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本书主要围绕留洋学生方鸿渐留学回国后的生活和爱情经历,来展示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性与选择。
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而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经历和见识构成的琐碎情节。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如果以以往读小说的心态去阅读会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围城》里面的惊言妙语才是这部小说的特点。
01意外获得留学机会
方鸿渐还在读高中时,随家里做主与未曾谋面的周家**订了婚。周家丈人在上海开铁铺子发了财,又开了一家小银行,名叫“点金银行”。方鸿渐的父亲在当地是个很有威望的乡绅。丈人衣锦还乡时与同乡的父亲往来密切成了朋友,从朋友又攀到了亲家。
到了方鸿渐上大学期间,看到了校园里同学一对对谈情说爱,想起了自己学问不高的未婚妻心生厌恨,于是壮着胆写信到家里要求解除婚约。没想到父亲来了封家书把他臭骂一顿,并要方鸿渐休学明年与弟弟同时结婚,吓得他从此不敢再妄想。
转眼到了大学第四年,就等一毕业遵从家里意愿结婚生子。这时父亲来了快信,告知方鸿渐未婚妻感染伤寒不幸去世,安慰他不要太悲痛,要求他给丈人发一封信吊唁。
方鸿渐虽为那从没见过面的短命女子惋惜,但同时因为重获自由而开心不已。于是给未过门的丈人寄了一封慰唁的长信。丈人看了信,觉得方鸿渐懂礼数,并且对自己死去的女儿情深意重。便回信说原本给女儿准备的嫁妆愿给方鸿渐毕业后做留学费使用。
方鸿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这样的运气,在大学时,自己完全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才勉强毕业。
0 2不学无术的留洋生活
在欧洲留学生活尤其懒散,四年中从伦敦、巴黎、柏林换了三个大学,功课都是随便听听,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也没有混下一个博士。
学期结束,受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才意识到留学文凭的重要。万般无奈下买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糊弄父亲和丈人。
03夭折的初恋
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意识到二等舱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三等舱的中国学生认为他是摆阔而对他充满了敌视。于是方鸿渐放弃二等舱在一间三等舱的空铺住下。
在船上,方鸿渐结识了苏**和鲍**。苏**是方鸿渐的中国旧相识,在里昂研究法国文学,也是学成归国的博士。在国内上大学时,她眼里是瞧不上方鸿渐的。
前几年苏**一心留学攻读,看不上追求自己的人,觉得那些人仅是大学毕业生,没有前程。如今自己是留洋回来的女博士,高傲又孤独,更是没有几个人敢攀谈上来。
他对方鸿渐的家世略知一二,见他人不讨厌,钱也充足,就有意给他一个亲近自己的机会。苏**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谦卑的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求爱。
鲍**生长在澳门,有葡萄牙人的血统,皮肤暗而不黑,气质肥腻辛辣,在英国生活了两年,这次回国打算结婚。她不会讲英文,也不屑跟三等舱的广东侍者拉家常。
她看到方鸿渐是坐二等舱的,人还过得去,可以作为旅行中消遣的伴侣。于是,说方鸿渐和自己的未婚夫像极了,一看到他就让自己想到了未婚夫。
方鸿渐听了又害羞又得意,自以为鲍**在给自己传达喜欢。如果她没订婚,就有资格得到他的爱。或者是她已经另有未婚夫了,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力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自此,他俩的感情像是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这一切被苏**看在眼里,暗恨被她抢先一步。
船到香港后,方鸿渐看到了鲍**扑向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怀里。这位就是鲍**曾经说跟他长得很像的未婚夫,这简直是侮辱。方鸿渐还曾自鸣得意以为鲍**看中了自己,这让方鸿渐备受打击。
回头又看苏**,虽是有头脑,有身份的大家闺秀,是理想型女友,和她一同上饭馆或剧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但方鸿渐对她并不感冒,认为他俩是两条平行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都不会合为一体。
几日后船才能到上海,这期间苏**对方鸿渐实行很多善意的独裁,洗手帕、钉衣服上的扣子,方鸿渐抗议无用,苏**说什么就要做什么,让他倍感压力。
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都是妻子对丈夫的小义务,这两天他和苏**在一起,不是担心袜子忽然磨破了洞,就担心纽扣脱了线。他知道苏**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会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04回到故土,走进假学历的尴尬围城
船靠岸和苏**分别后,方鸿渐先到了丈人周经理家。晚饭时发现丈人把自己取得“克莱登大学”博士事迹登了报纸,而且和苏文纨苏**的事迹在一张报纸上刊登。
方鸿渐羞愤得红了脸,恨不得把报纸撕得粉碎。这让苏文纨等内行人看到了岂不是笑歪了嘴,德国哪有克莱登大学,写信时只是含糊地说得了学位,丈人看信是德国寄来的,武断是个德国大学。
父亲开始忙着给方鸿渐张罗着相亲。方鸿渐平生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村气息的都市化,就像那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
因方鸿渐留洋归来名声在外,县中学校长来请求方鸿渐给在校学生做一场演讲,在方鸿渐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答应了。自己在国外不学无术,肚子根本没有多少墨水,如何做这演讲?
方鸿渐提前写好稿子装在外套的口袋里,第二日却和弟弟穿错了衣服。演讲时没有稿子,方鸿渐吓得一身冷汗,胡说八道。校长、父亲都很不满意。本想把女儿嫁他的同乡人都认为他在国外一定花天酒地,便把以前寄给方家的庚帖要了回去。丈人给方鸿渐在自己的银行寻了份工作,吃住都在丈人家。
05 困于爱情围城,无疾而终
方鸿渐想到自己曾答应苏**去看他。来到苏府,方鸿渐见到了这个对自己青睐的苏文纨,苏**,同时见到了她的表妹唐晓芙。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眼睛大而灵动的唐晓芙让方鸿渐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女孩子。
唐晓芙有着一般女人要花大价钱和精力来保养的好皮肤。他觉得只有唐晓芙这样的摩登文明社会里的女孩子才是自己的真爱。
方鸿渐对唐晓芙说:苏文纨是既有才学又有头脑的女人。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要叫天生愚笨男人向她倾倒。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把才学看的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子对富翁的崇拜。唐晓芙明白方鸿渐并不喜欢表姐苏文纨。
同时方鸿渐又结识了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从小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赵辛楣误以为方鸿渐是自己的情敌,处处刁难他。苏文纨很享受两个男人为自己争风吃醋。
实则方鸿渐与唐晓芙互生情愫互相喜欢,但懦弱的方鸿渐一边无法拒绝苏文纨屡次像自己强势示好,一边也没勇气及时给自己心爱的唐晓芙求婚,夹杂在这两姐妹间痛苦不堪,同时又被赵辛楣当成情敌针锋相对。
因方鸿渐懦弱、犹豫的性格让苏文纨误解他对自己也是有着同样的感情,苏文纨也在一直找机会逼方鸿渐向自己求婚,在苏文纨的猛攻下两人吻了对方。
方鸿渐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自己鼓起十足的勇气像苏文纨写了封道歉信,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边,方鸿渐还规划着与唐晓芙的美好未来,那边气急败坏的苏文纨拿着方鸿渐写的信去找了唐晓芙,并把船上和鲍**的事,方鸿渐和丈人家的事、以及国外假学历的事一一添油加醋,告诉了唐晓芙。
唐晓芙伤心欲绝,和方鸿渐对峙,方鸿渐也并未解释什么。二人在深深的误会下错失彼此。苏文纨随后便嫁给了爱慕自己的曹元朗,唐晓芙和父亲去了内地。
痛失真爱的赵辛楣与方鸿渐聚在一起。赵辛楣称他俩是“同情兄”。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同在一个学校的叫“同学”,同有一个“情人”的该叫“同情”。
方鸿渐哈哈大笑说:我跟你同病不同情。此时赵辛楣才明白让方鸿渐魂牵梦萦的是唐晓芙。二人现在井水不犯河水,态度都轻松了许多,从此成了难兄难弟。
06启程三闾大学,踏入职业围城
借宿在周家的方鸿渐感到备受排挤和不自在。这时收到了三闾大学的聘书。三闾大学是今年才着手组织的,校长高松年是赵辛楣的先生,原本想聘请赵辛楣去政治系当教授,他不愿意撇下苏文纨,就给高松年举荐了方鸿渐,好让苏文纨和方鸿渐疏远。
高松年执意聘请赵辛楣,于是赵辛楣也答应了聘约之事。方鸿渐此时才恍然大悟,并要好好谢谢赵辛楣,为自己找到了饭碗。
二人打算启程前往三闾大学,一同前行的还有中国文学系主任李梅亭,是高松年的老同事。一位是高松年的远亲,被聘为历史系副教授。还有一位是孙柔嘉,刚大学毕业,是赵辛楣前辈同事的女儿,她父亲恳请赵辛楣为她谋得外国文学系助教之职。孙柔嘉长着圆脸,颧骨上有雀斑,两眼分的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
孙柔嘉在船上听到了赵辛楣和方鸿渐二人谈论苏文纨和唐晓芙,被发现后,赵辛楣告知方鸿渐,孙柔嘉这个女人不简单,让他留意别成了她的嘴中食。方鸿渐不以为然,认为她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心计。
后来,赵辛楣的话的确得到了验证,孙柔嘉为了和方鸿渐在一起煞费苦心,可这一切方鸿渐未察觉,只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去三闾大学的路途遥远又艰辛,途中因路上遇到突发状况,经费不够用,几经周折差点就打道回府,但是几人盘算着所剩的钱也不够折返回去。
同行中,赵辛楣和方鸿渐成为了最亲近的好朋友。同时也看透了一行人中,李梅亭老奸巨猾,为人阴险。顾尔谦阿谀奉承令人厌恶。艰辛的路上,他们看尽了事态下人性的丑陋。
到了三闾大学,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好。这所大学也只是刚成立,没有任何师资力量。校长计划请一批没有名望的人来,之前聘请好的教授里十个有九个打电报来解约。李梅亭的系主任身份被汪处厚顶了去。
高松年也没诚心聘请方鸿渐,只给他安排了一个旁系的选修课让他教。方鸿渐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留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
方鸿渐教的这门课时非常得少,他教的也很勉强,在学校受到同事和学生的轻视。他只懊悔留学国外,没混个专家的头衔出来,可以声威显赫,把洋老师讲授的课程开它几门,何苦现在这样打杂,教一门毫无用处的选修课。
学生的轻视、同事的排挤、校长的不重用,还有学校内部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使得方鸿渐在这里生活得疲惫不堪。
赵辛楣在学校教书反响还不错,校长授予了他教授头衔,但因被误会和系主任汪处厚的太太暧昧不清,于是辞职去了重庆。
方鸿渐无从适应学校的人情世故,厌恶这里的政治争斗,心里也有了辞职的想法。
此时孙柔嘉一直和方鸿渐在一起,在她的推波助澜下方鸿渐误以为自己是爱孙柔嘉的。二人草草订了婚。订婚后方鸿渐发现这个平时没有主见,低头害羞的姑娘竟是如此的有想法,不免心生惆怅。
学期结束,学校里只有方鸿渐没有收到如期的聘书,这让方鸿渐离开得更是憋屈窝囊。他带着孙柔嘉辗转回到了上海,二人途经香港登记结了婚。
07步入婚姻的围城
回到上海,方家和孙家两家互不待见。方家恨孙家不懂礼数,怠慢了自己,孙家恨方家迂腐无能,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绰。
方鸿渐在赵辛楣介绍的报社工作,孙柔嘉在她姑母的厂里工作,工资比方鸿渐多了一倍。孙家一家上下都看不上方鸿渐,觉得他无德无能,为此方鸿渐和孙柔嘉经常吵架,争吵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故事的最后,他们每日仍在无休止的争吵,生活一地鸡毛,生活却仍在继续。
结束语:
困住方鸿渐的围城,有学历、爱情;有人际关系、职业、婚姻。
初读不懂方鸿渐,再读已是城中人。与其说我们是被围城困住,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欲望困住、被无知困住。
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终其一生都犹如困兽之斗,苦不堪言。
而这本书更是被哥伦比亚著名的教授夏志清称作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一句话连用三个最字足以见得教授对围城的重视与崇拜。
那么作为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拥有了如此举足轻重地位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围城走进大师钱钟书那宛如星辰般深邃的思想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围城里耳熟能详的话: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
这句话虽然算不上是围城的原句,但却成了很多人对《围城》的最初印象。好像《围城》说的就是爱情和婚姻那点事儿。的确围城的主要故事线确实是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和他的三段爱情展开的。
但围城的真正魅力可不仅仅是解释了婚姻的真相。有人曾这么评价《围城》初看是爱情,再看是人性,最后从长远看,《围城》写的其实是人生。
钱钟书就是用一种上帝视角,以它那百年难遇的才华俯瞰众生,将芸芸众生的百态万象浓缩进了这本20多万字的小说里。
《围城》二字写出的可不仅仅是婚姻的真相,更是我们所有人这一生都绕不开的一个终级命题。那么围城到底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方鸿渐,它是一个大乡绅的长子,书香名流身家清白是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富家公子。他高中时代曾经和一位门当户对的**定了亲,可惜这位**不幸早早亡故了,当然了对方鸿渐来说,未婚妻的早市并没有让他多难过,因为他本身极度反感这门婚事。而未婚妻的父亲,方鸿渐未来的岳父,还因给女儿的哀词写的无比漂亮。甚至感动到出钱帮他去欧洲念书。但对于好吃懒做的富家公子哥,方鸿渐在出国留学的这段时间,别的没学到,反到是把富家公子那副作派学足了,他在欧洲东转西转四年,这期间甚至换了四所大学,眼看回国时,没法给岳父交差,他居然灵机一动花钱买了一个野鸡大学的文凭。
而就从他开始回国起,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生轮番出现了。首先是在回来的轮渡上,遇见了同样海归的苏文纨,苏文纨漂亮有才情学识,海归,家境又好是一个典型的白富美,但同时也有点矫情和做作,希望周围人都喜欢自己,讨好自己。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当时意气风发自命不凡的方鸿渐,虽然对苏文纨有了一点意思,但不善于讨好别人的方鸿渐,对孙玩始终是若即若离,两人的关系就像是一条平行的直线,无论距离多么近拉的多么长,也终究合笼不到一起,而苏文纨她虽然也喜欢方鸿渐。却又始终放不下身段。连句我爱你都不肯施舍给方鸿渐。就这样。两人长期都处于暧昧中。这个时候。方鸿渐在苏文纨家里遇上了第二个女人。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相比之下,方鸿渐更喜欢充满了少女感的唐晓芙。两人第一次见面,唐晓芙叫了方鸿渐一声:同学老前辈,方鸿渐便立刻忙不迭的在唐晓芙面前抖了一翻机灵,他说:这个不成。你叫我前辈,我已经感觉像时间猿人的遗骇了,你何必又加上老字呢?我不庆生的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你咋叫前辈,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过时的人。太惨忍了,一番俏皮话。一下子就让生性可爱的唐晓芙,也因这个有些幽默机灵的家伙心生好感,只是这段地下情,没过多久就被气急败坏的苏文纨给破了,他在唐晓芙面前说了很多方鸿渐的坏话。而唐晓芙则一气之下,却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这段恋情最终草草收场,而此时的方鸿渐不仅失恋,而且遭遇着失业。请岳父介绍他去银行工作,本来工作清闲,还是个美差,耐何方鸿渐情商太低,在前岳母面前,显摆自己的桃花运。气的前岳母大病一场,自己这份本就托了岳父人情的工作,自然也就丢了。迫不得已,方鸿渐跟着一众狐朋狗友跑去了湖南一个不知所谓的三闾大学,当起了大学教授。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个女人孙柔嘉。
孙柔嘉初期也是单纯可爱,但这少女般的灵气,但也有着各种小心思。方鸿渐喜欢她,害怕自己太喜欢她,然而架不住身边朋友的起哄,它不但稀里糊涂的跟孙柔嘉确立了关系,甚至还稀里糊涂的跟孙柔嘉结了婚。
这个个性有点孤傲的风流才子,终于还是一脚踏进了婚姻的围城里。只是没有爱情和激情的婚姻对于方鸿渐来说简直如同一块鸡胁。很快他就对这个家没有了仍何耐心,于是方鸿渐每天就想完成固定任务,二是打卡一样,吃饭,睡觉,活的无比乏味。而孙柔嘉却把这个婚姻看成是一项事业,努力去经营,去和其他人攀比。
他的挑剔、心机、和虚荣势力,渐渐都映在方鸿渐的眼里。两人的矛盾和争吵也越来越多,终于才结婚四个月,孙柔嘉就在一次大吵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只剩方鸿渐一人留在他们的新房里。他走出门对着彻夜未熄的路灯,竟不自觉流下了眼泪。可他一开始居然还把这眼泪,误以为是血,甚至还为此吓了一跳。他那迟钝的身体好像早已感觉不到愤怒和悲伤,他已经麻木了,在整个故事的结尾,钱钟书先生写的极其的巧妙。他不去写方鸿渐也没有孙柔嘉,反倒写了一只挂在墙上的老钟,他说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那声音里仿佛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与感伤。胜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苏本桦的一句名言,其实正与这段结尾暗合。苏本华是这么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我们看来《围城》通篇所阐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人生的围城,何止是一座婚姻,人生其实就是由一座又一座围城组成的。而我们许多时候的人生选择往往不过是从一座围城迈向了另一座围城里,看看方鸿渐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困住他的围城可不仅仅只有一种婚姻,他跑去国外留学,从一所大学换到另一所大学。先后换了三所,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落足点。他困在与苏文纨的爱昧里,想靠着和唐晓芙的恋爱来走出苏文纨这座城,结果折腾一番两座城都丢了。他跟着狐朋狗友跑去湖南当教授。自以为摆脱了前岳父那边的麻烦。孰不知却又很快在学校陷入了人事纷争,以至于最后竟遭到解雇。最后他天真地以为和孙柔嘉结婚就能让自己颠沛的生活获得安稳,结果他这一次却真真实实的掉进婚姻这座围城里里再也出不去了。
所以围城讲的根本不只是婚姻,他讲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就像方鸿渐自己的独白一样: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狗为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的结了婚,恐怕那时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仇伥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是啊~就像是蘇本华所说的:
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尚未进入围城的时候。我们对城里的一切充满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攻破城门闯进去一窥究竟,等到你好不容易闯进去了却又要觉得无聊了。这时候。你又要嫌这座高耸的城墙困住自己的视野,害自己不自由,钱钟书用他超出时代的智慧与才情,一语点破了人生的这份荒诞性。
其实人生无论如何都不过是在围城之内和围城之外,这两种状态,那么倒不如放下成见,专注享受不同状态所带给我们的精彩。在围城之内就享受城内的安逸,在围城之外就享受城外的自由。别被欲望铸成的高墙左右,因为毕竟那样一来 就真的活的太累了。
多年后再读《围城》,我明白了3个人生道理
最近重温了电视剧《围城》。
诞生于1990年的这部剧,可谓星光熠熠:陈道明,葛优,吕丽萍,李媛媛,英达,盖丽丽,吴贻弓……
29年过去,陈道明变成了道明叔,葛优成了葛大爷,李媛媛、吴贻弓均已去世……
杨绛给《围城》写过一段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年少时看《围城》,只记得各色人等轮番出场的热闹,对于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
如今再看《围城》,开始念及己身对照现实,进一步思索这段话的奥妙。
重看《围城》,我明白了3个人生道理。
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围城》里最毒辣的一句话是:“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
这是赵辛楣对方鸿渐下的评语。
方鸿渐原本要学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得了岳丈资助出国留学,他却不好好珍惜: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钱花得差不多准备回国了,父亲和岳丈跟他要博士学位,只好买了个假的敷衍。
他得到三闾大学的教职,原因很荒诞:赵辛楣喜欢苏文纨,把他当情敌,想通过提供一份远距离的工作,拆散两人。
校长原本许诺的是教授职位,却发现方只是个「游学生」,最后安排他教伦理学,给了副教授的职位。
方虽然不忿,也只能任人摆布,说到底就因为他太过平庸,自然在职场毫无议价能力。
伦理学课教得烂,也管不住学生,学生只不过把他的课当成混学分的捷径。
教英文时,学生把他改卷子的笔误罗列起来,证明他英文不通,没资格教英文,他差点丢了工作。
最后所有人都得到续聘,只有方被解聘,狼狈地离开。
受赵辛楣推荐,他成了报社资料室主任,赚的钱只有妻子的一半。也很大程度因为这个缘故,家庭生活中处处受辖制……
对于方鸿渐来说,学习的苦,他完美地逃避过去了。
但是生活的苦,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方鸿渐和多数普通人何其相像:
在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好好努力,在该积蓄力量的时候,得过且过,不肯吃奋斗的苦,最后因为平庸,吃尽了生活的苦。
前不久,清华大学对两名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舆论哗然。
不努力,就出局。
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懒的人,最终也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但是,没有付出,怎么可能有现成的安乐呢?
你现在偷的懒,都会在未来加倍偿还。
真正的朋友,不是朋友圈的点赞之交
《围城》中,因为有赵辛楣这样一个朋友,方鸿渐才体会到“绝望中的希望,寒夜中的温情”。
嘴上说“全无用处”,但赵真的是把方当朋友,而且是个真正的“行动派”:
前往三闾大学的途中,辛楣看穿孙柔嘉城府很深,对鸿渐别有用心,便及时提醒;
听到方只得了副教授一职时,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工资补摊给方;
得知方和孙订婚并双宿双飞时,连忙劝方赶紧结婚,并送上一笔钱以敷置办婚礼之用;
鸿渐为了迁就妻子与方家疏离,又在妻子处常受打击,辛楣遂请鸿渐去重庆工作。
在对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奋力相救,不离不弃;在对方生活风平浪静时关心照顾,默然欣喜。
“像暗中摸索,忽见灯光。”
这友情宛如一道光,照亮了方鸿渐。
高晓松曾爆料一段往事:
“当年我最惨的时候,找朴树借钱,借15万。
朴树不爱说话,就回了俩字,‘账号’!”
没过多久,高晓松就收到了15万元的转账,度过了难关。
很多人感叹:越长大越孤单,身边朋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往。
偌大的朋友圈,多的是点赞之交,有几个会在你伤痛失意的时候,义无反顾来到身边?
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难的是要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保持无目的的交往。
这样的交往,才是最真纯、最动人的。
只有经营不好的婚姻,才是围城
方鸿渐的感情经历,是《围城》的一条主线,而他的表现也一直在印证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受着鲍**的勾引,吊着苏**的胃口,却追着完美的唐**,最后被孙**套牢,急着冲进婚姻的围城里。
婚后,两个人天天吵架,此时方鸿渐便如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了。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围城》嘲笑了婚姻,但钱钟书的婚姻,却令人羡慕。
钱钟书对别人很狂,可在杨绛面前,他放下了所有的狂傲;同样,为了爱情,大家闺秀杨绛,甘做钱家“灶下婢”。
留学英国时,“拙手笨脚”的钱钟书,为妻子做早餐,一做就是几十年;钱钟书吃不惯英国食物,杨绛自己省下他愿吃的部分,却仍担心他吃不饱。
为了保护杨绛,钱钟书握笔的手,甘愿拿起木板,和别人打架;当钱钟书被灯泡坏了等琐事困扰时,杨绛总是温柔地说:“不要紧,有我呢”……
有人说,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结婚之后,两个人要各去掉一半的个性,才能组成美满的家庭。
而你当下所做的妥协,其实都是在成就自己的婚姻。
生活中,两个人虽然有争吵,有嫌弃,但因为彼此的爱意和相互迁就,才让婚姻里的枯燥和乏味,多了一丝温暖和幸福。
反观方鸿渐的婚姻,没有爱作为基础,又缺少理解:夫妇俩日常开玩笑也能战火连天,两人守护着脆弱的自尊,一次次撞击着对方,遍体鳞伤……
毕淑敏曾说:
婚姻并不仅仅是快乐,是节日,是两情相悦,是生死与共,它还是考验,是煎熬,是一种对熟悉生活的破坏和一种崭新模式的建立,是包含了智慧勇气人格意志的双方重新组合。
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才是婚姻的大境界。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围城,只有经营不好的婚姻,才是围城。
围城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也许,你偶尔也被围城所困,不要怕,我们还有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挑战它、改变它。
唯有懂得突破自我的围城,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方鸿渐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写的一本小说,而这本小说当你读完之后会迸发出无限思考。我们都知道围城的结局是穷留学生方鸿渐跟孙柔嘉的吵架作为结局的。这样结局给人戛然而止,非常堵的慌的感觉,于是有人好奇围城为什么要这么突然的结尾?我觉得这种结尾反而让读者想像出不同的结局,方鸿渐跟孙嘉柔有没有和好?方鸿渐的工作有重新找好等?
一、围城的内容围城的整体故事并不难理解,就是一个穷学生得到未结婚而过世妻子的父亲的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出国留学。但其实穷学生并没有认真学习,反而到处游玩,最后买了一个假文凭回国。在回国的路上跟已经订婚的鲍**谈恋爱,然后下船后就分了。后来岳父赏识他,要他到银行工作,此后就开始半年断断续续跟苏**同学的暧昧关系。后来因为跟岳父关系僵化而到大学教书碰到孙柔嘉,两人稀里糊涂就结了婚。
二、围城的结局围城的结局是以孙嘉柔和方鸿渐的争吵为尾,没有明确交代两个人婚姻的发展走向。而我们从方鸿渐的一系列操作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在匮乏缠身和无聊中徘徊的人。钱钟书这个看起来非常突然的结局其实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结尾,让人读起来有种非常扎心的感觉,其中也暗含了很多内容。围城的世界世态炎凉,虽然心里有不甘心无奈,但是只能茶米油盐这样活下去。也对应了那句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三、围城的中心思想看围城的时候会感觉方鸿渐就是我们,而不同的人看到这个结局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围城当做婚姻话,你是会跳进去还是跳出来呢?而生活本身不正是让人不舒服又继续前进的吗?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锺书所著的《围城》精心地讲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 这是一部真正的文人小说,情节没有起伏冲突,作者也没有借着人物的行迹勾画社会世情的企图,书中只是用方鸿渐走过的路,写一个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高尚、焦虑、公正、自私。生动反映了在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小说揭示的是人性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
精彩片段
吃晚饭时,丈人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安慰他说:“这不成问题。我想你还 是在上海或南京找个事,北平形势凶险,你去不得。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出来住在我这儿。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你行李也不必带走,天气这样热,回家反正得穿中国衣服。”鸿渐真心感激,谢了丈人。丈母提起他婚事,问他有女朋友没有。他忙说没有。丈人说:“我知道你不会有。你老太爷家教好,你做人规矩,不会闹什么自由恋爱,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丈母道:“鸿渐这样老实,是找不到女人的。让我为他留心做个媒罢。”
丈人道:“你又来了!他老太爷、老太太怕不会作主。咱们管不着。”
丈母道:“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他娶媳妇,当然不能撇开咱们周家。鸿渐,对不对?你将来新太太,一定要做我的干女儿。我这话说在你耳里,不要有了新亲,把旧亲忘个干净!这种没良心的人我见得多了。”
鸿渐只好苦笑道:“放心,决不会。”心里对苏**影子说:“听听!你肯拜这位太太做干妈么?亏得我不要娶你。”他小舅子好像接着他心上的话说:“鸿渐哥,有个姓苏的女留学生,你认识她么?”方鸿渐惊骇得几乎饭碗脱手,想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只证明“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这小子的招风耳朵是什么构造,怎么心头无声的密语全给他听到!他还 没有回答,丈人说:“是啊!我忘了一效成,你去拿那张报纸来我收到你的照相,让文书科王主任起个稿子去登报。我知道你不爱出风头,可是这是有面子的事,不必隐瞒。”最后几句话是因为鸿渐变了脸色而说的。
丈母道:“这话对。赔了这许多本钱,为什么不体面一下!”
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纸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1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照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说本埠商界闻人点金银行经理周厚卿快婿方鸿渐,由周君资送出洋深造,留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大学,精研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科,莫不成绩优良,名列前茅,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授哲学博士,将赴各国游历考察,秋凉 回国,闻各大机关正争相礼聘云。鸿渐恨不能把报纸一撕两半,把那王什么主任的喉咙扼着,看还 挤得出多少开履历用的肉麻公式。怪不得苏**哥哥见面了要说“久仰”,怪不得鹏图听说姓苏便知道是留学博士。当时还 笑她俗套呢!自己这段新闻才是登极加冕地恶俗,臭气熏得读者要按住鼻子。况且人家是真正的博士,自己算什么?在船上从没跟苏**谈起学校的事,她看到这新闻会断定自己吹牛骗人。德国哪里有克莱登大学?写信时含混地说得了学位,丈人看信从德国寄出,推断是个德国大学,给内行人知道,岂不笑歪了嘴?自己就成了骗子,从此再无面目示人!
周太太看方鸿渐捧报老遮着脸,笑对丈夫说:“你瞧鸿渐多得意,那条新闻看了几遍不放手。”
效成顽皮道:“鸿渐哥在仔细认那位苏文纨,想娶她来代替姐姐呢。”
方鸿渐忍不住道:“别胡说!”好容易克制自己,没把报纸掷在地下,没让羞愤露在脸上,可是嗓子都沙了。
选段赏析
方鸿渐在海外“游学”数年,回国前花了几十美金从一个爱尔兰人手里弄得一纸假文凭骗过父亲与“岳父”。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巧遇了对他颇有垂青之意的苏文纨。而回到上海后,他却爱上了苏文纨的表妹一一美丽纯真的唐晓芙。由于方鸿渐与这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误会,使得他最终奔赴三闾大学执教,稀里糊涂地与同事孙柔嘉结了婚。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以夫妻的身份经香港返回上海并且最终两人分开。婚后,方鸿渐对一直喜欢苏文纨的挚友赵辛楣说:“若是你真娶了苏**,会觉得也不过尔尔。”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片段一就是方鸿渐留学归来,在“岳父”家中发现自己的假文凭弄假成真后的尴尬局面。
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方鸿渐知道羞惭,还 算得上是善良人士,至少他良心未泯。赵辛楣曾说过方鸿渐“是个好人”,尽管“全无用处”。这善良的本性使他为了给父亲挣足面子,为了“报答”周经理提供的留学经费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授予”的“博上证书”;并且这善良又使得他后来必须不忍伤害苏**而整日担惊受怕。“克莱登大学”显然是方鸿渐心中的刺,不大不小,却也拔不出来,只能任它在心窝上搅得隐隐索痛,还 得战战兢兢怀疑别人是否看出他挨了一刀跑来惺惺作态地嘘寒问暖。方鸿渐对文凭的看法是颇有意思的一“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段话讲得十分精彩,极尽讽刺。只可惜方先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却不敢反抗,更无法从中脱离出来宣扬自己的个性,终究还 是要考虑“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方鸿渐的善良在于他既然买了文凭却没有说服自己那是假文凭的勇气。节选片断写他羞愤于报纸关于自己“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荣授哲学博士”的消息,小说写到,“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纸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个人的懦弱性格决定了他没有反抗的勇气,继续将错就错、自欺欺人,哪怕最后在三闾大学被校方看轻也能忍气吞声。
1、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2、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3、吃饭和借书,都是极其暧昧的两件事,一借一还,一请一去,情份就这么结下了。
4、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5、一心想要得到,得到了又不珍惜。一心想要放弃,放弃了又觉可惜。
6、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一次,自知免不了一死,总希望人家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去后的毁誉,正跟死后的哀荣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怕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
7、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
8 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们好好的死。
9 我宁可娶一个老实、简单的乡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她身体健康,脾气服从,让我做他的Lord and Master(主人公)。我觉得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
10 说话坦白也算是美德。
11 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
12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13 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14 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15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生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6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7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8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也很有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 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
20 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21 女人念了几年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才娶大学女生。女人留学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这就是家里说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22 想要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23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的,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交作朋友。
24 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25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重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者哥哥。
26 长期认识并不一定会成为恋爱,好比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上面,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27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