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概念,但在精神病学属于同一个谱系,有相似之处。
双相障碍是指躁狂抑郁轮流发作。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情绪也会多变,但是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一天之类有多种情绪变化,会为一件小事而沮丧得不行,也会为另一件小事马上高兴起来。
从你的话语中我看得出来你很珍惜你们的感情,你也很爱她,为了这段感情你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甚至不惜到女孩那边安家但是那个女孩可能也有她自己的难处,毕竟她的妈妈一个人从小把她带大,不容易,所以为了她妈妈她甚至要牺牲她和你的这段感情
我自己个人的想法是我觉得女孩做得不够,因为她已经说了不爱那个男孩,又勉强和他在一起交往,这样的感情会长久吗如果她的妈妈真的为女孩好的话,勉强让她和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人在一起,你说女孩会幸福吗难道女孩不幸福她妈妈会幸福吗所以感情这个事情是不能勉强的现在还能勉强在一起交往,可能将来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会越来越大
到时候也已经无法挽回了
我的建议是和那个女孩好好谈谈,如果她真心爱你的话,那么你们俩一起去求她妈妈,告诉她你们的感情有多深,告诉她你可以为了这个女孩牺牲一切,如果是上天都会感动的,更何况是她妈妈除非她妈妈不爱她的女儿这件事情一定要坚持,你千万不能放弃,当然女孩的思想工作也还是要做的,因为她现在只考虑了她妈妈的感受,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告诉她将来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感情不能勉强,千万不要让自己做出后悔的决定
最后祝你们能够在一起真情能感动天,也能感情女孩的母亲祝你成功
你好,
真正的文学都是边缘的。那是人性中的另一种深刻的、被压抑的东西在发出声音。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暗流在涌动着。边缘身份、边缘情感、边缘意识,它们与主流相比,显得是那么特别和另类。那些“人生边上”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它们有着强烈的
后现代主义
倾向,把严肃的东西戏谑化,深度的东西平面化,否定主流的生活方式,破坏原有的规则——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边缘小说还呈现出更多的面目……在人生的各种边缘上挣扎着的人们,他们的
救赎之路
又在哪儿呢?这种边缘性,可能是暂时的,但更是永远的。人性的复杂,世界的深不可测,精神与肉体的遭遇和追求,在边缘小说这样一种文体中得到了更富震撼,更发人深思的展示。人类的困境,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反过来说,边缘的文字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学,它们甚至都不能被称为文学。我们唾弃那些借边缘文学之名进行的纯粹猎奇、暴露隐私的所谓个人化写作。没有了对人类命运的
终极关怀
和深刻思考,它们只是一堆垃圾,其中充塞的只是没有思想的挣扎和动物性的欲望,比如盲目的反叛和无度的放纵以及阴暗的窥视心理。望采纳
今存唐诗中与宁夏相关的部分,有一类为边塞行旅诗,如杨夔《宁州道中》、许棠《夏州道中》,皆唐人出游京北,途经宁夏的边地纪实之作,可以查到的有数十首,当时所作应数倍于此。相关研究有曹琰《中晚唐边塞行旅诗研究》、郭露《晚唐游边诗研究》、李雄慧《唐代陕北地区诗歌研究》等,主要着眼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对这种诗的地域空间形态较少关注,也未将宁夏部分单独剥离。谈论宁夏较多的只有师海军《唐代朔方地区的文化与文学活动考论》,角度和本文也不一样。本文将其中的宁夏边塞行旅诗单独提出,从都市、交通与文学的关系揭示其生成环境,创作特点及文学意义,以推动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一、 唐宁夏边塞行旅诗生成的五大要素宁夏在唐属朔方节度使,治灵、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都护府等州,统经略、丰安、定远、西、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在唐代,这里形成了一批记述唐人边境游历的边塞行旅诗。追寻其生成历程,都城位置、城市布局、交通网络、科举制度、幕府建置五大要素都起了促进作用。其中都城位置的作用尤为关键。都城建置对一个国家的疆域、交通、文学发展有决定作用。都城建在哪里,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文学重心就定在哪里,建都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交通网络就会形成,四方文人顺着这些道路,就能出入京师。都城位置决定了文人流向,都城迁移意味着文人流向的转移、文学资源的调整。秦及西汉,关中为都城所在,本来有着发展文学的优越条件,但其时文学不能与交通发展同步,故秦及西汉关陇地区没有边塞行旅诗。西汉以后都城从关中迁出,东晋南朝都城更远在建康,国之重心在大陆中东部,文士很少到西北内陆。隋唐虽然定鼎关中,但文学的崛起并不能和政治中心的迁入同步。初盛唐主要边镇在河陇西域,属宁夏的边镇只有朔方节度使。但盛唐文士游边选择余地较大,虽有朔方军镇,但文士游望之诗不多。真正形成创作声势的是中晚唐,此期边境内移,科举取士制度和吏部铨选制度常态化实行。由于这两项制度都选人甚精,淘汰率高,故每年都有大量的不第文士和落选官员找不到出路。这时,凤翔、泾原、邠宁、灵州、丰州天德军、中受降城安北都护府、胜州振武军、夏绥、鄜坊、太原等十个方镇,因为近京而成为举子、进士、选人、幕僚客游的首选之地。沈亚之《陇州刺史厅记》就此叙曰:“昔制戎于安西、瀚海之时,而陇、汧去塞万三千里……今自上邽、清水以西,六镇五十郡既失地,地为戎田,城为戎固,人为戎奴婢,顾陇、泾、盐、灵,皆列为极塞,而陇益为国路。”这时宁夏以西的地理环境、社会面貌就是“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魏野《东观集》卷三《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迫于生计,就不会轻易前往。诸镇之间道路遥远,动辄数百里,很多的时间就耗费在边镇跋涉之中,其边地游历之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就这一意义上来讲,中唐到五代的京西京北,存在着一个推动边塞行旅诗创作的文学生产场域。若加描述,是以长安—太原—灵州—凤翔四都市为基点而构成的一个唐人出行游边的大圆圈。它的成立,不是像今天这样,靠文学社团、文学期刊来建立发表阵地,形成作者队伍,而是依靠都市、交通、制度建设三要素的合力,和由此而形成的两只推手:一只手是国家建都关中,新兴城市崛起,交通建设加快,公私道路成网;另一只手是科举、铨选、方镇、幕府制度建设。第一只手的作用在于为游边者提供固定的创作空间和独立的地理环境,第二只手的作用在于组织创作人员,培养作者队伍。由于科举、方镇、幕府制度都是一年一度的,这样,依靠制度安排,就能保证每年都有成批作者投入其中,可以管长远,边塞行旅诗的创作就会常态化,而不是一时之事。
密集的城市、便捷的交通、不远的距离,为文人游边创造了便利。举子、选人往往利用每年春初完成上一轮科举、铨选的机会,开展“塞游”,然后在下一次科举、铨选开始前回京。自京出游,无论向西向东,游历一次都要耗时数月,由春到秋。所走路线是京西京北的公私道路。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一卷《京都关内区》,中晚唐从京城前往北疆的交通路线有五条:一为长安至太原驿道,二为长安西北通灵州驿道,三为长安北通丰州天德军驿道,四为长安东北通胜州振武军驿道,五为天德军东通云中、单于府道。除第五道为东西向外,其余皆南北走向。合成一张四达交通网,对边塞行旅诗歌创作特别有利。宁夏所在的朔方军,地处凤翔、泾原、邠宁、天德之间,在此北疆交通网中居于关键位置,只要是前往河套,北出泾原,必经此地。张籍《泾州塞》:“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戍鼙。道边古双堠,犹记向安西。”记盛唐通安西驿道,途经泾州,表明初盛唐时长安通往邠宁、泾原、朔方、河西、陇右,有大驿路,交通条件较好。自泾州西北行,入原州,出萧关,即到灵州。杨夔《宁州道中》:“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皇甫冉《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都提到萧关,说明要到灵州,必经萧关。由此反推,唐诗中凡提及萧关者,除了部分送别诗属于虚拟外,其余实写的,无外西出河陇和北上灵州两种情况。西出河陇的以初盛唐为主,北上灵州的集中在中晚唐,为宁夏边塞行旅诗,作者有举子、选人、幕僚、方镇,而以下第客游的举子为多见。项斯《边游》:“古镇门前去,长安路在东。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塞馆皆无事,儒装亦有弓。防秋故乡卒,暂喜语音同。”方回评:“无第六句,不见秀才游边之意。”可见作者为身著儒装的不第秀才,其游边是自京东出,走太原驿路北上。黄滔《夏州道中》:“陇雁南飞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头。征行浑与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求名”句表明其为未第举子,其前为《出京别同年》,云“槐花黄日出青门”,后为《经慈州感谢郎中》《马嵬》。慈州属河东道,马嵬在京城西,表明他是自京城东门而出,北上太原,经三受降城、灵州,南下陇州,走京西驿路而还。许棠《夏州道中》:“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无蝉嘶折柳,有寇似防兵。不耐饥寒迫,终谁至此行。”其前为《出塞门》《银州北书事》《五原书事》《雁门关野望》,后为《陇上书事》《题秦州城》,表明他也是自长安—太原—五原—银州—陇州,东上西下而还。《陇州旅中书事寄李中丞》:“三伏客吟过,长安未拟还。蛩声秋不动,燕别思仍闲。”《旅怀》:“夏游穷塞路,春醉负秦花。应是穹苍意,空教老若耶。”说明他是以不第之身出游北塞,由夏到秋尚未还京。黄滔、许棠的事例表明,唐文人游边,有多种路线选择。自东向西,由南向北,选择太原、胜州、丰州、灵州四条驿路中的任何两条,都可完成一次塞游。而在东西方向也有三条,一条自太原北行,经代、朔、胜、丰州,沿黄河北岸西行,可达灵州。一条自灵、盐、宥、夏、银、绥、石等州,抵达汾州、太原。一条自原、泾、宁、庆、鄜、坊、丹、慈等州抵达晋、绛,汇入长安—太原驿路。这样,南北东西七条路线,走其中的任何四条都可以完成一次边塞游历,各人可自由选择,灵活性较大,而宁、夏、灵州等宁夏州郡,则因为交通路线和地理位置的关系,而为多数文人边地客游的必经之地,关于这里的边塞行旅诗因此比较多见。
二、 唐宁夏边塞行旅诗的三重边缘性质唐宁夏边塞行旅诗,具有地理疆域、民族文化、题材类别上的三重边缘性质。
一是地理环境的边缘性。宁夏地处西北边境,降水稀少,土地干旱,地形地貌以黄土、丘陵、砂砾为主,农业生产、民居建筑、生活习性既不是全内地,也不是全游牧,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具有文化区域上的过渡性质。政治军事上为胡汉对垒区,戎马地的氛围浓厚,到处可见军事地理建置。这一特征十分醒目,被写进唐人宁夏边塞行旅诗中,构成其标志性的地域特征。李益《五城道中》:“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羃羃,半没胡儿磨剑石。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黄滔《塞上》:“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鸣。”提到多种军事地理建置,铺写长河、旷野、黄沙、雪地、沟谷、丘陵、牛羊等异于中原内地的边塞游牧景观,表现宁夏冬长夏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特点,和自南向北,生产方式从以农耕为主过渡到畜牧为主、民风由柔和保守到刚猛开放的过渡性区域特征,可以视为宁夏在地理山川上的边缘性。
二是民族文化上的边缘性。初盛唐时,京西京北是漠北降胡的主要安置区。唐高宗以来,在灵、夏州南境,又设鲁、丽、含、塞、依、契六胡州,安置粟特、柘羯降。而当地本来就是著名的多民族地区,境内生活着突厥、鲜卑、党项、回纥、吐谷浑、契丹、沙陀、稽胡等二十多个民族,皆以骑射游猎为主。但因胡汉杂居,加上不少内地汉人也迁徙此地为官经商,所以这里又不无汉文化成分,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此地的又一显著特点。对此,唐人诗章亦颇有记述。李峤《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薛逢《送灵州田尚书》:“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都提到这里文化上的多元共生特征,表现这里各民族之间既有冲突竞争,又能和谐共处的复杂关系。从其描述看,诸多胡族之间,因为面临相同的生存环境,在饮食言语、服饰装束、生活习性上彼此相近,相似性要大于差异性。诗中所记当地民族特点,为诸胡所共有,并不专属于某一族。这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渡性特点,亦可以视为宁夏地区在民族文化特征上的边缘性。
三是诗歌题材、文学种类上的边缘性——丛生于多种文学样式的边缘。唐宁夏边塞行旅诗,介于边塞诗、行旅诗等多个题材的边缘。既不是真正的边塞诗,也不是常见的行旅诗,而是其中的别种和旁支,处于非主流的位置,长期遭到忽视和轻视,人们对其不甚了解。其构成要素是行程+景观+感兴,呈现三段式的结构特征。不像正宗的边塞诗那样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而是切近现实,记事感怀,意蕴、境界都过于质实,不能调动读者想象,更不具有盛唐边塞诗那种议论边政的社会批判色彩和政治理性。诗中用的不是第三人称,而是第一人称,不是他者视角,而是自叙口气。诗中人物不是经过诗人概括的不无典型化意味的征夫戍卒,而是游边的文士,是诗人自己的自塑像。主题不是从前的那种边镇劳苦、军旅艰辛、戍边报国,而是文士边地长途旅行的道路辛苦、对前途的忧虑,对亲人的思念。方方面面都跟正宗的边塞诗有异,故很难说是真正的边塞诗。学界认为,地域性并不是辨别边塞诗的主要标志,主要的判断标准应是主题思想、艺术风格。按照这一观点,边塞行旅诗更不是真正的边塞诗。正如田园诗可以不实写田园,只以田园为凭借来建构文人精神家园一样,边塞诗通常也不实写边塞,只以边塞意境作为抒情的端口,来表达杀敌立功、报国思家的主题。这些特点,多数边塞行旅诗都没有,所以难以得到承认。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写到了边塞,
具有多样化的思想内涵。这样的诗,即使不是边塞诗,也是边地诗。借用学者的观点,可称边地文学、边境文学或边疆文学,其主要内涵是边地叙事,而不是边塞抒情;其价值在于表现了边地独特的地理空间,为唐代文学拓展出新境域,建构了以游边文士生活和心理为中心的自我表达方式,不必再重复前人,继续使用已经老套的代言体,去虚构一个文士笔端杀敌的想象空间,而在于耳目所接,实地观察,具有地缘意义和文化意义。
这种边缘化的创作特征,落实到具体作品上,体现为三重边缘状态:
一是人物形象的边缘化。这些诗中的下第游边的举子、游幕的选人,相对于京城官员而言,都是些小人物,身上并无光彩可言,形象灰暗而卑微,被挤压到国家和社会的边缘,长期受到冷落。可是没有这些边缘人,也就无所谓中心。他们的出现,完善了唐边地诗的人物谱系,反映出中晚唐文士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层级,说明科举、铨选、方镇、幕府政策导致士人群体分化,京城诗坛在中晚唐加速分化,表明此种分化对文坛格局的深远影响。虽经多方努力但仍无法挤进官僚体系,被迫离京行游边关,诗人写实的笔触因此而伸向大西北的远处。虽然这样的作品格调不高,但其塑造的游边文士形象深刻反映出其生存的艰难,真实表现了他们进退失据的痛苦,是游边文士的自塑像,具有文学史意义和社会认识意义。
二是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不能挤进主流社会,被迫行游塞漠,栖身荒原,靠做边镇幕僚栖身,靠干谒边镇主帅来求名,生老病死都无人理睬,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相对于大官显贵身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言,是一种边缘化状态,一般诗文不写,只有在中晚唐边塞行旅诗中才可看到。因为是通过写实手法再现的,故所述具有纪实效果,深刻反映了这些弱势人士的生存实际,表现了一个真实而平凡的世界,能够唤起人们的注意,唤醒社会的良知。
三是境界的边缘化。诗中呈现的旷远的边疆、荒凉的塞漠、漫长的冰河、起伏的山地、无穷的征路,以及青草、牧场、鼓角、牛羊、古堡、军城,相对于人稠地狭的中原腹地来说,都是一种荒落之地,一般人士视为畏途,在依靠想象成诗的边塞诗里并不多见,在其他题材的诗中看不到,唐以前和唐以后诗中更看不到,只有实地观察的中晚唐边塞行旅诗才能具体真切地感受得到,这种人无我有的东西也是弥足珍贵的。
边塞行旅诗虽也纪行,但不同于一般行旅诗。常见的行旅诗写的是内地旅行,常用驿馆、灯烛、浮云、流水、乱山、杨柳、飞雁等描写性、象征性意象来抒怀,是一种写意式的抒情结构。这一特色,中晚唐边塞行旅诗也没有,有的只是对西北边疆山川古迹人事的真实记录。因为内容冷僻,所以也很少进入行旅诗的讨论范围。唐人行旅诗的名篇,境界清深,韵味悠长,体性较虚。边塞行旅诗则正好相反,注重纪实,概括性强,不够优美,却很质实,因为这一点而受到文学研究者的排斥。
以上所说的唐人边塞行旅诗在题材、主题、风格上与主流文学既相悖离又相亲和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在唐代文学体系中的尴尬位置。无论作者还是写作对象都难以进入公众视野,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作者既处于社会的边缘,作品着力表现的也是内地所无的边远境界、不能步入主流社会的边缘情感。以上所说的非主流特征,也彰显了它自身的独特价值。
三、 独特的边地书写与民族风情的实录唐宁夏边塞行旅诗若从正面研究,显然比不过盛唐边塞诗、中晚唐内地行旅诗。但若转换角度看,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因为它生成于唐代宁夏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朔方军镇及其下属的五城、六城,都只是唐代的军事地理建置,进入北宋就不存在了,这里留下的各种唐代文化遗迹也消失殆尽。随着朝代更迭和都城迁移,宋以后,宁夏边塞行旅诗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复存在,此类诗歌随之消失,以后再也不见有大量同类诗篇出现。宋元明清因为宁夏非近京之地,文士罕见游处,仅有北宋少数幕僚如魏野、张舜民等创作过一二行旅诗,然而又不专属于宁夏。想要了解唐史上的宁夏游边士人生活,只有依靠唐人诗篇。就此意义上说,这种诗是不可重复的,是中晚唐西北边地的实录,其独特性十分显著。作者以其游边生活的深刻体验,真实再现了西北边地的自然环境,表现这里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状态。边远的生存环境、漫长的国境线、众多的少数民族、古怪的方言、随处可见的城堡烽燧,都是后世文学中看不到的。写得好的,还能把笔端伸向历史的深处,将边地人事溶入艺术化的天地,挖掘出边地的固有特色。作品显得境界广阔,画面多变。相对于名家精品和贵族文学,这是出自底层作者的寒士文学,因为所写为辽阔边境、边地游历,作品就深刻地切入了中晚唐边境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游边文人的真实感受,没有京城贵族文学那种视野窄、圈子小的局限,哪怕是琐碎的生活细节也能揭示社会面貌,披露生活真相,触动读者心灵。这种实录精神和写实品格的获得,与作者的写作态度有关。作者坚持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态度,能从游历生活中摄取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素材,并予以艺术化的再现。这种态度,从今天的文学立场看,可以称之为对边地的守望。广袤的边地、多样的文化、奇壮的风光、神秘的古建筑、物质生活的落后、生存环境的封闭,边地文化的边缘性、异质性,对这些东西,以边地旅行为切入点,从文学角度做了富有新意的回答,故不可废。
这种写实品格的获得,与作品的写实手法也有关。中国古诗,不重写实而重写意。唐宁夏边塞行旅诗则不然,反其道而行之。所写的都是些游历山川、凭吊古迹的实际生活题材,本来按照主流的创作习惯,可以运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段,将客观景物审美化,将诗歌处理成优美含蓄的抒情作品,但他们却不是这样,而是以写实之笔对所见景物作忠实客观的记述,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与以虚拟想象为主的初盛唐边塞诗写法迥异。尽管如此,到了高明的作者手里,照样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如许棠《塞外书事》:“征路出穷边,孤吟傍戍烟。河光深荡塞,碛色迥连天。残日沈雕外,惊蓬到马前。空怀钓鱼所,未定卜归年。”张《朔方书事》:“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所引二诗皆能以短短数句写独特之景,对宁夏等边镇的山川道路、城池烽燧、物候人口、民族习俗做准确的概括,犹如时代的剪影。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一言:“(杜甫)《秦州》五言二十首内云:‘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唐人游边之作,数十篇中间有三数篇,一篇中间有一二联可采。若此二十篇,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中晚唐游边诗虽未达到如此高度,但长于写景,多有佳句是普遍存在的。也正因此,《文苑英华》选入姚合、项斯、薛能、黄滔八首游边诗或送人游边诗,《瀛奎律髓》卷三选入十多首边地纪行诗或送别诗。入选的理由,正在于这些诗在取景命意、遣词造句上的可取之处。而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边地纪行诗也是不可多得的,因为它们重现了唐代宁夏的社会面貌,有助于认识游边文士的边缘状态,与传统边塞诗在内容和风格上互相映照,互为补充。尽管不占据主流,不受关注,在文学史上也不过是一时的存在,后来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但依然因为忠实记录了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而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17ZDA238)成果,(湘教通[2004] 284号)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基地)
问题一:男女之间怎样算暧昧? 首先一般说来一个男生会去选择暧昧代表他没伐预见合适的人选,
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出现之前,总会希望有一个和自己暧昧的异性,关系很近,甚至让她认为你也喜欢他。
这代表你能去享受某种关怀和情感,至于为什么不想再进一步,
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更进一步,会妨碍自己去找认为真正合适的人,
所以当你真正喜欢并且想要去交往的人出现了以后,
无论你与那个暧昧的人多么好,你都可以告诉你喜欢的人,我是单身……
最后这个朋友还告诉我:你记住了,一个男生如果遇见真正喜欢的人,他一定会说的。不会搞暧昧。
问题二:怎样才算暧昧 没事的时候相互来两句情啊爱啊,咋整都能看出在打情骂荆或者更含蓄点了,哈哈
问题三:什么是暧昧?怎样才算是在玩暧昧? 如今的都市生活中,男女关系变的越来越不可捉摸,越来越无法定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彼此了解却又不占有,若即若离的边缘情感就是暧昧。
暧昧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你心跳加速的感觉,是一种可以让你拥有更多 而进入奇妙状态的感觉。暧昧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令你身在其中,其乐无穷。暧昧是适时的体贴,那是一份窝心的温暖。暧昧是一种适度的矜持,彼此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看起来总是很美。
暧昧是,不经意间就想拨电话和他闲聊几句的人,或者传短消息给他,只是一句:嗨,现在干嘛呢,还好吗?
暧昧是,常常会在网上的一种等待,等待他的上线,捕捉有关他的痕迹,如果有几天没有他的身影,你便开始担心。
暧昧是,遇到急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找到他:手机号、座机号、分机号……
暧昧是,你知道的,他都想知道;你不知道的,他乐意告诉你,彼此分享快乐与忧伤。
暧昧是,你和他之间有着一种奇妙的氛围,好像是一个局,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只有他能明白,而局外人不懂。
暧昧无处不在,世俗中的男女都是渴望爱与被爱的完美,但现实却往往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所以不经意间便有了暧昧。这是个躁动的时代,平静生活的表层下,暗潮汹涌,不甘寂寞的心灵致使空气中都弥漫着暧昧的味道。生活的压力下,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上的解放与寄托,但同时却往往承受不了爱情所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曾经沧海的男女就暧昧了,只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用担心束缚与纠缠。
如今的社会实在是太暧昧了,它令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敢不暧昧,不得不暧昧,因为暧昧具有别的情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大家似乎已经搞不清楚了,自己不定哪份爱,哪片情就牵扯到了暧昧。当然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捉摸,才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并且迅速成为一种流行。
暧昧很美,但,暧昧易碎。
暧昧,只调情,不爱情!一旦跨越了这条底线,那麽之前的一切美好便荡然无存,但这个度却难把握,稍不留神就难免受伤痛心,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暧昧但并不标榜暧昧。
暧昧,扑朔迷离,似是而非,那就像是一件危险的玩物,而一个正常的人,拥有七情六欲,所以,往往玩着玩着就容易涉及到感情,什麽东西一旦和感情沾上边,就完了,不把人玩死,也得玩疯。
暧昧,只爱爱情不爱人,它可以调情,可以享乐,就是不可以相爱。但,暧昧本就是个不明朗的状态,拖泥带水的,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全身而退呢?搞不好就整的一地鸡毛,难以收拾。
暧昧不是爱情,那是寂寞的慰籍,所以谁先动心,谁就输,受伤难过也就怪不得谁;暧昧是场游戏,所以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淘汰出局也就怨不得谁。
总之,暧昧是种不可逆转的关系,走进去,难出来,所以还是适可而止吧。。。
问题四:怎样才算暧昧 相互帮忙
问题五:怎么样算搞暧昧 如今的都市生活中,男女关系变的越来越不可捉摸,越来越无法定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彼此了解却又不占有,若即若离的边缘情感就是暧昧。
暧昧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你心跳加速的感觉,是一种可以让你拥有更多 而进入奇妙状态的感觉。暧昧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令你身在其中,其乐无穷。暧昧是适时的体贴,那是一份窝心的温暖。暧昧是一种适度的矜持,彼此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看起来总是很美。
暧昧是,不经意间就想拨电话和他闲聊几句的人,或者传短消息给他,只是一句:嗨,现在干嘛呢,还好吗?
暧昧是,常常会在网上的一种等待,等待他的上线,捕捉有关他的痕迹,如果有几天没有他的身影,你便开始担心。
暧昧是,遇到急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找到他:手机号、座机号、分机号……
暧昧是,你知道的,他都想知道;你不知道的,他乐意告诉你,彼此分享快乐与忧伤。
暧昧是,你和他之间有着一种奇妙的氛围,好像是一个局,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只有他能明白,而局外人不懂。
暧昧无处不在,世俗中的男女都是渴望爱与被爱的完美,但现实却往往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所以不经意间便有了暧昧。这是个躁动的时代,平静生活的表层下,暗潮汹涌,不甘寂寞的心灵致使空气中都弥漫着暧昧的味道。生活的压力下,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上的解放与寄托,但同时却往往承受不了爱情所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曾经沧海的男女就暧昧了,只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用担心束缚与纠缠。
如今的社会实在是太暧昧了,它令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敢不暧昧,不得不暧昧,因为暧昧具有别的情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大家似乎已经搞不清楚了,自己不定哪份爱,哪片情就牵扯到了暧昧。当然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捉摸,才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并且迅速成为一种流行。
暧昧很美,但,暧昧易碎。
暧昧,只调情,不爱情!一旦跨越了这条底线,那麽之前的一切美好便荡然无存,但这个度却难把握,稍不留神就难免受伤痛心,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暧昧但并不标榜暧昧。
暧昧,扑朔迷离,似是而非,那就像是一件危险的玩物,而一个正常的人,拥有七情六欲,所以,往往玩着玩着就容易涉及到感情,什麽东西一旦和感情沾上边,就完了,不把人玩死,也得玩疯。
暧昧,只爱爱情不爱人,它可以调情,可以享乐,就是不可以相爱。但,暧昧本就是个不明朗的状态,拖泥带水的,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全身而退呢?搞不好就整的一地鸡毛,难以收拾。
暧昧不是爱情,那是寂寞的慰籍,所以谁先动心,谁就输,受伤难过也就怪不得谁;暧昧是场游戏,所以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淘汰出局也就怨不得谁。
总之,暧昧是种不可逆转的关系,走进去,难出来,所以还是适可而止吧。。。
问题六:男女之间怎样才算是暧昧 努力吸引挑逗对方想和对方发生亲密关系,
问题七:到底怎样才算暧昧???有没有一个标准? 暧昧在中文字典里是这样描述的:1、立场和态度含糊,不明朗;2、不光明,见不得人的。 其实暧昧是,彼此有感觉,然而,这种感觉不足以叫你们切切实实的发展一段正式的关系。 这种感觉就是:仿佛他缺不了她,她也离不了他,但其实,各有各的阳光空气和水分…… 暧昧是比好朋友再亲一点,但比情人远一点。 暧昧是明白人生有太多的无奈,现实有太多的限制。你知道没有可能,但又舍不得放手。 暧昧是有进一步的冲动,却没有进一步的勇气。 暧昧是一方永远不说,另一方就永远装作不懂。于是一方永远沉默,一方永远装傻。 暧昧是她不是你的情人,但她似乎比你的情人更关心你和了解你。 暧昧是,除了情人节之外,其它的节日大家都交换礼物 暧昧是天冷时、感冒时、有一个会在晚上传讯息特意提你服药,叫你多穿点、盖好被,早点睡的普通朋友。 暧昧是半夜你睡不着,却可以放心打电话给他聊天的普通朋友。 暧昧是当你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你找不到你的女朋友,或者不能问女朋友的时候,你第一个便会想起她。 暧昧是每当她提及她的另一半时,你会万箭穿心,但你也希望她幸福。 暧昧是你明明知道问他你的爱情问题会令他担心、甚至会令他难过,但你除了他,却不知道要问谁。 暧昧是甜津津又同时酸溜溜的,往往从未开始,已叫人不安,患得患失。 暧昧是常常挣扎彼此关系,你怕透明化之后,你既得不到一个情人,却又失去了一个知心好友。 暧昧是见不到她时,你会挂念她。见到的时候,又会觉得还好。 暧昧是两个人都会互相猜度,她是不是已经暗示了甚么?我是不是自作多情。 暖昧是两人之间有层玻璃,无限透明与亲近,但一直到不了一起。
问题八:暧昧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暧昧 如今的都市生活中,男女关系变的越来越不可捉摸,越来越无法定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彼此了解却又不占有,若即若离的边缘情感就是暧昧。
问题九:男女之间怎样才算暧昧? 严格讲就是没有正当关系的男女之间有亲密的肢体接触以及语言挑逗,不躲避,不反感。
问题十:男女怎样才算暧昧? 暧昧是恋爱中最美好的阶段。就是保持一定距离,彼此好感喜欢,有一些暧昧的微信或qq,短信之类的来往,或经常眉来眼去等。但是不确立恋爱关系。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5种表现
01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边缘型人格内心的存在感薄弱,所以总是想整点动静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行为常常不受控制。他们的躁动不安,似乎是担心自己被人忽视或者冷落。这种病态的行为表现,暴露出他们潜意识里对自我的不确信。追溯他们以往的经历,可能很容易发现他们有过受伤的经历。安全感被打碎的人,觉得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威胁,这也是他们这么容易冲动的原因。
02过于放纵和挥霍。
边缘型人格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要做一些比较夸张的事情,以此来刺激他们的身体获得一种存在感。他们可能会陷入无节制的贪食中,也可能陷入无节制的吸烟或者无节制的熬夜中。他们失去了基本的自我控制力,整个人的行为活动都处在失控状态。他们要通过这些方式,来证明自己切切实实地活着。其实,无论是放纵的生活,还是无节制地挥霍,都是为了麻痹自己。他们内心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所以表现出躁动不安的样子。
03缺乏广泛的人际关系。
边缘型人格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几个特定的人身上,如果这几个人不能关心、照顾自己,他们就会面临崩溃的局面。他们缺乏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的勇气,对于几个特定的人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可是事实上,他们眼中这几个特定的人物,并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当这几个特定的人离开他们时,他们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这也表明,他们缺乏独自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面对自己的复杂情绪,既无法安慰自己,也无法用理性的方式面对当前的处境。
04无法分清自己的社会身份
边缘型人格缺乏对社会身份的识别能力,他们无力胜任与职业身份相关的工作。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身份,应该是有清楚的界限的。比如,一个人既是别人的子女,又是别人的父母,同时也是别人的朋友、员工等等。但是对于边缘型人格而言,他们无法区别自己的身份。作为学生的他们,可能会喜欢上老师;作为朋友的他们,可能会在朋友身上找到父母的感觉。因为无法分清各种身份,导致个体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难以融入到社交中,内心的被抛弃感会加重。
05经常会发脾气,稍微不如意就大吼大叫。
边缘型人格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更加在乎自己。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稍有不如意就大吼大叫。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遭受了很多磨难,也导致他们一直没有形成稳定而整合的人格。他们实际年龄也只有十几岁甚至是只有几岁,所以用婴儿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为似乎更容易一些。这意味着,可能需要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陪在他们身边,重新教导他们生活的方式,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长。可是很多人跟他们相处久了,就无法忍受他们离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