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区,详细请看下面!
一,中国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 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於契丹族。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其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是方言,北方话不是高於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他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贵族和全国各地文人的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裏,或晚年定居於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是南方汉族政权的官话(南京历史上也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是以吴方言为载体的。所以,其语音面貌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为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最大。但是,解放后吴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视相对闽、粤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较快,有可能使用人口数很快会降到闽粤方言之后。其语言特点是,保留有全浊音、保留入声,不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可以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三,粤语或称广东话,第三大汉语方言,原来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地区,解放后政府相对重视,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政府治下,所以保存较好,使用人口数稳重有升。广东话内部原来也有差异,也有以东莞话为尊的历史上。但是现在以广州话为准,省内也在推广。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是一般属於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的“p,t,k”三种促音、鼻音的“m,n,ng”三种韵尾。声母“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四,闽方言使用人口和粤语相当,分为南北两片,也有将其分为两大方言区的,闽北话主要是福州一带,闽南话分布较广,包括厦门、潮州、台湾、海南,东南亚侨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话差异最大,内部差异也最大。
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属於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浊音变为“[g][dz]”三个浊音声母;入声有“p,t,k,?”四种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种韵尾。声母“f,h”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来老湘语也有全浊音,推普后基本清化。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无翘舌音,声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赣方言分布江西,全浊音清化,但属於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声母“n,l”有时不分。
七,客家话是早期北方移民后裔的语言,带有较多唐代以前北方话特徵。原来全浊音清化,但是全部转为全清音,并且属於阳类声调与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没有“f”声母;也没有翘舌音。
八,晋语:山西一带的一种方言,不等於山西方言,其与周围北方话的不同在於,保留了入声。推普后入声也在趋於消失。
咸宁原来属于一个地级市,所以如果从各个组成区域来讲的话地方方言都有很大差别,比如咸安、温泉这二个地方说的话应该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咸宁本地方言,跟武汉话更是十万八千里的差别,其他的县市的地方方言也是不同的,比如通山,赤壁等等,欢迎你来咸宁做客。
我们这里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那个“沾”字了。老一辈人说“沾”可不像现在年轻人那样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他们都是运足一口丹田气,发一个四声的音,就是“站”了。当然,“不站”也是力道十足,乍一听有“如雷灌耳” 的感觉。于是,引申出来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外地司机第一次来石家庄,在一处交叉路口不知该走哪条路。这时看见一位老者,下车便问:“去某某地,哪条路比较好走?”老者用满嘴石家庄话说:“这条路沾(音),那条路不沾。”司机一听,就向着“不沾”的那条路开了过去。没想到,这条“不沾”的路不但泥泞不堪,而且坑坑洼洼,司机感觉被老者“涮”了。后来一了解才明白,原来在石家庄的方言中,“不沾”就是“不行”
的意思。
咸宁话傻子说缩把。咸宁话傻瓜等于缩把,毛巾等于服特,红薯等于茴的意思。
咸宁这边的方言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咸宁市各区各县方言都不一样。就拿我自己说。我是通山县的,除了本地方言之外就只听得懂咸安区的方言。其他例如崇阳,嘉鱼,通城,赤壁的方言我都听不懂,而且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普遍存在的。咸宁整个市的方言的话确实是五花八门。
咸宁方言特点
咸宁方言与普通话和武汉话的语音均差异极大,根本不能相通。例如,同样pínɡɡuǒ这两个读音,普通话指的是苹果,而通山方言指的则是南瓜。
sǎojū在武汉话中意为苕猪,在通山方言中说的是收桔。咸宁的方言更有着不一般的特点,它典雅独特,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是古楚文化的活化石。
在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中,咸宁方言属于赣方言,同时还受到湘方言、北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形态。
咸宁六县就有六种不同的方言,并且在音调上保存了大量的上古音和大量的入声字,咸宁方言在词汇上还保存着大量的文言词。
咸宁的赣语还不是现在的江西方言,而是源于明清江西填两广时期的赣语语系分支,原本就是赣语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少的一种,加之在漫长历史中,经过一系列演变,形成了以赣语分支为基础,各县市百花齐放的多种亚方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