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教师和家长们更重视幼儿的合作精神,大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们表现出礼让友爱的一面,对于他们之间的争吵和互不相让深感头疼。那么,孩子争吵的原因是什么幼儿间的争吵是否有价值成人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和讨论。 一、幼儿争吵的原因 鲁迅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的事总是有原因的。幼儿之间发生争吵也不例外,基于在幼儿园内的观察和在社区生活中的留意,我将幼儿争吵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引起成人的注意 佳佳和安琪坐在一起画画,老师在教室的另一个角落里指导其他小朋友,过了一会儿,佳佳想用安琪正在用的红色水彩笔,当安琪拒绝给她用时,佳佳“不小心”碰了安琪一下,安琪生气了,开始抱怨佳佳,这时她看看老师,发现老师没有注意她。佳佳趁机一把抓过水彩笔,说道:“哼,你都用了很长时间了!”安琪嘟囔着又把笔抢了回来,但是老师还没有注意她,在佳佳又打了她一下之后,安琪终于哭喊道:“她打我!”从而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在幼儿园里,很多幼儿发生争吵是为了让老师注意到他们,这大概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受欺负时寻求帮助;一种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我们常常见到两个孩子可能会因为抢着帮老师发东西而发生争吵。 2.获得同伴的友谊 当幼儿开始蹒跚学步时已经开始探索世界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也产生了兴趣。起初,他们只是盯着对方看,以表示出极大的好奇,接着他们开始尝试在对方身边玩耍,最终和对方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为了获得友谊也不免发生争吵。在社区里,4岁的乐乐想和邻居家6岁的小哥哥丁丁一起玩,丁丁这时正忙着玩他的新玩具,乐乐先是问丁丁要不要玩球,被拒绝之后又让丁丁给他读图画书,丁丁还是没答应他,并且很不耐烦。尝试了几次都失败后,乐乐突然抢走了丁丁的新玩具跑走了,丁丁赶紧站起来去追,并大喊:“我一定要抓住你。”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为了能够和同伴一起玩,孩子们可能会以发生口角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3.满足自己独占欲 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自我中心状态,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和理解他人的感情,加上我国独生子女较多,缺乏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在长辈们的宠爱下,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往往自己最先得到和拥有,到了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物品的时候,就会听到幼儿们争吵的声音,她说:“这是我的”,他说:“我先拿到的”,或者说“它离我最近就是我的”等等。此外,造成这一情形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如物理环境的不合理,材料的缺乏与不足。 二、幼儿争吵的价值 幼儿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争吵之后,无论家长还是老师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息事宁人,以说理、批评甚至恐吓的方式结束幼儿间的争吵。幼儿间的争吵真是无益的吗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的争吵对其个性心理发展是有益的,这些益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②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③是幼儿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效时机;④可以培养幼儿自己解决争端的能力;⑤孩子之间的争吵能够锻炼幼儿的意志力。此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也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指出,幼儿们争吵并非一无是处,有时还能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争吵行为有着正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争吵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需要,老师要鼓励幼儿学会成长。和成人一样,孩子们也能从不愉快的经历中得到回报。当然,在看到幼儿间争吵的正向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争吵的负向价值。一场普通而偶然的争吵可能演变为身体上的攻击,或者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从而对幼儿的身心带来伤害,以至于造成成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和误解。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视情况区别对待幼儿间的争吵行为。 三、区别对待幼儿的争吵 反思日常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处理方式,我们不难发现,面对幼儿之间的争吵,成人往往急于介入,希望尽快平息这场或大或小的争吵。而在成人的这一心态之下,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拓展,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舍本逐末。在幼儿之间发生争吵时,成人可取的做法是,在对幼儿争吵的原因作出判断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式方法化解。 1.运用忽视策略 如果争吵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那么只要这种争吵没有愈演愈烈,可以选择忽视。忽视这一争吵,也就对以此为动机的争吵产生了一个负强化。孩子之所以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博取成人的关注,是因为在孩子看来争吵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对他而言,这个方法有效。因此,有选择的忽略幼儿的不当行为,而不是立刻给予回应,反而能够使幼儿渐渐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在幼儿间的争吵平息之后,老师或者家长可以向幼儿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如何以更直接的方式获得成人的注意,如在幼儿园可以举手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2.给予明确指导 如果幼儿争吵的原因是获得友谊,那么,成人应向幼儿指出获得友谊的可行方式,引导幼儿体会对方的感受,尝试以更好的方式获取友谊。有些幼儿对同伴采取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期望这样让对方和自己一起玩,他们往往没有体会到同伴的感受,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会使他们丧失友谊。针对这种情况,成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一些认识他人情绪的方法,让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感受对方的情绪,让幼儿认识到人或者事物的多重属性,例如,一个人在你礼待他时高兴,在你抢他的玩具时愤怒。这样,幼儿就渐渐识别了对方的情绪,从而减少以争吵来获得友谊的行为。 3.改变物理环境 如果是因为物质环境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争吵,那么成人可以移去一些物品,增加一些物品,或者改变物品的摆放方式,使环境得到优化,从而避免孩子争吵行为的发生。例如,莉莉和东东在沙水区里玩沙子,他们为该轮到谁用小铲子而发生了争吵,这时,老师可以多投放一些沙水玩具来化解孩子间的争吵。当然,更为积极的回应方式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幼儿之间的争吵行为,基于对成人常见处理方式的反思,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我们常常忽视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幼儿自立意识和独立个性的载体和发展途径。学前期是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社会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对幼儿间争吵进行回应的这一过程中,成人应当尝试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成人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成人可以通过间接的帮助,如提供线索、提出建议、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以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当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己可以较为独立地处理和同伴之间的问题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会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老师提供直接的帮助时,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丧失,同时阻碍了幼儿在交往技能上的新发展,这对幼儿是非常不利的。刘晓东教授在《救救孩子,救救教育》一文中写道,“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O世纪8O年代访问中国,试图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在南京的一家宾馆,他看到了一位中国幼儿试图自己开锁打开房门,但他的父母却好心地阻止了他的尝试。加德纳发现,中国的父母倾向于自己替孩子开锁,或者径直地告诉他开锁的方法。而加德纳认为,在相同的情形下,美国父母的典型做法是允许、鼓励小孩子的尝试和探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出于爱心而急于‘帮助’。”他的提示说明中西方家长对于儿童开锁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恰恰说明他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教予或者传授的,幼儿自己探索和思考,相对于成人的越俎代庖更为重要,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并且积累新的经验。具体而言,家长或者教师面对幼儿发生争吵的情形,在时间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幼儿平静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确定发生争吵的问题所在,之后鼓励幼儿去想各种各样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合乎情理的,也可以是疯狂的想法,之后和孩子讨论各种做法的可能后果,讨论哪些方法会奏效,最终让幼儿明白除了争吵之外,有更合理的方法可以达成自己的期望。
无论和谁结婚: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情绪价值
全职太太付心童预交了100万定金准备送儿子留学,结果钱被骗了。丈夫边亮得知妻子被骗,钱很难追回来时,并没有动怒,而是安慰妻子:“这事别往心里去,就当是炒股赔了吧。房贷,儿子学费,这些你都不用发愁,都有我呢”。
很多观众评价说:边亮向大家展示了,婚姻生活里情绪价值有多重要。心理学家罗宾贝曼也说过,两性关系中,情绪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婚姻的质量。
01情绪价值高的伴侣,遇事不责备
有位博主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出门旅游,坐飞机时,遇到家人。这家人有个孩子证件过期了,妈妈便放弃旅游,带着孩子回家了。因为行李都是挂在妈妈名下托运的,最后这些行李自然都被退回了。如此一来,其他家庭成员相当于两手空空就出来旅行了。博主设想了一下:如果类以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必然会相互指责一番。
可这家人却态度截然相反:夫妻俩没有丝毫气恼,更没有相互指责。而是打电话托人帮忙代拿行李,随后寄到旅行目的地,全程气氛都很松弛。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异化的沟通方式”,是指遇到问题,不是想着解决,而是一味责备对方。当事情已经发生时,责备并不能挽回损失,只会将问题放大。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着不指责的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也遇到过类似的一幕。有一次,他乘坐飞机出差时,旁边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妻子抱着孩子,丈夫则在一旁安静看书。这时,孩子饿了开始哭闹,妻子要给孩子冲奶粉,一时忙不过来。
丈夫沉浸在阅读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妻子对丈夫说:“显然这个时候有比看书更重要的事要你做,我需要你把孩子抱着,方便我可以腾出手来给她冲奶粉。”丈夫这才反应过来,立刻合上书,把孩子接了过来。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实际上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换作旁人,妻子可能就会直接吼丈夫:“你看不到孩子哭了吗,成天像个木头一样,什么都指望我!”可想而知,接下来两个人免不了会有一场争吵。有句话说得好:所谓好的关系,都是源自一个人的包容,以及另一个人的适可而止。要始终记住,一个家庭中,亲人比道理重要,包容比改造重要感情比计较重要。遇事少责备,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02情绪价值高的伴侣,遇难不抱怨
曾有人问,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源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夫妻之间少一些抱怨,彼此扶持,日子就会越来越数好。有着”华人船王”之称的赵锡成,婚后生活逐渐稳定了下来日子也越来越富足。这个时候,赵锡成得到一个出国闯荡的机会。如果出国,就意味着要放弃当时富足的生活条件从零开始。妻子朱木兰得知后,并没有阻挠,而是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一家人刚到国外时,生活十分艰辛,赵锡成一天打三份工。出身大户人家,从小生活条件优渥的妻子,哪里吃过这种苦。可她从未埋怨过丈夫半句,反而每天忙前忙后,精心为全家准备可口的一日三餐。没有后顾之忧的赵锡成得以专心事业,白手起家成为巨富。
杨澜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你最无助和软的时候,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TA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阳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生活难免会有沟沟坎坎,最好的夫妻关系,是在遭遇低谷时,相互鼓励着走出困境,而不是一味抱怨。
莫言和妻子杜勤兰结婚时,按照当时的标准三件套: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莫言家里不富裕,买了缝纫机和自行车,就没钱买手表了。杜勤兰没有怨言,反而安慰莫言:“这有什么,只要你对我好就行了。婚后,莫言在部队工作,无暇顾及家里。为了支持丈夫,杜勤兰毫无怨言辞去棉纺厂工作,承包了所有家务和农活。
一个人在被生活围剿,责任重、压力大的时候,特别容易滋生诸多负面情绪。可是环顾四周,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面临着重重的磨难和考验。主持人汪涵说过,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因爱走到一起的夫妻,更该学会遇事不抱怨,多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夫妻齐心,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渡不了的劫。
03情绪价值高的伴侣,遇错不争理
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家庭要太平,总有一个要退让。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想占上风,证明自己是对的,那这段感情就是错的。”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把家庭当战场。巴金先生比妻子萧珊年长13岁,生活在一起,偶尔也会有闹矛盾的时候。但两人结婚28年,从未真正意义上少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萧珊想做的事情,巴金都会默默选择支持,从不横加干涉。在巴金眼里,萧珊永远都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心地善良,品性温良的“小女孩”萧珊曾深情告白巴金:“我的目光永远地跟随着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你知道我陪你走这一段路程有多么幸福吗?”言辞间,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幸福。
巴尔扎克说:“夫妻间是应由相互认识而了解,进而由彼此容忍而敬爱,才能维持一个美满的婚姻。婚姻里,每个人都会犯或多或少的小错误,都有看不顺眼的小缺点。两个人只有相互迁就、彼此体谅,才能使婚姻幸福长久。杨绛和钱钟书结婚以后,杨绛爱干净,但钱钟书不拘一格。
杨绛搭毛巾的时候,总是边对边,角对角叠放得整整齐齐,钱钟书却认为这样费事,总是随手一搭。每次杨绛看到了,不气恼,也不强制他,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重新搭整齐。真要遇到什么事吵架的时候,钱钟书总是让着杨绛。有一次,杨绛忍不住问钱钟书,为什么你每次吵架老让着我,我有时候反思并不只是你的错。
钱钟书回答说,因为你是我的,就算吵赢了,又能怎样?赢了道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婚姻里,比输赢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人,吵赢了,家散了,还有什么意义?作家德赛莱说,迁就和体贴,没有这两件东西,还成什么家庭呢?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婚姻。所有看似完美的婚姻,不过是两个聪明人在彼此迁就罢了。人生实苦,和情绪价值高的伴侣在一起,才能把苦日子熬成甜的。所有舒服的婚姻,都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而所有槽糕的婚姻,一定是缺乏了情绪价值。
我所理解的情绪价值,无非就是在和伴侣相处过程中:多一些肯定、鼓励和赞美,少一些抱怨、责备和挑剔。婚姻关系中,情绪价值抵万金。接住对方的情绪,才捧住彼此的心。
俗话说:“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争吵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谦让。
我还清楚地记得今年暑假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我们来到了商场,商场的人好多,一个个货柜前都站满了顾客,售货员忙得不亦乐乎,货柜上的商品经常是刚摆上就卖完了。我环视着商场四周,这时,一阵喧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前面一个货柜发生争吵,我对妈妈说去买冰棒,趁机溜去看热闹了。我凭着我瘦小的身材,左扭右转一下子就钻了进去。我看见一位男青年正与一位中年妇女争吵,他们都带着小孩,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吧,都蛮可爱。经一番打听,我知道事情原来是这样:事情发生在不久前,正当那位中年妇女的小女孩要拿柜台里的一个可爱的洋娃娃的时候,那个男青年家的小女孩也要那个洋娃娃,而柜台里洋娃娃目前就只有这一个,就这样,两个人就争了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先是小孩争,后来就发展到大人帮着孩子争,真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激烈的,弄得两个小女孩都哇哇哭了起来。我见状,急忙走到两个小女孩中间,因为我深信自己是解劝的专家。我一边安慰着她们,一边讲笑话给她们听。可是这惯用的两招都不灵,不管我怎么逗,她们也笑不起来。就当我束手无策时,只见那个男青年的女儿说:“爸爸,算了,这次没得洋娃娃不要紧,这洋娃娃就让给她吧。”我听了大吃一惊,真不知道这小女孩觉悟怎么一下就提高了这么多。但暂且不管什么原因,还是接着说结果吧。那个中年妇女的女儿见对方把洋娃娃礼让给自己,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也高姿态地说:“妈,我这次也不要这洋娃娃了,就让她拿去吧。我们下次再来买。”结果又互相推让得面红耳赤。然而这次却是充满喜庆的,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那两个小孩笑了,那两个家长也开心地笑了。……
我目睹这一切确实很有感触,刚才我用特招也不能化解的矛盾,现在竟在一方仅说了一句谦让的话就发生了逆转,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可见谦让的力量真神奇啊。
谦让,就是解决争吵的最佳方法。
我们不必把孩子吵架看得太严重,反倒该利用吵架的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或留机会给孩子自己处理。只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不愉快的经验就会带来人格成长,换位思考会使他在情绪发展上更成熟。
父母其实不应介入孩子的吵架。如果成人不介入,孩子自己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当孩子争吵时,也有一些家长倒是不偏袒,为了安慰别人,就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也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最难过的就是认为妈妈偏心,不喜欢自己,这种念头过于强烈,就会造成兄弟不和。
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不可以说“你是老大,让弟弟一点!”我就看到有个老大某次受了父母责骂,气急败坏地坐在地上大哭,说:“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老二!”凡事公平第一,孔融让梨是美谈,我们希望孩子这样做,但不要强迫他做,一强迫就是错。让他学会谦让,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花心思让他疼爱弟弟妹妹。
孩子吵架也一种沟通,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我小时候跟姐妹吵完架之后,父亲会叫我们反思,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用这种方法训练我们的人际关系。母亲则叫我们罚站思过,结果罚站时都在思别人的过,心中不平之气也越想越高,一罚完就立刻再吵一架。所以,惩罚孩子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吵架的过程中能学会沟通。因为对方会把本来隐藏在心中不说的感觉说出来,孩子以后就会避免碰触别人的痛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不敢跟城府很深的人交朋友,因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