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东北二人转有哪些?

你喜欢的东北二人转有哪些?,第1张

我最喜欢的二人转是小沈阳的二人转,表演的非常搞笑,还有赵本山的一些二人转也非常有意思,每年春晚我都会守着电视看赵本山的二人转。

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场类曲艺、地方戏,是广泛流传于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戏曲形式,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风柳、春歌、半班戏、双条边曲等。二人转融合了东北秧歌、民间说唱莲花落、戏曲、东北民歌、笑话、杂耍等曲艺形式,大约有300年的历史。说白了,二人转和河南豫剧啊、河北梆子啊,都是一种地方戏曲的形式罢了。

二人转是本山大叔让全国观众了解了东北的幽默和乡间地头的喜剧形式。二人转只是一种戏曲形式。二人转绝不等同于东北的小品、幽默剧。只是,因为本山老师太出名了,而他又是一个二人转演员出身,所以,人们容易将本山老师和二人转画等号。东北人习惯了自黑,也擅长调侃自己来娱乐大众,二人转本身并不搞笑,它只是习惯用一种夸张的、并带有一种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形式来展现一段故事罢了。

小沈阳早期学的是传统二人转,不是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那些搞笑为目的的二人转,是包公断案西厢记这类的传统曲目严肃题材,但这种戏爱看的人太少,于是小沈阳不得不走上扮丑搞笑之路,这方面他确实很强,我是从春晚上《不差钱》才认识的小沈阳,当然他也是从这部作品从而一炮走红,我觉得他演戏方面应该是有潜力的。

观点粗糙,欢迎评论、互动。

在妈妈的逼迫下和她高中同学的儿子相亲了。到饭店一看,感觉有点显老又不帅,于是我立马点了根烟:“我这个人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喜欢和各种男的出去约。”然后抽着烟看着他,“我们年轻人的事你别和我妈妈说,我当你是朋友。”这时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从厕所走过来,惊愕:“爸,这就是和我相亲的?”

--《报山名》

咱们说的是,说的是,咱们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十家都有九家锁,就有一家门没关,鸟奔山林虎奔山,喜鹊老呜奔大树下,家雀哺鸽奔房檐,行人的君子奔旅店,耍钱的哥们上了梁山帮兵我家此地,头顶着天一步两两步三三三就转到台前,来到台上往下观,看热闹来的真全我给大家没有别的唱,唱唱一段东北的二人转神调大全咱们说的是在左手拿起来文王鼓,右手拿起来二狼神的竹芥鞭文王鼓驴皮幔,里边栓上横三竖四八根线,四根朝北,四根朝南,这四根朝北安天下,四根朝南定江山上面还有一串铜钱,有乾隆,有道光,乾隆道光配开元这把鞭是好鞭五彩飘带上边拴,打一下颠三颠,打三下颠就颠,梁山一百单八将,打了一百单八鞭这把鞭是好鞭要是赶山山就动,要是赶海海就干这把鞭今天落到我的手,烧香打鼓把神搬老仙家你要来俺也搬,你不来我也搬,搬到来年三月三,搬地那王母娘娘懒的赴蟠桃会,搬地那九天仙女下了天下了天找夫男就把男的被窝钻,不到三年并二载生下几个女夫男,搬地小学生不把那个学来上,搬地工人不上班,搬地农民不把那个地来种,搬地做买卖的不愿意去挣钱,直搬地那小寡妇三更半夜犯了瘾两只眼睛泪涟涟帮兵我拿起了这把鞭打鼓一敲响叮当,听我请请狐黄两家兵,一请狐而请黄,狐黄两家到联营狐老太爷上边坐,狐老太奶陪拌正狐老太爷快发兵,你把那狐家大兵叫七灯什么狐天正呀狐天红呀狐天黑呀狐天龙呀狐翠花狐翠苹一溜小跑到联营,老仙家出古洞离深山举目留神把天观,要是晴天驾云斗,要是阴天驾风旋驾云斗驾风旋说明老仙家道行全老仙家出古洞离深山奔营盘,在中间还有那三道狼牙三道关三道狼牙有人守三道狼牙有人看头道狼牙头道关秦琼敬德守此关,秦琼神把头抬里神放进外神来,老仙家呀`````````往前走用目观过了二道关来到了三道关,三道关有人守灶王老爷来当班,灶王爷把头抬你偷偷地把老仙家让进来老仙家出古洞离深山到了营盘首先把你的家乡住处报一番,或住南,或住北,或住湖广和大连,或住岭,或住山要说山就说山我这简简单单报一番,大黑山,小黑山,小石顶子亮甲山,金鸡独立凤凰山,岳飞大战牛头山,五郎出家五台山,湘子出家钟南山,四川省峨眉山,山东省有泰山,辽宁省有千山,吉林省长白山,黑龙江省双鸭山,许大马棒住的是奶头山,坐山雕坐的是威虎山,世界最高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祁连山有天山,有横山,有黄山,有庐山,大别山,五当山,武夷山,九华山,日出日落昆仑山宝塔山,沂萌山北京还有个八宝山这些山都不算太出名,最出名地还得说当今喜剧明星赵本山我有心接接连连往下表时间等报不完,我这简简单单报一段,报好报赖希望大家多包涵,能喜欢我在这深施礼,请个安我祝愿大家家家都是合家欢乐,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生保平安呐哎咳哎咳呀

http://1947101homesunbonet/indexphpxname=JPIH511

这是个很好的网站,专门是东北二人转的,希望你喜欢

摘要: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色吧!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二人转以唱为主,有舞有做又有“说口”,它幽默热闹,粗犷泼辣,有浓厚的东北色彩。它的唱词与鼓词相似,长的达千句,短的二、三句,一般的二、三百句。

一发展状况

二人转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

二特点介绍

(一)扮妆种类

传统二人转的旦角装束分为两种正装,月装,正装即是戏曲装旦角需要在额前贴片子,还需要挂顶花和偏凤,后面要带线尾子等、有些还需要在戏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装即是仙姑头。不需要戴顶花、而是带假发套、后面可以用真模仿真发的假发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转下装的化妆分为三种小生装,丑装,武生装这三种装。

(二)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三)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四)唱腔分类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二人转的唱腔音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呼呼腔》是二人转故事正文的开头腔,曲牌高亢。曲体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乐句都带一个较长的甩腔。上乐句往往散板起唱,然后用刁板进入正常节奏,尾音落在商音上。下乐句落在宫音上。《呼呼腔》的音调,是大波浪式的旋律线条、棱角分明,恰好表现东北秧歌那种大夸、大浪、大扭、大俏、棱角分明的舞蹈技巧,同时,描述故事梗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呼呼腔》板式变化多样,分有”头板“即”慢板“。二板,三板、快板,由于吸收了民歌中的花腔曲调,因而产生了”南边道、大尾巴、对花、敞弦、干板擂“等等不同样式的《呼呼腔》曲调。词格基本为七字句。

《武咳咳》是二人转演唱故事内容的核心唱腔。艺人称它为“宝调”。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

上乐句的落音为“徵”音,下乐句落在“商”。它的音乐旋律完全来自东北方言中的字调和语气是一种“唱着说”的叙事性曲牌。不管怎样变化,始终不离“re、la、sou"三个音。句尾甩腔,能自然流畅的向其它曲牌唱腔过度。

《武咳咳》板式变化多样、分有慢板、中板、快板、推板及垛句、大段《武咳咳》常有一个”起腔“或叫”领腔“,结尾有一个”落腔“。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文咳咳》,过去有人称这个曲牌也叫《上北楼》、《小阴天》,曲调优美、流畅。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的独立性很强,使旋律形成”商、宫、羽、徵“的落音趋势,但它仍为上下两个乐句,两小分局为一分词。

《文咳咳》板式变化,分为中板、慢板、快板,及中间的垛句等等。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抱板》的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演唱,上乐句一般落在、”羽音上“,下乐句落在”商音上“。大段抱板,开头都有一个刁板腔。它分有”慢打慢唱“、”慢板夹快板“、”慢打紧唱,长调门”、“红板数唱”等变化形式。演唱中常加三字垛。基本词格为七字句、十字句。

《三节板》演唱时用大板、甩子伴奏、一打三甩、因而称三节板。这个曲牌是一种抒情、叙事的慢板、旋律起伏较大、大波浪式的曲线。基本分为上、下两个乐句,上乐句落“角”,下乐句落“宫”或“羽”,大段三节板,结束有甩腔。词格基本为十字句。

三表演形式

(一)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今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

(二)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三)表现手法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四二人转著名节目

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更多吉林传统文化,吉林传统文化大全>>>

黑龙江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约你看冰雪大世界赏二人转识黑龙江文化

东北秧歌有什么特点东北秧歌历史起源及特点介绍

传统手工技艺之方正剪纸艺术文化概述方正剪纸艺术特征盘点

桦树皮制作技艺有哪些艺术特征桦树皮制作技艺的起源及特征概述

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兰西挂钱起源什么时候兰西挂钱形态特征介绍

二人转有哪些表演形式东北二人转艺术特色及表演形式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4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