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孙悟空出身以后就跟正常人类一样,内心非常单纯善良,只是好奇心有点强。我们都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孙悟空既然是天选之子,身上所背负的责任肯定异常重大,只是刚开始他自己也不清楚。当年孙悟空误打误撞去到龙宫,拿走了他们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后来又跑到了地府,在生死簿上一通乱写。因为三界之内的生物都在生死簿上,孙悟空差点酿成大祸,后来玉帝得知后本来好像严惩孙悟空,但孙悟空本领实在太高强,天上的神仙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为了让孙悟空不给他们添乱,就让大圣担任弼马温一职,而孙悟空的黑历史也正式开始了。
其实要不是龙王和阎王跑到玉帝那里告状,可能孙悟空也不会被叫到天庭上面,关键是后来孙悟空也没把金箍棒还给龙王啊。也只能怪天庭上的神仙都不怎么争气,一个初出茅庐的妖猴都对付不了,玉帝也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于孙悟空结怨不如给他一个官职,好让他心存感激。但只有弱者才会什么施舍都接住,孙悟空明显不是这样的弱者。看来玉帝也是欺负我们猴哥单纯,就给个看马的官职,明显是瞧不起人呃不对,是瞧不起猴。
弼马温从谐音就看的出来是避马瘟的意思,而且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天庭都是最小的官职,但孙悟空并不知道这件事啊。第一次见玉帝的时候,孙悟空还是头一次体验如此严肃的场合,跟他平时习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不同,所以还显得非常拘束升至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当时孙悟空可能也是想求得一官职,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很俗,天庭就是人间的朝廷,不想当官那就学镇元子那样在人间生活就好。孙悟空当时也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当个神仙的官已经算光宗耀祖啦。
其实孙悟空的性格属于能屈能伸,但要是自己吃了大亏,也不会闷不做声。不过孙悟空起初以为玉帝是看能力给位置,以他的能力当个高官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当时玉帝也想看看孙悟空到底有什么本身,就让他露了两首,孙悟空也只能照做。不过玉帝显然也是个老油条,他知道孙悟空想要求官,就想搓一搓孙悟空的锐气,便称他妖仙。这时候如果换做一个脾气暴躁点的人可能就受不了了,但孙悟空此时却发挥出了自己的情商,向玉帝唱了一个大喏。
只能说天上的官场也一样现实。但最后玉帝只是给了孙悟空一个非常小的官,就是让他去看马当一个弼马温。刚开始孙悟空还是非常敬业的,把自己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从不迟到早退,跟马的关系也相处的非常好,但得知这个官位真正的官职后,孙悟空就直接怒了。堂堂花果山美猴王齐天大圣竟然沦落到了如此境地,换做是你你能忍?所以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是这帮神仙自找的么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美猴王拜师学艺回到花果山,显摆自己的功夫,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他为尊。可是手头没有趁手的兵器。
于是下到东海,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并且醉酒下地府幽冥界找阎王修改了自己及诸猴的生死簿。玉帝得知十分震怒,想要镇压他,但在太白金星劝阻下派金星下凡招安猴王。
扩展资料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参考资料:
推荐语: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森严程度令人不寒而栗,等级制度又被称之为“九流”,“九流”再被细分成“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指代的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士、农、工、商;“中九流”则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士、僧人;至于“下九流”,很多人就耳熟能详了,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巫婆、盗、窃、娼。
三令五申的等级制度,是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的根基,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亿兆黎民,都不敢逾越这礼制的鸿沟。
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孙悟空大闹龙宫、幽冥界之后,龙王越想越气愤,一怒之下联合幽冥界的秦广王准备上天找玉帝告御状。
当时龙王和秦广王同时到达了灵霄宝殿之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玉帝仅仅宣召龙王,听取了汇报,秦广王却被晾在了一边,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就牵涉到了“等级制度”,虽然龙王和阎王都是封疆大吏,统兵百万的一方诸侯。但是,两人的直系领导却不是玉帝,龙王上面有水德星君和雷部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阎王的顶头上司是地藏王菩萨,也就是说龙王和阎王想要觐见玉帝,需经过自己的直系领导的同意和引荐,否则就是越权。
古人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否则就会引发祸患,给自己召来无妄之灾,真正聪明的帝王,都会垂拱而治,绝不事必躬亲,越俎代庖!
原著中明确写有,邱弘济真人启奏玉帝道:“万岁,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召”,玉帝随即传旨,将敖广宣至灵霄宝殿。
愣是将阎王孤零零的晾在了一边,后来,葛仙翁实在看不下去了,对玉帝启禀:“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玉帝这才命令传言玉女接过表文。
请注意,仅仅是接过表文,依旧并没有让秦广王进入灵霄宝殿。也就是说从头至尾,秦广王都没有见到玉帝一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秦广王的上司是地藏王菩萨,是如来佛祖的下属。
如果玉帝不分青红皂白召见秦广王,极有可能因此得罪如来佛祖,进而引发道教和佛教之间的误会冲突。
正所谓:“办事留一面,日后好相见”,玉帝给如来留足面子,才有了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如来佛祖不远万里的拔刀相助。否则,如来就会在玉帝危机之时作壁上观。
他们的关系要分正统宗教和神话小说两种系统来分析:
先按照正统宗教来说:
佛祖释迦摩尼否认灵魂存在,反对偶像崇拜,这样佛祖也是凡人。
玉帝是神王,是天道众神之领袖。他是道教神祇,按照道教教义,玉帝地位次于三清圣人。玉帝除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天与天神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昔发广大愿合道利济一切,为诸神、真、至、圣人之师。
阎王不是阎罗王,阎王是东方神话(中国神话﹑古印度神话﹑佛教神话)中的冥王,阎罗王及十殿阎罗的出现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道教影响,所渐渐演化出来的产物。阎王是冥界之王,阎罗王只是冥界十殿阎君中的第五殿之主(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阎王>阎罗王。
按照佛经,释迦摩尼跳出轮回、不入地狱,自然就不归阎王管辖。也没有证据说释迦摩尼可以管阎王。两者算平等关系。而玉帝可以管辖阎王。
按照道教典籍:“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注意:先证仙道,次证金仙,号为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方证玉帝。 这样看,玉帝比佛祖地位高。
神,一般被认为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其不具物质躯体,但有其躯体形象,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所谓高级宗教都要提出一种究极的实在,如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天主”,伊斯兰教的“真主”,印度教的“梵我”、“法身”,皆为教徒的人生提供一个终极价值基础或归宿。而玉帝就是神王。阎王也是神。
仙,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万物可以修炼成神,而仙必须由人修炼得来,是人类的专属。没有证据说动物修炼成神和人类修炼成仙哪个更厉害。不过俗话说“人是万物的灵长”,认为仙比神更有“气质”也可以。
按照洪荒流神话小说:
释迦摩尼是西方小乘教主,属于亚圣,地位次于天道圣人。
玉帝是神王,圣人之下第一人,理论上可以管辖西方,实际上西方教是半独立自成一派。类似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西藏地方政府名义上服从中央,但实际内政还是自己说了算,当然中央有册封的大权。如果说玉帝是一国元首,佛祖就是特别行政区的特首。西游记里面,凤仙郡就在灵山脚下,一样拜玉帝。这样看,西方地域受道教和西方教双重领导,名义上道教天庭最大为天下共主,但由于“山高皇帝远”西方教势力更大一些。
在神话里面,一说阎王是太乙真人的元神分身,归道教的玉帝管辖。佛教有个地藏王,和阎王不是一个系统。如果说阎王是执政党道教的省级干部有参政权,地藏王就相当于该省民主党派的一个书记,有议政权。
按照封神演义,神的地位不如仙。“上品封仙,下品封神”。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成仙以后,如果没有受到天宫承认,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遥长生之体。如果受到天宫承认,就入真流,成为真仙。此时可以选择在天庭为官,也可以不去,毕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岛,自在逍遥,终日下棋喝酒访友,没事去听听天尊们讲经,不问世事,可谓至乐也!而神是死后封的,得为玉帝打工。如果说神是大学讲师、教授(得听大学校长玉帝的管),仙就是地位超然的两院院士(校长玉帝也得给面子)。
在《西游记》中,玉帝的身份何其尊贵,要想面见他也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初,东海龙王和阎王一起拜见玉帝,但玉帝只让龙王进殿面见,却不让阎王进殿。这是为什么呢?且来看看就知道了。
且说孙悟空当年被菩提祖师赶下山,便回了花果山,整日吃吃喝喝,悠悠荡荡,十分清闲。一日,他突然想要一件趁自己身份的武器,便前往东海龙王处讨要兵器。龙王不敢不从,便给孙悟空展示了几件龙宫里的宝贝,但孙悟空通通看不上眼,最后选了金箍棒作为自己的武器。
这还不够,孙悟空还要向龙王讨要一副披挂。龙王左右为他置办齐了行头,孙悟空仍然弄武艺,显神通,一路说着“聒噪!聒噪!”地打了出去。见孙悟空这般模样,龙王心中甚是不平,因此商议向玉帝进表,惩治这孙悟空。
又说一日孙悟空正在睡觉时,被黑白无常两兄弟带到了地府。孙悟空一口咬定是黑白无常勾错了人,死活不肯承认是自己阳寿已尽。在与阎王争执之间,孙悟空让阎王拿来了生死簿。他在生死簿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大笔一挥,便划掉了。接着,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猴子猴孙们的名字,大笔一挥,又给划掉了。得逞之后的孙悟空,十分满意,摇摇摆摆地便走出了地府,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这等篡改生死簿的行为,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实在是有违天理,亵渎了天威。因此,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便写了一封表文命阎王上表给玉帝,希望玉帝能够调遣神兵,收服孙悟空,还三界一个安宁。
有了这前因,东海龙王和阎王便赶上了一块前往拜见玉帝。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玉帝在凌霄宝殿聚集了文武仙卿正在早朝,突然有人启奏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玉帝当下传旨,宣龙王进殿。
龙王走了之后,又有人启奏阎王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之意进表。但是玉帝并没有让阎王进殿,而是着人接上了表文,送进了殿。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奇怪,这龙王和阎王都执掌一方职责,论职责大小来看,两人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何龙王可以进殿面圣,而阎王只能在殿外呢?
其实,这与两人的表文有关。龙王的表文是他亲自拟写的,由他亲自带上天庭进表给玉帝,彰显了他的敬意和诚意,愉悦了玉帝。而阎王的表文,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拟写的。写了这一表文,地藏王菩萨却没有亲自送来,而是让阎王代送。那么玉帝就不得不揣测地藏王菩萨的用意。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承的是菩萨之位,是佛教中人。佛教有了如来佛祖打理,势力一天天地强大,那么极有可能会影响到玉帝一方道教的势力。因此,一旦佛教有二心,便会引来玉帝的侧目。
而今,地藏王菩萨并没有亲自送来表文,就极大地让玉帝怀疑佛教是否存在二心。玉帝不让阎王进殿进表,实际上也是给佛教一个提醒,让他们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