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平生经历和小故事?

于谦的平生经历和小故事?,第1张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对于郭德纲,真是“生死”交情。一开始两人并不是搭档,只是合作过几次。后来郭德纲站稳脚跟,才好意思拉于谦跟自己一起。两个人的关系也不错,拜师侯耀文也少不了于谦穿线搭桥。即使是在后来的德云社众多危机中,于谦顶着挨骂,也没离开德云社,一直跟郭德纲搭档。

可能会有人觉得,于谦跟着郭德纲有利益关系,其实并不是。于谦是地道北京人,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有导演请他去客串、拍戏。就算没有郭德纲,于谦顶多是没有现在的名气,可绝不会缺钱。郭德纲也明白,所以对于谦也很尊敬。

 

1、郭德纲和于谦搭档

郭德纲不是北京人,在没有德云社之前,他纯粹是想尽办法混饭吃。可我们看看德云社的其他人,李菁、于谦、李文顺,这些人就算不说相声,也有不少活路。因此无论如何,郭德纲也得把德云社撑下去。

他跟于谦曾经合作过几次,两人很投机,可并不是搭档。加上当时郭德纲要想办法生存,也没本事跟于谦在一块。后来德云社慢慢起来,才跟于谦正式搭档。两个人慢慢火了起来,在相声圈有了一定地位。这其中,少不了于谦的帮助。也就是说在早期困难时,于谦出手相助。

 

2、德云社遭遇危机

德云社的危机主要有三个。一是打人事件,差点干不下去;二是何云伟、曹云金相继背叛,曹云金还大闹生日宴,于谦都看在眼里;三是被“正派”诋毁,各种瞧不上。然而这三个危机,都没让于谦离开德云社和郭德纲。

其实这三件事,跟于谦没有关系。第一件事,不影响他的社会地位;第二件事,摆明就是郭德纲的家事;第三件事,于谦本就名门正派出身,不比姜昆一些人差。如果于谦师祖年龄小自降一辈,姜昆都得喊一句叔。在德云社面临危机时,于谦不离不弃。

 

3、于谦早期的经历

于谦早期过得并不差,在中央台、地方台担任长期栏目编导和主持人。我们看于谦的经历,还发现他演过不少作品。其实这不是他演,而是朋友请他去客串。

凭借他的经历和身份,就算没有郭德纲和德云社,现在也不会过得差。郭德纲一生遇到过很多贵人,像是李文顺、侯耀文,要我来说,于谦也算得上是贵人之一。于谦祝郭德纲生日快乐,叫一声“我的角儿”。郭德纲直接来了一句“四海皆兄弟,唯谦哥同路行,感恩哥哥”,“感恩”不同于“感谢”,可见两人关系如何。

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生于1398年5月13日,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但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人生经历:

公元1421年,即永乐十九年,23岁的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

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以御史身份随明宣宗朱瞻基征讨高煦。高煦出降后,明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明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

1430年,宣宗越级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1449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立下保卫京师之功;

1450年3月,于谦任总兵;同年8月主持兵部工作;

明宪宗成化初年,于谦沉冤昭雪,追谥为“忠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2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