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认识的情感联系 是什么谁给我下答案 这是管理心理学的简答题目

意识与认识的情感联系 是什么谁给我下答案 这是管理心理学的简答题目,第1张

意识在内,认识在外。

意识到情感的聚积,或是认识后情感在意识中不断的磊积,这是不能等同的。意识与认识的情感如同因果,往复循环不止,意识、认识、情感,这是一链接上的精神物质,特性的不同发生的结果也会不同,当知性大过感性,和感性大于知性会是俩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亦及结果。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

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

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

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

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

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

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

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

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

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

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人总是这样,因为贪婪抑或虚荣,从来不甘满足现状,狗熊掰棒子的道理和麦穗定理便是最深入浅出的解释,十分地形象贴切。正如《血色浪漫》中钟跃民所说,这男人吧,就象狗熊,女人呢,则像棒子,狗熊本身就有掰棒子的嗜好,随掰随丢,根本没放心上,可这棒子就不乐意了,心想,既然你狗熊把我掰下来,就得对我负责,于是乎,悲剧就上演了。。。这是女人的悲哀,我为这样的女人不值。其实这不只是男人的通病,女人也不例外,总觉得更大更好的麦穗还在后面,于是从来不珍惜手中已经捡到的,最后,只会错过自己的幸福。

钱穆老先生的话让我们警醒,惟知之深,故爱之切,我们所奢望的完美永远只是海市蜃楼,是盛开在彼岸不可触及的花朵,一味地追求就会显得功利,不仅不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反而会让自己不快乐。有些事是上天已经注定的,我们不必强求什么,顺其自然,终究会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

首先,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他的数学知识更丰富,对数学比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有,人的情感对意志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或阻力。在朝鲜战场上,邱少云烈士之所以能够坚持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是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挚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动力作用。反过来,意志活动对人的情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评价阶段(即情感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的问题;三是决策阶段(即意志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带有主体目的性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行为关系是一种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目的虽然是主观的东西,但它却来源于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对于目的的选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也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在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步骤时,要审定客观形势,分析主观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结果,拟定方案,编制计划,并开始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可见,意志行动离不开认识过程,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需要意志的努力。认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意志的支配。没有意志行动,不可能进行认识活动,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情绪一般比较不稳定,带存情境的性质。当某种情境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而减弱或消失,所以它是不断变化着的一时的状态,是比较现象的东西。情感与情绪相比,较为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它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约于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例如,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当看到祖国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时,是多么的兴奋和喜悦;当祖国受到敌人的蹂躏和侵犯时,会无比的愤怒和激动;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刻,又会表现出十分忧虑的情绪。

由于情感常与社会事件的内容有关,情绪则常用于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情感的发展变化也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即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的(各种典型情境下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要转变一个人的情感也就必须依靠情绪共鸣逐渐地达到,它不能迅速、随意地被唤起。

情感和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5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