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史湘云的三首菊花诗,写尽她乐中悲的一生经历,读来使人痛彻心扉
趣侃红楼130:螃蟹宴,吃姜饮酒喝醋,菊花诗,对菊贡菊菊影
史湘云请客,贾母带着王夫人、薛姨妈等都来趁热闹。期间提到史家的枕霞阁,给史湘云留出了“枕霞旧友”的名号。
“枕霞旧友”,按说旧友是贾母。史湘云得此名,点出她与贾母互为影射的设定。而“枕霞”指史家,“旧友”指疏离,预示史湘云日后被史家抛弃的结果。
一场螃蟹宴皆大欢喜,最有意思的一个情节却是王熙凤去鸳鸯平儿的桌上蹭吃蹭喝。这些大丫头与她平辈,平时说笑惯了。王熙凤调侃鸳鸯说贾琏看上了她,日后要讨了她做妾。记住这句话,非常关键。
琥珀在贾母跟前排名第二,也不是善茬。听了王熙凤调侃鸳鸯,她就借平儿嘲笑一番凤姐主仆。 “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揽酸了。”
这段插曲看似贾府日常,却映照了不远的将来,王熙凤、鸳鸯和平儿就因这“醋”字,前程尽毁。不提。
贾母吃了螃蟹也就回去休息了。剩下大观园诸人迎来重头戏,海棠诗社第二社“菊花诗”终于可以开始了。
在说菊花诗之前,还要多说一句,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海棠诗的时间已经是秋天。按说海棠花开多是春天。苏东坡咏《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就是指春天。何以大观园众人要在秋天咏白海棠呢?有人说不是有秋海棠之说么?其实秋海棠与海棠并不是一类,不能混为一谈。
《红楼梦》的海棠、白海棠都是木本海棠,秋天很难看到开花。
前文说过海棠花、海棠诗和海棠诗社都是为了祭奠史湘云订婚。由于贾府那几天各种事叠出,众人也没对史湘云定亲发表看法。待到湘云一走,众人建立海棠诗社,吟诵海棠诗,分明是借海棠隐喻女儿订婚仿佛人生入秋。后文史湘云的姻缘签“海棠花签”,对此也做了呼应。
秋天的海棠花,隐喻大观园第一个定亲的姊妹史湘云,给大观园群芳带来一种悲壮,对春逝去的不甘心,若再结合菊花诗,才知各人命运的变化与结局。
既然海棠诗,是对史湘云的姻缘注解,并影射各人自身,菊花诗当也不例外。我们还从史湘云入手,简单讲一下三首菊花诗:《对菊》《贡菊》《菊影》,对史湘云的一生伏笔。
十二首菊花诗,合金陵十二钗之数,却是五个作者。史湘云和林黛玉各作三首,可见二人之才确实在他人之上,当然也都属于“不服输”的个性。
说在前面:君笺雅侃红楼不懂诗文,对菊花诗只做线索一类解读,还请不要过高标准要求,见笑了。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对菊》的立意是与菊花相对而赏,以平等的地位欣赏。《对菊》在唐宋都有不错的名篇,诗题倒不是《红楼梦》首创。
史湘云在诗中借花喻人展现了她 “是真名士自风流” 的洒脱态度。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菊花都是移植不是原生。代指史湘云在贾府为客,在史家为客的可怜身世。
“深浅”相对,也是自诩,爱她者深,薄她者浅,不求苟同。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南山布衣闲散,却可拥有闲情逸致对菊赏花遣怀。但也难掩“寂寞、萧疏”,才是史湘云的孤独人生写照。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拔高菊花为群花最傲世不群,唯有对菊之人是知己。这一句高明在“数去,看来”,将史湘云的名士风流的豪气渲染到了极致,也将她的傲气渲染到顶点。
我就起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光阴短暂,当得珍惜眼前。最后这一句柔情满满,却也无可奈何。
整首诗,史湘云借菊花标榜自己的志气,却也伤怀于孤苦无依。她有最早被定亲的彷徨,又骄傲的不希望姐妹们可怜,她珍惜与姐妹们的短暂相聚,只因来日无多。
整首诗还是史湘云的明快风格,读来爽快,但底色却是悲情,细思难免哽咽不忍,这就是史湘云隐藏在豪气之下的脆弱。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对菊》之后是《供菊》,将菊花由室外移至室内,朝夕相对,其实还是“对菊”。
整首诗借虚实相对的写法,从记忆中想起当日“供菊”,与菊相对的琴瑟和鸣的美好。
诗人从回忆中体会知音相伴的特殊情感,毫无疑问是史湘云回忆起婚后的短暂美好。
林黛玉对《供菊》大为赞赏,夸奖道: “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林黛玉对情最是敏感,她捕捉到史湘云借菊遣怀的不舍与美好,带着欣赏和羡慕去夸赞。
史湘云订婚的对象,君笺雅侃红楼坚持认为是冯紫英,二人 “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 ,天造地设一对。
婚后二人幸福一如《供菊》般琴瑟和鸣,和和美美。让史湘云终于体会到家庭幸福的美好。
奈何好景不长[乐中悲],很快冯紫英死,史湘云流落烟花巷,再回首就只剩下回忆。正是《供菊》中的情怀。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对菊》是指史湘云婚前女儿人生,《供菊》是指史湘云婚后姻缘幸福,《菊影》就是史湘云家破人亡[乐中悲]后的惨淡。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菊花的影子随日光悄悄移动,代表的是回忆“绵绵密密”。史湘云的残年,回忆成了她的精神食粮。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人在屋中透过窗户,看着灯光照出菊花的影子,与月光透着竹篱将菊花“锁住”,两两相对,既是史湘云记忆日夜不休的反复,也是她流落烟花巷后不得自由的心痛和绝望。
关于史湘云流落烟花巷,只看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宴会上的妓女云儿伏笔,这里不做解释,前文多有赘述。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菊花盛放终有散时,但菊魂为什么不能留在菊影中,使人在梦中相伴,而非空梦了无痕。
史湘云是在对菊影而伤情,悲戚旧人不见,梦中难寻。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对影自怜,酒醉梦难醒,谁是菊,谁是影,谁又是观菊影的人?
如果说《菊影》是林黛玉的伤情都不奇怪,难在她是史湘云的作品。
整首《菊影》,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极为相似,在回忆中绝望,在绝望中回忆。那是史湘云的破碎人生悲歌,也是她希望醉梦一场,醒来仍是“当初”!
《对菊》时,史湘云是女儿,有不需要别人怜悯同情的傲气。
《贡菊》时,史湘云是妇人,有幸福姻缘的回忆,也有爱人相伴的甜蜜。
《菊影》时,史湘云是[乐中悲]的飘零未亡人!
三首菊花诗,人生[乐中悲],史湘云一生写照,读来只有个“痛”字,观史湘云一生,她越笑,则越痛!
说完史湘云的三首菊花诗,下一个是林黛玉的。那么,林黛玉借菊花又有什么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曹雪芹起码写了三次清明节,都有风筝,都和探春直接相关。如此写正是和探春的悲剧相关。
这是探春的判词,之前的画也画的一片大海,一个女子掩面在船中哭泣,后面两人放风筝。
我们知道哭泣的女子就是探春。根据我之前的推断,探春最后为了贾家的利益,牺牲自己,远嫁到了琉球国。现在看来是不远的地方,但在当年也是山高水远的。风筝和清明节既代表了探春的命运,也代表她孤零零的思乡之情!
探春的命运作者用了四次暗示。第一是判词,大海,大船都代表了探春远嫁。元宵节探春做的风筝灯谜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的杏花签(杏花也是清明前后开)暗示做王妃,包括清明前后放风筝,这四点已经明显说了探春远嫁的事。脂砚斋在批语中也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
探春远嫁无疑的。她的曲子也说“一帆风雨路三千”,三千在古语是数字代词,表示远的意思。可知探春嫁的远,并不能回家探望。而清明节又是一年中祭奠祖先的日子。作者用这样的节气描写探春,显然是预示探春嫁后一次都没有回到家里,不知道父母亲人是否安在,只能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遥祭家乡亲人。表达思乡之情。
风筝在元宵节灯谜中,是探春所做之物。贾政当时就说乃漂浮无根之物,更代表了探春远离故土,孤苦伶仃的意思。而风筝我认为还有一个意思,是预示探春嫁到东方。清明节刮东风,探春祭奠祖先时会让人在旁放风筝,最后将风筝丝线剪短,风筝将随着东风飘向家乡,也代表了探春渴望回家,以风筝做替的情感。
探春远嫁是《红楼梦》一大恨事。深恨探春不是个男子,不然以探春之能未尝不能有一翻作为。就算是女子,假使不远嫁,探春也会在贾家大难的时候有魄力照顾好其他人,巧姐儿等不至于被卖掉!只是可惜,当真可叹啊!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副标题:晴雯补雀金裘的两个秘密:林黛玉被贾宝玉所害,王子腾是幕后真凶
趣侃红楼247:手炉迸火,雀金裘无端烧坏,病中挣命,勇晴雯熬夜补裘
坠儿偷虾须镯,终究被撵走。坠儿娘当然不满意,言语挤兑晴雯,却被麝月七三八四一段“打压”,灰溜溜地带气走了。
晴雯撵坠儿,于她个人来说实属不智,得罪人的事她干了。但这就是晴雯,目下无尘容不得“污秽”,宁可自己得罪人也不允许坠儿这样的“小偷”继续在怡红院“逍遥”。
这里晴雯受了气,病情又有反复。结果她吃了药才睡下,贾宝玉那边就叹着气回来了。
前文我们就说过贾宝玉只要一接触舅舅王子腾一家,就有“祸事”发生。
舅母生日,他刚回来就被贾环用灯油烫伤了脸。
第二天舅母过来看他,刚进门“五鬼魇魔法”发作,差点死了。
如今去给舅舅拜寿,才去一天就将贾母给的雀金裘“烧了”个洞。
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雀金裘的隐喻,代表贾宝玉荣国府公子像孔雀一样出身高贵。
第二,“火”预示了“祸”。
当初甄士隐与贾雨村说话时,来了个“严老爷”,预示甄家“火(祸)”到了。这个“火”,既是葫芦庙的大火,也是甄家真正的“祸”,从葫芦庙走出来的贾雨村。
刘姥姥来贾府时,给贾母讲“雪下抽柴”故事,还没说完,贾家马棚就起火了。
刘姥姥和贾雨村一样,来自哪里,代表哪里就是贾家的“祸”!
刘姥姥是“王家人”,王家就是贾家的“祸”。
贾宝玉作为敕造荣国府的继承人,却接二连三遭遇与舅舅王家有关的“祸事”,预示王家对贾家图谋不轨,贾家和贾宝玉日后的灾难,就来自舅舅家。“狠舅”一语数关。
如今雀金裘去舅舅家被烧了一个洞,同样是“火(祸)”,只是这次对贾宝玉的打击,除了他自身之外,还波及到了“姻缘”对象。
麝月认为雀金裘烧了一个洞不值什么。派人出去找匠人补一下就得了。然而婆子去了一圈回来,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所有匠人都不敢揽雀金裘这个活儿,就是怕惹“祸”。
一来,雀金裘很珍贵,补好了赚不了几个钱,补不好就会被贾家责难。
二来,贾家要得太着急,短期也很难完工。所以,不是没人会,而是不愿意因小失大。
注意匠人们的“拒之门外”,是特别重要的伏笔。
日后贾家抄家后“举目无亲”,“狠舅奸兄”都这么对待巧姐和贾家人,何况其他人。
第二十四回,贾芸求助舅舅卜世仁被拒,也是日后“狠舅”伏笔。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他们“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落难后亲友的态度,就像雀金裘被“火”烧了无人补一样。
曹雪芹在细节上的伏笔,从来不让人失望。
麝月说既然补不上,明天就别穿了。谁想明天才是王子腾正日子寿辰,贾母、王夫人不知道烧坏了,还让贾宝玉明天穿它去。堂堂荣国府的公子穿着个“破衣服”,如何能行!贾宝玉一时间进退两难。
俗话说“危难之际方显真情可贵”,刘姥姥仗义出手救助巧姐是如此,晴雯挣命病补雀金裘也是如此!
晴雯病中没好,又受了坠儿娘一顿气。按说应该好好调养,可偏偏就出了雀金裘这个事,让她不得不挣扎着起来,为贾宝玉拼命。
曹雪芹用“勇”字形容晴雯,是褒奖她可以为了贾宝玉奋不顾身!这种“真情”何其难得!
如果一个人为了对方“命”都可以不要,必然是付出了全部的情感。
而“晴为黛影”,既然贾宝玉“受难”之际晴雯为之拼命,也预示日后贾宝玉“逢冤”时,林黛玉也豁出一切为他牺牲。
还说“石呆·子失扇子”故事,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石呆子就是贾宝玉。他被贾雨村陷害,逢冤入狱,被夺去了“湘妃、玉竹、麋鹿、棕竹”等二十把宝贝扇子。就是伏笔八十回后贾宝玉被忠顺王和贾雨村陷害逢冤,林黛玉为了救他,不得已牺牲自己答应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
贾宝玉逢冤“失散”湘妃林黛玉、麋鹿(蕉下客)贾探春,也要从这次“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关联来看。
等晴雯日后被撵走后惨死,贾宝玉作《姽婳词》也分明是写晴雯之“勇”,以及林黛玉为他“牺牲”性命的义举!
贾宝玉不忍晴雯受苦,道: “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雯道:“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
晴雯病补雀金裘是《红楼梦》最重“情”的一段描写,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也没有迸发出如此浓烈的感情。
别看晴雯嘴里说着 “没个福气穿就罢了……不用你蝎蝎螫螫的” ,她挣命做活,咬牙捱着,只为不让贾宝玉着急。只此一笔,就值得贾宝玉为她付出所有真情,盖过对袭人等所有人的感情。
晴雯当晚 “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 那一夜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也是日后之死的伏笔。
古人认为病后调养极为重要,如果失于保养留下病根将会危及生命。尽管现代医学未必认同,古人却笃信。
所以,晴雯这次病补雀金裘,看似不过带病补了一件衣服,后果却极为严重。
其实,贾宝玉在王家受“火(祸)”危及晴雯。曹雪芹分明在暗示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也会因为王家的干涉而毁灭。更是让林黛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早都说过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家推动的“母蝗虫”计划,借以蚕食贾家。贾元春代表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尤其她省亲当晚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代表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
大雁是林黛玉,贾家是她栖息的沙洲,她若嫁给贾宝玉,就能够在贾家彻底立足。
贾元春去掉“蓼汀”剩下“花溆”,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辅国的《采莲》,莲同样是林黛玉的象征。
贾家最后不但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更是将她物尽其用的牺牲。才有了后文第六十二回林黛玉所作的《折足雁》酒令,悲叹自己“失群折足”命运叵测的结局。
林黛玉牺牲自己为了贾宝玉,固然迫不得已,也有贾家的主动牺牲和王家的背后图谋。
曹雪芹写晴雯之“勇”,就是写林黛玉之“勇”。晴雯之牺牲,就是林黛玉之牺牲。王家之“火”就是王家之“祸”。
“狠舅奸兄”不只是说巧姐舅舅王仁,还有贾宝玉的舅舅王子腾!可笑王夫人不清楚,真正害了自己家的就是她的娘家。
“四下”是凌晨四点,也就是寅时正。雀金裘终于补好,晴雯再也坚持不住地倒下了。
“寅虎”对应“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个线索,预示贾家的祸,终究躲不过。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家是蝉,王家是螳螂,而皇帝才是黄雀。
尽管晴雯甘于(林黛玉)牺牲,贾家也终究在劫难逃!
那么,晴雯倒在床上又如何了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副标题:贾母喜欢的九岁孩子,揭开史湘云的结局,被丈夫和史家牺牲的好惨
趣侃红楼256:花厅设宴,贾母团圆庆元宵,西楼戏曲,文豹诙谐揭秘辛
却说贾母于元宵节在花厅设宴,请了一班小戏,传了十几席,一家团圆庆元宵。当天晚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常。
既然是元宵灯节,自然少不得花灯。但无论是“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还是漆干倒垂荷叶烛台”,以及满室层层叠叠的花灯,固然是花团锦簇,也不免让人担心一旦“火”起,岂不“可怜”?
灯烛伏“火”,通“祸”。
“芙蓉、荷叶”伏“莲”,通“怜”。
作者有意借彩灯挂满花厅的“隐患”,伏笔一旦贾家“火起(祸起)”,现今团圆的族人,将要面临凄惨下场的可怜。读书人在这里要多注意细节。
当日贾家请了一班小戏。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薛宝钗生日、王熙凤生日还是贾府节日,轻易不用梨香院的十二个小戏子。一来是梨香院的小戏子作“昆曲”,很难热闹起来。二来也是她们作为贵妃元春的私人戏班,平时也不可“轻用”。
贾母这次请的戏班也以“昆腔”为主,这从台上唱《西楼梦》剧目也体现出来。
贾家元宵节等节日,门下会聚集很多艺人,像说书、打十番、杂耍等等。主人也会讨彩头预备下丰厚的赏钱。艺人们深谙其中门道,会卖力气讨喜庆,谁得多少靠本事。
林之孝家的抬上来的这些钱,就是赏钱。谁表现好让贾母开心,就会得到更多的赏钱。
当然像戏班这种小演员的赏钱注定都被师父得了。他们自己所得也有限。但贾家人不会在意这些,只图一乐。
林之孝家的抬了三个桌子,转为贾母、薛姨妈、李婶娘准备。薛姨妈、李婶娘虽是晚辈却是亲家,可以与贾母相同待遇。如果没有贾母,邢王二夫人也要相同规格待客。
唱《西楼·楼会》的这个书童“文豹”特别会搞气氛,丑角戏好看又讨喜。
“文豹”借戏出戏与现实巧妙衔接,拉近与主人的距离,让贾母顿生亲近,开心吩咐“赏”。
贾母一赏,代表李婶娘和薛姨妈都赏,于是三个媳妇拿起簸箩去钱堆上撮了一簸箩,撒向台上给“文豹”。
贾家这个游戏的关键是要借着赏赐,听到钱砸落舞台的声响,寓意财源滚滚讨吉祥。
贾母这边一说“赏”,外头 “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暗暗地预备在那里。听见贾母一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古人这等游戏细想还挺有意思。贾家如此富贵还要求财源滚滚,更是人性善的体现。
不过,这段故事最要注意的不是“撒钱”,而是台上这出《西楼·楼会》。
《西楼记》又称《西楼梦》,作者是明代剧作家袁于令。讲述书生于鹃(叔夜)与歌女穆素徽(丽华)的爱情故事。
书生于鹃与妓女穆素徽因写词曲互相爱慕,曾于西楼同歌《 楚江情》定情。
于鹃之父得知儿子钟情风尘女子耽误科举正途,便弄权将素徽以及栖身妓馆逐出南京。相国公子乘隙以巨款买下素微为妾,慕素徽以于鹃妻子自居,抵死不从,备受虐待。
于鹃与慕素徽感情坎坷,因信息不对称、小人拨弄误解,误会对方已死。最后真相大白,于鹃中得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楼梦》的故事与王熙凤生日时表演的《荆钗记》和元春省亲龄官表演的《钗钏记》差不多。
都是讲述一对有情人被命运捉弄,历经坎坷后才在一起的故事。
戏剧中的大团圆是为了观众的情绪。现实中“棒打鸳鸯”的苦情则比比皆是。眼前就有一对“宝黛爱情”。
据《书隐丛书》等书记载,《西楼梦》为作者自况。袁晋年轻时曾与人争夺一妓女,被其父送官下狱,《西楼记》即在狱中写成。
剧中主人公“于鹃”之名,切音即为“袁”。因情节曲折,问世后备受推崇,演出极广。
冯梦龙更是根据《西楼梦》故事增删改编,创作了《楚江情》。
曹雪芹引用《西楼梦》,毫无疑问在伏笔“情缘”。
《西楼梦》的一对鸳鸯历经坎坷,颇有宝黛钗三人情感纠缠之意。细分析《楚江情》更有史湘云的姻缘悲剧在其中。
《西楼梦》有一阙有名的《楚江情·朝来翠袖凉》:
〔香罗带〕朝来翠袖凉。,薰笼拥床,昏沈睡醒眉倦扬,懒催鹦鹉唤梅香也。
把朱门悄闭,罗帏漫张。,一任他王孙骏马嘶绿杨。
梦锁葳蕤,怕逐东风荡。
只见蜂儿闹纸窗,蜂儿闹纸窗,蝶儿过粉墙。
做气怯不能歌介:病后气促,十分费力。
生:恐怕伤气,住了罢。
旦:歌完了……怎解得咱情况 。
于鹃与慕素徽劳燕分飞那一段,是宝黛爱情的坎坷结局的写照。
“于鹃”名字与紫鹃相通。慕素徽被人“强娶”嫁作他人不从而“死”,都与“石呆·子失扇子”故事影射林黛玉最终因为贾宝玉逢冤,被迫顶替他人与贾探春二女效仿潇湘妃子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的故事契合。后文《姽婳词》的林四娘更是证明!
《西楼梦》这段故事,如果结合前文“慧娘”的故事,就更是黛玉“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体现。
当然,于鹃与慕素徽最终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成眷属,也是金玉良姻、钗黛一人的象征。也是与《荆钗记》《钗钏记》故事类似的原因。
不过,侠士胥表虽然成全了朋友有情人终成眷属,却牺牲了自己的伴侣“轻鸿”。他为了营救慕素徽,竟然将侍妾轻鸿骗来,行李代桃僵之计,用轻鸿换穆素徽。
胥表带慕素徽逃走之后,轻鸿发现自己被骗成了代替品。她性格贞烈,愤而自尽。这段故事也是极为曲折。其实也影射了两个故事。
第一,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一捧雪》中莫怀古逢冤被害亡命天涯,小妾雪艳假意嫁给奸人汤勤,于洞房花烛夜杀汤勤报仇后自尽,也是《姽婳词》林四娘风格。
轻鸿、林四娘等无疑都是黛玉的象征。
第二,轻鸿被丈夫“大侠”胥表牺牲为友,当是史湘云和冯紫英夫妻的人生悲剧折射。
我们之前分析第二十八回[悲愁喜乐]酒令时,引入一个观点。就是冯紫英之所以请薛蟠、贾宝玉宴饮之外,还请了蒋玉菡和妓女云儿。就是作者暗示冯家作为中间人,撮合四大家族与北静王结党的伏笔。
当时蒋玉菡才从北静王那出来,用茜香罗汗巾换得贾宝玉的玉玦,代表贾家受北静王笼络,决心结党。
蒋玉菡就是将玉含,就是贾宝玉。他背弃忠顺王投奔北静王,就是贾家舍弃皇帝,与北静王结党的罪证。
神威将军冯唐应该是北静王的老人,在拉拢贾家时下了大力气。最关键就是冯紫英与史湘云的姻缘,作为这次结党的“投名状”。尽管冯紫英和史湘云婚后很幸福,但湘云却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无论是政治姻缘,还是冯家抄家后冯紫英死去,湘云被迫沦落烟花巷,她都是无辜的。
冯家利用她,促使北静王拉拢了四大家族。史家牺牲了她,作为投机投名状。湘云就像那个为了丈夫“大义”牺牲的轻鸿,满身侠气,却自囚于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而悲剧一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