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李靖职场生活,为何会被诬告有哪些战绩?

正史上的李靖职场生活,为何会被诬告有哪些战绩?,第1张

一、缘起

《封神演义》中的托塔李天王,小哪吒的爸爸李靖,相传在现实中,他也姓李名靖,字药师,生于571年,官宦世家,小时候喜欢与舅舅韩擒虎谈论兵法。

大隋名将韩擒虎对这个外甥非常器重,时不时地老韩卖瓜:"当今世道,能与俺韩大将军一起探讨吴起、孙子之用兵心法的人,非小药师莫属。"

当然,他们家族都好卖瓜,老爸李诠没事就把靖哥哥晒到朋友圈,引来一帮同僚点赞褒奖。

天天这样刷存在感,终于引起了一位爷的反感,他就是大隋第二任皇帝杨广。

出于妒忌,心胸狭窄的杨广不断地打压阳光且正能量的靖哥哥,靖哥哥的降龙十八掌都没机会表现。

二、征服

靖哥哥去哪家做客都受欢迎,在尚书左仆射杨素家,靖哥哥变身小药师,侃侃而谈,迷倒一位妹子,这位妹子就是史上著名的丫鬟——红拂女。

红拂女,擅跟踪暗访,瞄定靖哥哥住所之后,红拂女前往邀请他私奔。靖哥哥怕杨素追究,红拂女说没事,最近陆续有丫鬟出逃,主人也没说啥。

等杨素查觉很久没见红拂女驱赶蚊蝇时,再去追究,靖哥哥和红拂女早就东出长安,直奔马邑(今山西朔州)而去。

靖哥哥到马邑是接旨上任马邑郡丞,此时的靖哥哥已经四十有六,除了爱情,一事无成。然而,上天欠李靖一座宝塔,必有后续动作。

三、告发

617年,李靖准备向杨广告发李渊父子谋反。他化身"足智多谋"的黄药师,辗转来到长安,被守城隋军抓获后大喊:"抓错人啦,我是来告发李渊父子滴!"

士兵一听,一脸懵,此时李渊的大军正围在城外。

长安城破,大牢中的李靖被提到李渊面前,李靖当即承认自己是来告发他们父子的。还有什么好说的,赐死!

李靖身体里的黄药师开腔了:"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这一问充分体现了黄老邪式的睿智,李靖先是拨乱反正称李渊为义兵,是正义之师,为天下除暴,后又不忘卖瓜家族风,赞自己为壮士。这两边一抬高,大家同属高端人群,凡事都好商量嘛。

一旁的李世民看到李渊被李靖逗乐了,就趁机说情,将他留在秦王府。像李靖这样靖哥哥与黄药师合体的奇人,大概也就只有李世民能驾驭。

四、战争

617年,李世民派李靖去巴蜀前线剿灭萧铣。谁知,这位一直被李世民看好的战将,与萧铣胶着了半年以上,久攻不下。

这是啥情况?难道李靖只是打着郭靖和黄药师的名头欺世盗名?李渊相当生气,要将李靖就地正法。

多亏都督许绍极力劝说,写了封长信给李靖说情,信中大约写:李靖身上具有郭靖和黄药师两位绝世高手附体,若要将二者完美融合,需假以时日。以上皆为逗叔猜想。

总之,信写得很到位,李渊决定给李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适逢四川蛮族作乱,李靖率八百精骑突袭,成功斩杀首领冉肇侧,俘虏五千多人。

这一仗以少胜多,干得漂亮,李渊一笑而过,既往不咎。

有大领导的肯定,李靖信心爆棚,瞅准时机,准备再立一功。给李靖立功机会的,正是他的老对手,梁朝的萧铣。

由于董景珍的势力越来越强,萧铣寝食难安,为了彻底瓦解董派势力,萧铣作了个愚蠢的决定,他借口国家正缺农民,把四十万部队全部解散,让他们到广阔的农村去大展身手,这就为将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李靖已经不是当年的李靖,经过战火的洗礼,他正在向李天王演化。

李靖上书朝廷,献上破梁十策。李渊说,行,并将战地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李靖。

621年8月,李靖在重庆奉节县集结部队准备渡江,当时江水大涨,水流湍急,有人提出要缓一缓。

李靖假装民主,开了个大会,实际是下了道命令:以正合,以奇胜!萧铣肯定会认为长江水急,我们不会渡江,此时出兵,必然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兵贵神速,李靖过江后接连攻下荆门、宜都两座军事重镇,占领夷陵(今湖北宜昌),深入腹地。

萧铣没想到老对手这么生猛,连忙派出大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应战。萧铣可能没听说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时的李靖已初具天王气质,文士弘虽然厉害,但是个凡人,凡人能干得过天王吗?

李靖一举突破清江防线,兵临江陵城!此时的城中守军不足5千,萧铣马上起草征兵文书。那么,分散在各地的"学农兵"还来得及吹响集结号吗?

萧铣在等待中煎熬,成批的士兵阵亡,大量的船只被抢。

唐军正在为抢到船只感到高兴,准备继续走水路,全面解放大梁。就在这节骨眼上,李靖却让大家弃船,任它们让江水冲走。

天王做事当然非常人能够理解,不久之后,这批不系之舟在迷雾中飘出江陵,正好"巧遇"一支近十万人的梁朝援军。

当援军士兵看到空无一人的船,大伙猛地想起二师兄的那句名言:"我还是回我的高老庄吧!"部队就地解散。

大梁最后的希望破灭,萧铣决定放弃抵抗,开城投降。

39岁的萧铣既败在了李天王的手下,也败给了他自己。

李靖灭了大梁,自然加官进爵。50岁的李靖迎来了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他成了大唐大器晚成的楷模,崇拜者纷纷效仿他的"奇袭"战术。

李渊曾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李靖披上万丈荣光。他说,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跟李靖比起来相差得多!

五、被诬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政。他延续了老爸李渊爱封赏李靖的传统,继续提拔李靖。

李靖也没让李世民失望,扫除了东突厥。然而这一次,迎接李靖的不再是鲜花掌声红地毯,而是领导的不信任和斥责。

御史大夫温彦博进谗言,说李靖在平定突厥时,不守纪律,许多战利品和奇珍异宝都被手下官兵私藏。李靖身为高级军官,竟然纵容属下胡作非为,李世民听罢不由勃然大怒。

面对满脸黑线的龙颜,60岁的老将军顿时丧失了战神的优越感,赶紧检讨悔过磕头下跪,但很快就证实这是一场诬告。

经此一事,李靖决定辞职,临走前,还顺手帮李世民消灭了吐谷浑。

李天王绝对不知道,此时正有一个闹心的娃儿,手持火尖枪、臂套乾坤圈、腰围混天绫、脚踏风火轮,风风火火地向他赶来,准备气死他。

红拂女姓张,在南北朝的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乃英雄侠义之士,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敲门之声,开门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见到的侍女。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也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近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见有佳人理解自己并且愿意奉献一生,非常欣慰,当即应允。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派人查询了几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红拂与李靖二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

二人在他们一路跋涉,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貌似粗鄙,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于是与他拜为兄妹。三人一行来到汾阳见到了李渊与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靖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而虬髯客却说:“既有 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几天后长安传来杨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请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前往李府,虬髯客独不往,说要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非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清点他家中之物,竟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韬略大大增长。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而虬髯客据说组织了一只兵马,杀入海中扶余国,灭其政权而自立为帝。

红拂女本原名张尘出。张出尘本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称为红拂妓、红拂女。

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也是李靖的红颜知己。

《李卫公问对》是一部问答体兵书。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唐李问对》。《唐李问对》,故名思义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论兵的言论辑录。

《李卫公问对》对奇正论述深刻,分析透辟。它引《握奇经》:“八阵,四为正,四为奇”,说明奇正原是方阵队形变换的战术。方阵中有四块“阵地”或“实地”(即战斗部队的位置),有四块“闲地”或“虚地”。在“实地”作战的部队就是“正兵”;利用“虚地”实施机动的部队就是“奇兵”。它认为奇与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提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奇正,在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它用奇正的观点来解释进退、攻守、众寡、将帅、营阵、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军事问题,大大发挥了孙子的奇正学说。如它指出:“凡兵,以向前为正,后却为奇”;“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等。它把奇正与虚实、示形紧密联系起来阐述,指出“奇正者,所以致敌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但教诸将以奇正,然后虚实自知焉。”“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

《李卫公问对》非常重视阵法训练。主张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达到在战斗中“斗乱而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绝而不离,却而不散”。它重视训练方法,认为“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强调根据部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练,“汉戍宜自为一法,蕃落宜自为一法,教习各异,勿使混同。”它还提出了由单兵到小分队,由小分队到大部队的训练程序,即由伍法而队法而阵法。对于方阵、圆阵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尤其对李靖创造的六花阵,明确指出本于诸葛亮八阵法,“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凡立队,相去各十步;驻队去前队二十步;每隔一队,立一战队。前进以五十步为节。角一声,诸队皆散立,不过十步之内。至第四角声,笼枪跪坐。于是鼓之,三呼三击,三十步至五十步以制敌之变。马军从背出,亦五十步临时节止。前正后奇,观敌如何。再鼓之,则前奇后正,复邀敌来,伺隙捣虚。此六花大率皆然也。”

《李卫公问对》对古代兵法的源流进行了总结归纳,它认为古代兵法“大体不出三门四种而已”,即:“《太公谋》八十一篇,所谓阴谋,不可以言穷;《太公言》七十一篇,不可以兵穷;《太公兵》八十五篇,不可以财穷。此三门也。”“权谋为一种,形势为一种,及阴阳、技巧二种,此四种也。”它对古代重要兵法进行了评述和发挥,其中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对《孙子》“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的解释不囿于曹操等旧说,并批评他们用力量的强弱来解释是“不悟攻守之法也”。指出“谓敌未可胜,则我且自守;待敌可胜,则攻之尔。非以强弱为辞也”。对于攻守问题,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等等。

《李卫公问对》也包含著较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它认为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不可归结为单纯的一个原因,“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它还认为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强弱、优势、主客都处在变化之中,“‘因粮于敌’,是变客为主也;‘饱能饥之,佚能劳之’,是变主为客也。”它注重人事、反对迷信,指出“后世庸将泥于术数,是以多败”,“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但是,它又不主张废弃阴阳术数,认为这是“使贪使愚”的诡道之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82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