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人发现自己情感隔离,但又不想走出来?因为害怕受伤,所以隔离自己的情绪,包括隔离沟通和关系,甚至隔离所有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试图寻求一个干净的世界,摆脱地球上的麻烦,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心理防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用来调节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如果你遇到非常困难的事情和挫折,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开始启动。
帮助您减轻这些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帮助您快速恢复心理平衡。但它也会有相反的一面,那就是压力缓解后可能会有退缩甚至恐惧,导致恐惧和对抗的心理疾病。例如有意识地避免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焦虑。但生活也很麻木,渐渐无法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强烈的感情隔离,例如您可能已经受伤或预计会受伤。
为了避免再次受伤,并防止可能即将发生的伤害,就直接关上了心门。将所有人都被挡在门外,虽然你可能远离了痛苦和伤害,但你也成了一个傀儡。心理隔离到最后,甚至开始怀疑生活,因为你是隔离一切痛苦,但同时也隔离了一切温暖。也许这个隔离这种方式也是自私的体现。本质上这是另一个极端,也是我想拼命追求的另一种对抗。
只是这种对抗的后果只是你自己承担,或者这也是你关门后需要承受的心理问题。因此隔离违背了人性的发展,人们仍然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生活。你应该明白,如果你想要什么,你将不得不面对一切或失去什么。世界永远不会有伤害,也许你对伤病的态度会更冷静,心理隔离以后的生活可能会相对安全,但你也会变成一个木偶。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冷漠的人,如何找回自己的感情。
1、尝试谢谢自己曾经的保护机制
情感隔离往往经历过很多痛苦,并且这些痛苦还很可能是源于小时候。那么对于还需要大人保护的小孩子面对痛苦,如果没有大人的保护的话他所能做的其实很少,是不是呢?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我们需要依赖大人才能生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为了生存就会本能的生发出一套保护自己的机制,可能这个机制现在来看并不是最好的,但对于小时候的我们这或许是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所以感谢它的存在,让自己得以生存得以长大。
2、要意识到,现在的自己长大了。
一个从小被绳子栓着的小象,如果它没有意识到自己长大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力量能挣脱绳子的束缚,那么它就会永远被绳子栓着。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小时候的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有能力也有资源去保护自己。能力也有资源去看看自己成长的经历,去重新解读那些痛苦的经历;去认识到那些并不是自己的错,去认识到情感隔离也仅仅是小时候的一种生存策略而已。现在我们长大了,这个策略不是适合自己,所以我们得学会慢慢的放下自己的保护机制,重新去塑造自己。
3、尝试和自己的身体取得连接
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取得连接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体上面。往往我们的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有一些表达的。比如,紧张的时候身体可能会紧崩,会心跳加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那么自然我们也就读懂了我们的身体语言。这些练习可以是冥想、可以是自己找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尝试着放松自己的身体,从脚到头自己的注意力一步一步的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这样的练习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敏感。这里也安利一本我看过很有收获的一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这里面就有放松身体的一些练习希望能帮助到楼主。
4、尝试表达自己的情绪
隔离了自己的情感之后,我们对感觉会变得麻木,这个时候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而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得到表达。而压抑的情绪就会慢慢的堆积,它并没有消失而是乘着自己心力不足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作怪。 而往往我们能合理的表达它们的时候,这些情绪也就被自己看见了,那么它们也就会变得没有那么大的坏力甚至是消失掉。所以楼主或许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去通过写作来疗愈自己。去记录自己当天的心里感受,并且尝试给这些感受命名。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情感应激状态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自我保护,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感受到外部打击时,会自然而然地护住关键部位,头,胸,而情感在受到强刺激时,会选择逃离,封闭,自欺欺人, 麻木不仁等各种方式以保证不面对意想中的伤害或刺激。
人的精神应激或感受力是有迹可循的,喜新厌旧就是其中之中,楼主所讲述的小说情节,如果小说只是情节离奇,叙事立意无深处可挖掘,那么就只在初看时因新奇而引发短暂关注,之后就会在雷同的过程,乏味的铺排中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而长期浸*在类似的氛围中,开头知尾,就会失去对同类小说的兴趣。这也许就部分解释了楼主所说的无兴趣再读小说的原因,市面上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的确令人扫兴,这也是为什么精品之所以被传承的原因所在,深度阅读,每一次都能使读者有新发现,这才是经典的本质所在。
至于创作力,那涉及的因素更多。通常而言,创作来源于感知,重在积累,也就是作者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是心灵的书写,是生活的感悟,是思想的分享。如果无法感悟,那作品就没有灵魂,无法用语言展现,那只能是私人的珍藏,不能拿来共享。写作,虽然不必非要撕裂自己,爆出皮囊下的小那种批判,但作者自身的感知与领悟就是作品的魂,因而作者自身迟钝或迷失时,作品自然是零乱的。
在浮躁中无意识地随波逐流才是迷失,而能保持自我意识地漂流就是伺机而动,这其间的区别就在于楼主自身是否认清自己。在阅读的代入感同样如是,沉迷式的无法自拔只是书痴,能进能出,物为已所用才是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