺将死的时候,曾把生平所写的诗歌交付给我,编为四编,总共二百三十三首。几年来我四处奔波,确实以为已经失去了;今晚酒醒后,不再能够入睡,就阅读整理书箱,忽然找到李贺先前交给我的诗歌。

追思往事,凡是与李贺一起交谈一起游玩,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景象、某一白天某一夜晚,每一次饮酒每一次吃饭,清清楚楚地没有丝毫的遗忘舍弃,(想起这些)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李贺又没有妻子儿女兄弟,能够按时供养体恤慰问。

曾经在遗恨中追想他的为人,吟诵品味他的诗文!您和我感情深厚,替我给李贺的集子作序,全部说出他的诗的来龙去脉,也许稍稍宽慰我对李贺哀思的情意。”当天晚上我不能用书信表明我不能写序,第二天到沈公处推辞,并说:“世人说李贺的才华远远超出前人。

”谦让的过了几天,我竭力推让说:“您对于诗的研究深刻奇妙广博,并且又完全了解他的长短得失。现在让我为李贺的诗作序而我不辞让,一定不能称您的心意,怎么办?”再次推辞,极力表示自己不敢为李贺的诗作序。

沈公说:“您像这样坚持,这就是怠慢我。”我因此不敢再推辞,勉强为李贺诗作序,始终感到很惭愧。

李贺,唐王朝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非常称道他的诗歌。

云烟连绵,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姿态;河水遥远,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温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风格;风中的桅杆上阵的战马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勇气;瓦制的棺木刻有小篆的铜鼎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古朴;艳花美女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色彩;荒凉的国家废弃的偏殿,枯木丘坟不足以表现他诗歌怨恨悲凉的情感;巨鲸鳌跃、牛头鬼卒、人身蛇首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虚无缥缈、荒诞奇异。 大概是《离骚》的继承者吧,说理上也许比不上屈原,在言词上或许能超过它。

(《离骚》对君臣治乱有讽谕作用,有指责怨恨,说到君臣治乱之迹,时时有激发人心的感慨。只是李贺的诗歌,恐怕有没有这些呢?李贺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有“经道”之人的原因,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

抒发表达的情感不依据于已有的笔墨史实,往往从前事中生发开去,因此也不能深知了。李贺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使李贺不早死,诗歌上稍稍加一点说理,就可以称《离骚》为奴仆了。

李贺死后十五年,京兆杜牧为他的诗作序。

4 《唐才子传 杜牧》 的翻译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 ,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他所写的《燕将录 》 、《 罪言》、《阿房宫赋》等,都是对现实有感而发,具有针砭时事的政治内容。杜文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熔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突破六朝、唐初以后赋作日益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赋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有《樊川集》传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才子传》。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5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9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