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呢,就是传说中的精神之恋,
想一想,你对身边什么人的关注超过了朋友,
你有些事情不愿对恋人说而对这个人说,
你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无言的默契,
你们交流的时候会毫无防备,轻松快乐,几句话就可以点亮心情
有时候会为彼此吃一点点醋,
即使很长时间不联系,只要一碰面就没有任何隔阂,
这种情感,就是答案。
文/欣香雨儿
在我的字典里,孤独不是贬义词,它至少是个中性词。但它又不像“快乐”那样可以分享,也不像“悲伤”那样无法描述,无法感同身受。
它更像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没有味道,没有颜色,没有形状。它不用刻意去制造,也不用刻意去回避,只要你想,仿佛它就触手可及,无所不在。
5月初的时候,生了一场病。不是什么大病,普通的感冒引发的发烧,咳嗽。
即便是这样,它也足够让你浑身上下都有一种痛彻心扉的不适感,而非简单的身体上短暂性的难受。因为大脑的理智和常识告诉你:接近40度的烧吃了药会退,感冒会好,咳嗽会慢慢变轻。这样的小事在我的意志里不足以告知父母,况且他们并不在你身边;也不足以告诉身边的朋友,因为她们拿你的身体也束手无策。
只能一个人承受的事,我认定它就是孤独 。
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不喜欢团体性的活动。学生时代参加过的学生会,一拨人集体的出行现在都变成无法想象的荒唐事。前一段时间上海有草莓音乐节和春浪音乐节,被大学时候的同学推搡加入了一个7个人组成的陌生人团体,初次见面,没有前奏的背景和介绍,也没有过多的期待。就是那种无所谓的态度吧。
最后萧敬腾出现的时候,大家气氛高涨,又跳又叫,拿着荧光棒用力挥舞。我却莫名的只是静静地看,没有声响,也没有任何动作。内心里冒出很多疑问:我该做点什么吧?或许我该学着他们跳一跳吧?可是怎么跳,怎么喊,不自然的样子肯定比不上一个僵尸一样笔直的身体吧,我选择了后者。
不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应该也是一种孤独。
在MONO上读到过刘瑜的那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她说她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兴趣无望的人。这句话的谦虚版说法是: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神经错乱的人。
我不幸也是那个神经错乱的人。
初中时读了四年书,换了三所学校,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是因为成绩越来越好。最直观的影响是连一起回忆初中地狱式悲惨生活的朋友几乎没有。
大学时期幸运地读了自己想读的日语专业,但从来没有过跟大家一样用它来工作的想法。后来就换了专业,来了上海,读了对外汉语的语言学专业。最尴尬的是,整个系都几乎是中文系出身,我对古文和文学大多一知半解或者一窍不通,也没解决什么就毕业了。
最可怕的是,我现在的工作和日语以及中文关系都不大,而是英语。每次一说出去,大家都会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去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这样的逻辑很容易理解,但是我经常有一种误入藕花深处的错愕,内心的小船开呀开呀,一不小心就划向了未知的水域,而我对这样其他水域的兴趣不但还未削减,而且还在以一种自己都无法掌控的速度在蔓延。
这种将自己一个单薄的人放到一大片森林里的感觉,也是孤独吧。
我经常想,每个人都只有这么短短几十年可以活,平均每天24小时怎么够用呢?
对满目鲜活的生活着了迷。
孤独有难熬的时候吗?可能有吧!
大概就是呆呆地一个人坐上一整天,也在担心着自己若是消失了应该也没人发现吧,这样的事。或者盯着一部电视剧一直拉动进度条,一直拉到那种自己都跟不上自己剧情发展速度的那种。
孤独有享受的时候吗?很多吧!
因为没有办法排解,只能努力适应。后来我就学会了阅读,有时候一本书一两个小时就能翻完;有时候一首歌像上了瘾一样反反复复地听;有时候像个侦探一样出门,遇到频率一样的人说上话都能开心一整天;一个人出去旅行的时候,越来越随性,到达不了的地方也不悲伤,沿途看看也挺美嘛!
孤独变得必不可少。守住孤独,才能守住自己的自由。
有时候还会学着蒋勋的口吻扪心自问:我还可以再孤独一点吗?
尤其是秋天到来的时候,走在上海陌生的街头,路上行人匆匆,只有自己四处飘零的那种彻头彻尾的孤独。人类既然具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就应该像正视我们的“幸福”,“快乐”和“满足”那样去正视我们的“悲伤”和“孤独”,还有“恐惧”。承受得了消极情绪的人必然享受得到幸福的因素。
孤独让我变得理性,活得清醒。
这个社会庞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偏好,带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同时,这个社会急切,仿佛很多关系都可以顷刻间崩塌成废墟,甚至是反目到老死不相往来。终于不得不承认,我们费尽心力去寻找的,不过是自己的同类。
有人陪就一起经历风雨,没人陪就独赏日出日落。
你走这条路,我走这条路,也同样可以抵达春天。
我不急着说话,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话最终都说不完。
就让这种无处安放的情感,悄悄藏于心间,从不寻找,从不依靠。
你一定不懂,不懂。
我是真的爱你。不是强调“真的”,然后就有“假的”相对。
你一定不懂,不懂。
在默默的喜欢中,不是一种“惊涛骇浪”的情感,却如每日搬一块砖头叠在心上,当搬了几千日子后,那砖块的厚度,不是一下子说不,就能马上倒榻的。没有威猛的,还是要一块一块的搬走,花多久时间叠,就要花多久时间移。叠与放,同样都需要时间。说不要,只要一句话,然而去“行”,却要再花几千个日子。
你一定不懂,不懂。
相爱的两人怎会有互相的猜疑?这表示不够信任。不信任的两人,要如何继续?谁说相爱就不会怀疑与猜忌?虽然不想推给“凡夫”两字,但在这一块,就只能承认,自己是“凡夫”。爱情容不下一粒沙。不想吃醋忌妒却忍不住?谁愿意让那难受的情绪主宰?一切只因为“爱”。就忍不住“吃味”。当不爱了,就不会吃醋了,不是吗?那你是“要爱”还是“不要爱”?
你一定不懂,不懂。
为何宁愿不当情人也要当好友。因为情人会忌妒,朋友不会。因为太亲密容易愤怒,当朋友就不会。这是为了不会失去彼此的一种升华。宁愿退而求其次的拥有你,也不愿当怨偶在身边一辈子。宁愿下半辈子是愉快的相处,而不是怨怼的过日子。
你一定不懂,不懂。
有一种感情叫“永恒”。它不会随日子过去就消失。它会在心间驻留一辈子。它不会因为主人不在就被淹没在记忆深处。它会鲜明的活跃心间。不管到哪里,它都会在。这种情感,拥有过一次,这辈子,也算无憾了。
你懂什么叫永恒吗?
它会穿越时空。它会流转在过去、现在、未来。它会上一秒跟着下一秒不间断。前念跟着后念不止息。有人的当下即是永恒。有人的心常处永恒。因此不被时空所转。这样的爱,不是执着,只是一种恒常的不失去。不需他人的认同。它,就一直存在那儿,定在那儿。这是---永恒。
你懂什么叫短暂吗?
当念念思唯都在变,当秒秒思绪皆纷飞。当看似如如不动地刹那间,已经百转千回。这是短暂。一秒是短暂。一分是短暂。甚至一年十年皆是短暂。连一辈子都是短暂。一执着在“有”的意念中,它就是短暂。会失去的,都是短暂。不管维持多久,或许连一亿年,亦是短暂。数得出来的,皆非永恒。
感情,有永恒的存在吗?不是都会消失吗?
一落入“拥有”的概念,就会有“失去”的概念,那自然不会有“永恒”的存在。那为何我还是相信亘古的爱恋?
因为,相信当下即永恒,无拥有与失去的想法,“永恒”,已在当下形成。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3、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4、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
5、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真假感是人对思维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善恶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所产生的情感;美丑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
6、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对物情感包括喜欢、厌烦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感、自豪感等。
7、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追朔性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性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性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
8、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确定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确定性事物的情感;概率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
9、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温饱类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热、冷、饿、渴、疼、痒、闷等;安全与健康类情感包括舒适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惧感、担心感、不安感等;人尊与自尊类情感包括自信感、自爱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责感、孤独感、受骗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实现类情感包括抱负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沦感等。
有这样一种感情,不是相濡以沫的爱情,却比夫妻更加情深,他们并非是相敬如宾的夫妻情,只是一种互相理解的知己情。
在漫漫岁月里,彼此支撑着,可以说是恋人未满,友达以上。
当然,这并不是不纯洁的,带有目的性的情感,它更像一种自然而然所产生的互相陪伴的感情,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它。
小的时候,是手机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不能上网,也就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足不出户便能看到那些眼花缭乱的视频和新闻。
那个年代,能够最快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可能就是电视了。记得那时的热播剧《恶作剧之吻》,剧里面江直树和袁湘琴的爱情故事,虽然俗套却让人觉得甜蜜。
当然,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郑元畅和林依晨真实而不做作的表演。而戏外的他们,也是甜蜜到不行,无论是花絮还是一些采访,两个人都十分有默契,甚至让人产生了他们在谈恋爱的错觉。
在其中一个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郑元畅有没有私下对林依晨表白过,林依晨很坚决且快速地否认了。这个时候,郑元畅有些拉下脸色来,他似乎有些难过,便弱弱地问了一句:不是说过吗,好几次呢。
林依晨显然有些惊讶,她有些躲避的神情和含糊不清地说,可能你记错了吧。那次访谈,可以看出郑元畅可能是喜欢过林依晨的。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你从来都不是袁湘琴,我也从来都不是江直树,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充满童话色彩的情节从来都没有。
他们没有走到一起,在二零一四年的时候,林依晨结婚了,有人在微博发帖,说袁湘琴终于找到了她的江直树,但那个人不是郑元畅。
最终,郑元畅也没有出现在林依晨婚礼的现场,而是给她包了一个超大的红包,当作礼金和新婚礼物。
而令人唏嘘的就是,林依晨在她的婚礼上,把背景音乐换成了《恶作剧之吻》的配乐:“你就像风在说话,指引我方向”,有些未曾言说的爱意,真的随风消散了,并且再无寻回的可能。
外人看来或许都感到遗憾,明明那样相般配的两个人,就是无法在一起。但是,大家终究只是局外人,谁都没有立场去评价些什么。
在很多年后的一档节目里,他们两人再次进行合作,有网友留言,这是跨越岁月的世纪合作呀!两个人再相见,有一种仿若隔世的感觉,当然,这是观众的想象。
事实上,他们还是与从前拍剧时一般,毫无别致,既没有避嫌,也没觉得尴尬。
在一个任务中,林依晨脱口而出的一句直树,弹幕都沸腾了。也许,他们两人做不成恋人,却一直都是特别特别好的朋友,而郑元畅也在后面的单人采访里说,她(林依晨)已经算作是我的家人了。
是啊,为什么就一定得是爱情才令人心动呢?友情有的时候未必不能使人感到温暖。有句话也是如此说,有一种感情,做不成夫妻,却比夫妻情深。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真挚的感情,也许他在你人生的重要时刻都有出席,但他却终究不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
他知道你心中最渴望的东西,他理解你青春岁月里那些迷惘惆怅,你写在本子上的歌词,心仪的男孩在对面的教学楼,你趴在窗户上看他,他在左边的位置上看你,清风修饰了少男少女的面容。
岁月长,岁月短,时间慢慢流逝,你谈了恋爱,有了真正喜欢的人。也许,你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但仍像从前那般,关心着对方。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只是因为你在考试时递给他的一块橡皮擦,你们就互相熟悉起来了。
缘分总是很奇妙的东西,但又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在外人眼里,你和他早就是天作之合,是对于彼此来说,可以相伴一生的人了。
但是,命运决定了,你们两个人只能是朋友的身份,再逾越一步都可能会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
事实上,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本来就不可以勉强,其实做朋友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这种感情有时候会是心里强有力的支撑,你觉得只要有他在,那么生活就至少还有希望和期许。
毕竟,有这样一种感情,即便是做不成夫妻,却比夫妻情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