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句话叫:无风不起浪,在9月月初,有部分网友从微信聊天群中爆料,特斯拉Model 3将于9月10日进行价格调整,其中长续航版本调整至27万元,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的价格甚至将直接下探至23万元,随后特斯拉官方否认了这一消息。
然而时间还没过去一个月,特斯拉的降价就真的来了。10月1日,正值大家沉浸在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喜悦中时,特斯拉官网下调了特斯拉Model 3的底价,其中国产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为2499万元,国产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3099万元,相比之前的价格下调幅度达到了2165万元和3415万元,一时间,真“香”的声音更高了。
同时,Model 3入门款车型的续航里程还从445公里升级至468公里,降价增配,这绝对是最能讨好国内消费者的事情。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降价,还是因为特斯拉Model 3的成本更低了: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换装了来自宁德时代的磷酸铁电池。
相比于后驱长续航版本和四驱高性能版本来自松下或LG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145Wh/kg),磷酸铁电池能量密度要下降一些,但是换来的是安全性的提升,只是在冬季用车,磷酸铁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续航能力会下降不少。不过在价格面前,磷酸铁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不到25万元的价格绝对真香。
正所谓,否极泰来,对于还没买车的消费者来说,特斯拉Model 3的一次次降价确实冲击到了大家的神经,但是这一次次的价格调整却也正好印证了特斯拉最近的一则轶事:韭菜。
韭菜原本是国内一种喜闻乐见的食物,什么韭菜包子、韭菜合子,大家都经常吃,但是网传特斯拉对于中国的韭菜却持另一种态度:全面禁止!特斯拉内部是这样传闻的,禁止员工提及韭菜的字眼,违者罚款10元/次,上不封顶,另外上海超级工厂也严禁出现含有韭菜的事物。
明明跟韭菜风马牛不相及的特斯拉汽车,怎么会禁止韭菜?这事说来话长,早在今年年初,当特斯拉宣布国产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价格降低至30万元以内,部分老车主提着韭菜就往特斯拉门店维权,毕竟当国产的Model 3降低到30万元以内的时候,那些花三十多万的老车主觉得自己变成了韭菜。于是,特斯拉就跟韭菜耗上了。
而此次降价,之前喊着真香的特斯拉车主同样成为了韭菜,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甚至连吵得沸沸扬扬的拼多多上官方补贴的特斯拉Model 3(补贴价:2518w),都比现在官网卖的都要贵。
那么不禁要说,特斯拉这降价还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当然了,咱们要在正面看待问题,特斯拉一次次的降价确实刺痛了老车主脆弱的心,但是对于目前的电动汽车市场来说,特斯拉的频频降价无疑是一场颠覆整个汽车市场的变革。正如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所说,特斯拉直营的模式使价格体系变得公开透明。
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厂商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的销售模式,特斯拉的降价更加一步到位,稳准狠,而这背后应该是特斯拉对传统汽车销售模式的一种巨大冲击。
众所周知,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是厂商定指导价,然后经销商根据实际情况对指导价格进行优惠(当然,也有加价的)。论降价,其实传统车企也干不少,只是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感知不明显。而特斯拉汽车从厂商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经销模式,在产品成本降低的同时,特斯拉可以第一时间给到消费者实惠,这是传统汽车行业所不具备的。
从另一个层面讲,如今不到25万元的特斯拉Model 3,在BBA的豪华中级车的价格战中获得先机,如果算上购置税的话,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绝对比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更低。
8月份,特斯拉Model 3在销量上已经对BBA形成了强有力的压迫,如果再考虑到此次降价对特斯拉Model 3销量的影响,那么或许未来豪华B级销量冠军,非特斯拉Model 3莫属,更不要说特斯拉Model 3还是以新能源汽车的身份挑战BBA燃油车。
总而言之,如果不考虑“韭菜”事件的负面效应,特斯拉Model 3无论是在产品力还是营销方式,都对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这也正是大家所正在经历的一场变革,国产品牌想要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真的得加把劲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圈儿要是有点恩怨,折腾起来的动静可一点都不比饭圈儿小。
大洋彼岸的马斯克刚刚确诊新冠不久,就连发几条推特怒怼小鹏汽车,称其盗窃、用它们的旧版代码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家品牌的粉丝也在微博吵的不可开交。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呢?我们得从头开始梳理。
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发布了P7的衍生车型——鹏翼版。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小鹏汽车的炫技车型,或者说是广州车展的“开胃菜”。真正的“主菜”,是小鹏汽车后续公布的激光雷达技术。
小鹏汽车表示,2021年之后生产的车型都会升级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并且将会搭载激光雷达技术提高识别率和性能。届时,小鹏P7将会成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听到这个消息,“鹏”友们都沸腾了。有了新技术的加持,小鹏的新车也许真的能在自动驾驶层面超越特斯拉了。然而欢庆的气氛还没持续多久,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当天就在推特上发布了几条具有浓烈火药味儿的评论。
如图所示,马斯克在一则小鹏汽车的新闻动态下评论道:“小鹏汽车有特斯拉软件的旧版本,却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言语间的嘲讽之意溢出屏幕,企图再次翻起「去年特斯拉员工跳槽小鹏」的旧账。
可能是嘲讽的不够痛快,马斯克还继续评论:“它们不仅偷了我们的代码,还偷了苹果的代码。”甚至最后还特意指出:“这只是小鹏的问题,其它的中国公司是没有的。”
耐人寻味的是,ARK基金的分析师Tasha Keeney率先转发了这条关于小鹏汽车新闻动态的推文,并且评论道:“为什么小鹏会用激光雷达?我相信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精度,但会严重限制其自主方法的可伸缩性。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法复制特斯拉的方法?”
很多人会有疑惑,WDNMD…小鹏和特斯拉之间的恩怨,跟一个基金分析师有什么关系?
▲左一就是Tasha Keeney
当然有关系,因为Tasha Keeney和马斯克可是老熟人了,这马屁得拍起来啊!二人这么一搅和,就助长了上文马斯克评论嚣张的气焰。
好家伙,这还组团怼起来了,年轻人真是不讲武德啊。且不说事实的真相如何,特斯拉的吐沫星子已经飞到小鹏脸上了,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脾气,他自然不会对此事置之不理。于是何小鹏第二天怒发微博,原文如下:
“看来昨天我们发布的包含激光雷达的小鹏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让西边的某人很不爽,连续用pigu发声。我想说的是,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何小鹏的回复也是尖锐无比,不仅说出了“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这样的话,甚至还冒出了“pigu”这样的人体器官,可见也是有点儿上头。
那么,特斯拉为啥会和小鹏汽车撕起来呢?它们的恩怨仅仅是因为一颗极光雷达吗?特斯拉针对的是小鹏一个人,还是整个国内新势力造车行业呢?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不仅是小鹏汽车,蔚来也曾遭到DISS
没错,特斯拉的攻击也不是有针对性的,而是无差别的。因为早在本月初,蔚来汽车也曾经被特斯拉在暗中嘲讽过。
11月初,蔚来汽车的市值飙升,接连超过宝马、福特、通用等企业,成为全球第六的车企。此时蔚来汽车的市值为600亿美元,每股价格为42美元。这原本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而马斯克突然冒出来发了一条推文:
420 is ten times better than 42!(420是42的十倍!)
马斯克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特斯拉的股价正巧降至420美元。言外之意就是:老子的股价再降也是你的十倍!
这种行为就跟班里那种最讨厌的学生一样。一个勤勤恳恳、资历不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到了70分。而一个刚从100分滑落到90分的“学霸”过来坐到你边上,对你说:“你瞅瞅你,学了这么半天考的还没有我高。”
这不禁很令人疑惑,全世界造纯电动车的企业这么多,为什么遭到特斯拉DISS的车企总是国内的这几个?思来想去,我觉得真相只有一个——特斯拉有压力了!这个分数不稳定的“学霸”,害怕有一天那几位勤勤恳恳的学生会考一个比它更高的分数。
自从小鹏、蔚来、理想接连上市后,三家企业的运营方向开始步入正轨。尽管一些方面确实还与特斯拉存在差距,但通过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它们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这点也从企业的毛利率上得到了验证,有太多太多的数据证明,它们已经能挣到钱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不可一世的苹果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把时间推回几年前,每一年苹果的秋季新品发布会,A系列处理器的迭代都是重头戏。在以往苹果的发布会上,A系列的处理器只会和历代产品“纵向比较”,而不会找竞争对手“横向比较”。
比如苹果发布了A12处理器,那它只会和A11处理器对比性能、功耗等等参数,并宣传提升了数倍甚至数十倍。说白了,以当时苹果的能力,它根本看不上高通骁龙、三星猎户座、华为麒麟这些处理器。
直到去年,苹果发布A13处理器时,它居然找到了同期的竞争对手作为对比。诚然,它的能力仍然更强,但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苹果A系列处理器已不再是“一家独大”。
现在的特斯拉之所以会怒刷存在感,正是因为它也站在了这个十字路口。
●特斯拉与小鹏的恩怨从何而起?
聊完了企业现状,我们在说回特斯拉与小鹏的恩怨。
很多人以为特斯拉与小鹏只是近期才“撕起来”,但事实上,它们双方早在一年前就积攒了一肚子的怨气和不满,这正是上面提到过的「特斯拉员工跳槽小鹏」事件。这件事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两家企业的恩怨,我还是简单的讲一下。
去年,小鹏汽车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为了加速新车的落地计划,小鹏汽车四处招兵买马,寻找有志之士助它一臂之力。由于市场的人才库有限,所以高薪挖角就成为了各大企业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也是各行各业的现状,我们没理由抨击。
此时,特斯拉有不少工程师闻讯而来,跳槽到了小鹏汽车。而引发撕B事件的,是一位叫曹光植的特斯拉前员工。在曹光植准备入职小鹏汽车后,特斯拉一纸诉状将曹广志告上了法庭,称其偷窃知识产权转投小鹏。
曹光植解释称,他在特斯拉离职时已经删除了电脑上的12万个文件,并且断开了个人的iCloud账户,删除了所有浏览记录,已经完全符合离职标准。也正是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他才决定入职小鹏汽车。
这桩官司纠缠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特斯拉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小鹏汽车“偷窃”的实锤。曹光植也因为这起民事诉讼,反反复复配合调查,并且一直没有判决结果。
在多次调查无果后,何小鹏终于是忍不住了。他怀疑特斯拉是以民事诉讼为由,打击报复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发布了一篇声明,称特斯拉的行为是“霸凌”。明里暗里,小鹏汽车都在讽刺特斯拉的“小肚鸡肠”。
当然了,车企之间的恩怨情仇我们只能窥其一角,我相信这其中有更多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混乱关系。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小鹏汽车和特斯拉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激光雷达是“撕B”的借口,但也不只是“借口”
最后,我们留出一些篇幅聊一聊激光雷达。
事实上,特斯拉很早就研发出了激光雷达技术,只是一直没有应用在汽车上。马斯克在各种公开场合都表示过:在汽车上用激光雷达就是傻X!为什么马斯克始终不愿意用激光雷达呢?根据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原因只可能是一个——成本太高!
众所周知,想要实现自动驾驶,就需要给车辆配备一双时刻观察路况的“眼睛”。这双“眼睛”可以是超声波雷达、摄像头,或者毫米波雷达。理论上来讲,只要是有探测能力的电子零部件,都可以作为自动驾驶的基础配置。也正是基于此,全球的自动驾驶分为了两个流派:「摄像头派」和「激光雷达派」。
特斯拉的选择,就是「摄像头派」。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FSD,全称为Full Self-Driving,直译是“全自动驾驶”。它的原理就是通过众多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数据传送到中央系统,交给系统内部的自动驾驶专用芯片(FSD Beta)负责解析,当车辆感知到前方的障碍物,就能测算距离然后给出指令。
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是早期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高阶进化版」。特斯拉的灵魂配置,就是那颗强大的中央处理芯片,这确实是傲视行业的一项配置。
那么,激光雷达是如何工作的呢?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与普通雷达的工作原理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是使用激光作为信号源。激光发射的脉冲激光撞击地面上的树木,道路,桥梁和建筑物,引起散射,一些光波将被反射。在激光雷达接收机上,根据激光测距原理,得到激光雷达到目标点的距离。
激光雷达这项技术曾经被尝试应用在相机行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激光对焦。它也是通过激光探测物体的距离,然后将数据传送给相机的芯片,从而计算对焦点。
不过,它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相机的主流配置。原因在于,相机的内部空间寸土寸金,塞下一个很小的部件都需要反复斟酌。激光雷达本身的体积就不小,相机内部还要给CMOS、电池、防抖系统留出空间,这么一来要么相机变得和「板砖」一样重,要么缩小雷达体积,激光对焦的速度达不到预期。
所以这项配置如昙花一现,最终还是被可靠性更高、对焦速度更快的相位对焦代替了。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激光雷达没有在相机上找准定位,却和汽车的自动驾驶融合的很好。一方面,汽车的体积很大,内部为零部件预留的空间更多,所以激光雷达体积大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事儿。另一方面,激光探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要远远高于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的速度极快。特斯拉总是吹捧自己的采集和运算速度快,但在激光雷达面前它就是个渣渣。
所以综上所述,激光雷达可能是最适合研发自动驾驶的传感器。但正如上文所说,它太贵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激光雷达的成本,大约相当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这些所有传感器成本总和的几十倍。
文字不直观,我给你们列个公式: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xN
N≥10
注意!这还只是一个激光雷达的成本!如果前后各放一个,这个成本是不是就很夸张了?所以说马斯克作为一个商业鬼才,它深知激光雷达的好处。只是在成本的驱使下,它没办法孤注一掷的砸入重金。
更何况,激光雷达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也有劣势:比如大雨、大雪、大雾,还有北京市最常见的雾霾天,这些环境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激光雷达的工作效率,这使它高昂的成本与实际能力不对等。说白了,就是不值这个价钱。
我们很清楚特斯拉的想法,但无法揣测小鹏的意图。也许是真的有诚意、也许是为了避开特斯拉的技术专利、也许是想从另一个方向找到突破口…总之,小鹏汽车选择用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传感器,实际上是种比较冒险且高成本的做法。
至少在现阶段,「摄像头派」和「激光雷达派」都还有成为主流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机会。我并不想和稀泥,但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只能交给未来的市场决定了。
至于马斯克说“激光雷达”是他们玩剩下的技术,对此我只想表示:一个人想要抬杠的时候,随便给个支点他就能翘起地球。
●写在最后
厂商之间吵架,实在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了。说到底,大家都是要挣钱恰饭的。市场发展永远是由资本驱使,未来无论它们谁赢了,我相信另一家企业也绝不会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和市场“同归于尽”。否则当所有投资人都是傻子吗?他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所以说,只要能让公司顺利发展,CEO被打脸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儿。说得难听点,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能屈能伸的魄力,那它也就没有挣大钱的能力。
未来的市场,企业的理念根本不重要。消费者用真金白银买单了,那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其中牵涉到很多力量:
第一股力量:网络上的裁判员,也就是日常擅长推理的。这部分力量很多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不乏很多被打脸的。总体来说,肯定大于否定。
第二股力量:定位于阶级之间的斗争,对事实并不关心,或者说事实服务于阶级之间的斗争才有益。其中不乏很多爱国人士,他们比较典型的观点:让特斯拉退出国内。
第三股力量:利益相关。特斯拉的粉丝以及与其对立的黑粉,这两股力量合为一种,是目前比较擅长打字的群体,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持有特斯拉股票或者是特斯拉冲击下的其他车企从业者。
第四股力量:网络上渴求流量的个体或者大众媒体。因为只要有流量,就有人关注。他们会喜欢制造一些博眼球的话题,而且这股力量很强大,能够引导舆论,改变大家固有的看法。
第五股力量:特斯拉车主。这是目前表面比较平静的群体。一方面处于观望状态,等待结果;一方面其中积极份子,可能对特斯拉有着足够信任。消极的份子,可能内心慌乱,生怕刹车真的有事。
第六股力量:特斯拉。特斯拉本身也是一种力量,作为电动车的扛把子,有足够多的粉丝和相关利益人士,所以特斯拉本身也能作为一股力量干涉这个事情的发展。就是,我不仅是当事人,我还能用其他身份来点评事情发展。两个字解决那就是:公关。
第七股力量:女车主。车主是女的,如果车主是男的,坐上车顶,公众又是另一种看法。女车主的身份,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同情,支持女车主的舆论维权。女车主本身内心强大,能够持续发出能量。很多事情,当事人并不能发声,一般都需要代理人,而这件事情,明显不需要。
第八股力量:政府,这是决定性力量。
第九股力量:吃瓜群众。这边的表现就是:我就看看不说话,你说的我听一点,他说的我也听一点,但是我都不信,我等结果就行了,没结果也不关我事,反正我也没买特斯拉,也不打算买特斯拉。
目前来看,这里面的主要力量就这些,基本上除了第八股力量,都没有决定性的能力。其他的力量,无非是互相吵架,毫无结果,甚至是想故意把水搅混。
不过个人看法,会比较支持特斯拉维权女车主!
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确实会给他的销售终端带来影响。特斯拉因为刹车失灵这个事儿,已经被广为熟知,已经被大家所了解,再加上特斯拉这个傲慢,无视车主的诉求的行为也被大家所讨厌。另外都有行车数据,在没有获得车主的认可的情况下,公布了车主的行车数据,而且并没有给车主道歉,再加上最开始的时候特斯拉方便回复绝不妥协,这样的行为已经导致很多车主他们不会考虑特斯拉。有人在街头做了一些采访,很多人都做出了一些回应。有的年轻人说因为刹车失灵这个事情,暂时不会考虑这个品牌旗下所有车型,有的表示因为这个刹车失灵,不会考虑购买特斯拉,当然也有的人表示说自己买不起这么贵的车。
最近我的朋友去看了一下特斯拉的门店,看了相应的销售情况,并没有出现有多少人去看他们的车子。那么从中就可以反映的出来,因为刹车失灵的这个事件,影响到了特斯拉的一个终端销售。毕竟工商管理总局已经介入,同时对于这个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介入,中消协也进行点名,知名媒体也进行报道,可以说刹车失灵事件以及车主维权事件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在我国有很多人他们都上网,要打开手机看一下热榜,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热门信息,刹车失灵事件已经给他们的终端销售带来了冲击。
特斯拉对于车主维权的方式回应特别的强硬,我们购买车子在车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想要合理的进行维权,想要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对于该罚的罚,该赔的赔,坚决不妥协的语言已经伤透了大多数想要购买这款车的心。从一开始的绝不妥协到后来的道歉,再到大闹车展被行政拘留,这些事情的发生已经让大多数车主心里面是凉凉的,可以说是透心凉。我的朋友开了玩笑说:奔驰维权顶多就是坐在引擎盖上面哭几下而已,没想到特斯拉维权会被行政拘留,这个差别太大了,也就是说特斯拉不仅要女人哭,而且还要把女人关起来。
负面新闻质量问题遭到质疑,那么影响到他的销售是正常的,还有人调侃这个车刹车失灵,让他先走,俨然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当然了我们选车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安全性能比较好的车,才能够安全出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