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玫瑾教授讲《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听李玫瑾教授讲《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第1张

当医生是需要医师执照的,当老师是需要教师资格证的,开车是需要驾照的……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从业。但只有父母这一门职业是不需要执照,就可以直接上岗。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那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跟得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你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思想。

这次讲座有三句话印象最深刻:

12岁之前爸爸妈妈的话就是金子。

12岁之后,爸爸妈妈的话就是垃圾。

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会天天向上。

其实一个核心就是,在孩子12岁之前,一定要自己去抚养孩子,当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试着闭上嘴巴不要过于的唠叨,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怎么说话,怎么沟通,如何互相理解,如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产生冲突。

这次讲座当中的7个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思考。

一、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滞后的,大多数成年的问题都来源于早期。

二、所以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是成年人造就的。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喂出来的。

我的脾气——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唠叨出来的。

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我都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三、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陪伴更重要。

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不如自己抚养孩子。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教孩子怎么挣钱。

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四、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为重要。

这里也提醒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只看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性格和人性的培养。教育一定是有爱的,当然这个爱里面也是有严格的。要爱孩子,也要让孩子爱自己。

五、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心里装着别人不自私,能团结别人,身边的人都愿意帮他。

六、孩子的福报取决于父母的培养。

从小没有感受到快乐的人怎么能形成阳光的性格呢?

一个从来没有被亲人善待的人,他怎么可能善待他人?

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尊重的人,他怎么能去尊重别人呢?

成年人给未成年人什么,未成年人就回报什么。

七、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小时候不管,等大了再去管,却只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说打骂来管教孩子,你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先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再进行管教,效果比简单的打骂好得多。

观点一: 人的问题归结于人的早年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 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观点二: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 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奋斗完了,结果是一无所有。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 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 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 ,“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观点三: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

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

 第二,努力给孩子存钱,不如努力教给孩子做人做事。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洗菜、摘菜。 现在有多少家庭让孩子做这个?没了。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了。结果发现他学好了,却变成了一个自私鬼。

 第三,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观点四: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

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 其实我讲人性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 是人性中最基础的。我们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为让大家真的摇脑袋。比如说北大曾经有一个化学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医院,查不出来,最后通过别国的科学家知道这种症状叫铊中毒, 但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终身残废,到现在凶手是谁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她的同学干的。你看,学了知识杀人不眨眼,这就叫没有人性的教育。

人的情感,是彼此之间的支撑。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 他说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 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 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 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 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观点五: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

 所有家长一问我问题就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我从来不问人家这样的问题,这让人很难受。 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

 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 一个人成年后,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而不是说他所到之处大家很痛苦。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

观点六: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

 我经常遇到很多咨询,问,我这孩子现在马上要考大学了,你说他考什么专业?

我说我不是神仙,我离你孩子八竿子远,我怎么能告诉你他考什么专业?他又问你认为哪个专业更有发展?我说哪个专业更有发展不见得适合他,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

天津有个案子,杀奶奶,杀妈妈,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得很痛苦,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不及格,跟家里要钱补课,要了钱他又上网了,回去没法交代,最后就杀亲。

一个人18岁就是成人了,成人什么概念?他有所有的权利了,民事权利,刑事权利,政治权利,所有权利都有了,爸爸妈妈只有听他的份了,没有管他的份了。

 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成年人给了他什么,他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我有大量实例,父母很爱孩子,爱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惨烈,最简单的,你到人家那儿吃饭,你不喜欢吃肉,可对方给你夹了一盘子的肉,你说那是什么感觉?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盘子里全满了,这就叫爱你不商量。所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这特别重要。

  北京的中学老师关成华在书上写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赞同,他说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送给孩子们的,现在变了。

今天,我看了一个影片——让世界充满爱。我的触动非常深,心中有许多的感慨,也懂得了许多。这是一个特殊的影片。让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颗正在跃动而着的心,爱国的,感恩的,在无数人的胸膛里跳动。

影片中的两个故事,无时不刻的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挚爱。“而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我们真的懂得感恩吗?我们真的关心身旁那些爱我的亲人们吗?我不断反问自己。父母把自己的全部都放在了我们这儿,就差没把心掏出来了。或许因为我们的年纪太小,还不能明白妈妈挂在嘴边的唠叨,我们还不能体味父母的艰辛。我们在渐渐长大,可能会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因为我们却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无形中我们伤害了他们;因为我们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们无视于亲人们那无言的奉献;因为亲人们那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的爱,所以我们早已把这种爱默认为理所当然的了;因为他们的忍受,所以我们的出言不逊早已成为了家常便饭。我也毫不例外,今天我才懂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种价值,一种芬芳。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然而这种价值是不会被岁月的痕迹所磨灭的。只为付出,从来都不图回报人民教师就是此类人物的代表,他们的奉献是无私而伟大的。花儿把美丽献给了大地,鸟儿把羽翼献给了蓝天,老师却把他们毕生所学和青春的火花毫无保留的献给了我们。每一名人民教师对于自己的孩子恐怕都难以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教师是崇高的,授人知识,教人到底是他们的使命,诲人不倦。老师吧每一名同学都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总有些家长和同学总是不能理解老师了?512特大地震中,废墟底下,老师们用自己的躯体支起了生命的三角。正是这个窄窄的空间,留下了许多幼小的生命,几代人的希望,可他却带走了我们最无私的老师!难道真的要像那样,发生了致命在灾难时,老师用生命作为代价时,我们才会知道老师的伟大?难道老师的离去换来的是解除我们曾经的误解?要到那个时候那些曾经抱怨老师的家长和同学才会知道自己错了。老师的双鬓泛起了霜花,脸上爬上了皱纹时,为人学子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心存感激?对于老师,我们有的不能只有怨恨,还有爱啊!

这个影片虽然只有47分钟,但邹越老师那激情澎湃的演讲已在我的心中留下烙印,它是在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它让我重拾了许多颗心,珍贵的心。是啊!祖国是伟大而值得歌颂的。每个有良心的人都有这颗爱国的心。老师与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更高,比海更深。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由此回报社会。我们应该尊重这么多的份沉甸甸的爱,国家,父母,老师,的、三者加在一起,那就是整个世界——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17回答者: 扬州酱菜

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2 滞后反应。例如,15、16岁发生的行为问题其心理问题发生在12、13岁甚至更早;

3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不好管了。

1 依恋期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最重要。

2 青春期时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是犯罪的高峰期。

3 未成年时出任何问题,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矫正。

4 性格发展较于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

人在出生初期是很无助无能的,痛苦的解除来源于其抚养人,是其快乐体验的来源。

半岁之后,最早出现的情感发展是认人(相貌,声音,气味),依恋产生,抚养人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会直接影响抚养人对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因此, 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应该由父母亲自带 。

真正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 ,唠叨的抚养孩子说话早。

受言语发展影响,孩子外向爱说话,善于与人打交道;

1 社会性发展决定认知发展(社会行为认知);

2 抛开先天性智力因素,专注力较强的孩子(往往内向寡言)有助于认知(智力层次的认知)。

情绪控制:婴儿早期不舒服时如果得不到缓解,会爱哭易激动, 被悉心抚养(对孩子的需求高反应)的孩子情绪较为平和 。

观念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由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以及父母灌输。

例如:

Ex:脏净,害羞,贪念,是非,死要面子

观念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人父母正派孩子不会出现很大问题。

性格是 后天 形成的 社会 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方式是指一定与他人相关,但观念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例如以下性格(有观念在其中):嫉妒,家庭观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

智力行为(例如:学习好坏)

气质行为(例如:脾气好坏,脾气急缓)

观念和信念行为(例如:做事有没有道理)

社会行为(一定和他人有关:善良,热情,宽容,自私,残忍,冷漠等)

家庭观念:懂事不懂事完全在教育;早年做家务事,为家庭分忧,参与家中事情的讨论,帮助解决家中困难。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 6 岁以前 ,因此,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

人的看法和认知一生都在变,但是性格不会变。

六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

练习方法:如果孩子哭闹,满地打滚,不打不骂,看着他(别走开),然后看着他哭,直到他哭累了,给点爱(擦擦脸),问他“还哭吗,没哭够,接着哭吧”。告诉孩子:“如果你哭闹起来没道理,哭闹是没用的”。

“如果你想要达到目的,你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3比1的比例,每三次可以满足一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说服力,还可以防止压抑。

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自控能力

练习方法:好吃的东西,3天给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回你先不吃,让孩子自己保留3天,3天后,加到3份;如果吃了,3天之后就没有了。培养起自制能力。

克制冲动,耐性

练习方法: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孩子下午4-5点饿,要等到大人一起回来6点多吃晚饭,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人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只有自己痛苦,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正确的做法:为家里分担,否则会变得自私;错误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不用管家人

练习方法:分担家务,一起讨论家事;

心里有家人,吃东西要先给长辈

意志力不是来源于智力,而是靠体力磨练出来。

练习方法:拉链,锻炼,建议游泳,要孩子记得被淹时拼命挣扎的意识“只要扑腾,总能活下来”。

以上均要在 6 岁之前反复练习强化,越早越好。

心理问题可以倒推,一环扣一环。

比如两面派,抚养人管教不一致;

偷钱:16岁之前偷过,家里没管;

 青春期,又叫性功能发育期,也是心理反抗期。

该阶段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未完全定性,21岁之后就基本定性了。

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峰期,英国做的调查:14岁:矿学高峰;15-16:成瘾:网络或毒品。

两个变化:

生理:身高(视觉优势),性发育(排精,月经)

心理: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标新立异,回避父母干涉,少谈自己事情,烦唠叨,寻找自己信仰,离家出走;

自尊:自尊心强,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逆反:怀疑以往未经验证的警告,对以往权威的否定,对着干;

结伴:不再向家庭和老师求助,而选择同龄人。如果孩子结交了坏孩子,有可能是因为有人在欺负他,所以结交坏孩子寻找安全感,家长要多观察,多了解;

幻想:(原因)想象力的思维发展,而社会阅历不足,靠小说或网络弥补想象力的不足,导致幻想;

性意识觉醒。

(要理解孩子;对孩子要像治水一样,要顺流引导,而不是强赌;注重生存教育,而不仅是考试教育;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先肯定孩子,才能和孩子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保持家庭中良好的异性交流,做出榜样;父母要眼光比孩子看得更高更远,要讲究说话艺术):

1 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

多观察,少唠叨,点到为止,比如:“那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说“你必须承认你错了,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己决定,是不是怎样怎样更好?”。

2 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要用平等的态度,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3 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与分责

家中出现困难(即使不需要孩子来解决),也和孩子一起讨论,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学会参与和分担,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4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培养阳光的孩子更重要,人的成功在于性格。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性发展,而不是仅智力的发展。要经常关注孩子,问问:“上学快不快乐?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有没有想跟爸妈说的话?”

5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带好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家常,观察其好朋友的品行和打听其家庭背景。如果对这个好朋友感觉不好,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清楚感觉不好的原因,问问孩子是否认同,让他自己考虑。如果孩子想摆脱一个坏朋友而无法做到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多交流,多关注。

6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

网络成瘾时,首先态度上要共同欣赏,不要一味否定,再予以引导,报个乒乓球班,与孩子打比赛,一起出去活动,一起玩,多样化游戏!孩子网络成瘾,是因为先出现了心理问题,感觉单一导致。知识不限于书本,对孩子向社会开放;交朋友;学习体育音乐,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可以避免上瘾,并且弥补想象力的不足。

7 要给孩子以信任!

给孩子建议,但不要让他强制执行,静观其变,相信孩子能够克服。

8 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不要偷看了孩子的东西再批评,装没看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禁止。

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可以恭喜孩子,有人喜欢或者喜欢别人是好事,说明孩子有爱心有魅力,但是还不到可以负得起责任的年龄,将来你会不会变?不阻止他,让他看到他十年后的样子,是否愿意结婚就不再深造学业了。

充分信任,把握分寸。

对于女孩子,要告诉她谈恋爱可以,但是不可以把自己轻易给别人,不是贱价处理的货品。

适当时间和孩子讨论: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真爱,怎么看一个人爱不爱你;恋爱是美好的,但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什么是危险不可以做的事情;通过动物世界了解什么是性交,不回避该话题。

根据年龄特点,初中时可以讲性别魅力,高中时可以讲人类性史话,让他们知道人类性的发展,为什么和道德法律有关,财产继承权、近亲结婚等,用科学和历史的态度适度讲清楚。

5个课题:性意味着什么;性别魅力与修养,性别魅力与社会交往;道德法律同行的意义;生理知识。

父亲要和儿子讨论妈妈的优点,当初怎么看上妈妈的,什么品质是女孩子的好品质;同理,妈妈要和女儿讨论爸爸的优点;引导孩子挑选异性的眼光;要跟孩子讲结婚后,一年以后再要孩子,先要过渡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适。

交流方式: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代替直接说;如果面对面交流别扭,可以带孩子去散步时说。

和孩子讨论人生的真谛,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上学,我跳楼,你怎么办?”

和孩子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为什么宝贵?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

(1)健康,远离不健康的东西;

(2)自由、守法;

(3)情义,有情有义,生命有色彩。

(4)责任感;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5)里程碑的纪念日:孩子的14岁、16岁、18岁生日。

14岁:孩子自己负责,不拿别人东西,不杀人放火;

16岁:开始读法律,有法律意识

以上内容整理编辑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bb12a0102y0dnhtml

2018年3月21日晚上檀传宝教授给青椒们送上了精彩讲座《真幸福与中国教育之改造》。在檀教授讲座前后青椒们围绕“教师的幸福”这个话题展开了大讨论。

檀教授关于幸福与快乐的区别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曾经也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曾经也有点小清高,认为自己精神世界很丰富,自己是幸福的人。可是檀教授的观点让我不仅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原来我理解的好多幸福都是伪幸福,只能算作是快乐。

一、快乐与幸福的区别

快乐是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快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快乐是一种工具,它不能实现终极目标;快乐不能无限制的叠加;快乐有一个界限,超过了就是痛苦;吃喝玩乐所带来的愉悦是伪幸福,是快乐。

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感到满足的主观感觉,是自然而然且发自内心的感受,而非客观标准。幸福属情感世界,是一种感觉,即人的一种满足感;幸福可以无限制的叠加;幸福有时候可以超越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梦想实现的生活;幸福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人生状态;幸福是一种客观生活,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是一种终极目标。

幸福是主体自由本质的实现。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是幸福,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进步是幸福。幸福和不幸福的人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

檀教授告诉我们幸福的奥秘是:幸福=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

一个母亲有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孩子果真健康成长了,母亲就是幸福的。教师有教育梦,关心自己的学生和教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眼睛发亮的时候,教师就是幸福的。

二、我们的孩子幸福吗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是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可是当下我们的孩子们幸福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教育最重要的三个人:教师、学生、家长,他们普遍认为教育不幸福。不幸福的教育道德吗?这个追问让我一身冷汗: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竟然是不道德的,虽然有点骇人听闻,但是,细想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君不见假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们一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放假的时候一个个精神疲惫,无精打采。不要说一个学期就是一个星期老师们都累得要死。朋友圈里好多亲们每天有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计划总结、还要参加各种评比竞赛。评职称是套在老师们头上的紧箍咒,领导只要念念经,老师们就得头疼。君不见小学生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有的甚至拉着拉杆箱去上学,下了课他们还要奔走于各种辅导班之间,晚上写作业要熬到十一二点。考试前更是加班加点补习上课。小学生的训练强度堪比一个高三学生,真是苦不堪言。考试成绩不好还要承受男(女)子单打或者混合双打的折磨。君不见学校门前的家长大军,他们视孩子学习为头等大事,给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制造痛苦,这样的事业的意义就要受到质疑。哪怕只有一个教师、家长、孩子认为教育不幸福,我们就得努力。不幸福的教育意味着师生双方当下生活质量的低下。孩子们和老师们长期受到压抑,长期处于不幸福的教育生活中,他们未来的幸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小看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星期,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孩子们快乐的时候更有创造力,创造力长期受到压抑,就会危害社会的展。

三、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教师常常以幸福之名,让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再以幸福之名把孩子骗进大学,孩子们的人生就像切香肠一样,一节节切下去,诱骗孩子做着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导致孩子失去了真正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失去了人生真正的乐趣。

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做准备。

喜欢学习的孩子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也不会觉得课业负担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不道德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合乎道德教育方式,让师生双方都沉浸在幸福的教育生活中。用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们求得他们想要的分数,用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他们需要通过的那些考试。

帮助(而非给予)孩子形成自己的梦想,帮助孩子们形成内在的、真正的学习动机。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说,你看你的父母多么辛苦、老师为你付出了多少、你看邻班的某某有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你看你不学习会有哪些恶果,你如果好好学习将来会怎么怎么样……这些理由都是外在的,是遥远的事情,不能激励孩子。让课业不再成为负担,让孩子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梦想,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是没有目的性的,也就没有职业意义。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被孩子们期待的,就像任命杰老师、张虎岗老师、孙月飞老师一样。让老师每一堂课都成为孩子们的期待,而不是为了一个遥远的理由而学习。

让孩子喜欢我们所教的学科是最起码的师德。学生如果不喜欢我们的课,就引导他们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感。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不断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孩子就是幸福的。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状态。

让合乎道德的教育成为一种功能,让孩子们现在幸福,将来幸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让我们变成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们和学生、家长一起享受幸福的教

诵读,不是简单的读,它是一门艺术。只会读不会诵最高只能达到诵读的初级水平,会读会诵才有可能达到诵读的最高水平。诵读是需要技巧的,但技巧再熟练的诵读只能叫读,不能叫诵。诵读不仅要讲技巧,更要讲究情绪变化,有技巧有情绪变化的读叫诵读。

学会诵读,首先要掌握的是技巧,技巧学起来并不难。诵读能够达到情绪变化是最难的,需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才能对生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将情绪带入诵读中,不仅要有无限的想像力,更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体会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真情实感,所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诵读大家,不仅要有刻苦的训练,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诵读,不仅是声音优美者的专利,我们普通人通过训练,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诵读的水平高低是无止境的,声音优美的人只具有天赋,不加刻苦练习,也无法达到高水平,相反,声音不太优美的人,如果勤加苦练也可以超过声音优美的人。诵读是一门艺术,水平高低不仅要看声音,更要看诵读时投入的情感,情感是无止境的,声音却是有上限的。

诵读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学作品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诵读才有可能达到高水平,否则,我们的情绪变化再丰富,也无法达到诵读的顶级水平。诵读不是读文字,而是读出文学作品想表达的情感。

读文学作品,不会诵读,是学习文学作品最大的缺憾。学习文学作品,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最大化的挖掘出来,表现出来。诵读,可以将文学作品的美形象化、具体化,让人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

诵读的魅力无穷,练习诵读让人有成就感,更让人置身在美的世界里,其乐无穷。诵读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诵读的魅力,不仅是充实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让我们找到精神归宿。

李文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真正见识到诵读大家的风范,并不出色的声音同样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学会诵读,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太感人了! 不,应该说是悸动了心灵深处的某个东西。

视频的内容是一段演讲,邹越在松江中学的一场激励演讲。演讲的主题就是要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首先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作为为人子、为人父的我,在听的过程中一直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不知怎么地,看完后到现在总是在想念父母,而且感觉越来越强烈,情感越来越复杂。不仅仅是想念,还有崇拜、亏欠、热爱……许许多多复杂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感情丰富复杂化了;还是因为最近电视剧看多了想多了;还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还是因为看到太多周围的父爱母爱;还是因为……

从瓜瓜落地的婴孩到如今顶天立地的青年、满脸沧桑的中年,从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到如今步入社会的职场生涯……这一切,看起来像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似乎像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可曾想过,这一切的一切的背后,印透着多少父母辛劳的汗水,凝聚着多少父母深沉的爱。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没有他们的劳心劳力,关怀备至,我们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不可能拥有今天的一切~~

我们长大了,翅膀变硬了,可以自由的飞翔了,父母却变老了,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留下了沧桑的印证,他们飞不动,走不快,跑不动了~~

苍老的父母,他们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他们依然关心着自己的子女,尽管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他们对自女的爱没有半点减少,对子女的关心没有半点削弱,他们依然尽可能的付出,尽可能的奉献,为子女点燃最后的蜡烛~~

我们的父母,他们依然从未想到过回报,他们从未想到子女会为自己做点什么,相反,他们生怕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生怕成为子女的累赘。他们期待的只是子女一句最平常的问候,一句最简单的闲聊,他们只想知道子女过得好不好,过得开心不开心,过得郁闷不郁闷,他们很想成为子女快乐的分享者,他们更想成为子女郁闷的聆听者~~

我们的父母,他们很想听到子女的声音,他们很想跟子女打电话,但是,他们总是拿起电话又放下电话,因为他们怕,他们生怕耽误子女的事情,他们生怕影响子女的事情,他们怕~~

子女呢?有时候,他们会嫌父母太罗嗦,他们会嫌父母太古板,他们会嫌父母太落伍,他们会嫌这嫌那~~

可悲的父母,可悲的子女,可悲的一切

枯石烂”,“天长地久”,“山无棱天地和,才敢与君绝”……世上赞美爱情的话语太多太多,其实,这一切的爱都比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们的爱是那样地浩瀚,那样地深沉,那样地无邪、那样地纯真,那样地伟大,那样地伟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3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