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人早晚打招呼不习惯说早上好或晚上好,早上稍早碰面可能会说:你天光(内—今天)早些(你今天真早),你在干嘛——你訾滴壮嘛,你索滴壮嘛。
随着乐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穿梭于乐清。他们不仅为乐清经济发展感到惊讶,更被乐清独特的方言魅力所吸引。“乐清话好听,但太难懂啦,好像在听外语。”这是很多客人对乐清话脱口而出的评价。
“乐清方言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说这句话我是有根据的。”7月7日,《乐清方音字典》和《乐清方言词典》的撰写者包文朴老师如是说。
为了证实乐清方言的历史悠久,包文朴老师说,可以从语音系统里找到证明。如大家所说的“丈人”、“道人”、“新孺人”中的“人”,其读法与“银”同音。这个字的读音一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一个上古古音。还有“生日日”,后一个“日”读如nei(第三声);前一“日”字读如“逆”,读法十分特殊。
乐清方言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如同是乐清人,同样的一个意思在乐成、柳市、大荆等地的表达就不一样。
据北白象的高益登先生介绍,北白象与磐石两个镇相邻两个村,“教书”这个词,北白象人说“教书”,磐石人说“告书”。包文朴老师介绍说,对“游泳”一词,柳市人说“泅河”(“河”读学);乐成说“打滑渟”;虹桥人说“打花头”(都只能记下音)。
三地说法都不一样。再如钓鱼时放鱼饵,柳市人读“样”,乐成人、虹桥人叫“打餹”(读如“宕”)。同一个词,说法不一样。
同一个字,不同的地方读音不同,如“债”字:乐成人读jèi,虹桥人读zà;又如“吉”字,乐成人读jiě,柳市人读jiǎi,虹桥人读z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包文朴老师介绍,在地名中,一个字的读音出现十分特殊读法也有不少,如:
乐成有个地名叫“盖竹”,“盖”字当地人读“会计”的“会”;象阳镇有个地名叫“孟斜阳”,这“斜”不读“蛇”,而当地人读作“局”;象阳镇的“荷盛”的“盛”,当地人不读“净”,而读“郑”;“芙蓉”的“蓉”,当地人不读“容”而读“王”等等,这样例子还有很多。
温州乐清的方言和闽南语有所不同。
温州乐清的方言是乐清话,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吴语,是乐清市的主要方言。而闽南语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闽南语分支包括乐清话。因此,乐清话被视为闽南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温州乐清和闽南语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乐清话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吴语,是乐清市的主要方言,与邻近的温州话、永嘉话、瑞安话等方言同属吴语瓯江片(瓯语),乐清话即乐清瓯语。在温州方言中,乐清话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比温州市区话保留更古老的一些特点。如古“阳”韵字,市区以南都高化为ie,i,乐清话还保留ia;“歌”韵字,市区以南与“模”韵相混,乐清还读 O 韵,跟“模”韵的u 分得很清楚;“见”系合口字(关,国,快)市区已混,乐清仍分。所以在追溯温州方言史时,乐清话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需要辨别某些方面已经混同的词素时(如“河湖”之别,“间关”之别)乐清方言的形式常可以帮助我们解难释疑。当年永嘉谢思泽编了《因音求字》一书,记永嘉及温州城音,其后谢用卿又改编之为《乐腔因音求字》也是基于重视乐清话的特殊地位。
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hui(坏),但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ц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6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各有千秋。
乐清话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吴语,是乐清市的主要方言,与邻近的温州话、永嘉话、瑞安话等方言同属吴语瓯江片,乐清话即乐清瓯语。在温州方言中,乐清话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比温州市区话保留更古老的一些特点。
温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次方言,亦被民间称瓯语,为中国温州市一带汉族本地居民所使用,在发音、用词和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极大差别,与北部吴话无法沟通,属于南吴。温州话可以根据其区域粗略地分为纯瓯语区、准瓯语区和半瓯语区三类。温州话内部一致性很强,但地区差异性也很大,
在温州方言中,乐清话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比温州市区话保留更古老的一些特点。所以在追溯温州方言史时,乐清话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需要辨别某些方面已经混同的词素时(如“河湖”之别,“间关”之别)乐清方言的形式常可以帮助我们解难释疑。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温州乐青方言歇后语,欢迎阅读。
关于温州乐青方言的歇后语
一篓梅童鱼——都是头
一斗芝麻掉了一粒——-无关紧要
二三月的蛤蟆——叫叫气出
七个铜钿对半分——不三不四
八十岁老人搭大瘟年里死——犯不着
三斤猫狸叼九斤鸡——拖不动
三十年夜的板砧——没有空
山头人捉泥鳅——脚忙手乱
上山人背毛竹——顾前不顾后
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五月五卖菖蒲——短期生意
六月带棉衣——老出门
天罗瓜花配酒——情义重
水壳蝤蛑——装装样子
无头苍蝇——乱嗡嗡
白沙岭脚骂县官——听不着
白眼看水碓——没办法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
乌龟碰石板——硬碰硬
四都猪娘——吃没份打有份
田螺壳里做道场——无法
老鼠掉米缸——吃饱
老鼠吃麦粉——糊张嘴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师姑娘拜堂——全外行
戏台下叫阿伯——闹热
尿盆里的汤红枣——看得吃不得
鸡卵碰石头——坐输
鸡卵配粥——便搭搭
两手放落像天罗瓜——笔直
两亲家抬轿——银体面
花被单鸡笼——外红里空
和尚头上的虱——明摆着
雨过送伞——空头人情
孤老堂里挑好汉——难挑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烂稻秆绳抬石头——两簖
烂泥田里翻捣臼——越陷越深
屎拉祠堂角——族人淘气
药茶中的甘草——帖帖有份
韭菜炒豆腐——一青二白
剃头割耳朵——外行
铁锤打铁钻——硬碰硬
铁桶里放鞭炮——空响
钻进铜钿眼里不怕冷——财迷心窍
破布条钓江蟹——把夜旷
阎罗王讲故事——鬼话连篇
脚底揩菜油——会溜
脚踏两只船——人定心不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有好心肠
脱裤拉屁——多事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乐清方言与普通话有差异,因为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形成了独有的地方语言和特有的词汇等。各地方言中的俗语,即俚语、谚语等独具特色,幽默中又不乏这里。这些俗语对我们既有极大的吸引力。一句简单通俗的话,就可能道出一个广为流传的地方故事,或是当地的社会现象,或是人生的哲理。因此,通过对乐清方言俗语词汇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乐清方言的语言特色,以及词汇运用的习惯。从俗语中透析出乐清人的生活习俗,挖掘出乐清地方的文化特色,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
由此,我们小组决定,通过上网,去图书馆,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完成这次研究。当然,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得到的许多。
二、乐清方言的语言特色
方言是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话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中国地域广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种种属于不同地区的不同语言。乐清方言就是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博大的内在生命力。她象敦煌的飞天,永保着一中古色古香的神韵,拒考证,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乐清方言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秦汉时期的古音古词,继承着古汉语的音韵体系,堪称是“活化石”。她犹如浩瀚的大海,广纳百川,吸收和融合了大量的中古汉语,北方官话,吴方言,楚方言,闽方言等广具火力的语言;她象典雅的牡丹,活色生香,极富语言的魅力和韵味,是其他语种所不能代替的。难怪乐清人对自己的母语爱得那么深沉,爱得那么热烈。离乡的游子不论何时何地,一听到乐清乡音就倍感亲切,都喜欢用家乡话交谈,显示了作为地域方言诉说着乐清话的强大凝聚力。
温州方言中,乐清话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比温州市区话保留更古老的一些特点如"阳"韵字,市区以南多高化为ie,乐清还保持ia;"歌"韵字,市区以南多与"摸"韵相混,乐清还读o韵,跟"摸"韵的分别得很清楚;"见"系合的字(关、国、快)市区已混,乐清仍分所以在追溯温州方言史是,乐清话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需要辨别某些方面已经混同的词系是,如"河"、"湖"之别,"间关"之别,乐清方言的形式常常帮我们解难释疑
再如动词"下"常用"落",如落雨、落雪、落车、落山、坐落、坐勿落;序数"二"常用"两",如"两楼"、"两年级两班"
否定副词"不"以f、v或类似的形式出现,通常写作"勿"如"勿要"、"勿是"、"勿做"、"勿好"
名词前缀"阿"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用于排行、人名的,如"阿大"、"阿二"、"阿三"、"阿明",有用于亲属称谓的,"阿哥"、"阿妹"、"阿叔"等
动词重叠常用AAB式,"吃之,想之,听之"
双宾语句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时,指人的宾语常用在指物的宾语前面,如"拔本书我"(给我一本书)"拔张纸我"(给我一张纸)
动补结构后面的宾语常常提前,如"我饭吃过勒"、今天叫"该日"、小孩叫"姆"或"细儿"、明天叫"门朝"、昨天叫"藏夜"、前天叫"前日"、吃早饭叫"吃天光"、吃晚饭叫"吃黄昏"、脸盆叫"面盂"、夜点心叫"夜厨"、很合适叫"乐事显"
三、乐清的俗语、童谣等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推动下,一个地方其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自然少不了它的谚语、俗语和童谣,这些风趣又不缺乏哲理的句子都是乐清的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它们有的反映出社会的风气,有的总结出一年的气候特征以及耕作经验,有的记录着民间流传的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
在事理、修养方面:
①〔树老根须多,人老见识多〕则告诉人们,老人的经验总是比较丰富的,以树老根须多进行比喻,尤为贴切、形象!
②〔人难欺,马难骑,勿笑穷人穿破衣〕则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去嘲笑别人,不能以贵贱有分的目光去评价别人。
③〔船到江心补漏区〕则告诉人们不要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去想补救的办法,应在事先就要做好准备。
④〔有银有钱,官司包赢〕以及〔研究研究事难办,烟酒烟酒好办事〕这两句俗语反映出社会的腐败风气,揭示出办事送礼的丑陋现象,警示人们应去扫除这些官场的腐败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在社交方面:
许多的谚语则提出〔浇树浇根,交友交心〕的观点,而且强调〔朋友千个不多,冤家半个不可〕,它们告诉我们交友处事的态度,而且以生活经验警示我们〔和气生财,相争生灾〕。
在经济、生产方面:
则有许多谚语、俗语都总结出祖辈们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经验例如〔夏至种络麻,长似草鞋拔〕、〔秋前田里常弯腰,迟早成熟一路收〕、〔八月栽芽,茄栽花〕、〔处暑处暑,处处要水〕、〔若要虫子少,除尽田边草〕、〔年里施肥施根浅,抵过年外施三遍〕。
在生活方面:
乐清流传着〔越嬉越懒,越吃越谗〕的俗语,这句话通常上是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好吃懒作时的话,对于仍是孩子的我们,对这句话的印象尤为深刻〔潮涨吃鲜,潮落吃点盐〕以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都是世代得来的生活经验,乐清地方流传着许多歇后语,大多是风趣幽默:
①五月五卖菖薄--短期生意
②四都猪娘--吃没份打有份
③田螺壳里做道场--无法
④两手放落像天罗瓜--笔直
⑤烂泥田里翻捣臼--越陷越深
⑥阎罗王讲故事--鬼话连篇
⑦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⑧韭菜炒豆腐--一青二白
⑨一斗芝麻掉了一粒--无关紧要
⑩上山人背毛竹--顾前不顾后
孩子们经常传唱的就是童谣,说到童谣,人们的眼前似乎就浮现出街边几个孩子一边在做游戏,一边吟唱着童谣的风光,虽然现在已经见不到这些情景了,但听到这些童谣的时候不免使人浮想联翩,在此介绍两首从民间收集来的童谣:
①月亮亮,光亮亮,读书细儿看亲娘,娘也好,爹也好,捣个麻糍请啊嫂,啊嫂踏一脚,踏个扁嘴鸭,鸭干,鸭养蛋,蛋干,蛋客吃,客 干 客打油,油 干,灯伴目,目干,月上山,山干,山上草,草 干,草牛吃,牛 干,牛犁田,田干,田种谷,谷干,谷捣米,,米 干,米人吃,人干,人吃米谷有事干。
1细儿:方言中男孩子的意思。 2 干:什么,疑问语气词。
② 点子斑斑,斑过南山,南山北斗,
跳蚤并拢,鸡啼马啼,双脚并拢,米那样齐。
( 米那样:文中意思是"很"。附童谣的磁带)
③《火眼王王》:
火眼王王(蚂蚁),夜头爬起烧汤。
无灯点,照月光。
无脚盂,破水缸。
无床困、困柴仓。
冻不牢,坐床杠。
跌落地下供黄猫。
早早走来吃精肉,迟迟走来啃骨头。
④《一个星》:
一个星,孤零丁;
两个星,不零落。
三岁无娘被嫂辱。
辱起乌云飘飘飞,街双眼泪上绢机。
脚踏挨架响,织布两三丈。
姆勿响,大哥去温州,二哥去处洲,
买来处洲树,做起温州床。
眼床底角画蛟龙。
引手上,画蝴蝶。
踏凳头,画小丑。
尿盆盖,画鸭卵。
尿盆唇,画痴虫。
尿盆底,画**。
尿盆臀,画小囡。
尿盆外,画老大。
衣柜门,画将军。
衣柜格,画金银。
大大小小喜开心。
另外,还有生活歌谣:
①《勿把囡儿嫁平阳》:
姆妈娘,勿把囡儿嫁平阳。
平阳三条岭啊四条洋,前门介海水白洋洋,
后门开介大猫拖猪娘,直介归家望亲娘。
好的亲娘打卵卵,勿好亲娘掼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烂肚肠。
②《十八岁媛主配周岁郎》:
十八岁媛主配周岁郎,日里喂奶吃,
夜里打尿包,还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让人笑,叫他儿子理不当。
③《捕鱼十月歌》:
正月去砍竹,二月去籴谷。
三月办落洋,四月张片乌鳞鲳。
五月重五水,六月网难张。
七月七水风,八月海打空。
九月九,和尚头螺张一斗。
十月十,老大解网行贩夺。
乐清谚语、俗语、童谣等方面的内容道也道不完,它给我们展现乐清方言的独具特点,交给了我们生活的经验,让我们领悟人生的道理
1 温州方言属于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下游五省一市,北与江准官话,西与徽语、赣语,南与闽语接界。操吴语人口约7000万。吴语南北、东西关异极大,彼此不能通话,尤以温州话为甚,维怪章太炎先生《检论·方言》中将温处台方言划归闽语。 温州方言主要有瓯语、闽语、蛮话和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和蒲门话五种。此外还有大荆放和罗阳话等。 一、 瓯语 瓯语是温州方言里最重要的一种方言,分布在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鳖江流域。其中以温州市区和永嘉县最纯,瑞安和文成基本上讲瓯语,乐清清江以南海积平原、平阳鳌江下游、苍南小部、泰顺的百丈也讲瓯语。洞头县说瓯语的有大门、麓西、三盘、元觉、霓屿等,泰顺县只有百丈口镇说文成瓯语此外还有青田的温溪、万山和玉环的陈岙、李岙一角说温州话的人口约500万。 瓯语县有吴语的共同特点,1987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科学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将其列为吴语瓯江片。瓯语内部一致性比较强,各地能相互通语,但也有一些差异,大致上可以以瓯海和瑞安为界分为南北两区。 二、 闽语 说闽南话的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他们主要分布在温州南部,此外还向浙北长兴、安吉、临安及江苏宜兴移民,并一直分布到皖南广德、宁国、郎溪、芜湖东部、江西的上饶、玉山、广丰等县境内及福建浦城北部边境。他们常自称“温州人”,实际不说温州话而说浙南闽语。这些移民中有的是跟浙江的官话移民一样,是太平军战后清政府招垦被兵燹抛荒的土地时迁迫サ摹 据统计,温州地区说闽语的共1287万人,其中说闽南话的848万,说闽东语439万。其中泰顺讲闽南话的有14万,平阳讲闽地话的有243万,苍南讲闽南话的有484万,洞头讲闽南话的有52万。 三、蛮话和蛮讲 蛮话是苍商的一种土话,蛮讲是泰顺的一种土话。蛮话和蛮讲被认为是土著语,很可能是吴语与古越语融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殊吴语。 蛮话主要分布在苍商的东部沿海地区,蛮讲分布在泰顺的中、南、西部地区。蛮讲和福建寿宁话连成一片,属于闽东话系统,保留着闽语的许多特点。 蛮话和蛮讲的主要区别在于蛮话受瓯语影响较大,特别是语音系统基本上向瓯语靠拢,因此,有人误以为蛮话应同瓯语一样属于吴语系统。其实,不论从来源上看,还是从特点上看,蛮话和蛮讲一样属于闽东话系统。 蛮话和蛮讲虽有不同之处,但相互能通话,据统计,泰顺讲蛮话的有18万,苍南讲蛮话的有254万。 三、 畲客话 畲客话也叫畲语,是畲族使用的汉语方言。畲客话分布在苍南、泰顺、文成、平阳等畲族居住区,说畲话的共有15万人。 畲族的居住方式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由于周围大多说浙南闽语或瓯语、蛮语,因此,外出时多用邻近方言,但回到家里或本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要用畲话。从前畲族还禁止与外族人通婚,畲话因而保持着许多原始的特点。 畲客话属于畲家话系统,共有六个声调,与客家话近似。除了声调以外,在韵母方面,畲客话话也有和客家话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四、 金乡话和蒲门话 苍南县闽语区中有两个吴语方言岛;一是金乡镇,一是蒲门城。 金乡为浙南沿海的军事重镇,称之为“瓯郡之边疆,昆阳之要隘”。相传远古时代今金乡地域还没在海水里,大约在唐朝末年这里才出现滨海半岛。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为抵御倭寇侵扰,诏令信国公汤和筑沿海城寨,二十年(1387)二月,设立金乡卫,辖蒲门、壮士、沙园等千户所,迄今已近六百年。金乡话就是当时驻城御倭官兵流传下来和话。由于当时驻城御倭官兵主要来自浙江北部和苏皖江淮,他们长期留守,并且繁衍后代,金乡话成为一个北部吴语夹杂官话成分的混合型的方言岛。它既具有北部吴语的一些特点,也在某些方面接近北方话,是官话与吴语的混合语。但他们长期处在吴语的包围之中。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大量的福建移民进入浙南地区,他们又处于闽旅顺的包围之中,介于蛮话区与闽南话区之间。现今金乡人说的金乡话,既像是半官话,又接近闽南话,并兼有吴语特征。可算是典型的方言岛,使用人口大约有3万左右。 蒲壮所城位于苍南县蒲城乡境内,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明代抗倭名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方圆不过里许,城外人说闽南话,而城内约8千人不管是老人或小孩,都操一种祖宗传下来的、外人听不懂的方言——城里话,这种话与其他东瓯片各点温州话不同,自有特色。蒲城语言堪称蒲门文化一奇,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经历了几百年历史,既不属于闽南话,又不属于温州话,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这种情况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蒲城历史上是兵家重城,戍守的将士主要来自浙北和苏南,以及闽南人后裔,各地方言在些经过交汇融合,才形成蒲壮所城里特殊的方言。 此外,在东瓯片以南的闽语区中还有好些地方是双方言区,如平阳水头镇,既说闽南话,也说吴语东瓯片的水头话。苍南县样样俱全,是温州地区方言最复杂的一个县。在苍南、平阳等县有许多地方,往往几种不同的话区交错在一起。为了交际需要,许多人不得不学会两种方言,还有的人会说三种或四种话。因此,在这些地区就形成“双方言”或“多方言”并举的局面,这是温州地区在语言方面呈现的一种独特景观。 乐清地处温台走廊地带,其方言属吴语区温州方言片和台州方言片接壤之处。境内以清江为界,请江以南属温州方言片,以县城乐成镇为代表,称乐清话:清江以北属台州方言片,以大荆镇为代表,称大荆话。南北两片内部又都有区域差异。乐清方言充分体现了温、台两个方言片交接地段的变化,在语言地理学上,极有典型意义 温州话则专指通行在温州市区一带的瓯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