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分子的是什么手指什么

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分子的是什么手指什么,第1张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野老歌》 作者:张籍

原文

老农家贫在山住,

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

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倚空室,

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

船中养犬长食肉。

提示

诗写山村老农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终年劳动而不得食。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诗歌鉴赏 摘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作者《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摘抄了这么多,不知能不能帮到你。呵呵。

1关于农俱的诗句20句

1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2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3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4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5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6 对之不觉忘疏懒,废卷荷锄嫌日短

7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8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9 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

10 老子不辞冲急雨,小锄香带药畦泥

11 昼出耘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

1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3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14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5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16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17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8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9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20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望采纳~谢谢~

2带“农”字的诗句 10句

农家望晴》(唐代雍裕之作品,选自 全唐诗:卷471-28)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 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悲纳铁》(唐朝张祜全集,选自全唐 诗:卷511-160) 长闻为政古诸侯,使佩刀人尽佩牛。

谁 谓今来正耕垦,却销农器作戈矛。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唐朝 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40-125)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 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奉 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唐朝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 540-147)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3有关农的古诗词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父

唐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观村人牧山田

唐钱起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

田家即事

唐权德舆

闲卧藜床对落晖,翛然便觉世情非。漠漠稻花资旅食,

青青荷叶制儒衣。山僧相访期中饭,渔父同游或夜归。

待学尚平婚嫁毕,渚烟溪月共忘机。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4需要一些描写农民的诗句及精彩语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5有关农民的诗句

采桑

南北朝民歌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刈稻了咏怀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

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6关于四季的古诗+关于农的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 关于夏季的诗句: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3 关于秋季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 关于冬季的诗句: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农海乡竹枝歌 杨维桢 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

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前腥臊蟛子肥。

亚仔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海头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 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

颜面似墨双脚赤,当官脱袍受黄荆。 生女宁当嫁盘瓠,誓莫近嫁宋家亭。

劝农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其四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7关于赞扬“农民”的诗句有哪些

1赞扬“农民”的诗句有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3野老歌 / 山农词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4题农父庐舍

唐代: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5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8关于农民的古诗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9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