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蟾蜍的信》的美学特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寄给蟾蜍的信》的美学特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1张

主要体现在初步感知并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借助故事的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并意识到朋友的重要,体验有朋友的幸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打开书本,分段讲故事,借助故事画面和情节,理解故事的情感线索。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故事的发展线索,从发现青蛙带给蛤蟆难过到他们都很难过,青蛙回家写信,请蜗牛送信,告诉蛤蟆,到蛤蟆开心。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分析青蛙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1、在我面前只看到了一只刻薄的土鸡而已,并没有什么天鹅。

2、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没理想没志气,成不了大器。

3、你难道想找一只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吗?

4、不想吃天鹅肉的蛤蟆,不是一只好蛤蟆,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一个好兵一样。

5、不好意思,我认错鹅了。

记读格林童话《蛤蟆的故事》有感,读到第一个故事时我心里很受触动,还给先生讲起。我觉得,这个故事是讲给成人的,里面有两重比喻。一重是蛤蟆的出现以及孩子和蛤蟆的互动。第二重是蛤蟆的死亡和孩子的死亡。

如果成人看不懂幼儿的行为,认为幼儿的玩耍毫无意义,幼儿翻箱倒柜是在“捣乱”,婴幼儿拿到什么东西都要给嘴巴啃是“不卫生”,就可能采取相应的切断、阻挠、干扰等等阻碍儿童发展的行为。

如果成人因为深度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而看不见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灵需要,则可能会“为了帮助孩子懂得更多”而把孩子提前拽离童年的世界。

假如一个3岁孩子看到天上的云,说,“爸爸你看天上有一只鲸鱼”。大人却说“那不是鲸鱼,那是云,云彩其实是好多小水滴组成的……”给孩子讲一堆关于云的科学知识。

大人的回答从云的本质来说没有错,但是当下这个3岁孩子需要的很可能不是科学答案,不是认识云彩的物理本质。

孩子看到那朵云时,可能把云和他曾经在书上、在海洋馆或者什么地方看到的鲸鱼形象做了匹配,这是大脑瞬间进行的信息加工。这时候他更需要的回应可能是:

“是呢,鲸鱼的旁边好像还有一些小鱼,它们在大海里挺舒服。”

“是呢,鲸鱼好像睡着了。”

……

就是说,此刻孩子需要的是大人回应他的想象(他内在进行的经验加工过程),而且最好是用有生命的形象和画面来回应。

此时如果非要把孩子拽到认识物质的物理本质上,或许就是在“打死那只好蛤蟆”。

就像故事中那个孩子,他和那只蛤蟆的互动多么充满情感和生命力,一旦蛤蟆被打死,孩子的心灵也跟着枯萎了。

有人认为童话故事都是假的,而且格林童话里很多故事情节残酷,其实,故事情节可能是假的,但故事是在比喻一些东西,其涵义是真的,对人心灵的作用也是真的。

为什么人们爱看电视剧,看**,看小说,爱打游戏?电视剧不是假的吗,打的游戏、游戏里的故事不同样是假的吗?但是人可以随着小说或**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受、体会和认识人生。

我不知道对这个故事这样的理解是否确切,但想来也不必要绝对正确,故事本身所蕴涵的意义见仁见智,只要能对自己有一点启发就可以。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么恶毒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个女人确实不喜欢这个人,而且心理面已经开始厌烦了

这个女人其实人品也不怎么地,再怎么,也不能这么恶毒语言攻击追求自己的人

你自己追得太紧了,已经严重打搅到对方的正常生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2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