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开战时,车夫为何要把将军拉去敌营?发生了什么?

两军开战时,车夫为何要把将军拉去敌营?发生了什么?,第1张

俗话说:“宁负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因为君子被得罪,他依然会以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是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若是事出有因,便不会与你结仇;然而小人被得罪,轻则咒骂你,重则找机会报复你,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故事,便是一则“得罪小人”的实例,公务繁忙的将军忘了给自己的车夫分羊肉吃,车夫便心生怨恨,竟然在两军开战时把自家将军拉去了敌营,后来将军活下来了吗?又是如何处理车夫的?

时间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各个诸侯国相互攻伐,战争此起彼伏,从未断绝,公元前607年,郑国决定攻打宋国,宋国得知消息后,派出大将军华元迎战,这个华元,可不是一位普通人物。

华元,乃宋国公族,是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出生在这样显赫的家族里,华元自幼便得到了很好的栽培,长大后也顺利成为宋国大臣,官至右师,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长。

与此同时,华元还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被尊称为“四朝元老”,在那个强敌如林、诸侯纷乱的年代,华元这样有大能力的人,自然成为宋国的主心骨,大家对他都十分信任和敬佩。然而这样的豪杰,却因为一时疏忽,差点丢了自己的命。

时间再次回到公元前607年,大战在即,华元为了鼓舞士气,杀了很多羊来犒劳将士,当时日子苦啊,又天天打仗,老百姓真的很难见到荤腥,听说大将军给他们准备了羊肉,个个激动万分,看着大家高兴地吃着羊肉,华元也顺势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希望大家加油打,打赢了还有肉吃云云,大家纷纷叫好。

然而华元光顾着给大家加油打气,却漏掉了一个人——他的马车夫羊斟,羊斟从始至终都没有吃到一口羊肉,认为华元针对他,于是便默默怀恨在心。

第二天,两军正式开战,刚吃过羊肉的宋国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准备和敌人大战一番,此时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遭遇历史性的惨败——只见大将军华元的车,以极快的速度笔直地冲向敌军大营,华元赶紧询问羊斟这是何意?羊斟恶狠狠地说道:“分发羊肉的事情你说了算,但今天驾车的事情我说了算!”说完继续往郑军阵地赶车。

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

就这样,堂堂宋军主帅,就被一个小小车夫“送”给了敌人,而失掉主帅的宋军,很快便惨败,而一切的一切,只因为华元忘了给车夫分肉吃,不由得再次让小编感慨:“宁负十君子,不得罪一小人!”

幸运的是华元最后顺利逃回了宋国,而关于羊斟的下场,史料中并无记载,但这样一个为羊肉背叛将军的人,想必谁都容不下他。

后来羊斟的故事越传越广,史学家们也把他作为“以私害公”的典型写入史册,让他遗臭万年,并且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即“各自为政”,意思是完全不考虑全局,就按自己的主张办事,各搞一套,坏了大局。

足利幕府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足利幕府是日本武家时代中的第二个幕府政权,作为三大幕府中承前启后的一个。不同于其他两大幕府,足利幕府的政治生态其实十分奇特。因为镰仓幕府和德川幕府两大幕府都没有大权旁落,镰仓幕府只是权力落入了执政北条手中,对全国的掌控能力还是有的。

德川就更不用说了,从始到终,德川家的将军都是日本的最高决策者。可足利幕府真的是不敢恭维,仅仅在八代将军之后,足利幕府就陷入了大权旁落的处境。成了日本的第二个天皇,如果不是有天皇这个吉祥物,那幕府将军就是又一个傀儡。

那为什么足利幕府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说起来也挺搞笑的,因为在制度改革上,其实足利幕府还是最完善的。虽然镰仓幕府时期就有了守护制度,可完善这项制度,还是足利幕府任内做到的事情。

守护制度可以让幕府将军的手从中央伸入地方,看起来对于将军掌握权力是一个加分项,而不是减分项。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可这不可能是由将军本人亲力亲为的。因为将军要留在京都号令全国,所以派去掌控地方的人,就只能是将军之外的人。将军当然会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可是问题在于,将军也是会死的。

前代将军死了之后,继任的将军能否可以把这些守护换成自己的人。

就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和你老爹好,不代表和你关系好。所以新任将军要换人,但是守护不同意,于是将军的控制力就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取决于将军的个人能力,能力强可以解决,但是能力不强就完全无计可施了。

而且这还不是仅仅一代将军失去权力的问题,多代将军都没有能力,当失去权力的时间过长之后,再想要拿回权力,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失去了一个领国,你手里还有很多领国。但这些领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因为将军没有权力而脱离将军的统治。

当将军的权力虚弱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算出现了像足利义辉那样有抱负的人,几乎也可以说是无济于事了。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并且如果守护们已经习惯了将军大权旁落,将军突然之间想要拿回权力,那就会被守护们群起而攻之,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所以说起来守护这项制度,可以说是一项好的制度,但前提是中央要足够强大,可以完全压制守护们的势力,才能让这套制度完美运行,如果无法压制的话,那么这套制度对于幕府将军来说,真的可以与加速东汉灭亡的州牧制度相提并论。

如果我是将军的话,是绝不会容忍这项制度的实行,可是所有人只能看到好处,一般看不到坏处。

吴质是谁?他与曹真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之差?

吴质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魏文帝曹丕有四位好友,曹丕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他们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这四个人,分别是陈群、司马懿、吴质和朱铄,他们并称曹丕四友。陈群和司马懿,熟悉三国的朋友都比较熟悉,那么,吴质是谁

吴质就是曹丕与曹植争夺储君之位时,为曹丕出谋划策的那位,当时,曹丕派人假借运送绢匹,将吴质藏在车中,悄悄带进府邸,不巧,此事被主簿杨修发现,密告曹操,曹操大怒,随即派人在曹丕府邸门口严查,后来,曹丕去找毒士贾诩商量,老谋深算的贾诩献计,再运一批绢匹,按正常的流程走,最终化险为夷。

曹丕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费尽苦心,他不找司马懿,也不找陈群,专门找吴质商量,由此可见,曹丕与吴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就是这个吴质,与曹丕的关系非常好,因此,吴质也恃宠而骄,有曹丕这个老大罩着,他甚至,连曹氏宗族大将曹真都不放在眼里,目中无人。

也因为吴质不把曹真放在眼里,甚至还想戏弄、羞辱曹真,由此差点引发了一场内讧,曹真不甘受辱,差点与吴质打起来,两个人拔刀的拔刀,拔剑的拔剑,怒目而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亏曹洪等人站出来劝架,不然,就血溅当场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初五年(224年),担任振威将军的吴质入朝觐见曹丕,曹丕非常高兴,下诏让曹真与特进以下的大臣们,都到吴质的家中,开一场宴会,好好欢聚欢聚。特进是什么特进是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喝得非常高兴,酒酣耳热之际,吴质为了助兴,于是,召来伶人,唱戏表演,表演的内容是说唱肥瘦。

这下,引起曹真不快,因为,曹真肥胖,朱铄很瘦,这明显是为了戏弄曹真与朱铄,当然,也许是调侃。曹真是曹氏宗族大将,位高权重,觉得被羞辱,脸上挂不住了,怒责吴质无礼。当时,身为骠骑将军的曹洪和轻车将军的王忠,赶紧出来劝架。

《魏略》记载:质黄初五年朝京师,诏上将军及特进以下皆会质所,大官给供具。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朱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

曹真怒火中烧,立即拔刀,瞪着吴质,吴质也不甘示弱,手握宝剑,怒责曹真,两个人差点动手了。这时,朱铄站起来,劝说吴质,没想到,吴质也怒斥了朱铄,朱铄虽然瘦一些,但性子急,他也来气了,拔出宝剑,怒斩在地上,眼看就要血溅当场,于是,众人不欢而散。

《魏略》记载:真愈恚,拔刀瞋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之曰:朱铄,敢坏坐!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

本来曹丕让大家到吴质家中喝酒,开心一下,没想到,却搞成这样,差点打起来,闹出人命。吴质敢和曹真叫板,由此也可以看出,吴质的底气,他与曹丕的关系有多好,不然,他绝对会忍的。

不会出现,因为一方的将/帅逼到无路可走时,只有一步可以走以与对方帅/将在同一直线(中间没有任何棋子)时,已经是输棋了,没有再走出这一步的棋的必要了。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32个,红黑二色各有16个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

当一方有2个以上名称相同的棋子位于同一纵线时,需要用“前”或“后”来加以区别。例如,“前马退六”(表示前面的红马退到直线六)、“后炮平4”(表示后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线4)。

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记谱方法(主要创作排局时遇到的多,实战也可遇到):

当兵卒在同一纵线达到3个,用前、中、后来区分,达到4个,用前、二、三、四区分,达到5个,用前、二、三、四、五区分。

如果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不挟持蒋介石抗日,他们两个一个不会被软禁,一个更不会被残害至死,可能在以后抗日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与日军作战。

东北沦陷、华北危急,如果不抗日,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险,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抗日是义不容辞的事。为了抗日,为了民族大义,张学良曾经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蒋介石不但不听劝告,而且严格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进剿”陕甘宁红军。这次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并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去“剿共”,而是两位将军按照自己的计划,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向高级将领宣布兵谏。

1936年12月12日,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商定计划,命令部队抓捕蒋介石。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蒋介石被扣留;十七路军同时控制住全西安城,扣留西安的蒋鼎文、陈诚、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事变发生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让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被捕的爱国将领,释放一切政治犯等一系列条件和要求。

其实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并没有想加害蒋介石,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去搞内战,而不去抗日,两位将军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才抓捕蒋介石让他抗日。

事变发生当晚,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致电中共中央来西安,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派周恩来来西安商量大计。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参加谈判,谈判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蒋介石最终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毕竟是国民党最高统帅,竟然让自己的部下抓获,自己搞得狼狈不堪,这不是奇耻大辱吗?并且全国军民都知道自己被抓, 自己的名誉和老脸往哪里搁?他能不恨这两位将军吗?

杨虎城生于1893年,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陕北将领。刀客出身。自护国起义以来,身先士卒,百战不屈,二虎守长安,智取唐生智等战役。特别是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被认命为十七路军总指挥。后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等职。

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去了南京被软禁起来,杨虎城将军以考察名义被派往国外,实际是罢免了他十七路军的军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国外考察的杨虎城将军,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带领妻子谢葆真和儿子毅然回国参加抗日。

杨虎城将军抵达香港,蒋介石得知后,立即召见军统头目戴笠,让戴笠把杨虎城将军引诱到南昌,说是要接见他,杨虎城认为蒋介石没有违背西安事变的一切诺言,就信以为真。

戴笠挑选几十名精明能干的特务来到武昌迎接杨虎城将军,戴笠和特务陪同杨虎城乘坐专机抵达南昌。到南昌后,杨虎城被安排到一座别墅内,别墅外围布满宪兵队,每个士兵都荷枪实弹,别墅内,全部是军统特务站岗把守,杨虎城将军知道上蒋介石的当,自己被软禁起来,但为时已晚。

如果杨虎城将军抵达香港后,不去武汉,直接乘专机去西安,他也不会被软禁。蒋介石要在南昌接见他是假的,实际就是要控制他,软禁他,因为蒋介石特别憎恨他。如果他直接去西安,蒋介石可能控制不了他,将介石就是怕他去西安,才命令戴笠在武昌迎接他的原因。

几经周折,杨虎城将军被软禁在贵州息烽营。在贵州息烽营里,他饱受折磨,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特务们的摧残,而精神上和内心打击很大。

特务们为了以防万一,为安全隐蔽期间,给杨虎城将军找一个潮湿而又黑暗的自然山洞。据说,这个山洞是本地僧人们的生活用地,被特务们占领,让杨虎城和妻子儿子居住,特务们为了万无一失,把山洞包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生怕出事。

杨虎城将军是西北人,他过惯了西北气候干燥的生活,而且在南方潮湿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应,而且饮食习惯和西北有所不同,北方吃的是面,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不管是环境和饮食方面都不习惯,一家老小在监狱里经常生病。

特别是他的妻子谢葆真,是一位进步之女士,他不适应山洞的潮湿,而经常生病,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整天在特务们的监视下,一点自由都没有。她恨特务,她对特务们特别不满,无时无刻在监视她们,经常和特务们吵架,而特务们经常刺激她,说些反感的话,让她的大脑受到刺激,得个精神病。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始终不放过杨虎城一家人,他和他的妻子在贵州息烽营监狱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和的妻子受尽折磨,身体越来越差,经常骂蒋介石是畜牲,骂特务不是人。特务们对她很反感和憎恨,她有病不给她看病,反而刺激她,后来谢葆真含恨而死。

杨虎城曾经想给蒋介石写信,但又把信纸撕毁掉,如果蒋介石想把杨放掉,早就放掉了,何况等到八年呢?杨虎城将军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他,他也心灰意冷,也不再指望蒋介石放他。

1946年夏天,杨虎城一家人被迁往重庆哥歌乐山下面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囚禁起来。

杨虎城将军知道蒋介石不会轻易放过他,指望蒋介石放掉他已经不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靠中国***了,只有***推翻蒋介石,才有出去的希望。

蒋介石下野后,由李宗仁代替蒋介石的位置,任国民党总统,李宗仁在代总统期间,曾致电全国,释放一切政治犯,特别指示立即释放杨虎城和张学良将军。

代总统李宗仁的话没有人听,国民党官僚还是听蒋介石的命令,李只是个摆设。当时重庆《中央日报》曾经刊登释放杨虎城这则消息。

杨虎城每天都要看报纸,唯有今天特务们没有给他送报纸,特务们早把报纸藏起来,杨虎城开始怀疑,是不是蒋介石出什么问题了?在杨虎城的一再追问下,特务们不得不把报纸给他,他看到报纸后,蒋介石退位了,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认为自己马上就要出去了!

虽然李宗仁以代总统的命令要求释放杨虎城,但退位的蒋介石不发话,部下谁也不敢释放,保密局毛人凤根本不去理会李宗仁这个代总统的指示。代总统李宗仁看到这些人不听他的指示,于是自己亲自给重庆市市长杨森打电话,让他放人,而杨森和毛人凤是朋友,又是蒋介石忠实走狗,他们能听李宗仁的话吗?

后来,杨森以找不到毛人凤为借口,找不到毛人凤就找不到杨虎城关在哪里,就这样敷衍了事的蒙混过关,欺骗了李宗仁。其实杨森知道杨虎城将军关在哪里,这也是和毛人凤商量好的,就这样杨虎城将军没有放出去,这是最后的希望也成为了泡影。

蒋介石看到大势已去,蒋家王朝即将坍塌。1948年8月,蒋介石从台湾来到重庆,他对毛人凤说:“今天之失败,是由于过去杀人太少,把一些反对我们的人保留下来,这对我们太不利了!”毛人凤问蒋介石,杨虎城该怎么处理?是不是送往台湾囚禁起来?蒋介石斩钉截铁地说:“留他做什么?要就应该杀了!”可见蒋介石是多年恨杨虎城将军。

蒋介石再三嘱咐毛人凤,把杨虎城押解到重庆,秘密进行,不能让外人知道。

毛人凤指示蒋介石的命令,命令特务周养浩到贵阳把杨虎城将军押送到重庆,周养浩欺骗杨虎城,说是蒋介石在重庆,要见他和他谈谈。杨虎城这话已经听了多次,已经不再相信这些特务们的鬼话,他自己心里清楚,自他回国后,蒋介石从来没有接见过他,马上全国要解放了,他能释放我?这是不可能的事。

到了1948年9初,毛人凤派警察总队一个中队,把松林坡团团围住,不许任何人进入这个区域。

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儿子到重庆时天色已晚,杨虎城将军下车后,特务们搀扶着他,儿子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也被特务们夹持着去戴公祠。同时,还有他的秘书宋绮云和杨、宋的两个孩子。

杨虎城被押解到一个平房内,特务们把他和他的孩子分开住,杨虎城的儿子已经二十多岁,特务们怕他反抗,先拿他儿子下手。当杨虎城的儿子进入室内时,特务们在门后一刀插进他的胸膛,他惨叫一声,特务们连续几刀当场倒地。杨虎城听到儿子悲惨的叫声,知道事情的危险,当转身的那一刻,特务们一刀插进他的腹部,杨虎城将军倒在地上,特务们继续向他补了几刀,杨虎城和儿子就这样死去。

但特务们杀红眼了,拿着血淋淋的刀,踏进宋绮云、徐林霞的屋里,他知道特务们要赶尽杀绝,他向凶恶的特务求饶放过两个孩子,特务们哪里听得进去,宋绮云和夫人为了保护孩子,把两个孩子紧紧的搂在一起。特务们先把宋绮云夫妇杀死后,无情的特务又伸出匕首刺向无辜的两个孩子,特务们杀完人后,把杨虎城将军和其他人的尸体匆匆埋掉。

蒋介石之所以恨杨虎城将军,就是在西安事中发动兵谏,逼迫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把蒋介石搞得狼狈不堪,一个国民党最高统帅,被部下抓获,还得听他们摆布,能不恨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28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