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第1张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论语泰伯篇第八

论语泰伯篇第八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本事,却去请教没有本事的人,自己知识丰富,却去请教知识有限的人;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内心充实却像空无一物;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做了。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孔子说:爱好勇敢的人,如果厌恶贫困,就会作乱生事。对于不肯走在人生正途上的人,如果厌恶得太过分,也会使他作乱生事。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孔子说:若有人能有像周公的才那样美,只要他兼有着骄傲与吝啬,余下的那些才,也就不足观的了。

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孔子说:做人疏狂却不直爽,知识有限却不谨厚,才能不足却不信实,这样的人,我也不知该如何说才好了。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文孔子说:尧作为一个君主,真伟大啊!真高不可攀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学习天。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光辉夺目!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第一论语为政篇第二论语八佾篇第三论语里仁篇第四论语公冶长第五论语雍也篇第六论语述而篇第七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子罕篇第九论语乡党篇第十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颜渊篇》第六章:

解析:

在我的认知里,有两句话我非常的认同:其一: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二:谣言止于智者。

前面一句是我们面对传谣者应具备的一个思考基础,后面一句是我们面对他人转介给自己的信息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谣言和诽谤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凡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应该都会感触颇深。可是,生活中有谁能够控制得了自己在别人的口中有几个版本呢?而又有几个人能够从他人的语言中辨析真伪呢?

认识小A是因朋友介绍相识,在一段时间里大家因为人际关系的交集经常见面,慢慢也就熟识了。一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她挺热情的,没事也就会多聊两句。

她总是会在当事人不在场时问起我们一些关于你怎么看待某某人或者看待某人与某人之间的关系之类的话,因为大家都熟悉了,说话也就随便了一些,言语中的玩笑之说也会多一些,说说笑笑大家谁也没当回事。

但是渐渐的,圈子里的人开始会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隔阂,有时坐在一起也时不时会半假半真的某人跟某人说起:你别以为你背后说了我什么我不知道!听的人总是会觉得一头雾水,而发泄情绪的那一方也仿佛心中满藏着怨气。

直到有一天,矛盾在两位本来相处很好的朋友间爆发了,大家面红耳赤的争执了一番之后不欢而散,一个人负气而去,一个人坐在现场愤愤不满的骂骂咧咧。大家在安慰他的同时,听到了很多诸如:他为什么要跟别人说我的什么事,他为什么要跟别人那样说我等等的话语。

言下之意,离去的人在背后说了他很多坏话,让他心里很不满。

当他说到某个话题时,我突然觉得那个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但是完全不是他理解到的那个意思。我回想了一下当时的情况,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问他:“谁告诉你这些的?是小A吗?”

正在气头上的人突然楞了一下,问我:“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当时我在现场,只有我们三个人在,但是事情不是你所知道的那样。”我原原本本的把那天我所听到的重新说了一遍,从朋友的表情里,我看出了他的疑惑。他索性把自己听到的都说了出来,结果现场的其他人也有人给了他另一个版本,只是在这些不同的版本里都有一个编故事的人,就是小A。

说到兴头上,大家甚至把自己的一些问题也摆了出来,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很多事都经由小A的嘴变了一个模样。

那天聊到最后,实现了三件事,第一,澄清了最近的很多口传误会,解开了不少人的心结;第二,那对吵架的朋友在大家的解释下言归于好;第三,大家一起看清了小A的为人,且达成共识,虽然大家都不会去当面说穿,但这个朋友圈里不要再有她的出现。

大家都庆幸因为那天的争执找到了事实的真相,也都在反省为什么自己那么轻易的就相信了别人的一面之词,而小A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大家所唾弃。

两个月之后,小A家里出了点事,需要帮忙,换了以前,我们肯定会出手帮忙的。可是出了前面的事,大家的态度都是袖手旁观。

也许是小A找遍了这群人,有人看不下去了告诉了她事实的真相,被戳穿的她就再也没有跟大家联系过。

不知道她会不会为自己当初的搬弄是非而羞愧,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反思,如果不是因为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她原本可以获得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谎言终会被戳穿,但是不是每个谣言的伤害都能如我们般幸运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多时候一旦造成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往往让人遗憾终身。

而制造谣言的人,在谣言被拆穿后,都会被人唾弃。如果造成了伤害,自己也会接受道义和良心的谴责,还会失去了公信。

如果造谣者能早知道,他们还会去造谣诽谤吗?如果人们都能理性一点,在道听图说时不去偏信,甚至直接不听是否会让谣言丧失意义呢?

谣言止于智者,远离谣传就是一种智慧和远见。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引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出发,探讨孔子的思想与教育。

第一篇: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会感到不悦,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

思想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重要任务,而且要不断地学习、复习。他强调友谊的重要性,认为有朋友来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孔子还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即不为外物所动,内心平和。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孔子还强调教育的社会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造就有用之才。

第二篇:为政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做官要以德治国,就像北极星一样,它虽然只在一个地方,但周围的众星都围绕着它。”

思想

孔子认为,做官要以德治国,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就像北极星一样,虽然只在一个地方,但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之才,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孔子还注重实践教育,认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篇:子罕

原文:子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翻译:孔子说:“子罕不谈论利益,只谈论命运和仁。”

思想

孔子认为,人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利益,而在于遵循命运和仁。他认为,人应该遵循自己的命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他人。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之才,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孔子还注重实践教育,认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述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君子。”

翻译:孔子说:“传承而不创新,信奉古代,这是童蒙之君子。”

思想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传统,信奉古代,不随意改变。他认为,只有童蒙之人才会创新,而真正的君子应该传承古人的智慧。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仰。同时,孔子还注重实践教育,认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篇:泰伯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孔子说:“泰伯可以称得上是至德之人了。他三次让位于天下,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思想

孔子认为,泰伯是一个至德之人,他的品德高尚,为人民着想。他认为,泰伯的让位是为了天下和人民的利益,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之才,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孔子还注重实践教育,认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篇:雍也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翻译:孔子说:“雍也可以做南面的官。”

思想

孔子认为,雍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可以担任南面的官。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决定了他的地位和职责。

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孔子还强调教育的社会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造就有用之才。

第七篇:述而第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有耳而无闻,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向孔子请教:“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感悟

朱子《集注》: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自己不必要的烦恼,缓和人际关系。

把这个“恕”字分解——“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换位思考。

一、孔子提倡的“恕”具体指什么

孔子说得很明白,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孔子的恕是有原则的。《孔子家语三恕第九》:“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认为:“君子要有三种推己及人之心:对君主不能勤勉做事,对自己的部下却要责全求备,这不符合恕道;有了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对自己的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符合恕道;有了哥哥不能敬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符合恕道。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推己及人之心,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二、“恕”的重要

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也都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

子贡这一生牢记老师的教诲,终身行之,善终而有美名!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中说,“可行于天下,可行于万世,真是一以贯之。”世界伦理基金会创办者孔汉思先生经过研究发现,从世界九大宗教的经典里都可以找到有关“仁、恕”方面 的内容,他认为,中国伦理是世界伦理的基石,尤其是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中所提出的“仁”和“恕”,更是成为了世界伦理的黄金法则。

三、怎样修炼“恕”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抱怨子孙不孝,朋友无信,领导不仁,下属不忠。

每一次指责、吵架或抱怨,都包含着自己未被满足的期待和认为对方的不应该”,这种“不应该”其实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而对方却没有按照这种价值观做事,所以我们生气、怨恨、愤怒,进而争吵……但是谁能说自己的价值观就是别人都要遵守的价值观呢?

如果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做人最重要的便是先端正自己。

如何端正自己?可以以孔子的“三恕”为镜子,每日“三省吾身”。就是修养自己的“恕”心,遇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有情绪是本能,而情绪稳定,是本事。一个人最大的福气,就是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诸事顺遂。

过去的不顺心的事情,从中吸取教训就好!宽恕曾经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长了我的智慧;宽恕曾经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宽恕曾经嘲笑我的人,因为他坚定了我的自强;宽恕斥责我的人,因为他指出了我的缺点……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聪明人自有聪明之见,非常人自有非常之举。圣人孔子在这个是非之争中装作糊涂,而正是他这种“糊涂”显示了圣人的明智。想想看,孔子在人们心中有这么高的威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别人发生影响,如果此时他一定要坚持“真理”,实话实说,那个只记住“三八”是“二十三”的没有文化但又很认真的买布人就要履行诺言丢了性命。孔子在告诉颜回,做人应当重大义讲大节,不应当在芝麻小事上与人较真。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可谓悟得透彻,他竟以“难得糊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 有一次,颜回看到一个卖书的人和买布的人吵架 这段出自哪里

出自《论语》, 有一次,颜回看到一个卖百书的人和买布的人吵架。

买布的人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加上前劝架说:度“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啦。别吵了”。

买布的人指着颜回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只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知人说:“我把脑袋给你。

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把帽子输给你。”两人找到孔子。

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想;三八二道十四才对呀?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他只好把帽子版给了买布人。

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这时孔子告诉颜回权:“说你输了,只是输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颜回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3 文言文《过家门不入》和《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过家门不入》练习题 是三过其门而不入吧 原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1],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2]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3]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4]”(《孟子·离娄下》) 词语解释: 〔1〕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杨树达汉语文言修辞学私名连及例云:“三过不入,本禹事而亦称稷” 〔2〕颜子当乱世等句——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被发缨冠——朱熹集注云:“不暇束发,而结缨往救,言急也,以喻禹、稷”被同“披”缨本义是“冠系”(帽上带子,自上而下系在颈上的),此作动词用 〔4〕闭户可也——朱熹注云:“喻颜子也” 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于政治昏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了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态度虽有所不同,〕道理却一样禹以为天下的人有遭淹没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没了一样;稷以为天下的人有挨饿的,好像自己使他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禹,稷和颜子如果互相交换地位,颜子也会三过家门不进去,禹,稷也会自得其乐假定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殴,我去救他纵是披着头发顶着帽子,连帽带子也不结去救他都可以〔禹,稷的行为正好比这样〕如果本地方的邻人在斗殴,也披着头发不结好帽带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纵使把门关着都可以了〔颜回的行为正好比这样〕" 故事: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精神: 体现出大禹的不治好水 不回家的决心 问题: 1下列选项的特注词与“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 ”中的“被”用法不同的是: A“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中的“由” B“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 C“孔子贤之”中的“贤” D“孰为汝多之乎”中的“之” 2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人不堪其忧 B三过其门而不入 C颜子不改其乐 D子罕置诸其里 第二题不是很确定,先帮你说说第一个,选C,其他的都是通假字,题干的“被”通“披”,A项“由”通“犹”,B项“见”通“现”,D项“之”通“智” 2D 题目是“他的,代词”只有四D不是,是“他”(这题不确定)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六、古今异义 1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七、词类活用 布袍缓带:名词做动词,穿着轻便服装 八、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 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2宾语前置 例句:是以。

4 颜回的故事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著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

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 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

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著气走的,身上还佩带著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 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

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论语》带拼音的全文如下:

论语泰伯篇

zǐ  yuē    tài   bó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 xià  ràng 

子 曰:泰 伯 其 可 谓 至 德 也 已 矣,三 以 天 下 让,

mín   wú   dé   ér  chēng  yān 

民 无 得 而 称  焉。

zǐ   yuē   gōng  ér   wú   lǐ   zé  láo     shèn  ér   wú  lǐ  zé   xǐ   yǒng  ér   wú

子 曰:恭 而 无 礼 则 劳,慎 而 无 礼 则 葸,勇 而 无

 lǐ   zé  luàn   zhí  ér   wú   lǐ   zé  jiǎo   jūn  zǐ    dǔ   yú   qīn   zé   mín  xīng yú

礼 则 乱,直 而 无 礼 则 绞。君 子 笃 于 亲,则 民 兴 于

rén    gù   jiù  bù    yí    zé   mín  bù   tōu 

仁。故 旧 不 遗,则 民 不 偷。

zēng  zǐ  yǒu   jí    zhào mén  dì   zǐ   yuē    qǐ   yǔ   zú    qǐ   yǔ   shǒu   shī

曾 子 有 疾,召 门 弟 子 曰:启 予 足,启 予 手。诗

yún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rú  lín  shēn yuān    rú  lǚ   bó   bīng   ér   jīn  ér   hòu 

云:战 战 兢 兢,如 临 深 渊,如 履 薄 冰。而 今 而 后,

wú  zhī  miǎn  fú     xiǎo zǐ 

吾 知 免 夫,小 子。

zēng  zǐ   yǒu  jí   mèng jìng  zǐ  wèn  zhī    zēng  zǐ  yán  yuē   niǎo zhī  jiāng   sǐ

曾 子 有 疾,孟 敬 子 问 之。曾 子 言 曰:鸟 之 将 死,

qí  míng yě   āi     rén  zhī jiāng sǐ    qí   yán  yě  shàn    jūn   zǐ  suǒ  guì  hū   dào

其 鸣 也 哀。人 之 将 死,其 言 也 善。君 子 所 贵 乎 道

zhě  sān    dòng róng mào    sī  yuǎn bào  màn   yǐ   zhèng yán  sè     sī  jìn   xìn  yǐ 

者 三:动 容 貌,斯 远 暴 慢 矣;正 颜 色,斯 近 信 矣;

chū  cí   qì      sī  yuǎn bǐ   bèi  yǐ    biān dòu  zhī  shì    zé   yǒu  sī   cún 

出 辞 气,斯 远 鄙 倍 矣。笾 豆 之 事,则 有 司 存。

zēng zǐ   yuē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     yǐ  duō  wèn  yú   guǎ    yǒu  ruò  wú 

曾 子 曰:以 能 问 于 不 能;以 多 问 于 寡;有 若 无, 

shí  ruò   xū    fàn  ér   bù   jiào   xī   zhě  wú  yǒu cháng cóng  shì  yú   sī   yǐ 

实 若 虚,犯 而 不 校;昔 者 吾 友 尝 从 事 于 斯 矣。

zēng  zǐ  yuē    kě   yǐ  tuō  liù  chǐ  zhī   gū     kě   yǐ   jì   bǎi  lǐ  zhī  mìng

曾 子 曰:可 以 托 六 尺 之 孤,可 以 寄 百 里 之 命, 

lín  dà   jié    ér   bù   kě   duó  yě    jūn   zǐ  rén   yú    jūn  zǐ   rén   yě

临 大 节,而 不 可 夺 也;君 子 人 与?君 子 人 也。

zēng zǐ   yuē   shì  bù   kě   yǐ   bù   hóng   yì   rèn  zhòng ér  dào  yuǎn    rén  yǐ

曾 子 曰: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任 重 而 道 远,仁 以

wéi  jǐ   rèn    bù   yì  zhòng hū     sǐ   ér   hòu  yǐ    bù   yì  yuǎn  hū 

为 己 任,不 亦 重 乎。死 而 后 已,不 亦 远 乎。

zǐ  yuē   xīng  yú   shī   lì   yú   lǐ    chéng yú   yuè

子 曰:兴 于 诗,立 于 礼,成 于 乐。

zǐ  yuē    mín  kě   shǐ  yóu  zhī    bù  kě   shǐ  zhī  zhī

子 曰:民 可 使 由 之,不 可 使 知 之。

zǐ  yuē   hào  yǒng  jí  pín   luàn  yě    rén  ér   bù    rén   jí  zhī   yǐ  shèn 

子 曰:好 勇 疾 贫,乱 也;人 而 不 仁,疾 之 已 甚,

luàn yě

乱 也。

zǐ  yuē   rú  yǒu  zhōu gōng zhī  cái  zhī  měi    shǐ jiāo qiě  lìn   qí   yú   bù

子 曰:如 有 周 公 之 才 之 美,使 骄 且 吝,其 余 不

zú  guān  yě   yǐ

足 观 也 已。

zǐ  yuē   sān  nián xué   bú  zhì  yú   gǔ   bú   yì   dé   yě

子 曰:三 年 学,不 至 于 谷,不 易 得 也。

zǐ  yuē   dǔ   xìn  hào  xué  shǒu  sǐ shàn dào   wēi  bāng bú  rù   luàn bāng

子 曰:笃 信 好 学,守 死 善 道。危 邦 不 入,乱 邦

bù   jū   tiān xià  yǒu  dào  zé   xiàn   wú  dào   zé  yǐn   bāng yǒu  dào   pín  qiě jiàn

不 居。天 下 有 道 则 现,无 道 则 隐;邦 有 道,贫 且 贱

yān    chǐ  yě     bāng wú   dào   fù   qiě  guì  yān    chǐ  yě

焉,耻 也;邦 无 道,富 且 贵 焉,耻 也。

zǐ  yuē    bú  zài   qí   wèi    bù  móu  qí  zhèng 

子 曰:不 在 其 位,不 谋 其 政。

zǐ  yuē    shī  zhì  zhī  shǐ   guān jū   zhī  luàn  yáng yáng  hū  yíng  ěr   zāi 

子 曰:师 挚 之 始,关 雎 之 乱,洋 洋 乎 盈 耳 哉。

zǐ  yuē  kuáng ér   bù   zhí  tóng ér   bú  yuàn  kōng kōng  ér   bú   xìn  wú   bù

子 曰:狂 而 不 直,侗 而 不 愿,悾 悾 而 不 信,吾 不

zhī  zhī   yǐ

知 之 矣。

zǐ  yuē    xué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子 曰:学 如 不 及,犹 恐 失 之。

zǐ  yuē    wēi  wēi  hū    shùn  yǔ  zhī  yǒu  tiān xià  yě     ér   bú   yǔ   yān

子 曰:巍 巍 乎,舜 禹 之 有 天 下 也,而 不 与 焉。

zǐ  yuē    dà   zāi   yáo  zhī  wéi  jūn  yě    wēi  wēi  hū    wéi  tiān  wéi  dà 

子 曰:大 哉!尧 之 为 君 也。巍 巍 乎,唯 天 为 大,

wéi  yáo  zé   zhī   dàng dàng  hū   mín   wú  néng míng yān   wēi  wēi   hū   qí  yǒu chéng

唯 尧 则 之;荡 荡 乎,民 无 能 名 焉;巍 巍 乎,其 有 成

gōng  yě    huàn hū   qí   yǒu  wén  zhāng

功 也,焕 乎 其 有 文 章。

shùn  yǒu chén  wǔ   rén   ér  tiān  xià  zhì   wǔ  wáng yuē    yǔ  yǒu  luàn chén shí

舜 有 臣 五 人,而 天 下 治。武 王 曰:予 有 乱 臣 十

rén  kǒng  zǐ   yuē  cái  nán   bù   qí  rán   hū   táng yú   zhī  jì    yú   sī  wéi  shèng 

人。孔 子 曰:才 难,不 其 然 乎。唐 虞 之 际,于 斯 为 盛,

yǒu  fù   rén  yān   jiǔ  rén   ér   yǐ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     yǐ  fú   shì

有 妇 人 焉,九 人 而 已;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以 服 事

yīn    zhōu zhī  dé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殷,周 之 德,其 可 谓 至 德 也 已 矣。

zǐ  yuē   yǔ   wú   wú  jiàn rán   yǐ  fěi  yǐn  shí  ér   zhì  xiào  hū  guǐ  shén

子 曰:禹,吾 无 间 然 矣。菲 饮 食 而 致 孝 乎 鬼 神,

è    yī   fu   ér  zhì  měi  hū   fú   miǎn   bēi  gōng shì  ér   jìn  lì   hū   gōu  xù 

恶 衣 服 而 致 美 乎 黻 冕,卑 宫 室 而 尽 力 乎 沟 洫;

yǔ    wú   wú  jiàn  rán  yǐ 

禹,吾 无 间 然 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6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