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陶冶法注意口诀

情感陶冶法注意口诀,第1张

概述

1“鸟人”:鸟-乌申斯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

2“桑代克和3很有缘”:1903年,3条学习定律。

3“妻子很毒”:妻-70年代,毒-独立理论。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具有了独立理论体系。

4教育心理学三过程--“教学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5布鲁纳四方面研究--“主动反思,社会合作”或者叫“反思合作社”(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6心理学三次革命--“第一次滑行,第二次认赖皮,第三次罗马人”。

7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式滑行,第二式佛经,第三式人本”。

二、心理发展理论

8“果果-净化心理”:果-维果斯基,净-最近发展区,化-文化和内化,心理-心理发展观。

9埃里克森八阶段中常考的阶段--“信婴儿,早自主,前主动,零自卑,青年同”(婴儿期-信任感,儿童早期-自主感,学前期-主动感,学龄期-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

三、学习理论

10学习理论人和理论记忆:

“桑试误,巴经典,斯操作,班社会,苛顿悟,托符号,奥接受”。

“贱皮维纳(斯)”:贱-建构主义,皮-皮亚杰,维-维果斯基,纳-布鲁纳。

11“冻结城墙”:布鲁纳的教学原则,冻-动机原则,结-结构原则,城-程序原则,墙-强化原则。

12“(旺旺)仙贝”:仙-先行组织者,贝-奥苏贝尔。

四、技能

13“夹心饼干”: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加里培林。

五、道德

14“自动”:皮亚杰道德阶段理论中,自律阶段-以主观动机为标准,他律阶段-以客观结果为标准。“前他自宫”:前男友自宫,对应皮亚杰道德发展四个阶段。

六、学习心理

15“围城”:围-韦纳,城-成败归因理论。

“杜拉拉笑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16“煮花生,特见效”: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

17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阿麦”)

七、问题解决

18瓦拉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酿,拉火(豁朗)焰(验证)”。

八、教师心理

19课堂纪律的类型--“任我焦(教师促成)急(集体促成)”。

九、人物总结

20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21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22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23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24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

25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26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27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教育理论口诀:

一、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起源说:

“犀利哥是个生物”:犀-沛西能,利-利托尔诺,生物-生物起源说。

“模仿心里的女神玛丽莲梦露”: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说,梦露-孟禄。

“司机开车去劳动”:司机-米丁斯基,开-凯洛夫,劳动-劳动起源说。

2教育发展的2个“唯一”:

原始社会教育:唯一无阶级

古代社会教育:唯一教育与生存劳动相脱离

3古代教育内容“六四五七”:

相当于现代学科(分科)课程:六-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五-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七-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主要内容七艺。

4封建社会西方中世纪学校名称“教会你骑马”:教会-教会学校,骑马-骑士学校。

5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可以记成那首歌名“我得意的笑”:得-德国,意-义务教育。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全民多现身”: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7教育学的概念“2对象,1任务,1动力”:2现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1任务-揭示教育规律,1动力-教育问题。

8“柏拉图在理想国玩游戏”:柏拉图的书是《理想国》,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9“体罚雄性昆虫是第一个演说家”:雄-《雄辩术原理》,昆-昆体良,演说家-《论演说家的教育》,体罚-世界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罚是“法”的谐音)。

11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改进

培根首提出,(创立阶段)

纽斯来实现,(创立阶段)

巴特来规范,(规范阶段)

杜威去使(实)用(多元化阶段)

12“卢的爱儿很自然”:卢-卢梭,爱儿-《爱弥儿》,自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绅士-绅士教育,白板-白板说,漫画-《教育漫话》。

13“叫马夫”:叫-《教育学》,马-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夫-凯洛夫。

“古有司马光砸缸,今有杨贤江写《新教育大纲》”

1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木(布鲁姆)有掌握,哪(布鲁纳)来结构的发现?瓦根(舍因)找范例,高度赞(科夫)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司机(苏霍姆林斯基)!

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特点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主要形式是“以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境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比如学校的各种形式的黑板报、走廊或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

这是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鼓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有生动直接到抽象的发展规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 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救育B情感陶冶C实际锻炼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13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可控的外部归因

1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最有利()

A中等偏下水平B中等水平

C中等偏上水平D高水平

15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

16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社会契约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普遍伦理

17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A能力B性格C气质D情绪

18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C恐惧观念D恐惧行为

19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

A两极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爆发性

20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觉关注()

A生存B情境C未来D学生

21王健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健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管理方法是()

A直接干预B替代强化C团体警觉D处理转换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摹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谁也不爱理他。课间,他四处溜达无所事事,偶尔趁人不备拍打一个同学的背后迅速逃离。透过这一幕,我看到了他自暴自弃的背后对友情的渴望。

为了转变他在同学心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这种积极的评价果然有效。他的书写从“狂草”变“潦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负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我们班也因此获得了“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开始着急起来,并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复背诵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背——背外语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从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接着背,以致到了头昏脑胀的地步。他从没有哪次考试像这次考试下这么大的功夫,自以为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他很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问题:

(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12分)

(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A。学记。

2答案:B。环境。

3答案:C。人口变化。

4答案: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5答案:B。等级性。

6答案:A。学科课程

7答案: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答案: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答案:A。形成性评价

10答案:D。榜样示范

11答案: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2答案:A。无意注意

13答案:C。可控的内部归因

14答案:A。中等偏下水平

15答案:C。逻辑记忆

16答案:D。普遍伦理

17答案:B。性格

18答案:A。强迫观念

19答案:A。两极性

20答案:D。学生

21答案:B。替代强化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具体地讲: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迁移、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以及情绪等等。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往往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所以说,情绪影响着问题解决,故题干这种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参考答案: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清楚、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是指课堂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27参考答案: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掌握有关美的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3)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8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9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参考答案:

第一问: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问:

(1)疏导原则,要求教师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材料中,“我”在面对王晓经常开小差、捣乱等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发现他的优点,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体现了疏导原则。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优点,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缺点和不足。材料中,“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对创新性作文进行鼓励,发扬他绘画的优势,帮助他找回自信,正是在依靠王晓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转变。

(3)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材料中,“我”对王晓的教育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劝说却无效果到通过观察了解王晓的内心需求,再到根据王晓的特点用各种方式对王晓进行教育逐渐收到良好的效果,正是因为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具有针对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这要求教师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间接地影响个人,同时利用个人力量影响集体的发展。材料中,“我”通过班干部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活动,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帮助王晓,这正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个别人的体现。在帮助王晓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努力,班级凝集力得到提升,最终获得“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这是通过个人影响集体的体现。

总之,材料中的“我”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坚决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法,促进全班同学的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也应该向材料中的老师学习,灵活、合理的运用各种德育原则。

31参考答案:

(1)学生有效复习的方法如下:

第一,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学过的内容要在当天之内进行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减少抑制干扰。

第三,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机械识记,可以有效结合意义复习。

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第七,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2)晓宁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做到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及时复习是指学完知识之后马上进行复习。材料中,临近考试前一周,晓宁才开始着急复习,表明他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第二,未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计划。材料中,晓宁只要有时间就开始背诵,而且各种内容都背诵,表明其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未合理安排。

第三,复习方法单一,机械背诵。材料中,晓宁认为只要反复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且仅使用这一种方法,说明他复习方法单一,只是机械背诵。

第四,没有做到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材料中,晓宁从早上背到深夜,而且只要有时间就去背诵,连课间都不放过。

第五,未排除抑制干扰。材料中,晓宁背诵内容时,是将所有学科的内容都放在一起背诵,容易造成学科之间以及相似内容的干扰,所以导致背诵和复习的效果不佳。

第六,学习动机过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材料中,离考试只有一周,晓宁又发誓要取得优异成绩,动机过强,造成头昏脑胀,复习效果不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1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