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作者感情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描写作者感情的词语是什么意思,第1张

1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 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 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2比如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什么的一般都有什么怎么措辞

首先要大体理解诗词的意思,无外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之类的一般都是通过对景物或者环境的描写,然后抒发作者的感情所以,你首先可以把所描写的景致和作者的实际情况联系一下,然后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要么就是怀才不遇了,要么就是背井离乡了,只要把大体上他的思想分析对,就大胆得往上面加词就行了,另外可以交代一下诗中用了哪些修辞,而写此的作用也无非是更加表现作者的情感总之,这种题几年前上高中的时候经常作,只要知道作者的大体意思,就放心写好了。

3表示情感的词语

悲从中来 薄情无义 哀感中年 人心如面 如兄如弟

寸步不离 词不逮理 辞不达意 词不达意 词不逮意

愁红惨绿 愁红怨绿 触景生情 惨绿愁红 缠绵悱恻

痴男怨女 多愁善感 打成一片 跌脚捶胸 跌脚捶胸

跌脚槌胸 多情多感 多情善感 睹物兴情 动之以情

思断义绝 恩断义绝 儿女心肠 法不徇情 抚景伤情

凤协鸾和 飞眼传情 古井不波 感情用事 欢忭鼓舞

花残月缺 好恶不同 忽冷忽热 含情脉脉 豪情逸致

欢忻鼓舞 恨相见晚 恨相知晚 借景生情 禁情割欲

伉俪情深 口是心苗 脸红耳赤 脸红耳热 冷酷无情

冷若冰霜 凛若冰霜 凛若秋霜 凛如霜雪 冷血动物

冷心冷面 乐新厌旧 麻痹不仁 貌合情离 脉脉含情

莫逆之交 满腔热枕 满腔热忱 难分难舍 难舍难分

弄性尚气 婆婆妈妈 平心而论 秋波盈盈 情不自禁

情不自已 情孚意合 契合金兰 情景交融 爱如刀割

情随事迁 情深一往 秋水盈盈 琴瑟之好 情投契合

情投意合 情投谊合 情投意和 情投意洽 情投意忺

情文并茂 情逾骨肉 情意绵绵 情逐事迁 人非草木

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

热泪盈眶 热情洋溢 如手如足

4描写恋人感情好的词语

连枝共冢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醋海翻波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儿女情长

指过分看重爱情。

风花雪月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生活。

海誓山盟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红豆相思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恋新忘旧 恋慕新的,忘却旧的;对爱情不专一。

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情窦初开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倩女离魂 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5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用回答表达作者情感吗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 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 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问: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文的情感基调,并简述理由。

答:沉重,理由:父亲的老去,父亲对死的安排等都让人觉得沉重。

感伤,理由:儿子记得父亲的种种好,懂得寡言背后的关心,感受到父亲

问:品读下面句中的加点词,分析父亲形象。(用括号代替加点)

父亲总在我睡后挑灯(偷读),次日又(总说)胡闹,却(时不时)问及中册和下册又安在。

答:从“时不时问”“偷读”等词语中看到父亲希望了解儿子的心理;从“总说”等词中看到一位在孩子面前试图掩饰自己、表现家长的权威和正经的父亲形象。从看似矛盾的行为与语言中,看到一位努力给儿子一个高大形象的可爱的父亲。

问: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父亲就这么和我生活着。我们渴望了解却时时逃避,沮丧而又欣慰。)

答:结构上,该语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则概括了父子间真实的情感,有差异却又无法割舍,紧紧牵连。

问:第⑦段写道“我们极少交谈”,第⑩段却说“我们无时不在交谈”,你如何理解?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口头语言上的交流,父子间是寡言的。而后者实际是指心灵的默契,心灵的交流,包括纸片的交流,就如文中所说“如果必要,我们可以在椅子上坐下来,吸烟喝茶。情人的幽会、卫星现场直播……统统取消,坐下来,作一次促膝长谈”。

问:作者称父亲是“永远的朋友”,文中有哪些相关的依据?

答:

参考:①平时说话,总以商量的口吻,“除了爱情,你没什么经验可写,对不对”“表示一下你对家庭的责任,行不行,数额由你定……”“说说看,你是怎么考虑的呢”如同和一个朋友平等地交流。②日常生活中,除了血缘和责任以外,父子之间像朋友一样地关心着对方的爱好:儿子的球赛信息,父亲默默地帮助收集;父亲的香烟需求,儿子暗中帮助满足。③朋友间同的爱好:共看一本书,共同喜欢球赛。④还有朋友间的信任,他们间可以做到无话不谈:“如果必要,我们可以在椅子上坐下来,吸烟喝茶。情人的幽会、卫星现场直播……统统取消,坐下来,作一次促膝长谈。”“面对一个觉得你已有所考虑并准备认真听取的父亲,你有什么可说,又有什么不可说”同时父亲嘱托儿子把骨灰撒在江里,全部撒光。“你去撒,全部撒光。”也足见父亲对儿子的信任。

高兴:愉快而兴奋。

  好受:感到心身愉快;舒服。

  开心:心情快乐、舒畅,大重量练出力量的原因。。

  快活:快乐。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足。

  庆幸:为事情义本地得到好的终局而感到高兴。

  舒畅:爽朗愉快;舒服痛快。

  舒畅、舒坦:精力上感到轻松愉快。

  爽快:舒服痛快。

  甜蜜:愉快、舒服。

  甜美:形容感到幸福、愉快、恬静。

  甜丝丝:形容觉得幸福、高兴。

  酣畅:舒畅、快活。

  喜悦:愉快;高兴。

  喜滋滋:形容内心很欢喜。

  兴高采烈:形容高兴极了。

  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坐视不救:别人受到灾害时自己心里高兴。

  愉快:快意;舒畅。

  愤慨:气愤不平。

  恼怒:活力(冲动到极点)。

  恼火:生气。

  气愤:生气,愤怒。

  悲哀:伤心。

  悲伤:伤心难过。

  沉痛:深深的悲哀。

  伤感:因感想而悲伤。

  伤心:因为遭遇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苦楚。

  痛苦:身材或精神感到非常难熬难过。惨然:形容心里悲惨。

  痛心:极端伤心。

  心酸:心里悲痛。

  胆怯:胆小;畏缩。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惧怕。

  发憷:胆怯;畏缩。

  害怕:遇到艰苦、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窘。

  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可怕:由于性命受到威逼而引起的害怕。

  胆怯:害怕。

  受惊:受到忽然的刺激或要挟而害怕。

  心惊肉跳:危险的事情固然从前了,回忆起来仍是感到害怕。

  着迷、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喜好。

  入神:对面前的事物发生浓重的兴致而留神力高度集中。

  心醉:因极喜爱而沉醉。

  冤仇:因好处抵触产生的强烈仇恨。

  仇视:当作敌人对待;敌视。

  敌意:仇视的心理。

  忌妒、嫉妒、嫉妒:对才干、位置、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抱恨恨。

  反感:反对或不满的情绪。

  可恨:令人仇恨,使人憎恨。

  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讨厌:对人或事物发生很大的恶感。

  憎恨:厌恶痛恨。

  别扭:不顺心。

  不快:心情不愉快。

  不爽:心情不爽直。

  烦闷:心情不畅快。

  好受:心里不干脆。

  窝火: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

  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

  心烦:心理焦躁或烦闷。

  腻烦:嫌麻烦而厌恶。

  担忧:放心不下。

  担心:发愁、忧虑。

  发愁:因为没有主张或方法而感到愁闷。

  犯愁:发愁。

  忧虑:忧愁担心。

  忧郁:愁闷。

  压制:对情绪、力气等加以限度,使不能充足吐露或施展。

  不好意思:害羞。

  羞愧:因为自己有毛病或做错了事、未能尽到义务而感到不舒畅。

  争脸、丢人、丢丑:丧失体面。

  害羞: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嘲笑心中不安,难为情。

  亏心: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反正理。

第4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这个题目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把握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它是和题目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必须从整体上细致地把握文章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细致地寻找体现情感的词语——逐个排查,看起来很笨,但很适用,且不易丢失内容。回到原文,我们不难发现,从第⑤节开始作者慢慢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漂流沉重的面孔——生命的代价,沉重的话题,适当概括一下便是沉重的具体内涵了:长江漂流因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显得沉重;长江漂流所引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讨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长江漂流的壮举因后继无人而显得沉重。

写的是我在博物馆看到的展品不只是装饰,而是男子汉的漂流,是对险恶的江水的挑战欲和征服欲,是对自己勇气和智慧的一种体现

以上乃摘抄。希望可以帮到你。1、感情;考点解密:

文章是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载体,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情感态度碰撞的过程。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抓住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到达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从文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项目,属于深层阅读。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同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但有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文中的某一点、某一事表达的情感或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人生见解。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的思想情感倾向,如爱憎、好恶、赞扬与批评等体现个体情感价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或事例所持的看法主张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肯定与否定、褒与贬等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文体考查时体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理解认识,对于说明类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来说重在考查对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把握。

这类题的考查常见的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主要考查内容是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是能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分析理解。

真题解析:

例1(2011年佛山《大自然之歌》)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同样2011年内江市《那树》(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也是如此。这样的考题必须在对描写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纳。本文中作者描述的对象是森林。森林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和灵气,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森林的多种美好感受。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作者“热爱森林”这一感情层面上,而应当将其拓展、升华。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森林,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环境的象征,它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在这种向往中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循环回复、生生不息,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例2(20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此题也是考查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但文中情感态度是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做这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首先要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捕捉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从而理清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开头“古怪”“令人讨厌”“老家伙”等词语表明我和丈夫对老人的反感和厌恶;后文中“我背过脸”“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等语句,又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厌恶之情,表明“我”对老人的躲避态度;当写到儿子投进老人怀里,“祖孙俩”相依相偎时,“我”情感发展变化——由厌恶、躲避转变为感动。最后是儿子对老人的完全信任,老人对儿子温柔的爱抚使我由感动转变为自责、内疚。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例3(2011年上海《龙眼与伞》)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人物的心理体现的就是人物情感态度,抓住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就不难找到答案。做题方法和例2相似,抓住人物变化的转折点和体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句子即可。例如“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可得知人物由“亢奋”转为“不快”,“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就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感到“羞愧”。

例4 (2011年衡州《弱种子也要发芽》)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理解人物态度。此类题分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探究,分析词语中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但解题时仍然要结合全文去分析,从文章后部分那个农民对自己的残疾儿子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同类事物的态度是厌弃冷漠,所以在播种庄稼时对瘪种子也是弃之不用毫不怜惜。“一一”表现出他对瘪种子的漠视。而“只”字则表现了农民对饱满种子的由衷喜爱。

例5 (2011年内江市《那树》) 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解析此题表面看是谈考生自己的态度,但如果这时考生不假思索只是一味谈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为它隐含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结合《那树》中作者的观点加以理解。所以做此题先要掌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利用作者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方法提炼:

(一)根据考查的形式内容的不同,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阐述作品中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观点,应该贴近文本内容实际,把握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梳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主旨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考查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通常情况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所含的情感态度观点,应结合该词语、句子所在上下文进行,关注句子所在的位置、句子内部的语序、句型修辞等特点。借助上下文分析特定词语、句子,理解遣词造句中流露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

3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往往蕴藏在具体物象中,要抓住描写的物象特点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线索(感情线索),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从作者情感变化的各阶段中去概括。

(二)掌握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1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

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抓住景物特征,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态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可以帮我们辨析其情感态度,要善于根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看出作者的好恶和褒贬。人物的对话往往流露了作者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通过人物的语言看作者情感态度。

3注意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脉络。

散文类文章的阅读,整体上把握好文章脉络是进行文章情感态度观点分析概括的基础。借助对作者行文思路一步步的梳理,摸清作者的情感走向。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我们在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时就能抓准相关的核心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提取整合。

4注意文章题目和记叙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内容通过题目可得到启示,如记叙文的题目可能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说明文的题目可能就告诉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议论文的题目就可能包含着作者的观点看法等。

5从作品的文体特征入手来分析。记叙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是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晴的,以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来表现;议论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在议论中点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结论中重申;说明文的主旨和态度,在于所介绍的主要对象及对象的属性和内容。因此,根据文体特点抓好这些语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观点。

6掌握常用的概括表达文章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摘引原文:对于文章表述直接明确的,这是最简捷的方法。统观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如文前的点题、文中的抒情、文末的议论等)。

改造原句:有时因为要求限制作答字数,或要点分散而需要整合,可采取压缩字数、改用词语、转换表述等方法将原句进行加工完成概括表达。

自我表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关键是要能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内容要点,抓住本质,要能用恰当简洁的语词表达阅读理解。常常可以通过抓文中关键语句重点词语作重新组合整理来完成。

2、关键词 ,关键要看什么关键词,做阅读有时抓不住重点时,建议你先看标题在略读文章,感知大意,标题、首末句、段落开头结尾句、段落转折句等,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有时需要依据情况来选择阅读顺序,像你这种情况,建议你先做完以上工作后,看题目,更加针对得寻找信息。

答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摘录句段的方法,有些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重点语段概括了全文的大意,可以对这些句子直接引用。

方法二:文题拓展的方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的方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要素串联的方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五:段意合并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谁(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 什么(事物)+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可写出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2 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概括全,不能丢要点。

3 是语言要简明,不啰嗦,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的简单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8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