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建于隋唐的大粮仓,可储粮三千万斤,够八万人吃一年

河南浚县建于隋唐的大粮仓,可储粮三千万斤,够八万人吃一年,第1张

河南省鹤壁市的浚县古城有着2200多年 历史 的古城,一直是田野丰饶、城镇繁华之地,古老的遗迹在古城中随处可见。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与华北过渡地带,有一座古城。建于明代的古城墙,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守护着古城。古老的城门、钟鼓楼如同一位位慈祥的老人,见证着古城中的沧桑变化。

传统的街道上,商号、酒肆林立,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吸引着往来的人们。行走其间,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们又回到了“黎阳收,顾九州”的辉煌年代。

这里就是河南浚县古城,浚县人大多和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街上飘着麦香的 美食 ,都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孩子们手里的“泥咕咕”,就是大田里泥巴做成的玩具。“小河的白菜,善堂的花生,大碾的萝卜贡朝廷,麦季的白馍暄腾腾”。安享着中原大地上的丰厚馈赠,古城人家的日子过得踏实而安心。

浚县古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商代时,当地称为“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隋唐时为黎州,明初改为浚县。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整个古城现在保存比较完整,四个城门。两个便门,现在都清晰可见,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古人充满智慧,在整个古城规划时,我们从平面可以看到,古城酷似一个“金龟”的样子,当地人称为“金龟图”,这是一个祈祥纳福之地,它给后人带来吉祥和幸福。

古城的正中心是文治阁,也叫钟鼓楼,它大致结构是一个十字形,南北纵向的和东西横向的一个发展轴线,古城有四条大街、61条小街小巷。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历史 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了许多冲积平原,古城就建立在这土地肥沃之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垦耕作、春种秋收,把当地变成了富饶的农业重地。城外种地,城里经商和居住,甚至有些人把农作物运到城内储藏,粮食经过储藏加工以后,有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走。

古城门外的运河,见证了古城曾有的繁华。古城墙内保留完好的这几座土圆粮仓,记录下古城不同时期储粮运粮的 历史 。这几座粮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当时我们国家百废待兴,因为粮食是生产生活最基础的一个保证,国家投资建这批粮仓以后,把粮食储存起来。粮仓直径是10米,能够有效储存粮食的高度是4米左右,一个粮仓大约能装下20万公斤的粮食。

“黎阳收,顾九州”, 历史 上浚县一带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重要的屯粮之所。古城中,不仅有殷纣王时期的钜桥仓,还有隋朝的黎阳仓,这些 历史 遗存无声地讲述着浚县曾经的富足。

黎阳仓位于大伾山北麓,占地面积将近8万平方米。2014年,黎阳仓作为“中国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文帝在开皇三年的时候,因为长安缺粮,让全国水运便利的这些地方建了相当多的仓窖。黎阳仓有黄河水运的便利,要把黄河以北的主粮先运到黎阳仓,再运到洛阳和长安。

到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后,黎阳仓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它兼具黄河水运河大运河水运的便利条件。当时的隋炀帝三征辽东的时候,就是以黎阳仓作为后方物资的一个供应基地。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黄河以北各州县征集的粮食大都在黎阳仓集中,然后外运。那时的黎阳仓可储粮三千多万斤,够八万人吃一年。 历史 上黎阳仓的归属成了朝代更迭、天下安稳的重要指标。文献记载,当时的瓦岗起义军占领黎阳仓以后,说在十天之内,投奔瓦岗起义军的就有二十万人。通过黎阳仓的发掘,深深感受到当时国家政权对粮食储存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黎阳仓从隋文帝时期,一直使用到北宋。无论 历史 的兴衰,还是朝代的更迭,围绕着粮仓发生的一切,就成了古城人难忘的集体记忆。

如下:

1、大伾山: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

2、浮丘山:

浮丘山与大丕山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

3、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

4、浚县碧霞宫: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

5、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浚县城西的卫河岸边,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它历经600多年风雨依然保存下来,见证了浚县这些年的沧桑巨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15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