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男女之间无论是在思维还是行为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有时候,当伴侣出现一些问题时,不是你够体谅,够共情,就可以的。必须要看到男女之间的差别,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沟通。在两性相处中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男生觉得很累,对女生说,我想静静,麻烦给我点空间。但女生却觉得她很理解男生的心理,想要给他点安慰,对男生讲,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们谈谈好吗。(题主刚好与此相反)这时候,女生善意的行为往往会遭到男生的拒绝,而且这也打击了女生的信心,女生甚至会想,他这样拒绝与我沟通交流,是不是不爱我了。 事实是,男生真的是需要独处来思考一下问题,没有女生想得那么复杂。这时候,女生最好的做法是,识趣地走开,给男生一点空间,让他一个人独处,自己想点问题。当他经过这小段时间的修整,很快就会回到你身边的。男性往往能够在一瞬间关闭自己,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是男性自己都无法控制的自我防御。当男性面对某一方面的压力时,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关闭自己的情感,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局势。这种暂时的撤退和独处反而能够增强他们的力量,理清他们的思绪。不仅如此,男性在关闭自己之后,还能立刻放开自己,这些情况和女性刚好相反。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异,男女之间的沟通都应该建立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不能只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来要求衡量对方,多换位思考,降低“我”的地位,提升“我们”的地位。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是一首流行歌曲,由许常德作词,游鸿明作曲,裘海正演唱,于1994年发布。这首歌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唱出了爱与被爱的无奈与挣扎,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共鸣。
在这首歌曲中,歌手裘海正唱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一方面,他对自己所爱的人充满了期待和渴望,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和认可;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被爱的人并不是他所真正深爱的对象,这种心理矛盾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无奈。
从歌曲的内容可以看出,它表达了现代社会中情感生活的普遍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爱的忠诚度也变得越来越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类型和标准,而这些类型和标准却往往并不符合对方的期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会选择暂时适应或者放弃,从而错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时,这首歌曲还反映了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的心理矛盾和挣扎。我们常常陷入爱与被爱的两难境地,无法平衡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现实压力。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保持沉默或者逃避真相,这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和无助。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走向真正的幸福之路。
总的来说,“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一首歌曲,深刻反映了当代人们的情感现实和困境。面对情感上的问题,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坦诚对待他人,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更要注重真正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以此实现和谐相处的目标。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下面是 分享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1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时期
[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 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盗:窃取财物。
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敢:进取。
弗为:同“无为”。
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2《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 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3经典的道德经名句摘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为历众多名士的诉求。
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0、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4道德经经典名句精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5、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佛是通人性,学佛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如果关闭所有与外界有情感的联系,这不是真正的学佛。学佛的人很多,目的也不同,要么是逃避现实,要么是超然世外。目的不同,学佛达到的层次也就不一样。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竞争激烈,有人遁入空门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挫折。而有些人即使不在佛门净地,但为人处事遵循佛教思想(众生平等,与人为善 ,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来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便获得个人成长和他人幸福。
人都是有情感的啊,要说一个人没有情感了,那只能说是受到了某种刺激和某种伤害的结果,这是一种封闭,是一种沉默,是一种把自己情感关闭的行为,而这又恰恰说明这是太重情感造成了一个人的失望和失意。其实这样的人是最看重感情,最有情感的人啊。你说是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