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地:邢台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
影响:由此产生北方汉族婚俗
相传很久以前,七里河岸边住着一个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书,犹如神助,百算百准,从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他的名气更大了。
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厉害。
石坡村有个石老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没有回家,快到母子俩约定的时间了,毫无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对石婆婆说:“你儿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魂落异乡路途,见不到他了。
”石婆婆伤心极了,哭哭啼啼着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你快回去……”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石婆婆就拿了儿子原先穿过的鞋子,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门头,喊道“儿啊,快回来!”迷信说法,孩子叫魂,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石婆婆的儿子在外经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
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
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
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然是冤家,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
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于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寿,活了八百岁,还发明了羹汤,成了“调羹”的始祖。
桃花女对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卖劲地往返于周、尹两家。
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
桃花女当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
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远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结为良缘,都来贺喜。
一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周公好不得意。
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
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
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
撤掉大轿,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才从小轿里钻出来,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周公一惊,那是人头不是马头呢,无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
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后来尘缘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将二人收回,又给世人留下永远的悬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
明清小说更是大为描述渲染。
小说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炼时,用戒刀剖腹洗肠,因失血昏厥,将戒刀弃置一边,后来这戒刀修炼成阳体,刀套修炼成阴体,阳体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后世称周公,阴体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儿,因前缘旧癖,喜欢桃花,人称桃花女。
二人在人间做了一番名扬天下的事业,最后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边的金童玉女。
故事虽然荒诞离奇,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军东征,到过邢台,应该确定不疑。
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台,那么民间称呼周公四子的后裔世袭为周公,也不见怪,邢台作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后方供应基地,王宫贵族聚集也是必然的。
周灭殷商后,周公正确对待殷商贵族和遗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深得周武王的赞许。
周武王采纳周公的建议,命令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殷商贵族,打开商纣王设在沙丘台的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商民,以此稳定殷地的民心。
沙丘台在今天邢台市的广宗县境。
这个传说附会在商周,和历史较贴近,脱离了纯神话,具有一定可信度。
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后代以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
大桃花村边的地名碑刻写道: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于会卦,闻名当地,人称桃花女,此女死后遂将村名改为桃花村。
2、千手观音(三皇姑)修行的传说
原生地:邢台南和县瓦砾岗和白雀庵
影响: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的女性观音菩萨的崇拜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
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
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
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
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
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
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
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
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
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
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
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
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
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3、张果老成道传说
原生地:邢台广宗张果寨和邢台县张果老山
影响:成为八仙之一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张果。
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
本是广宗一道人,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
常往来中条山中,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
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
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
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
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
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
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 」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
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
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
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
」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
」于是玄宗命人查检。
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 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
」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唐玄宗后来御赐邢州五峰山做为张果老的道场,并为他建「栖霞观」,即今日邢台张果老山,今山上仍存栖霞观和记载此事的唐代古碑,张果老回山后,据说邢州城人还时常能见到他来城里卖韭菜或做其他事,常有如张果老试赵州桥奇仙之事传闻,邢州百姓多有上山求原烧香者,香火旺盛,几年后,不见其踪影,据说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
后来每逢邢州大旱,州官必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据说每求必应。
4、和合二仙传说
原生地:任县、内邱县寒山一带
影响:成为中国喜神,江苏寒山寺名扬天下
任县双蓬头村在唐朝前称双凤村,是因地形得名的。
到了唐朝贞观年间,此村出了“哼哈”二仙,从不梳头,村名也以双蓬头传开来,沿用至今。
据传,当时留垒村有一名孤儿叫石德,家庭贫穷,给地主放牛拾柴火。
偏巧,正南三里的双蓬头村也有一位与石德命运相同的孤儿,叫寒山。
他们俩经常一块放牛放羊拾柴,感情深厚,亲如兄弟。
那时,这一带是大陆泽南端,经常发大水,河流纵横,长满荷花。
寒山石德吃不饱,饿了就挖莲藕、摘莲子、捉青蛙,然后高兴地抱在一起哈哈大笑。
每当他们开怀大笑时,就会刮起一阵旋风,聚来一堆柴火。
他们用柴火把那些东西烧熟,就痛痛快快地大吃起来。
地主觉得此事稀奇,很想看个究竟,就带着几个人向他俩走来。
他俩以为地主又来打他们了,于是就拿起莲蓬、白藕和青蛙,向东南方向跑走。
他俩越跑越快,脚下竟升起一朵彩云,载着他们上天去了。
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他俩跑过的小路称作“神仙路”,并为他们修庙塑像,称“荷蛤二仙”。
又因他们常在一块开怀大笑,所以又称他们为“哈哈二仙”。
“哈哈二仙”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一跑跑到了浙江天台寒岩国清寺。
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收留了他们,把石德改名为“拾得”,并编了故事,说是从寒荒的山野拾来一对和合娃娃僧。
和合的本义,系指《周礼·地官》“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之句,意思是作媒求亲,将两姓男女,撮合在一起,和睦生活。
谁知“和合二仙”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与福寿等神,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已大大超出婚姻和合的意义。
以后,二人又辗转来到苏州西枫桥镇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当了寺院住持、拾得为寺僧以后,此寺就更名为寒山寺。
唐朝天宝年间,张继赶考落第,夜宿枫桥寺,写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一诗,更使寒山寺名扬天下。
寒山无山,寒山有寺。
寺虽不大,但钟声飘洋过海传异域;高僧虽少,但信徒异常崇拜。
甚至传说拾得去了日本,在日本盖了拾得寺,与苏州寒山寺遥相呼应。
“和合二仙”如泣如诉的兄弟情深,使多少游子肝肠寸断。
“和合二仙”的传说,越传越神。
有人说他们是文殊、普贤下凡,所以经常眉开眼笑,至今已成为民间的笑神、福神、喜神、吉祥神。
两个胖胖的仙童,一个红缎绿裤,手举一朵绽放的荷花;一个绿缎红裤,手捧一圆斋盒。
两人都头梳丫髻,嬉笑颜开,活泼可爱。
正是: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合。
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寒山拾得行为疯癫,似僧似道,似仙似隐,或隐卧洞窟,或飘逸山颠,独吟山林,满口呢喃,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
卖疯僧呆,故弄玄虚,相对言笑,互相拥抱,笑做一团,和谐好合,亲热无比,包含祥机,近仙杂儒,颇有灵光。
寒山的诗,描绘林泉景色,讥讽世态炎凉,警励流俗,既能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又隐含着超尘脱俗,有空灵感。
寒山其诗,直追陶渊明,睥睨千古,虽是白话诗,看似平淡,明白浅露,但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清《四库全书》有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各一卷。
他们被誉为“诗菩萨”、“诗僧”。
一般读书人常常仿效拟和赠唱。
康有为吟诗赞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
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去不空空。
”胡适也对寒山的诗推崇备至。
艾山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这里林木花草葱茏,犹如原始森林。公园共记录维管植物820种(756种,57变种,7变型),分别隶属于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112科,400属。维管植物种数约占山东省总种数的50%,属数约占总属数的65%,科数约占总科数的73%。可见,艾山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具体分类:木本植物涉及55科,127属,271种(240种,28变种,3变型);草本植物72科,266属,518种(487种,27变种,4变型);藤本植物12科,18属,31种(29种,2变种)。在繁多的树种中,除了常见的松树、麻栎、刺槐、苹果、板栗、樱桃、榆树、枫树、合欢等树种以外,还有许多稀有树种,象紫椴、槲树、厚朴、朴树、溲疏、苦树、青檀、木樨、流苏、三桠乌药、鹅掌楸等,其中紫椴在园区内自然分布面积达202ha,是山东省唯一的、面积最大的紫椴天然次生林,应当重点保护。野生花卉有:尖叶杜鹃(映山红)、迎春、连翘、锦带、山丹、卷丹、石竹、霞草、野菊等;中草药植物共计有78科,187种,占艾山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23%。主要中草药种有白蔹、杜仲、地榆、远志、列当、桔梗、罗布麻、射干、费菜(土三七)、紫花前胡、益母草、丹参、苦参、半夏、东北天南星、车前等;另外,艾山有野生蔬菜35科,72属,118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分为蕨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根茎菜类、果菜类五大类。艾山野生蔬菜种数占山东省野生蔬菜总种数的49%,野生蔬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属特色旅游资源。
艾山林场自成立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多采用封山育林为主,到1952年,有林地面积已达2133公顷,宜林地926公顷;1955 年,有林地面积286公顷;1962年有林地达3054公顷。1974年开始,受松毛虫和松干蚧危害,部分纯林受害枯死,据1983年调查,有林地为 2396公顷,(赤松1307公顷,刺槐865公顷,麻栎6公顷,落叶松26公顷);林分蓄积为5925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为602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85%。2000年经调查艾山林场共有森林2936公顷,其中针叶林1539公顷,阔叶树1397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957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62%。其中赤松538%,麻栎占5%,刺槐占412%。
优良的生态环境,使森林公园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百花争艳的景观。初春,万树吐绿,映山红等花卉漫山开遍,花期自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夏,浓荫蔽日,群山叠翠;金秋,万紫千红,果满枝头;深冬,银装素裹,凌寒挂树,另有一番景色。 艾山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优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给野生动物创造了最佳栖息繁衍环境。艾山森林公园初步记录各种野生动物有10纲,47目,221 科,1008种(含亚种)。其中:陆生无脊椎动物5纲,19目,151科,681种(含亚种),仅森林昆虫共记录14目,121科,572种。许多昆虫都可作为景观资源,能够增加游人游览情趣。 园区内有一座小型水库、多条溪流、塘池等湿地生态系统,但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因而鱼类资源较少。初步调查共记录有4目、8科、25种,其中优势种为鲤、鲫、白鲦等,可作为垂钓资源。
艾山的爬行动物(含淡水生)共记录2目,6科,13种。约占全省爬行类动物总种数的684%,其中山东省重点保护爬行类动物有3种,分别为乌龟、黑眉蝮和北草蜥。爬行动物主要为古北界种类,如山地麻蜥、丽斑麻蜥和黄脊游蛇等;广布种有中华鳖、虎斑游蛇、赤链蛇等。山东省唯一的毒蛇—黑眉蝮仅分布于胶东地区,数量不多,而在艾山森林公园分布数量较多,经常见到。
艾山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和栽培植被,植物种类多样,各种昆虫数量和种类较多,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足的食物。再者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因此,是许多鸟类栖息、繁殖的乐园。是许多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和驿站。艾山位于我国南北方或南、北半球鸟类迁徙最短的路途之中,每年春、秋两季,随季风迁徙至此的鸟类难以计数。鸟类种类多,生态类型多样。艾山共记录鸟类15目,40科,253种(含亚种),占我国鸟类总种数1244的 203%,占山东鸟类记录总种数的623%,是山东省鸟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艾山鸟类中,以雀形目种类最多,达18科117种,占艾山鸟类总种数的 462%,其次是鸻形目,达28种,占鸟类总种数的111%。飞翔的禽鸟、奔驰的兽类、遨游的鱼类和五彩的昆虫奏出了自然界的最佳音韵,伴着林海涛声,给艾山森林公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艾山是半岛地区第二高峰,开阔的视野和特殊的地形地貌,登艾崮山可以观赏许多优美的天象景观,如观日、赏月、看流云,即有独见之处。“崮山晚霞”是艾崮山的著名天象景观,每值夕阳西下,霞光万丈,暮霭流苏,百鸟回巢,余辉映照,五彩纷呈。
艾崮山区的云雾景观,使有“小华山”之称的艾崮峰岭更加秀美。艾崮山春秋多云雾,年均总云量达5—6成,主峰周围时常云雾缭绕,岚气空蒙,正如王维诗曰:“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立冠云峰颠,极目北眺,白云似绫罗玉带,从海空飘然而至,雾团滚滚,随风起伏,霎时,山峰时隐时现,飘渺不定,如入仙境。 公园人文景观以唐文化为主线,充满了人民对民族强盛的赞美和渴望。许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英雄义举的赞颂和对邪恶鞭挞的强烈愿望。1 古迹遗址
公园著名古迹遗址是位于南崮的龙兴寺和北崮的唐王殿,艾山的唐王庙、皇姑庵和公主坟。
龙兴寺 位于南崮崮顶西侧,铁口沟上部,环境优美。始建于唐代,旧为佛门胜地,建筑宏伟,南北三进院落,仅僧房就有前四房、后四房,和尚几千名,供奉千手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和送子娘娘等,每年二月初一庙会,百里香客,人声鼎沸,香火兴旺。抗战时被毁。现有寺基、石柱、石塔、钟楼柱及残碑两座,其中一碑记“奘相塑神碑记,大清乾隆元年孟冬吉旦……”。
唐王殿 位于北崮凤凰岭下,据传建筑物包括前大殿、后大殿,是唐王屯兵北崮时兴建,是唐王处理军机和议事的地方。现存殿基、古砖瓦砾,殿前有磨盘残块,据说游人和进山人员经常在大殿周围捡到古币,证实了大殿的存在和古人的真实生活情形。
唐王庙 位于艾山西天门内北侧小埯子。据传唐贞观十八年(644),唐王东征高丽失败,率军退至艾崮山区,唐军撤走后,邑人在艾山的小埯子建唐王庙,以示纪念,现建筑已不存。
在战马村南有大王庙遗址。据传唐王在退守艾崮山区后,与高丽大将泉·盖苏文殊死决战,其叔兄在站马张家村一带战死。为此,唐王令大将尉迟敬德监工,在村南建大王庙纪之,现已圮。
皇姑庵、公主坟 皇姑庵位于艾山大埯子。据传唐王之妹随东征,历经附马阵亡和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为陪伴夫君,超度众生,毅然在此建庵修行,旧称皇姑庵。而皇姑出家不久便染病过世,遂葬于通天背下,称公主坟,与皇姑庵隔涧相望,现遗址尚存。
2 历史故事
唐王故事 公园的故事传说,几乎都与唐王李世民东征的传说密切相关,如解甲山、一剑泉、双靴石、皇姑庵、公主坟、马鞍石、唐王圣泉、石月亮、饮马湾、哈拉湾、凤凰岭、晒书岩、龙墩、寿墩、东石阻、插旗顶、万人坑、杀人沟等,都生动地叙述了唐王在屯兵艾崮山区时的行军、征战、取水、议事、祝寿等战争生活不同侧面的故事,绘形绘色,情景交融,生动感人,流传至今。最为有趣的是唐王与尉迟敬德的“千古河山棋一局”的故事。在西校场,两人一边观看将士操练,一边乘兴对弈。约定,若唐王胜,尉迟在南崮重修寺庙,若尉迟胜,唐王将南崮赐于尉迟,可谓象棋一局抵江山!弈棋三局结果,一胜一平一负,战成平手,如约,尉迟将南崮寺院修缮一新,并立“尉迟敬德重修” 碑,同时也赢得了南崮山。从此,尉迟声名大振,在民间尊为除恶避邪的神将,并与佛山结下不解之缘。
至于“万人坑”、“杀人沟”的故事,却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情形,这与旅游开发项目定位及旅游者的情致大相径庭。万人坑位于北崮留金寨沟的上端,沟涧极深,外侧东坡有一蛤蟆石,传说泉·盖苏文率军进攻唐军,晚上派万人先头部队潜入谷中,唐军埋伏在哈蟆石后,盖军前进到哈蟆石,过一个杀一个,盖苏文不知中计,待沟内血流成溪,方知受骗,损失惨重。“杀人沟”的故事是讲唐王为取水心急如焚,凡问及兵卒回答无水者均杀之,抛入西校场南侧的沟内,“杀人沟” 由此而得名。历史故事可以流传,但作为旅游景点,这些名称则需要规划更名,否则会给游客带来恐怖感。
3神话传说
公园的神话传说也同唐王东征的故事一样,丰富生动。“通天神水”是八仙云游艾山,见天气大旱,八仙作法,向苍天祈水的传说。这是八仙在艾崮山云游时,留下的唯一“证据”,就是这一脉络,把蓬莱仙阁与艾山空蒙连接在一起,形成“南山北海”、“南佛北仙”的大空间、大景观、大旅游互动、整合的开发思路。
“扁担石”是公园的一处序景,邑人赋予一个使人对邪恶势力疾恶如仇的动人神话故事。秦末陈胜、吴广揭杆起义,而玉皇大帝却助纣为虐,降下温疫使起义将士染病丧失战斗力,危难时,玉皇的叔兄静观法师侠骨仗义,盗出两匹神马,用扁担挑起下凡,赠与义军,途中被玉皇发现,遂用电闪将静观及马劈死,扁担也跌落艾山脚下,化为“扁担石”。
“石婆婆”位于香炉顶北山脊上,是一块酷似老太太的奇石,传说其与石爷爷一对老夫妻恩爱相处,后因锁事吵架,石婆婆精明强干,飞起一脚把石爷爷踢到上薛家村东的堤坝上,与石婆婆半脸相对,对地气、人气不利,村民一气之下,把石爷爷埋入地下,结果近村的地气、人气好起来。这个神话给人以家庭和睦、美满幸福的启示。艾崮山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4革命遗迹
艾崮山脉层峦叠嶂,地势险峻,历史上为唐军东征屯兵之要地。抗日战争时期艾崮山区是胶东军民抗日救国的重要根据地,成为军需物资的生产和供需基地。
“八路兵器厂”建于大埯子皇姑庵遗址处。1938年***人以艾崮山区为根据地,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简称三军二路),发动武装起义,在大埯子建“八路兵器厂”,原为三层楼式建筑,被日军烧毁。建国后,建硬山式瓦房14间,翻修东厢房三间,正房墙上嵌石刻厂标“八路军兵器厂周吉隆”及周吉隆(厂长)篆字印章。房前遗有捣药用的大臼石及碾具。
“八路印刷厂”遗址,在南崮龙兴寺东、西、北三面山崖上,各有一处石洞,寺北面石洞分两间小洞,这些石洞就是抗日战争时,三军二路的印刷厂,现洞穴仍在,但附属设施无存。
此外,龙兴寺的庙地间还有几眼小山洞,是寺庙兴盛时期,因僧人善医,前来求医的女眷很多,无处居住,寺僧即在庙地内开挖小洞供女眷暂住医病,百姓称之为“观音堂”。在抗日战争时期,观音堂为我党保存实力,夺取胜利作出了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