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为什么死?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为什么死?,第1张

首先,安娜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虚伪邪恶的上流社会和传统的伦理道德扼杀了安娜的生命。安娜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和贵族社会道德准则发生了冲突。

其次,安娜把她的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花花公子渥伦斯基身上,是造成她悲剧的直接原因。他投入的爱情远远不如安娜。

最后,安娜自身的矛盾因素,她背叛上流社会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其中的地位,以渥伦斯基的爱情为唯一的价值存在,又时时担心渥伦斯基抛弃自己另结新欢。

赏析:

从创作意图来看,托尔斯泰安排了安娜最后的卧轨自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开篇关于家庭幸福问题讨论的回答。但是从人心的角度来看,安娜的死到底能不能够避免?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在遇到伏伦斯基的时候她挣扎,最终发现唤醒了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回到彼得堡之后,见到丈夫,真实自我的声音被放大,最终使她抛下丈夫孩子。与伏伦斯基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她又开始疑心猜测,她也尝试着做一些事情来分散注意,但最终没有成功,反而变得有些神经质。其实,每一个有感情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与安娜类似的内心活动:发现自己时的内心悸动,陷入爱情时的无法自拔,嫉妒猜疑时的盲目与极端。

安娜正是一步步把自己的心放大,把自我放大,最终整个人变得极端而又神经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令人非常感动的一点是,她自始至终保持着的纯洁的道德感,以及对于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爱情的信仰。在读到安娜赴死之前的意识流那一段,我的心也跟着怦怦直跳,眼睛湿了好几次,觉得这就是我啊。

当和爱人之间产生不可冲破的隔阂时,每个人都是盲目的,脆弱的。所以安娜的死我们没有必要歇斯底里地一味批评社会的黑暗,这样文学就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也没有必要去指责安娜太作,一直认为安娜的作也最富有人性味,也正是每个人面对爱情、面对生活的正常反应。一位俄国文学教授说过,最能考验人性的是爱情。

活在当今,我们没有太多类似舍身取义的考验道德的机会,但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爱情,考验我们道德的也是爱情,在爱情里我们会经历一些属于人的最原本的感情。所以,爱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只有内心情感的平衡调和,才能使得爱情不致成为走向死亡的推手。

-安娜卡列尼娜

1,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颐下生须十数”,虽然胡子不多,但是聊以 吧。)

2,宋真宗在历代皇帝中存在感比较低,但是有首诗可谓妇孺皆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励学篇》 宋真宗

3,宋代的教育真正是从娃娃抓起,神童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晏殊14岁(虚岁)中进士,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与他同期的福建福清人蔡伯俙4岁(虚岁)为进士,秒杀一众神童。只不过长大后品行不良,历史上没啥名声。(补充:蔡伯俙考的是童子科,不同于普通的进士科,被宋真宗赐进士出身))

4,说到进士,在宋代以前,就算考试成绩好,未来也不一定前途光明。宋太宗刻意提拔进士,于是未来将近一千年的时光中,中进士成为读书人的梦想 。

5,据某些野史记载宋高宗赵构与女人在做羞羞事情的时候,金人追杀至,吓得阳痿,丧失了生育能力。

6,根据宋朝法律,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李清照改嫁后就因为告改嫁的丈夫有幸监狱9日游(不是3年因为有人营救)。

7,李清照与秦桧的老婆王氏是表姐妹。

8,宋徽宗时期“六贼”之一梁师成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许多书中都有记载,是不是真的很难说。不过梁师成相当照顾苏轼家族的人,苏轼的诗文也因梁师成得以流传(苏轼死后被编入元祐党籍,诗文不得流传)。另外,童贯也声称是韩琦的私生子。(囧)

9,宋朝人民夜生活丰富,是第一个不执行宵禁(晚上不许乱出门)的朝代。

10,北宋东京汴梁,一到农历六月份,街道两旁皆有冷饮摊,冷饮摊上撑着青布大伞,伞底下摆着红木桌椅,等着顾客买冷饮吃。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名目。《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杭州也有卖冷饮的。

11,宋恭帝最后被强逼到 做和尚,成为一代高僧。明初流传宋恭帝是元顺帝的生父,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伪造的,但也算是帮老赵家报仇了。

12,我们经常听的“反清复明”,在元末存在“反元复宋”,元末刘福通称韩林儿为宋徽宗八世孙,建国号大宋,很长时间内朱重八名义上也是给他打工。

13,宋仁宗是皇帝中脾气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相关的记载不绝于史书。

14,每次看到宋代官制总是一个头两个大。元丰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判吏部东铨是差遣,才是实际职责。

15,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曾经参与针对苏轼的挖坑行动(乌台诗案),差点让苏大学士扑街(沈括属于新党)。之后又因为在永乐城战役中惨败,负领导责任,被贬官,政治生涯完结。不过对于后人来说,这次贬官实在是贬的好,之后创作出了《梦溪笔谈》。

16,将胡子连肉一起扯下来,还驱逐了原配之子(这还是封建男权社会?)。更为奇葩的是,张氏死后,沈括居然郁郁寡欢,一度想跳江自杀。这种重度受虐患者估计是没得治了

17,在宋代有着非常严重的地域歧视,北方人歧视南方人,尤其歧视福建人。寇准就极力反对南人做状元,也曾经打压晏殊,理由是““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到神宗朝,司马光直接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以此为据反对王安石当政。(今日地域黑的前辈)

18,宋仁宗去世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其“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

19宋仁宗因为无子,将侄子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接到宫中抚养,曹皇后也将自己的外甥女高滔滔(后来的高皇后)接到宫中。两者年龄相仿,宫中上下都习惯将宗实称为官家儿,而把滔滔称为皇后女。之后,仁宗与曹皇后作主将高滔滔嫁给赵宗实为妻,宫中称此事为“天子娶儿媳,皇后嫁闺女”,一时传为佳话。

20,元朝 藏传僧人杨琏真迦盗掘南宋六陵,见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重新安置。(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21,缠足起于北宋,最终成为迫害女性的封建象征之一。

22,宋哲宗之孟皇后一生极具传奇色彩,3次被立、2次被废、2次垂帘听政。其生涯的波动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着亲密的联系,靖康之耻后,孟皇后竭力保障南宋的半壁江山安稳过度。

23,《宋史》奸臣称号获得者之一章惇曾经以“端王(宋徽宗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宋史》作者叹息的写到“使二人(章惇,赵良嗣)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宋史本纪二十二》)

24,《宋史》奸臣这一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另外一人贾似道被誉为“蟋蟀宰相”,被认为是南宋灭亡的推手之一。然而,贾似道是名将孟珙推荐的接班人,另外忽必烈对贾似道也赞赏有加。之所以名声这么臭,一部分是私德不好,一部分是王朝覆灭原因的替罪羊。(个人意见,请轻喷)

25,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北宋,这个想必诸位都清楚。最初的交子只在四川地区商人间流行。之后被规定为 官方货币,在宋代一朝中,纸币通货膨胀的情况经常出现。

26,北宋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宋朝重文轻武之风可见一斑。

27,金兵攻下汴梁之后,掳走徽钦二帝,同时立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不过张邦昌是个怂人,登上帝位完全是被逼无奈。金兵退兵后,张邦昌将帝位还给赵构。他最终的结局是被下诏赐死,而其实赵构并不想杀他。

28,宋光宗被逼退位之后,与他一同失势的李凤娘一反常态,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反而有同病相怜之心。她惟恐触动光宗脆弱的神经,常以杯中之物来宽解光宗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光宗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摆脱了权力的魔咒,爱情才姗姗回归。

29,宋朝出过四任太上皇——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其中高宗、孝宗和光宗属于太上皇帽子戏法,宋高宗还是中国历史上唯四的超过80岁的皇帝(另三位:梁武帝,武则天,清高宗)。

30,宋朝皇帝的名字即位前是很寻常的,即位后为了避免常用字成为避讳子会改名,比如赵匡胤即位后,弟弟改为了赵光义和赵光美,赵光义即位后改名为赵炅,弟弟改名为赵廷美。

31,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理论上自秦以后唯一一个存在时间超过300年的朝代(960—1279)。

32,王安石这个人性格有点偏执乖张,和人一言不和就会吵起来,经常坚持己见。争论到面红耳赤时,还经常冷不丁冒出一句“公不读书”,类似于今天我们吵架时候有人骂了一句“你这小学生的智商”。但王荆公的私德是无可厚非的,司马光虽然和他政见不同,但是私底下还是很好的朋友。

33,宋朝是一个文官集团的势力可以说是达到巅峰的朝代,巅峰到司马光曾经上书劝诫宋仁宗要多管管政事,不要把事全放权给大臣们。

34,宋朝纹身是很多文人也追捧的时尚,纹身起源于军队,很多兵士的纹身主要是为了炫耀军队的气势,纹身传入民间后成为名人身上的个性彰显,当时还出现了纹身俱乐部,酒家老板会邀请纹身界红人,将他们身上精美的刺青作为店面装饰的一部分,宋朝纹身师水平极高,很多周边国家的人都会到中国纹身~~

35,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36,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完全因为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说到《扫黑风暴》这部电视剧,相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给出“这是一部拍得非常用心的电视剧”的评论吧。没错,《扫黑风暴》作为一部难得的高质量国产剧,导演和编剧都在剧中留下了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说说《扫黑风暴》这部电视剧有什么细节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吧。

一:《扫黑风暴》的海报中“好人”和“坏人”身上穿着的衣服

首先,我要说的《扫黑风暴》这部电视剧的第一个细节就是它官宣的海报中八个角色身上穿着的衣服。在《扫黑风暴》电视剧的官宣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人物分别是“李成阳”、“何浩”、“贺芸”、“何勇”、“黄希”、“高明远”、“骆山河”和“孙兴”这八个角色。

通过对《扫黑风暴》剧情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成阳”、“何浩”、“何勇”、“黄希”和“骆山河”这五个角色是追求正义的好人角色,所以海报中的他们都穿着绿色的衣服。而关于“贺芸”、“高明远”和“孙兴”这三个属于坏人的角色,他们则是穿上了橘色的衣服。

并且,“贺芸”作为“高明远”安插在警局中的眼线,她身上披着绿色的外套,内搭着一件橘色的衣服的样子也挺符合她在剧情中的身份的。

所以,我觉得《扫黑风暴》第一个细节就在官宣海报上“好人”角色和“坏人”角色身上衣服的颜色这里。

二:《扫黑风暴》的剧情中“马帅”的死亡

然后,我们要说的《扫黑风暴》这部电视剧的第二个细节就是“马帅”这个角色的死亡。

在《扫黑风暴》的剧情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帅”这个角色是“麦自立”案件的重要嫌疑人,这样一个重要的嫌疑人却在警局人员的审讯过程中死亡了,而当时审讯他的正是“贺芸”这个角色。

在知道“贺芸”的坏人身份后,我们再回顾她在审讯过程中对“马帅”说的话来看,可以在她的话语中发现很多她威胁“马帅”的内容,给“马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并且,电视剧还给了当时审讯室的温湿度测量表一个镜头,我们可以发现“贺芸”悄悄调高了当时审讯室的空气湿度,导致“马帅”在审讯过程中处于一个胸闷的状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马帅”的旧病复发,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觉得《扫黑风暴》的第二个细节就在“贺芸”在审讯“马帅”的过程中说的话和审讯室的温湿度测量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90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