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年创伤的人,会在哪些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

有童年创伤的人,会在哪些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第1张

正文字数:2106

阅读时间:8分钟

有童年创伤的人和帮助他们的人,都常常会思考到这个问题。

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早期研究者们试图专注于解决童年创伤带来的具体心理问题,比如进食障碍、婚姻、亲密关系问题、抑郁症、焦虑等。但是研究者们很快发现,虽然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相关,但若在早年受过虐待、忽视,并不会直接引起某一个具体问题。

原因是,若这个孩子同时也拥有一些好的经验,Ta会有足够的心理弹性来恢复健康。如果有其他因素塑造了孩子对幸福的体验,那么在TA遭遇创伤之后,也能避免产生心理问题。比如:

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获得过鼓励和关怀,那么,一些突发的创伤事件或学校霸凌,就能避免糟糕后果;如果早年培养出了良好的自尊和自信,Ta就不会因为被欺负、被忽视、被虐待而感到自责。

而即使是早年的持续的不愉快经历,也不会直接引发某种心理疾病,可能会使一个人变得更脆弱,从而更容易遭遇心理问题。

在童年创伤的幸存者中,有一些心理问题是极为普遍的,这些问题包括:

对信念系统的影响

创伤经历一个很重要的后遗症,是儿童由此发展出来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s)可能是消极的。

信念,即“相信的观念”。我们的信念是多样的,有一些是积极的,比如,“我很美好" “我很安全”,这样的观念让我们乐观、积极,感觉良好;有一些信念是中立的、不带感情色彩,比如,是否有外星人;而有一些是负面的,比如“我很糟糕” “我不值得”,它们会让人经历情绪和关系的冲突与挣扎。

童年创伤的幸存者,拥有这样的信念是很普遍的:

童年创伤的幸存者通常会认为,我是糟糕的;我是没人帮助的;我是不洁净的;我是一个不适应环境的人;我什么都不是。总体上对自我和追求,都是否定的。

朴素的、正向的信念和目标,是很珍贵的东西,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期许,什么是Ta定义的快乐、成功和幸福,若是Ta一无所知,或不敢追求,这种迷茫和无助感非常致命。

对思维过程的影响

童年创伤的幸存者,更容易出现“解离”(dissociation)的状态。“解离”描述的是“游离在自己之外”(space out),“从现实中分离”(detach),或“关闭”(tune out)。中国有个很形象的说法是“灵魂出窍”。

解离是一种隐蔽的防御机制,包括:行为解离,如在麻痹或者恍惚状态下的自残行为;情感解离,如在经历创伤时漠然处之;感觉解离,在回忆时麻木不仁。体验解离,如神游状态和失忆。

在被欺负、被伤害时,身体上不能逃离,精神的逃离就是合理选择,在面对无法承受的痛苦和令人困惑的事情时,一些人会出现一种恍惚状态,从现实情境中分离出来,关闭感知,退回到自己的内在秘密世界里,来应对创伤情境。习惯这样做的孩子,会无法发展正常的情绪功能,他们的恐惧、惊诧、羞耻、狂怒、激愤、负疚感等等情感,将长期处于紊乱之中。

早年的创伤性经历会对儿童心理结构的发育产生灾难性影响,引起大脑边缘系统发育不良,胼胝体功能的异常,继而干扰小脑蚓体的发育。长期的高度警觉状态,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大脑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损坏海马系统(记忆系统)。严重的创伤能使一切发育、环境、遗传因素或者心理修复能力都无法逆转。

对记忆的损害

记忆不是事无巨细的,也易受他人影响。当养育者否认或抹杀一些经历,说“那根本就没什么,不要找麻烦”;或者“我没做过那种事”;或者“你又开始撒谎”时,孩子会质疑自己的记忆,感到不确定。

创伤情境的强大刺激,会使海马功能受到抑制,使情景记忆无法储存,而语义记忆(关于事件的第三人称的陈述)、躯体程序性记忆(事件的身体感受)、情感记忆(事件的相关情绪)功能相对保持良好,这使“当时发生了什么,我怎么了”的意识,日后无法在大脑中清晰成像,也无法再次识记。那些关于伤害的记忆留存了下来,但无法被提取和回忆。

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当患者离开原生家庭后,其明显的解离状态就会消退,但当他们的子女到自己遭受虐待的年龄时,解离状态会再度浮现。

创伤对记忆过程的损坏,常常使治疗师只能推测来访者经历过的创伤,而无法获得细节。

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孩子的早期经历和关系状况,会影响他们对自我、对未来的感知,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孩子很擅长学习,这是人类幼崽发展和生存的优势。

如果成年人给他们鼓励性的、诚实的信息,就能帮助孩子形成平衡、有益的自我价值感,比如“我是重要的”,“我是安全的”,“如果我努力,我就可以获得成功”,对生活充满希望;

而那些责任感不强、有虐待倾向,或是自己的生活非常不如意的成年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会给孩子带来混乱、不安全感和自我谴责。孩子试图理解他们的世界,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引导或是被刻意误导,孩子会认为“我是糟糕的” “我不重要” “我是个骗子” “我永远都不会安全” “都是我的错”。

孩子们经历的压力和创伤越多,就越容易变得悲观、感到绝望、对未来感到恐惧,担忧自己处在危险中,也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幸运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和与他人的关系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人可以变得更加自信,学会信任,并发展出更为健康的关系。如果你在童年时期遭遇了创伤,但是,你是否也经历过被关爱、拥有过稳定、温暖的关系?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美好的事情发生

即使遭遇过创伤,但仍不要忽视那些健康的经历,这些有助于你的治愈。

(1)创伤性体验重复重现(闪回);

(2)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久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到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

(4)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和失眠;

(5)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发起一场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需要想象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它不仅会让人们的家园受到重创,而且也会给心灵带来无法磨灭的创伤。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伤害不仅仅体现在肉体上,而且也体现在精神上。战争不仅会让交战双方的士兵受到影响,而且会让平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便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易怒,失眠,情感分离,性格大变,过度警觉,易受惊吓。经历过战争的平民就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些外伤刺激性的场景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会一直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会让自己出现一些强迫性反复的行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影响甚至能够达到数10年,一些记忆会一直深深的藏在人们的心中,一旦做了某个特定工作,就可能会让人们出现明显的症状。

一些士兵一直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要面临的是什么,他们也许并不惧怕死亡,但活着也许会受到更多的心理折磨,有些人会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平民在战争中也会有许多困难的时候,要饱经战争的痛苦,比如无家可归或者流离失所,会让平民产生极大的绝望感。战争也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回忆只是无情的炸弹或者炮火,那么儿童的心理就会充斥着大量的恐惧,会影响儿童的日后性格以及行为。

根据数据的分析,不少士兵在参加了战争之后,都会出现生理上的疾病或者心理上的疾病,这些创伤会一直伴随着士兵的终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愈率是比较低的,不少人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就需要接受心理治疗。战争毫无疑问是一场灾难,世界各国的人民都非常渴望和平,也希望各国人民能够远离战火。

遭受过,我认为重大情感创伤莫过于情感背叛,这样的伤害可以对心灵和信心造成重大的伤害。在被爱人背叛以后,那种心灰意冷,自己再也不会相信所谓的爱情了,也不敢再去相信任何人,因为他是除了父母之外对自己最好的人,他还是背叛了自己。

这个时候的自己觉得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了,甚至都不敢出去,因为觉得遇见每个人都是虚伪的,都是心怀不善的,这个时候的自己负面情绪充斥了全身,卑微,失望,痛恨,伤心,绝望,暴躁等无一不有。

其实这个时候最有效的就是自我治疗,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所选择的也是不同的。曾经一个女生在遭到了男朋友的背叛时,她选择了孤僻,把自己关在家里,连工作都给荒废了,就这样在家里宅了一个月也没有走出内心的困境,还是她的闺蜜实在看不下去了,找她喝酒大醉了一场才慢慢走出来。

其实很多人在经历伤害时,都会选择自闭的方式,不想说话,只想待在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静静发呆,甚至内心有一百万个为什么在不停地晃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自闭并不能改善所受的情感伤害,只会越来越伤心与绝望。

最正确的方法是选择相信生活,不应该把别人施加给你的伤害再来虐待自己,可以把内心的不爽和不忿向最好的朋友诉说,也可以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慢慢的走路,欣赏途中的风景。可以选择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把负面情绪压制下去,也可以把自己逼到最忙碌无暇去想所受的伤害。

生活中不是只有爱情,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你去做的。爱情虽美好,无缘莫强留;背叛是可恶,但也莫伤己。

遭遇背叛后的婚姻,当然有挽回的可能;但是,挽回后的婚姻,却可能还是不幸福,这是因为,背叛给婚姻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

当婚姻有了背叛以后,遭遇背叛的一方往往都会选择挽回,这其中既有理性思考的成分,但其实也有本能驱使的原因。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去挽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就像有一个属于你的东西突然从你手里滑落,你会下意识地去伸手抓住。

但事实其实并没如此,太多的人就算挽回了感情,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以后,才发现,其实自己还是过得不幸福,也无法从遭遇背叛的漩涡中真正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背叛给婚姻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当你挽回对方以后,这些症状才逐一表现出来,你才会真正去面对。

首先,信任难回。

背叛最大的伤害就是信任关系,而重建最难的部分也是信任关系。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想要婚姻好起来,就要努力去信任对方——道理是没有问题,但是,你能做到呢?

太难了——一个曾经欺骗过自己的人,不是你说信任就会马上信任的,信任是一种真实感受,当你不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就一定是不可能信任了。

夫妻之间建立起来信任,原本就是一个漫长时间的积累,而现在信任遭到了破坏,想要重建的话,不仅需要更加成倍的时间,更需要双方都努力,尤其是背叛一方。

很多夫妻就是无法完成这个功课,所以就算婚姻保留了,对方也确实没有再背叛,但两个人之间总觉得有隔阂,无法再真正做到心意相通了。

而夫妻关系决定了,想要幸福的婚姻,一定是需要同心的,无法同心,自然也就无法幸福,这就是为什么挽回后,并不幸福,还是一样痛苦、还是一样煎熬的重要原因。

其次,心结难消。

背叛一定是一种伤害,而且是夫妻感情中最深的伤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治愈这样的伤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化这样的心结。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时不时想起对方的背叛,感受到自己内在的伤痛,你越是想要克制自己不去想,却越是发现自己陷入更深。长此以往,你的精神甚至你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这时候很多人才发现,这个创伤实在太深了,这个心结实在太难消除了——这就是就算挽回对方,也一样还是不幸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后遗症,在这里有两个建议:

第一,遭遇背叛后的第一时间,还是先问问自己,这段婚姻是否值得挽留,这个人是否值得挽回?

如果不值得,就没必要折磨自己去挽回对方,最怕的情况就是,费尽心力,承受了无尽的痛苦、委屈、折磨和煎熬以后,终于把对方拉回来了,但却发现,生活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幸福起来,反而更加痛苦。

第二、假如挽回以后的婚姻,还是不幸福,你仍然可以决定用什么态度来应对这段婚姻。

简单说,你仍然可以选择离婚,不能因为答应过对方“你回头我们就好好过”,然后就算痛苦一辈子,也要撑着。或者,如果不想离婚,那就坦然接受,毕竟,婚姻有过背叛,一定会有后遗症,这是因果。

最后,感情中所有的痛苦,大概都源于自己的在乎——太在乎感情,太在乎对方,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放下或者淡化这份感情、这个人,你才能从痛苦的婚姻中彻底解脱。

心理创伤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追溯其原因,大部分都与多年前遭遇的经历有关,而这些经历往往是给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创伤后出现一些应激障碍对生活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属于后遗症的范畴。

建议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额 你确定?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恶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

编辑本段疾病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病理病因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临床表现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主要症状如下: PTSD,所带来的症状就是:1、 再体验:即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情景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尤其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产生一些PTSD相关的共病(如焦虑、恐惧、自责、失望、抱怨等);2、 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另一方面他会延缓个体PTSD相关障碍的复原;3、 高警觉:就是对许多小的细节事件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进一步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等。 ①精神创伤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维与记忆中反复地、不由自主地涌现,闯入意识中索绕不去,梦境中亦经常出现。有时会出现“重演”性发作,再度恍如身临险境,出现错觉、幻觉、意识分离性障碍等。有时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②与此完全相反,个别患者对创伤性情境出现心因性遗忘,经历的事件被排除于记忆之外,即使经过提醒亦予以否认。 ③对周围环境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社会性退缩。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疏远周围人物,尽量避免接触与创伤情境有关的人和事。对前途感到渺茫,失望,抑郁心境占优势。 ④患者可持续表现警觉性与激惹性增高,易激惹或发脾气,易受惊,过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病程持续一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症状严重程度有波动性,多年之后仍可触景生情,出现应激性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81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