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旧唐书 刘师立传
旧唐书 刘师立 传
《旧唐书·列传第七》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寻迁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后人告师立自云“眼有赤光,体有非常之相,姓氏又应符谶”。太宗谓之曰:“人言卿欲反,如何?”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顾己循躬,实逾涯分,臣是何人,辄敢言反!”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赐帛六十匹,延入卧内慰谕之。罗艺之反也,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以备非常。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又以籓邸之旧,寻检校岐州都督。师立上书请讨吐谷浑,书奏未报,便遣使间其部落,谕以利害,多有降附,列其地为开、桥二州。又有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先附吐谷浑,负险自固,师立亦遣人为陈利害,赤辞遂率其种落内属。太宗甚嘉之,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师立以母忧当去职,父老上表请留,诏不许赴哀,复令居任。时河西党项破刃氏常为边患,又阻新附,师立总兵击之。军未至,破刃氏大惧,遁于山谷,师立追之,至恤于真山而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击破之,多所虏获。寻转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谥曰肃。
2 《旧唐书·刘师立传》的中文翻译杜景俭,冀州武邑人。
少年时应试中明经科,多次提拔升迁,被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
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被调任益州司马,任职的诏书未到,房嗣业就要处理政事,又鞭打下属官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贪念,凭借)这数日之禄,连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视事,这不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公现在凭咫尺之制书,真伪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你真假呢?扬州之祸,不是这样招致的吗!”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不已只好作罢。
不久,又有命令房嗣业任荆州司马,最终没有遂了他的心愿。益州的百姓僚吏为这件事赞杜景俭说:“录事的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 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
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臣:“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臣答道:“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遍及草木),所以能够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不能超过您啊。”
杜景俭独说:“按《洪范五行传》的观点:‘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春秋》也讲:‘冬无过甚的阳气,夏无过甚的阴气,春天无凄风,秋天无苦雨。
’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于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依据天理来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们的罪过啊。”
于是行再拜礼谢罪,武则天道:“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年(694),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秦州刺史。后又任司刑卿。
圣历二年(699),又任内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
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将要判罪。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非出本心,请全部予以宽宥。
武则天竟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一甫盯颠故郯嘎奠霜订睛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机密,贬到并州任长史。
在途中病逝,追赠相州刺史。
3 旧唐书刘师立传的内容及翻译,知道的大侠请回小女子《旧唐书》卷五十七《刘师立传》:“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
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 "Old Tang" volume fifty-seven "Master Liu biography":"Taizong built, also for Yuanji, lead teacher to raise the taste of dense matter, or since the night of shu The teacher, Pang Qingyun, Li Mengchang and weichijingde nine people with Zhu built active, super worship left back rate"。
4 刘师立传翻译刘师立,宋州虞城人啊。
起初被王世充将军,亲近密切。洛阳,当杀;太宗爱惜他的才华,特别避免的,为左亲卫。
太宗的阴谋李建成、李元吉的,曾带领军队设立秘密筹划这件事,有时从晚上到天亮。此后师立和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被建成有功劳,越级拜授为左卫率。
不久升任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给绢五千匹。后来有人告诉老师建立自己说“眼有赤光,身体有异常的关系,姓氏又应符谶”。
太宗对他说:“有人说你想反叛,怎么样?”老师站非常害怕,低头回答说:“我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笨拙下,不能总是希望富贵。承蒙特别待遇,常以性命许国。
而陛下成功,我又把位将军,看着自己躬身,实际上超过边际分,我是什么样的人,就敢说反!太宗笑着说”:“我知道你不这样,这只是胡说罢了。”赐给帛六十匹,请进卧室安慰他。
罗艺的反面,长安人心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以防万一。当艺术平,司法部门追究党羽,老师站在与他交往,于是除名。
又以藩王府的旧,不久,检校岐州都督。老师立即上书请求讨伐吐谷浑,书上奏之后没有回复,便派使者问他的部落,说明利害关系,多有归附投降,在这里为开、桥两个州。
又有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先归附吐谷浑,险要固守,师立也派人向他陈说利害关系,赤辞就率领他的部落归附。太宗很赞赏他,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
后来老师站在母亲去世当离职,老人们上表请求留下,下诏不允许赴哀,又令居任。当时河西党项破刀氏常常成为边患,又利用新附,军队设立总兵攻击的。
军队还没有到,破刀压大恐惧,逃到山谷,老师立刻追他,到灾民在真山而回。吐谷浑在小莫川打败他们,俘虏了许多。
不久转任始州刺史。十四年去世,谧号肃。
5 文言文阅读 《旧唐书罗艺传》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
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
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
隋炀帝下令授予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
(罗艺)每每凌侮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侮,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 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
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
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
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
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
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
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殴打太宗的亲信。
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
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
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6 文言文《旧唐书,源乾曜传》翻译译文
源乾曜传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隋朝比部侍郎源师的孙子。父源直心,高宗时曾任司刑太常伯,因犯错误流配岭南而去世。乾曜中进士,在景云年中(710),任谏议大夫。当时公卿百官三九射礼已久废,源乾曜却上疏道:“圣王教天下百姓,必制礼来正人情,人情正则家有孝子,国有忠臣。这一道理经久不衰,因为有理。因此君子三年不为礼,礼法一定会损坏;三年不为乐,乐一定崩坏。窃以为古代择士,先观射礼,来看清其和容之仪,并不是取一时之乐。关于射,可以区别正和邪,观德行,符合祭祀,打击敌人。古代圣王没有哪一个不相承袭的。臣窃见数年以来,射礼已废,有的因有关部门吝惜费用,便使大射有亏。臣愚以为所费的是财,所保全的却是礼。所以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现在时代更新,天下清明,臣望大射之礼仪不要废弃,圣人之教,始终进行,这样,天下就幸甚。”源乾曜不久调任梁州都督。
开元初年(713),王府的官吏中有犯法的。玄宗令左右的人寻求一个能做王府长史的人,太常卿姜皎荐举源乾曜,说他公正清明有才干,因此被召见与玄宗交谈,源乾曜交谈得神清气爽,对答得有条不紊,玄宗很是赏识,便拜为少府少监,兼王府长史。不久迁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没多久,调任尚书左丞。开元四年冬,源乾曜任黄门侍郎,代理宰相职务。仅十天,又与姚元之一同罢免了宰相职务。
当时玄宗要去洛阳,以源乾曜为京兆尹,为京师留守,源乾曜治政宽厚简朴,不严但合理。曾有仗内白鹰,因放飞时失其所在,玄宗令京兆官员捕捉。没多久在野外捕获,但那只白鹰挂在荆棘中死去,官吏都惧怕得罪,相顾失色。乾曜却慢慢地说:“事有巧的情况,死也有常理,主上仁明,应当不以此来罪责人。如果一定要处罚,我自认了,不须惧怕。”于是源乾曜便入朝自请失旨之罪,玄宗对所有情况全不问。大家佩服源乾曜临事不惧怕,并且能引过在己。他任京兆尹三年,政令始终如一。
开元八年(720)春,又任黄门侍郎,代理宰相。不久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升任侍中。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源乾曜上疏“:臣见显要官员的家中都是谋求京中的职务,贤才之士多任外官,王道要公平,不应如此。臣有三男都在京城任职。望调出二人为外官,来协调均平之道。”玄宗同意这意见,于是把他的儿子源弼由河南府参军调出任绛州司功,源薭由太祝调任郑尉。玄宗同时还下旨“:源弼等人的父亲在朝廷任要职,但很是谦虚严己,他担心的是在官吏之中不能用才失序,带头显谦让之德,请求将自己的二子调外职。左传中不是说过吗‘:晋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晋国之人,于是大和。’道之能行,仁哪里会远呢?”因此令文武百官父子兄弟三人并在京师任职的,随自己通容,依年龄资历处理,由此公卿子弟有一百余人由京官调出。不久,又有上书者,认为“国之执政,休戚相关,若不稍加恩宠,怎么能让他们尽心尽力呢”?开元十年(722)十一月,玄宗下旨凡中书门下均共食实封三百户。这一实封是由源乾曜和张嘉贞开始的。
源乾曜后又从玄宗东往泰山封禅,拜尚书左丞相,仍兼侍中。乾曜在执政的十年中,张嘉贞、张说相继任中书令,源乾曜不与他们争权,每事必推让。到李元、杜暹主持政事,源乾曜便不参议,只是同意签名而已。当初,源乾曜由姜皎所引荐,才被重用。等姜皎获罪,被张嘉贞排挤,源乾曜竟然不相救援,当时人们以此讥讽源乾曜。开元十七年(729)秋,停止了他兼任的侍中职务。这年秋天,迁任太子少师,他以他的祖父名字为师而坚决辞谢,便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开元十九年(732),玄宗到东都洛阳,源乾曜以年老多病,不堪随从,而留在京城养病。这年冬天去世。诏追赠幽州大都督。玄宗在洛阳城南门举哀,停止朝会两天。
7 旧唐书忠义传冯立原文: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
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
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
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
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
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
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译文:
冯立,同州冯翊县人。有武艺,略识文字,隐太子李建成援任为翊卫车骑将军,当做可以依托的心腹骨干。李建成被杀,他身边的人大多逃散而去,冯立感叹说:“怎麽能在太子活着时接受他的恩典,太子死后却逃避他的灾难呢!”
於是率兵进攻玄武门,苦战了很久,杀掉屯营将军敬君弘,对他自己的部下说:“可以稍稍报答太子了厂於是扔掉武器逃入荒野。不久又前来请罪,太宗数落他说:“你在东宫,暗地裹离间中伤,阻隔我们的骨肉之情,是你的罪过之一。昨天又出兵来战,杀伤我的将士,这是你的罪过之二。怎麽能逃脱一死!”冯立回答说:“献身侍奉主上,希望能舍命报效,在任之时,是没有什麽可顾忌的。”於是伏在地上抽泣,悲哀不能自已。太宗慰勉了他。冯立回去,对亲信说:“受到莫大的恩典,有幸得到救助,终生应当以死来报答。”不久,突厥来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名骑兵与虏兵在咸阳作战,杀死并俘获很多虏兵。
太宗闻讯而赞叹,拜授广州都督。以前做州牧的,大多因贪污纳贿而被蛮夷所厌恨,因此屡次因怨恨而反叛。冯立到任,不经营产业,衣食取其够用而已。曾到贪塞。感叹说:“这是吴隐之酌饮过的泉水,饮一杯泉水,哪里值得一提呢!我应当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呢,它怎麽能改变我的心性呢!”於是全都饮下而去。在职数年,很有德政,后死在任上。
8 旧唐书 唐临传 译文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他的伯父唐令则,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李勇获罪而被杀。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监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岭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的申诉冤案关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调任黄门郎。再封给他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那个原故,对那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能如此宽恕。
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年,升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兴地说:“我曾经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 ,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叫冤说屈,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皇帝奇怪问这个情况,囚犯说:“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叹很久说:“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显宗四年,因犯罪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职上,终年六十岁。
原文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
张飞:河北涿郡豪绅,三国时期蜀国著名书法家、画家,蜀汉著名将领,颇有胆识善于奇袭,曾摆疑兵计以20骑吓退曹军数千虎豹骑。 后期又出奇兵前后夹击大破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于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谋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但对部下过于严厉。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蜀汉三杰之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于暗杀,谥恒侯。
演义简介:河北涿郡屠夫,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吓死夏侯杰。入川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封五虎大将,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繁体字写作彊,彊与疆很像)、张达刺杀,时年五十五岁。
时人评价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刘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杨戏:“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
董昭:“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编辑]后人评价
《晋书·刘遐传》:“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晋书·苻生载记》:“(阎)负、(梁)殊曰:‘……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晋书·李特载记》:“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少以烈气闻。……赵廞深器之,与论兵法,无不称善,每谓所亲曰:‘李玄序盖亦一时之关、张也。’”
《晋书·秃发辱檀载记》:“傉檀曰:‘吾今新牧贵州,怀远安迩之略,为之若何?’(宗)敞曰:‘凉土虽弊,形胜之地,道由人弘,实在殿下。段懿、孟祎,武威之宿望;辛晁、彭敏,秦、陇之冠冕;斐敏、马辅,中州之令族;张昶,凉国之旧胤;赵昌、张穆、边宪、文齐、杨班、梁嵩、赵昌,武同飞、羽。’”
《魏书·长孙肥传》:“史臣曰:‘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
《魏书·杨大眼传》:“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魏书·崔延伯传》:“贼以延伯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逼蹙。(萧)宝夤亲观之,惧有亏损。延伯不与其战,身自殿后,抽众东渡,转运如神,须臾济尽,徐乃自渡。贼徒夺气,相率还营。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
《宋书·檀道济传》:“薛彤、(高)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吴)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胡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明彻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馀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
《南史·文惠太子传》:“武人略阳垣历生、襄阳蔡道贵,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
《新唐书·辛云京传》:“(从弟京杲)后从李光弼出井陉,督趫荡先驱,战嘉山尤力,(唐)肃宗异之,召见曰:‘黥、彭、关、张之流乎!’”
《宋史·贾涉传》:“金将时全、合连、孛术鲁答哥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金骁将,所谓‘赛张飞’者,既归宋,金人杀其妻,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答哥溺死,陷失太半,细军丧者几二千。”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将作大匠、屯骑校尉朝那侯青,武邑人也。机巧有算略,骁勇善骑射,所在先登陷陈。慕容俊拟之张飞。”
古稀之年客死战场,灭三国生擒三王的苏定方,为何鲜有人知?
苏定方立有不世之功,但是很遗憾的一点是苏定方后来的历史评价并不高,这和当时写史的史官有关,这个史官和苏定方间接的有一点仇恨,所以故意淡化了苏定方的事迹,在他死后,他的事迹遭到了当时一些人的打压,甚至在一些古人的评书、小说、演义当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负面角色 。但是苏定方的功劳摆在那,其事迹还是基本上记录了下来。
大唐名将苏定方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真的是超有军事才华,不仅战功显赫,三擒敌主,而且海陆通吃。苏定方的名字叫苏烈,字叫定方,是冀州武邑人,他的战绩是非常高的,就算是唐朝前期,能和苏定方一较高下的人也不多。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他父亲那些旧将一块儿拥立他为新的主将,当时他那一带家乡的人对他是非常服气,以至于只要是苏定方镇守在家乡,哪一个武装力量也不敢来惹他。
那时候河北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就是窦建德,后来苏定方就跟随了窦建德,这也是唐朝前期苏定方一直不受重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不仅是窦建德的人,后来还参加过刘黑闼的反叛,对于唐朝来说,苏定方就属于站错队了,而且他前半生运气也不好,他后来投降唐朝的时候,降的是太子李建成,所以在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他一直不太受重视。
一、讨东突厥,苏定方表现得非常出色
从投降唐朝到贞观四年,苏定方的官一直做得不大,就当了个折冲府都尉,最高也就是个营级干部,他迎来转机是在唐朝贞观三年讨东突厥的时候。讨东突厥的时候,主帅李靖赏识苏定方,且任命苏定方为前锋。苏定方在这场决定东亚命运的大决战当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当时,苏定方级别比较低,只率领200骑兵作为尖兵突前,天降大雾,突厥以为这个时候唐军不可能来,直到苏定方出现在他们的大本营前,突厥人根本没有时间组织起军队,情况非常混乱。苏定方带着他的200多人冲入了十几万人的突厥人队伍当中,东杀西砍,一瞬间就砍倒了上百个突厥人,颉利可汗就逃跑,但此时李靖带着大部队赶到了,突厥人纷纷伏地投降。
二、征讨西突厥,苏定方以步兵对骑兵,大放异彩
不过真正让苏定方大放异彩的不是贞观时期,而是唐高宗时期。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官当得越来越大,逐渐地越来越受重视。永徽七年,皇帝委任苏定方为大将,再次去攻打西突厥。这次,阿史那贺鲁整合了多个部落的兵力,兵力高达十万,而苏定方的总兵力不过一万余人,但是他打得非常巧妙。汉人的军队往往是骑兵和步兵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骑兵来攻打的时候,应该是用骑兵去对付步兵,把步兵给保护好。可苏定方反其道而行之,他派步兵突前,结成个严密的方阵,等到敌人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唐军的步兵并不出击,而是每个人手持长矛,结成一个长矛方阵。马是不会生动往矛尖上撞的,它虽然冲过来凶猛,但一看那么多的矛,一定会绕着方阵跑,那么冲击力就降低了,唐军就可以趁机放箭。
这个战术看似简单,但是要知道步兵对骑兵的时候,心理上是处于绝对劣势的,敌人马蹄声震,震天动地,那种气势若没有强大的心理,没有严格的战场纪律,没有良好的训练,根本支持不下来。由此可见,苏定方把军队训练得非常好。敌人围攻他的步兵方阵,怎么都攻不下来,苏定方看到敌人的士气逐渐衰弱,就率领着骑兵从半山腰冲下来,截击敌人的骑兵,结果阿史那贺鲁大败。这是苏定方的一破敌国。
苏定方的二破敌国破的是西突厥的都曼,这一仗,苏定方打得是兵贵神速。苏定方率领军队一日一夜行军里程在三百里以上,要知道这可是骑兵大兵团运动,一昼夜狂奔三百余里,然后赶到了敌人的阵营前,敌人被吓了一大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不仅是一日一夜狂奔三百余里,然后一到,甚至连喘口气儿都没有,立刻转入战斗,由行军队形转入战斗队形,围住了敌人的城池,并伐木做攻城器械,吓得敌人开门投降。
三、攻打百济,苏定方指挥泛海登陆作战,亦大获全胜
三破敌国,苏定方破得是百济,而且这一仗是海陆并进,是一场泛海远征,并且伴随着登陆战和水战。当时唐朝与高丽为敌,而唐高宗定了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南北夹击,不仅在北方对高丽保持压力,南方也要开辟南方战线,先灭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灭掉百济之后跟新罗联手开辟南方战线,灭掉高丽。
在讨平都曼之后不久,唐高宗就让苏定方率军征讨百济。由陆军将领变成海军将领,而且是相当复杂的登陆战,没想到苏定方仍然能胜任。苏定方率军在敌前抢滩登陆,敌人在滩头上与唐军展开了大战,但是唐军络绎不绝,导致了敌人精神的崩溃。这场泛海登陆打败了百济,之后百济举全国之力再来战,唐军又大胜。那时候,扶余城里发生了内乱,苏定方得知之后开始打心理战,他派遣尖兵登上城头,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唐军的旗帜插在城头。他知道城内已经人心惶惶,一旦见到唐军的旗帜插在城头,肯定就瓦解了,果然扶余城马上就开城降了。
结束语
所以说苏定方立有不世之功,但是很遗憾的一点是苏定方后来的历史评价并不高,这和当时写史的史官有关,这个史官和苏定方间接的有一点仇恨,所以故意淡化了苏定方的事迹,但是苏定方的功劳摆在那,其事迹还是基本上记录了下来。
看一个军人优不优秀就得看这个军人的素质,看他的临场应变能力,而苏定方不仅在陆路上是一把好手,而且指挥泛海登陆作战,也照样是一把好手,属于军事技术、军事能力超强的人。所以尽管苏定方因为屡次站错队,在早期不受重用,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因为无论是哪个时代都需要真正能干实事的人。
但是就在他死后,他的事迹遭到了当时一些人的打压,甚至在一些古人的评书、小说、演义当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负面角色,这是非常可惜的,我们需要更多地认识这位大唐名将,为其正名。
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崔琰七世孙也。祖諲,宋冀州刺史。父僧护,州秀才。祖思少有志气,好读书史。初州避主簿,与刺史刘怀珍于尧庙祀神,庙有苏侯像。怀珍曰:"尧圣人,而与杂神为列,欲去之,何如"祖思曰:"苏峻今日可谓四凶之五也。"怀珍遂令除诸杂神。
太祖在淮阴,祖思闻风自结,为上辅国主簿,甚见亲待,参豫谋议。除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员外正员郎,冀州中正。宋朝初议封太祖为梁公,祖思启太祖曰:"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天命。"从之。转为相国从事中郎,迁齐国内史。建元元年,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上初即位,祖思启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枢柄。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世不习学,民罔志义,悖竞因斯而兴,祸乱是焉而作。故笃俗昌治,莫先道教,不得以夷险革虑,俭泰移业。今无员之官,空受禄力。三载无考绩之效,九年阙登黜之序。国储以之虚匮,民力为之凋散。能否无章,泾渭混流。宜大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台府州国,限外之职,问其所乐,依方课习,各尽其能。月供僮干,如先充给。若有废堕,遣还故郡。殊经奇艺,待以不次。士修其业,必有异等,民识其利,能无勉励"
又曰:"汉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身衣弋绨,以韦带剑,慎夫人衣不曳地,惜中人十家之产,不为露台。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魏武遣女,皂帐,婢十人;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淅米见诮。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谷席,五盏盘桃花米饭。殷仲文劝令畜伎,答云'我不解声'。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历观帝王,未尝不以约素兴,侈丽亡也。伏惟陛下,体唐城俭,踵虞为朴,寝殿则素木卑构,膳器则陶瓢充御。琼簪玉箸,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斯实风高上代,民偃下世矣。然教信虽孚,氓染未革,宜加甄明,以速归厚。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又曰:"宪律之重,由来尚矣。故曹参去齐,唯以狱市为寄,余无所言。路温舒言'秦有十失,其一尚在,治狱之吏是也'。实宜清置廷尉,茂简三官,寺丞狱主,弥重其选,研习律令,删除繁苛。诏狱及两县,一月三讯,观貌察情,欺枉必达。使明慎用刑,无忝大《易》;宁失不经,靡愧《周书》。汉来治律有家,子孙并世其业,聚徒讲授,至数百人。故张、于二氏,洁誉文、宣之世;陈、郭两族,流称武、明之朝。决狱无冤,庆昌枝裔,槐衮相袭,蝉紫传辉。今廷尉律生,乃令史门户,族非咸、弘,庭缺于训。刑之不措,抑此之由。如详择笃厚之土,使习律令,试简有征,擢为廷尉僚属。苟官世其家而不美其绩,鲜矣;废其职而欲善其事,未之有也。若刘累传守其业,庖人不乏龙肝之馔,断可知矣。"
又曰:"乐者动天地,感鬼神,正情性,立人伦,其义大矣。按前汉编户千万,太乐伶官方八百二十九人,孔光等奏罢不合经法者四百四十一人,正乐定员,唯置三百八十八人。今户口不能百万,而太乐雅、郑,元徽时校试千有余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糜废力役,伤败风俗。今欲拨邪归道,莫若罢杂伎,王庭唯置钟虡、羽戚、登歌而已。如此,则官充给养,国反淳风矣。"
又曰:"论儒者以德化为本,谈法者以刻削为体。道教治世之粱肉,刑宪乱世之药石。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是以有耻且格,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然则天下治者,赏罚而已矣。赏不事丰,所病于不均;罚不在重,所困于不当。如令甲勋少,乙功多,赏甲而舍乙,天下必有不劝矣;丙罪重,丁眚轻,罚丁而赦丙,天下必有不悛矣。是赏罚空行,无当乎劝沮。将令见罚者宠习之臣,受赏者仇雠之士,戮一人而万国惧,赏匹夫而四海悦。"
又曰:"籍税以厚国,国虚民贫;广田以实廪,国富民赡。尧资用天之储,实拯怀山之数;汤凭分地之积,以胜流金之运。近代魏置典农而中都足食,晋开汝、颍而汴河委储。今将扫辟咸、华,题镂龙漠,宜简役敦农,开田广稼。时罢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则兵民优赡,可以出师。"
又曰:"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故君举必书,尽直笔而不污;上无妄动,知如丝之成纶。今者著作之官,起居而已;述事之徒,褒谀为体。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阙南史,直笔未闻。"
又曰:"废谏官,则听纳靡依。虽课励朝僚,征访刍舆,莫若推举质直,职思其忧。夫越任于事,在言为难,当官而行,处辞或易。物议既以无言望己,己亦当以吞默惭人。中丞虽谢咸、玄,未有全废劾简;廷尉诚非释之,宁容都无讯牒!故知与其谬人,宁不废职,目前之明效也。汉征贡禹为谏大夫,矢言先策,夏侯胜狂直拘系,出补讽职,伐柯非遐,行之即善。"
又曰:"天地无心,赋气自均,宁得诞秀往古而独寂寥一代!将在知与不知,用与不用耳。夫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今诚重郭隗而招剧辛,任鲍叔以求夷吾,则天下之士,不待召而自至矣。"上优诏报答。
寻迁宁朔将军、冠军司马,领齐郡太守、本官如故。是冬,虏动,迁冠军将军、军主,屯淮上。二年,进号征虏将军,军主如故。仍迁假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将军如故。少时,卒。上叹曰:"我方欲用祖思,不幸,可惜!"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
祖思宗人文仲,初辟州从事。泰始初,为薛安都平北主簿,拔难归国。元徽初,从太祖于新亭拒桂阳贼,著诚效,除游击将军。沈攸之事起,助豫章王镇东府,历骠骑谘议,出为徐州刺史。建元初,封建阳县子,三百户。二年,虏攻钟离,文仲击破之。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茬眉戍,杀戍主龙得侯及伪阳平太守郭杜羝、馆陶令张德、濮阳令王明。时虏攻杀马头太守刘从,上曰:"破茬眉,足相补。"文仲又遣军主陈靖攻虏竹邑戍主白仲都,又遣军主崔延叔攻伪淮阳太守梁恶,并杀之。三年,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大破之。文仲驰启,上敕曰:"北间起义者众,深恐良会不再至,卿善奖沛中人,若能一时攘袂,当遣一佳将直入也。"文仲在政,为百姓所惮。除黄门郎,领越骑校尉,改封随县。尝献太祖缠须绳一枚,上为纳受。永明元年,为太子左率,累至征虏将军、冠军司马、汝阴太守。四年,卒。赠后将军、徐州刺史。谥襄子。
刘善明,平原人。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卿为我卧治也!"代高宗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涂伯,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曰:"周以三圣相资,再驾乃就;汉值海内无主,累败方登;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景祚攸集,如此之难者也。陛下凝辉自天,照湛神极,睿周万品,道洽无垠。故能高啸闲轩,鲸鲵自翦,垂拱云帟,九服载晏,靡一战之劳,无半辰之棘,苞池江海,笼苑嵩岱,神祇乐推,普天归奉,二三年间,允膺宝命,胄临皇历,正位宸居。开辟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故虽休勿休,姬旦作《诰》;安不忘危,尼父垂范。今皇运草创,万化始基,乘宋季叶,政多浇苛,亿北倒悬,仰齐苏振。臣早蒙殊养,志输肝血,徒有其诚,曾阙埃露。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皞。"所陈事凡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人神庆仰,宜存问远方,宣广慈泽";其二以为"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其四以为"匈奴未灭,刘昶犹存,秋风扬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特简雄略,以待事机,资实所须,皆宜豫办";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其七以为"帝子王姬,宜崇俭约";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唐虞之美";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天地大庆,宜时择才辨,北使匈奴";其十一以为"交州险敻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今大化创始,宜怀以恩德,未应远劳将士,摇动边氓,且彼土所出,唯有珠宝,实非圣朝所须之急。讨伐之事,谓宜且停"。
又撰《贤圣杂语》奏之,托以讽谏。上答曰:"省所献《杂语》,并列圣之明规,众智之深轨。卿能宪章先范,纂镂情识,忠款既昭,渊诚肃著,当以周旋,无忘听览也"。又谏起宣阳门;表陈宜明守宰赏罚;立学校,制齐礼;广开宾馆,以接荒民。上又答曰:"具卿忠谠之怀。夫赏罚以惩守宰,饰馆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更撰新礼,或非易制;国学之美,已敕公卿;宣阳门今敕停。寡德多阙,思复有闻"。
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刬削。少与崔祖思友善,祖思出为青、冀二州,善明遗书曰:"昔时之游,于今邈矣。或携手春林,或负杖秋涧,逐清风于林杪,追素月于园垂,如何故人,徂落殆尽。足下方拥旄北服,吾剖竹南甸,相去千里,间以江山,人生如寄,来会何时!尝览书史,数千年来,略在眼中矣。历代参差,万理同异。夫龙虎风云之契,乱极必夷之几,古今岂殊,此实一揆。日者沈攸之拥长蛇于外,粲、秉复为异识所推,唯有京镇,创为圣基。遂乃擢吾为首佐,授吾以大郡,付吾关中,委吾留任。既不办有抽剑两城之用,横槊搴旗之能,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忧深责重,转不可据,还视生世,倍无次绪。藿羹布被,犹笃鄙好;恶色憎声,暮龄尤甚。出蕃不与台辅别,入国不与公卿游,孤立天地之间,无猜无托,唯知奉主以忠,事亲以孝,临民以洁,居家以俭。足下今鸣笳旧乡,衣绣故国,宋季荼毒之悲已蒙苏泰,河朔倒悬之苦方须救拔。遣游辩之士,为乡导之使,轻装启行,经营旧壤,令泗上归业,稷下还风,君欲谁让邪聊送诸心,敬申贫赠。"
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又诏曰:"善明忠诚夙亮,干力兼宣,豫经夷险,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子涤嗣。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太祖闻其清贫,赐涤家葛塘屯谷五百斛。
善明从弟僧副,官至前将军,封丰阳男,三百户。永明四年,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卒。
苏侃,字休烈,武邑人也。祖护,本郡太守。父端,州治中。侃涉猎书传,出身正员将军,补长城令。薛安都反,引侃为其府参军,使掌书记。安都降虏,侃自拔南归。除积射将军。遇太祖在淮上,便自委结。上镇淮阴,以侃详密,取为冠军录事参军。是时张永、沈攸之败后,新失淮北,始遣上北戍,不满千人。每岁秋冬间,边淮骚动,恒恐虏至。上广遣侦候,安集荒余,又营缮城府。上在兵中久,见疑于时,乃作《塞客吟》以喻志曰:"宝纬紊宗,神经越序。德晦河、晋,力宣江、楚。云雷兆壮,天山繇武。直发指秦关,凝精越汉渚。秋风起,塞草衰,雕鸿思,边马悲。平原千里顾,但见转蓬飞。星严海净,月澈河明。清辉映幕,素液凝庭。金笳夜厉,羽轊晨征。斡晴潭而怅泗,枻松洲而悼情。兰涵风而泻艳,菊笼泉而散英。曲绕首燕之叹,吹轸绝越之声。欷园琴之孤弄,想庭藿之余馨。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靓雾,垄首辉霞。戒旋醿,跃还波,情绵绵而方远,思袅袅而遂多。粤击秦中之筑,因为塞上之歌。歌曰:朝发兮江泉,日夕兮陵山。惊飙兮瀄汨,淮流兮潺湲。胡埃兮云聚,楚旆兮星悬。愁墉兮思宇,恻怆兮何言。定寰中之逸鉴,审雕陵之迷泉。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侃达上此旨,更自勤励。委以府事,深见知待。
元徽初,巴西人李承明作乱,太祖议遣侃衔使慰劳,还除羽林监,加建武将军。桂阳之难,上复以侃为平南录事,领军主,从顿新亭,使分金银赋赐诸将。事宁,除步兵校尉,出为绥虏将军、山阳太守,清修有治理,百姓怀之。进号龙骧将军,除前军将军。沈攸之事起,除侃游击将军,迁太祖骠骑咨议,领录事,除黄门郎,复为太祖太尉咨议。
侃事上既久,备悉起居,乃与丘巨源撰《萧太尉记》,载上征伐之功。以功封新建县侯,五百户。齐台建,为黄门郎,领射声校尉,任以心膂。上即位,侃撰《圣皇瑞命记》一卷奏之。建元元年,卒,年五十三。上惜之甚至,追赠辅国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谥质侯。
弟烈,字休文。初为东莞令,张永镇军中兵,累至山阳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袁粲起事,太祖先遣烈助防城,仍随诸将平石头,封吉阳县男。建元中,为假节、督巴州军事、巴州刺史、巴东太守,宁朔将军如故。永明中,至平西司马、陈留太守,卒官。
垣荣祖,字华先,下邳人,五兵尚书崇祖从父兄也。父谅之,宋北中郎府参军。荣祖少学骑马及射,或谓之曰:"武事可畏,何不学书"荣祖曰:"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君辈无自全之伎,何异犬羊乎!"宋孝建中,州辟主簿,为后军参军。
伯父豫州刺史护之子袭祖为淮阳太守,宋孝武以事徙之岭南,护之不食而死。帝疾笃,又遣使杀袭祖。袭祖临死,与荣祖书曰:"弟常劝我危行言逊,今果败矣。"
明帝初即位,四方反,除荣祖冗从仆射,遣还徐州说刺史薛安都曰:"天之所废,谁能兴之。使君今不同八百诸侯,如民所见,非计中也。"安都曰:"天命有在,今京都无百里地,莫论攻围取胜,自可拍手笑杀。且我不欲负孝武。"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余殃。今虽天下雷同,正是速死,无能为也。"安都曰:"不知诸人云何,我不畏此。大蹄马在近,急便作计。"荣祖被拘不得还,因收集部曲,为安都将领。假署冠军将军。安都引虏入彭城,荣祖携家属南奔朐山,虏遣骑追之不及。荣祖惧得罪,乃逃遁淮上。太祖在淮阴,荣祖归附,上保持之。及明帝崩,太祖书送荣祖诣仆射褚渊,除宁朔将军、东海太守。渊谓之曰:"萧公称卿干略,故以此郡相处。"
荣祖善弹,弹鸟毛尽而鸟不死。海鹄群翔,荣祖登城西楼弹之,无不折翅而下。
除晋熙王征虏、安成王车骑中兵,左军将军。元徽末,太祖欲渡广陵,荣祖谏曰:"领府去台百步,公走,人岂不知若单行轻骑,广陵人一旦闭门不相受,公欲何之公今动足下床,便恐即有扣台门者,公事去矣。"及苍梧废,除宁朔将军、淮南太守,进辅国将军,除游击将军、太祖骠骑谘议,辅国将军、西中郎司马、汝阴太守,除冠军将军,给事中,骁骑将军。豫佐命勋,封将乐县子,三百户,以其祖旧封封之。出为持节、督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迁黄门郎。
永明二年,为冠军将军、寻阳相、南新蔡太守。作大形棺材盛仗,使乡人田天生、王道期载渡江北。监奴有罪,告之,有司奏免官削爵付东冶,案验无实见原。为安陆王平西谘议,带江陵令,仍迁司马、河东内史。迁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领东平太守、兖州大中正。
巴东王子响事,方镇皆启称子响为逆,荣祖曰:"此非所宜言。政应云刘寅等孤负恩奖,逼迫巴东,使至于此。"时诸启皆不得通,事平后,上乃省视,以荣祖为知言。九年,卒,年五十七。
从父闳,宋孝建初,为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据梁山拒丞相义宣贼,以功封西都县子。累迁龙骧将军、司州刺史。义嘉事起,明帝使闳出守盱眙,领兵北讨薛道标破之。封乐乡县男,三百户。升明初,为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与豫章王对直殿省,迁右卫将军。太祖即位,以心诚封爵如旧,加给事中,领骁骑将军。累迁金紫光禄大夫。年七十六,永明五年,卒,谥定。
荣祖从弟历生,亦为骁骑将军。宋泰始初,薛安都反,以女婿裴祖隆为下邳太守,历生时请假还北,谋杀祖隆,举城应朝廷。事发奔走。历官太子右率。性苛暴,好行鞭捶。与始安王遥光同反,伏诛。
史臣曰:太祖作牧淮、兖,始基霸业,恩成北被,感动三齐。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睹人雄,希风结义。夫谏江都之略,似任光之言,虽议不独兴,理成合契,盖帷幕之臣也。
赞曰:淮镇北州,获在崔、刘。献书上议,帝念忠谋。侃奉潜跃,皇瑞是鸠。垣方带砺,削免虚尤。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1)春,正月,李靖帅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破之。突厥颉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其众一日数惊,乃徙牙于碛口。靖复遣谍离其心腹,颉利所亲康苏密以隋萧后及炀帝之孙政道来降。乙亥,至京师。先是,有降胡言“中国人或潜通书启于萧后者”。至是,中书舍人杨文请鞫之,上曰:“天下未定,突厥方强,愚民无知,或有斯事。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须问也!”
(1)春季,正月,李靖率领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进驻恶阳岭,当夜,突袭定襄城,取得大胜。突厥颉利可汗想不到李靖出兵如此神速,大惊失色道:“唐朝没有倾全国兵力北来,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到这里。”突厥兵一天内数次受惊,于是将牙帐迁移至碛口。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心腹,颉利的亲信康苏密携带隋萧后及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投降唐朝。乙亥(初九),到达长安,先前,有投降的胡人称“唐朝有人私下与隋萧皇后通书信。”到此时,中书舍人杨文请求讯问,太宗说:“大唐未定天下时,突厥正当强盛,百姓愚昧无知,或许会有这种事,现在天下已安定,既往的过错,又何须追问呢。”
李世出云中,与突厥战于白道,大破之。 李世出兵云中城,与突厥兵大战于白道,突厥大败。
(2)二月,己亥,上幸骊山温汤。
(2)二月,己亥(初三),太宗驾临骊山温泉。
(3)甲辰,李靖破突厥颉利可汗于阴山。
(3)甲辰,(初八),李靖在阴山大败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
先是,颉利既败,窜于铁山,馀众尚数万;遣执失思力入见,谢罪,请举国内附,身自入朝。上遣鸿胪卿唐俭等慰抚之,又诏李靖将兵迎颉利。颉利外为卑辞,内实犹豫,欲俟草青马肥,亡入漠北。靖引兵与李世会白道,相与谋曰:“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以其谋告张公谨,公谨曰:“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柰何击之!”靖曰:“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遂勒兵夜发,世继之,军至阴山,遇突厥千余帐,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喜,意自安。靖使武邑苏定方帅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牙帐七里,虏乃觉之。颉利乘千里马先走,靖军至,虏众遂溃。唐俭脱身得归。靖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擒其子叠罗施。颉利师万余人欲度碛,李世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度,其大酋长皆帅众降,世虏五万余口而还。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露布以闻。
先前,颉利兵败后,逃窜到铁山,残余兵力尚有数万人。颉利派执失思力谒见太宗,当面谢罪,请求倾国降附,自己入朝抵罪。太宗派鸿胪寺卿唐俭等人抚慰,又令李靖领兵迎接颉利。颉利外表谦卑,内心尚在犹豫,想等到草青马肥的时候,再逃回到漠北重整旗鼓。李靖率领兵马与李世在白道会合,相互谋划道:“颉利虽然被打败,其兵马还很强大,如果走碛北一带,颉利可依靠旧部族,道路阻隔而且遥远,恐怕一时很难追上。现在朝廷的使节已经到了突厥营地,突厥颉利可汗一定觉得宽慰,如果挑选精锐骑兵一万人,带着二十天的粮草前去袭击,可以不战而生擒颉利。”二人将他们的计谋告诉张公瑾,张公瑾说:“圣上已下诏接受他们投降,大唐的使者在对方,怎么能进攻呢?”李靖说:“当年韩信就是靠偷袭打败齐国的。唐俭等人不值得怜惜!”于是率兵夜间出发,李世随后,行军到阴山,遇上了突厥一千多营帐,全部俘获令随唐军。颉利见到大唐使者唐俭后十分高兴,内心稍稍安定。李靖派武邑人苏定方带领二百名骑兵做为前锋,趁大雾秘密行军,距离突厥牙帐只有七里,突厥兵才发现,颉利乘千里马先逃,李靖大军赶到,突厥兵纷纷溃败。唐俭及时脱身回到唐朝。李靖军队杀死突厥兵一万多人,俘虏男女十余万人,得牲畜数十万头,杀掉隋义成公主,生俘她的儿子叠罗施。颉利率领一万多人想要渡过沙漠,李世军队守住碛口,颉利兵至,通不过去,手下的部族首领均率兵众投降,李世俘虏五万多人还朝。开拓土地从阴山北到沙漠,捷报迅速传到了朝廷。
(4)丙午,上还宫。
(4)丙午(初十),太宗回到宫中。
(5)甲寅,以克突厥赦天下。
(5)甲寅(十八日),因平定突厥而大赦天下。
(6)以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守侍中王为侍中;守户部尚书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少卿萧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
(6)任命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守侍中王为侍中;守户部尚书戴胄为户部尚书,参予朝政;太常寺少卿萧为御史大夫,与宰相一同参议朝政。
(7)三月,戊辰(初三),唐朝任命突厥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
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四方夷族首领齐集宫阙请求太宗做天可汗,太宗说:“我既做了大唐天子,又要做天可汗吗?”文武大臣以及四方各族首领齐呼万岁。此后给西北各族首领的玺书中,均署名“天可汗”。
庚午,突厥思结俟斤帅众四万来降。
庚午(初五),突厥首领思结俟斤率四万多军队投降唐朝。
丙子,以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
丙子(十一日),唐朝任命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
初,始毕可汗以启民母弟苏尼失为沙钵罗设,督部落五万家,牙直灵州西北。及颉利政乱,苏尼失所部独不携贰。突利之来奔也,颉利立之为小可汗。及颉利败走,往依之,将奔吐谷浑。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苏尼失执送颉利。颉利以数骑夜走,匿于荒谷。苏尼失惧,驰追获之。庚辰,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帅众奄至沙钵罗营,俘颉利送京师,苏尼失举众来降,漠南之地遂空。
起初,始毕可汗重用启民的舅父苏尼失为沙钵罗设,统领五万户的部落,建牙帐在灵州西北。等到颉利政局混乱,惟独苏尼失部没有二心。突利投奔大唐,颉利立苏尼失为小可汗。此后颉利溃逃,前往依附苏尼失,想去投奔吐谷浑。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领兵进逼,让苏尼失交出颉利。颉利率几名骑兵趁夜逃跑,藏在荒山野谷中。苏尼失害怕,急忙派骑兵将颉利抓回。庚辰(十五日),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领大批兵力包围沙钵罗营帐,俘虏颉利送回京都长安,苏尼失举兵投降,漠南地区于是空旷无人。
(8)蔡成公杜如晦疾笃,上遣太子问疾,又自临视之。甲申,薨。上每得佳物,辄思如晦,遣使赐其家。久之,语及如晦,必流涕,谓房玄龄曰:“公与如晦同佐朕,今独见公,不见如晦矣!”
(8)蔡成公杜如晦病重,太宗先派太子前去询问病情,后又亲去探视。甲申(十九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物品,都要想起如晦,派人将物品赐给他家里。时间长了,提到如晦,定要流下眼泪,对房玄龄说:“你与杜如晦一同辅佐朕,现在只见到你,见不到如晦了!”
(9)突厥颉利可汗至长安。夏,四月,戊戌,上御顺天楼,盛陈文物,引见颉利,数之曰:“汝藉父兄之业,纵*虐以取亡,罪一也。数与我盟而背之,二也。恃强好战,暴骨如莽,三也。蹂我稼穑,掠我子女,四也。我宥汝罪,存汝社稷,而迁延不来,五也。然自便桥以来,不复大入为寇,以是得不死耳。”颉利哭谢而退。诏馆于太仆,厚廪食之。
(9)突厥颉利可汗被押送到长安。夏季,四月,戊戌(初三),太宗在顺天门城楼,陈列大量文物,召见颉利,责备他说:“你借父兄立下的功业,骄奢*逸自取灭亡,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几次与我订盟而反复背约,这是第二条罪状。你自恃强大崇武好战,造成白骨遍野,这是第三条罪状。践踏我大唐土地上的庄稼,抢夺人口,这是第四条罪状。我原宥你的罪过,保存你的社稷江山,而你却数次拖延不来朝,这是第五条罪状。自从武德九年我与你在渭水便桥订盟以来,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行为。就因这一点可免你一死。”颉利痛哭谢罪,退下宫去。太宗下诏让其住在太仆寺,赐给丰厚的食物。
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上皇召上与贵臣十馀人及诸王、妃、主置酒凌烟阁,酒酣,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为寿,逮夜而罢。
太上皇李渊听说擒住了颉利可汗,感叹道:“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不能报仇;现在我的儿子能一举剿灭突厥,证明我托付的人是对的,我还有什么忧虑呢!”太上皇召集太宗皇帝与十几位显贵大臣,以及诸王、王妃、公主等,在凌烟阁摆下酒宴,酒喝到兴处,太上皇自己弹奏琵琶,太宗翩翩起舞,公卿大臣纷纷起身祝寿,一直到深夜。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突厥、铁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请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落,则永无患矣。”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纵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存其本族而已。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况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馀,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永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徵以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雠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柰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东汉末年,先有黄巾起义,后是军阀混战,再加上瘟疫与天灾,人口锐减,十室九空,整个天下乱成一团,即使国家乱成这个样子,东汉各地方政权仍然可以吊打周边胡人,不像统一三国的西晋,光是对付凉州的秃发部鲜卑人,就打了整整十年时间。
三国时期,最主要的外敌是鲜卑、乌桓、匈奴、羌、氐等外族,在东汉强大时,这些外族原本是臣服于东汉朝廷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外族对于东汉朝廷也是时降时叛,而在汉末,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无法控制地方,更不能控制周边外族了,所以外族是一定会仗着武力想要进入中原的。
整个三国时期,胡人都被阻止在中原之外,一是因为三国政权实力的强大,虽然内部打成一团糟,但是对于外部仍然强力防范;二是因为有着诸多边将的镇守,有他们抵御外族,外族才不能入侵中原,你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边将在镇守边境吗?
1、公孙瓒
公孙瓒是跟袁绍争河北四州的军阀,但被袁绍打败,公孙瓒能够成为汉末北方最大的势力之一,其原因就是他一直是东汉的边将,在边境负责防御外敌,然后因为战功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公孙瓒是河北迁安人,出身贵族的庶出子弟,因为一表人才而被太守召为女婿,后来成为辽东属国长史,辽东地处北方,周边胡人很多,有鲜卑、乌桓、匈奴等胡人,公孙瓒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公孙瓒带了数十名骑兵在塞外巡逻,遇到了数百名鲜卑骑兵,双方人数相差悬殊,如果选择逃走的话,根本逃不过人家游牧民族,公孙瓒选择了硬拼,带着几十人冲向对方数百人,结果一下子把对方打蒙了,双方损失过半,但公孙瓒好歹活了下来,并且闯出了名气,因为这一战,公孙瓒被朝廷任命为县令。
东汉末年的北方边境一直就不太平,汉人张纯联合乌桓首领丘力居在右北平郡及辽西郡一带反叛,攻占了城池,当时公孙瓒率领三千骑兵打败张纯及乌桓人,迫使部分乌桓人投降东汉,公孙瓒因此被朝廷封为中郎将。
黄巾起义期间,公孙瓒仍然在辽东及辽西一带抵御外敌,在此期间,公孙瓒组建了一支由白马和精锐士卒组成的骑兵,号称白马义从,这支军队骑的是清一色的白色,并且善于骑射,作战勇猛,很快在边境闯出名声,一般的外敌不敢进犯公孙瓒镇守的边境,公孙瓒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后来东汉朝廷委派宗室刘虞出任幽州牧,是幽州的最高长官,而公孙瓒则成刘虞名义上的上司,刘虞以怀柔的手段对待胡人,而公孙瓒则主张以武力对待胡人,两人政见不同,起了矛盾,但双方的矛盾并未公开化。
公孙瓒常年镇守边境,有军功,并且勇猛善战,公孙瓒曾以步骑两万人打败数十万青州黄巾军,俘虏7万人,斩首3万人,是除曹操之外,打败青州黄巾军取得最大战果的东汉将领,一时之间名声大震。
由于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公孙瓒虽为刘虞部将,但有自己的势力,并逐渐壮大,攻杀了刘虞,占据大半个幽州,成为一方军阀,因为与袁绍争夺北方而失败自焚而死,公孙瓒镇守的北方幽州边境,虽然不太太平,但至少守住了边境,没让胡人大规模进入汉地,公孙瓒算是边将的一员。
2、公孙度与公孙康父子
公孙度是辽宁辽阳人,原本是玄菟郡的小吏,玄菟郡是汉朝设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汉四郡之一,辖地包括今朝鲜的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省、吉林省西部一带,公孙度因为得到了玄菟太守公孙琙的赏识,被推荐为冀州刺史,不久被免官,后来在徐荣的推荐下,董卓任命他为辽东太守,从此公孙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地方割据势力。
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时,以残酷的手段打击不服从他的豪强世家,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公孙度西征乌桓,东伐高句丽,北和夫馀,甚至还跨过渤海,从辽东半岛将势力扩散到山东半岛,攻取了青州下辖的东莱各县,设立了营州刺史管理当地,建立了进入中原的前进基地。
公孙度眼见中原陷入混乱,趁机割据辽东擅自称王,就连当时曹操拉拢公孙度,封他为张侯,公孙度居然不屑一顾,公孙度建立的辽东割据政权在当时当地就是个小霸王,不仅打得外族不敢进犯,而且还臣服了夫馀、高句丽等强国。
公孙度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职位,此时的辽东处于强盛时期,曹操在白狼山之战打败了收留袁尚、袁熙的乌桓人后,袁尚、袁熙逃到了辽东公孙康处,公孙康杀了袁尚与袁熙并将首级献给了曹操,表面上臣服曹操,实际上还是割据一方。
公元209年,公孙康率军攻打高句丽,攻破了高句丽都城,之后还派兵讨伐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濊,一时之间,辽东政权威震东北,成为三国之外的第四个政权,公孙度与公孙康父子建立的辽东政权虽然是独立的割据政权,但同样属于汉人政权,这在本质上跟袁绍、曹操这样的割据军阀没有区别。
由于辽东政权的强大存在,周边的胡人基本不敢侵犯,反而是辽东政权征服了不少周边政权,同时因为其内部相当稳定,收留了很多从中原流亡到辽东的士人,形成乱世之中相当安稳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中原北方的一道屏障。
但是,在公元238年,辽东政权被司马懿率军灭亡,司马懿把辽东15岁以上的男丁全杀了,并将辽东百姓四万多户迁往内地,这样的行为等于放弃了辽东,虽然此地仍然有魏朝的军队镇守,但由于人口没了,逐渐有胡人渐渐填补辽东的权力真空,开始逐渐南下,后来的五胡乱华就是如此造成的。
3、牵招
牵招是河北武邑人,少年时期是刘备的好友,后被袁绍征为从事,帮袁绍统领乌桓骑兵,袁绍败亡后,牵招投靠了曹操,曹操攻打袁谭时,乌桓峭王想率军支援袁谭,牵招出使乌桓,劝说峭王,并当场想要斩杀辽东使者,只因为辽东想封乌桓峭王而拒绝曹操的任命,因此让乌桓人刮目相看。
牵招后来跟随曹操一起参与了白狼山之战,并被曹操任命为护乌桓校尉镇守边境,曹丕时代,牵招被任命为护鲜卑校尉,驻扎在昌平,牵招主要采用招抚的手段安抚胡人,并让胡人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
牵招还担任过雁门太守,以镇守边境,多次击败胡人的进犯,同时以离间和军事打击的手段对待胡人部落,牵招联合鲜卑部落的泄归泥打败了另一鲜卑首领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然后安抚鲜卑人,并将部分鲜卑有才识的人送到洛阳的太学读书,改善了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牵招还亲自率军救援了被轲比能包围的护乌桓校尉田豫,与田豫联合歼灭敌人,并再次打败轲比能,有牵招在,轲比能无法坐大,要知道轲比能是三国时期鲜卑最接近统一的首领,牵招始终牵制着轲比能,并成功镇守了曹魏的北部边境。
4、田豫
田豫是天津人,年轻时曾经投靠过刘备与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后,田豫投靠了曹操,218年,正是曹魏的多事之秋,刘备与夏侯渊的汉中之战正在进行的时候,西北的乌桓无臣氐开始反叛,曹操派出曹彰与田豫负责平叛,曹彰负责军事作战,田豫负责谋划战略,两人合力大破乌桓军队,并且击败了前来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
魏文帝时期,田豫担任护乌桓校尉,镇守边境,为了防止胡人部落联合在一起进攻边境,田豫采取了离间计,在胡人部落之间挑拨离间,联合一支打击另一支,分化胡人,并在军事上给予胡人打击,一时之间,田豫的名声很大。
田豫有一次率领一百多人进入了乌桓王骨进的部落,命令手下宣布骨进的罪证,直接将骨进斩首示众,田豫的这一行为跟汉朝傅介子一样,是带着自信来的,没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田豫也不敢这么做,正因为如此自信,骨进的部将都不敢有所行动,胡人皆臣服。
田豫当了9年的护乌桓校尉,在胡人之中的名声很大,后来受到幽州刺史王雄的诬陷,被调到汝南当太守,《三国志》作者陈寿将田豫与满宠、郭淮共列一传,说明田豫是文武双全的将领,镇守边境9年,不仅仅守住了过境,而且还瓦解了胡人的联合,使其胡人保持分裂状态,有利于中原的稳定。
5、毌丘俭
毌丘俭是山西闻喜人,出身没落世家,酷爱读书,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曹丕选为陪同太子读书的郎官,可见毌丘俭有很高的文学才能,曹睿即位为帝后,毌丘俭开始平步青云,后担任荆州刺史,上书建议曹睿讨伐辽东公孙氏政权,曹睿同意,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率军讨伐辽东。
但是毌丘俭讨伐辽东的军事行动没有成功,之后,曹睿派出司马懿为主将,毌丘俭为副将,联合讨伐辽东,最终成功,此战毌丘俭也有功劳,战事结束后,司马懿回军,毌丘俭留守辽东,成为镇守边境的边将。
因为司马懿在辽东屠城,并且迁走了大部分百姓,导致辽东空虚,高句丽则趁机发兵攻打辽东并攻破了西安平,不久,毌丘俭率军讨伐高句丽,两军对战时,毌丘俭全歼高句丽主力,并攻破高句丽国都,灭亡其国。
第二年,高句丽流亡皇室成员复国,再次反叛,毌丘俭率军兵分两路讨伐高句丽,魏军一路向东北方向继续追击高句丽残余势力,高句丽王一直逃到了肃慎,不久病死,另一路则沿着朝鲜半岛向南攻打,打败高句丽的盟友濊貊等部,灭亡了朝鲜南部的三韩王国,魏军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这是三国时期,魏国最远的一次对外征战。
战争结束后,毌丘俭在玄菟郡不耐城立下石碑,刻石记功,这块石碑于1906年在吉林省集安市被发现,这是魏军对外获取的最大战争胜利,彻底地解决了东北方向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并将魏国的势力扩散到朝鲜半岛最南部及如今的远东地区,使得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汉四郡全部并入魏国。
在所有边将中,毌丘俭的战功是最大的,但是,司马氏掌控了曹魏政权后,毌丘俭被调到淮南,因为不满司马氏专权,毌丘俭和文钦发动了叛乱,因为矛盾重重,叛乱最终被司马师镇守,毌丘俭在逃亡路上被平民射杀。
6、梁习
梁习是河南商丘人,最初就是小官吏,后来投靠了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县长,因为政绩突出,被曹操提拔为并州刺史,并州地处边陲,当时曹操刚刚收复并州,其辖区内并不稳定,梁习出任并州刺史,使用恩威并济的手段安抚了一大批豪族与百姓。
梁习还迫使匈奴各部臣服,面对其他胡族,梁习也能做到恩威并济,梁习曾经斩杀过鲜卑部落的一名首领,名叫育延,当时育延率领5000鲜卑骑兵进入并州与梁习进行交易,结果有鲜卑人仗着强势欺压当地百姓,被梁习手下官员抓了起来,这引发了鲜卑人的反弹,准备与梁习开战,梁习直接责骂对方,并当场斩杀鲜卑首领育延。
梁习这一行为与乌桓王的行为类似,都是在劣势情况下,不畏强势依法办事,靠的就是魏国背后的实力,这种行为颇具胆识,而且能威慑胡人,梁习杀了鲜卑首领后,尽管对方有5000人,但都不敢对抗,直接溜走,这说明汉人在当时是何等血性之人,这就是守为过境的将领,所以胡人轻易不敢侵犯边境。
梁习还杀死了反叛的乌桓王鲁昔,鲁昔因为思念妻子,擅自违抗曹操的命令,带领手下军队进入并州迎接妻子,结果被梁习知道,派出鲜卑骑兵射杀了鲁昔,平息了一场可能的叛乱行为,曹丕时代,梁习率军击败过鲜卑首领轲比能。
梁习文武双全,治理地方既有政绩,又能阻止胡人作乱,守卫过境,还斩杀过两名胡人首领,威震边境,有这样的边将镇守,外族不敢入侵。
7、阎柔
阎柔是北京人,少年时期在乌桓与鲜卑当俘虏 ,非常熟悉胡人,后在鲜卑的帮助下,成为护乌桓校尉,后阎柔协助刘虞对抗公孙瓒,刘虞被杀后,阎柔投靠袁绍,因为阎柔熟悉胡人,袁绍让其镇守北方,与乌桓和鲜卑人打交道。
官渡之战后,阎柔率领部下鲜卑与乌桓骑兵投靠曹操,再次被封为护乌桓校尉,并跟随曹操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前,阎柔与张辽并肩作战,击败乌桓,曹丕时代,阎柔被封为度辽将军,统领幽州兵马,镇守边境。
8、王雄
王雄是山东临沂人,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祖父,在曹丕时期担任幽州刺史,王雄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就是派出一个叫韩龙的刺客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当时的轲比能是鲜卑最有作为的首领,并有统一鲜卑各族的趋势,王雄直接派人杀了轲比能,导致鲜卑各部落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内乱,无法凝聚,这就为曹魏减轻的边防压力,王雄的功劳最大。
9、霍弋
霍弋是湖北枝江人,其父叫霍峻,是当地豪族,刘备主政荆州时,霍峻成为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备进入益州后,带着霍峻,与刘璋发生冲突后,刘备留霍峻镇守葭萌城,成为刘备在益州唯一的后方,霍峻仅靠数百士兵镇守葭萌城一年有余,成功地挡住了刘璋的攻击,张鲁的诱惑。
霍峻去世后,霍弋继承其父的爵位,并进入进行担任郎官,成为太子舍人,诸葛亮去世后,霍弋先担任庲降都督阎宇的参军、护军,后被任命为永昌太守,辖地在云南西部及缅甸东部一带,当地的少数民族不服蜀汉统治,经常发生叛乱,霍弋率军平定了叛乱,之后开始镇守南中,维持了南中几十年的和平。
263年,魏国攻打蜀汉,刘禅投降,身为南中都督的霍弋请求派兵支援,但被刘禅拒绝,蜀汉灭亡后,霍弋依然镇守南中,并上表司马昭归顺,仍然被司马昭任命为南中都督,镇守南中,之后霍弋在司马昭的命令下,发兵救援交阯郡吏吕兴,并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使其归入后来的西晋。
霍弋从为蜀汉镇守南中,到为西晋镇守南中,一直是守卫过境的将领,保证中原政权南部边境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