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和四川人吵架哈哈哈哈哈

千万别和四川人吵架哈哈哈哈哈,第1张

微博有个热门讨论——“除了你家乡,哪里的方言最好听?”

不少网友把票投给了四川话

理由是: 四川话骂人特好听。

有朋友特地叮嘱:千万别和四川人吵架!

原因是,你会被气笑的。

1

吵架不笑场

是对四川人最大的尊重

确实如此,四川话真的太好玩了。

之前一张四川人骂人的,就在网上火过。

就连不少四川本地人看了也笑疯了。

四川话骂人,里面大有道道。

叠字骂人是基础:

哪个没良心的往楼下乱扔渣渣(垃圾)

我看你硬是瓜兮兮~

吃个铲铲

他咧个人看到起机灵,实际上莽戳戳咧

专门用语是对骂人的尊重,如:

瓜娃子(形容人很傻)

我说你个瓜娃子

扯筋cě jīn(纠缠不休)

我说你那个人莫瞎扯筋

这还不算,四川人骂人还有专门的歇后语。

比如

“狗撵摩托——你懂不懂科(ko)学”;

“你给老子是二流子骂街——胡说八道”;

“我看你是碎米吃多了——啰嗦得很”;

“茅斯(厕)头打灯笼——照屎(死)啊”;

“老子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

四川人和四川话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欢乐呢?

2

四川人说话

一直特别萌

四川人讲话喜欢用的叠音,几乎所有日常场景,都有它。

这就给人特别可爱的感觉。

吃米饭不叫吃米饭,叫“吃莽莽”(一声)。

吃肉不叫吃肉,叫吃嘎嘎。

杯盖不叫杯盖,叫盖盖盖。

小葱不叫小葱,叫“葱葱儿”。

傻不叫傻,叫“哈戳戳”,或者“瓜兮兮”。

虫子不叫虫子,叫“虫虫儿”

(以上内容均来自社长的四川同事)

这种特色,使得明明是严肃场合,也显得跟开玩笑似的。

比如,在吃面时,说了不加葱还是有大块葱花,气得要跟老板算账,嘴里却变成了:

不仅说叠音,好多叠字后面,还总要加一个儿化音。

比如“虫虫儿”并不是表示虫子很可爱,而是四川人对于虫子的标准叫法。

即使很害怕一条虫子,四川人说出口的也是:“啊!虫虫儿!”

在外地人看来,这简直“嗲死个人咯”。

他们还创造出无数多的语气词,加在不同的语气后面。

比如“噻”“耶”“哈”“嘛”“啰”“咧”等等等等。

配合四川人独特的拖尾音习惯,说的每句话仿佛都在撒娇一般。

“耶~~~你好凶(能干)哦。”

“就是噻~~~这个月工资又要莫得了。”

“还不允许大家有点口~~~音嗦?”

说一句话,就像在过九曲十八弯。

小说《盗官记》的作者马识途曾说: 四川人的对话经常是用拐个弯、很有趣味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很优美的。

**《捉妖记2》,特地请四川人李宇春担任剧中大反派。

李宇春的四川口音一出,特别萌,明明是坏人,却有种自带傲娇的属性。

网友纷纷表示,四川人李宇春的表现“十分惊喜”。

不仅萌,四川方言还无比魔性。

在四川话中,好多词语都被表达得很夸张。

说笑得很开心,要说“脸都笑烂了”。

说吃得很饱,要说“肚脐眼都吃来涨翻起了”。

骂一个人心眼儿坏,则要说“屁儿心心都是黑的!”

他们对动词的使用别具一格。

吃面,要用“副”。

翻译:老板,你这个面太少了,我两口就吃完了。

掰馍馍,要用“mie”。

翻译:老大!把你手头的锅盔掰一半给你弟弟吃行不行哇。

喝饮料,用的是“壁”。

翻译:可乐拿过来给我喝两口?

这些“魔性”的用词,恰恰是一种生动的表达,让四川话有了一种独特的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四川话千篇一律。

3

十里不同音

骂人有讲究

传说,四川人傲娇到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是用本地方言教的。

不少外地朋友抱着“无论如何四川话我还是听得懂“的心态来四川玩。

结果一出成都就会陷入一种“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不是说好了四川话能听懂嘎???”的懵圈状态。

您可别误会了四川,博大精深的四川方言,说是十里不同音也不为过。

从古至今,四川省经历过好几次人口变迁,当今四川话是古蜀语与很多外来语一起融合发展而来的。

根据山东外国语大学的研究,四川话和多种汉语方言有亲缘关系:

一般来讲,大家能听懂的被称为西南官话,包括了川中方言、成都话、广元话,覆盖了广元、遂宁、资阳、成都、绵阳、达州等等地区。

举几个例子:

我喊个猪儿就回切了=我打个出租车就回去了

弯酸= 挑剔

川中方言里,有一出口就能被外地人”弯酸”的hf、nl不分,有时间不妨让你身边的四川朋友来一段下面的绕口令——

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六六妞妞去放牛,大牛小牛有六头。六六拉着大牛走,妞妞牵着小牛遛。 六头牛,牛六头,六六妞妞,妞妞六六都爱牛。

甚至——

再来聊聊最难懂的四川方言之一——叙永话。

叙永话包括叙永和古蔺方言,不仅外地人,连四川本地人都完全听不懂在说些什么。

来,看几道叙永话65级考试题,体验下当年被考试支配的感觉:

1 与“吊儿郎当“意义较相近的是

A、日谜倒眼

B、无滋蛙优 

C、渣迷绿眼 

D、牛批实眼 

E、癌谜癌眼

2 “灯儿啊逛勒、西儿达痴”意思是指

A、形容家头边有个儿娃子,叉腰肌和体能上都还不行。

B、形容态度不严肃,没大没小。

C、形容内强外弱,见不得世面。

D、形容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3 请试试解释以下叙永方言:

“曲克”

“斗头”

当当当,答案揭晓,你做对了几道呢?

1、B

2、B

3、曲克=出去;斗头=对头

再来看看用不同的四川方言如何怼人吧,保证学过之后你在四川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广元话:掘货=没水准。

自贡话:西儿把=质量差!

凉山话:大爬虾=一身肥肉没有劲。

雅安话:軃(tuo)神=衣衫松垮,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者。

泸州话:绍皮=丢脸。

4

“优美”的四川人

“优雅”的四川话

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大冬天的,冻得浑身发抖的妹子,想小鸟依人依偎在男朋友怀里取暖。

按照电视剧里的桥段,妹子应该娇滴滴地说:“亲爱的,好冷好冷呀。”

然而到了四川老妹儿这里却变成——“给劳资抱紧点哦,劳资都要冻死咯!”

四川女生优雅(泼辣),四川男人耙耳朵(褒义)几乎是全国人民皆知的事实了。

之前,有个成都小哥还上了热搜。

当然,四川男人并不怂,只是顾家爱老婆。再说了,四川男人在家门外也是吃苦耐劳,豪爽的好男儿。

四川地理位置和气候,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

比如,火锅:

伤心凉粉:

四川,尤其是成都,是个复杂又矛盾的地方。

你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隔壁街头,你又能欣赏到悠哉游哉喝茶遛鸟打麻将的闲人。忙碌与闲适,就犹如热烈的火锅和醇厚的清茶,熔炼在天府之国的血液里。

四川话也是如此,直白又委婉,要不然,怎么会说不要和四川人吵架,你会被他们气笑呢。

四川人的泼辣,让他们“路见不平就拔刀“,不乐意就是不乐意,骂起人来嘴上毫不嘴软。

虽说四川话骂起来人来很萌,但四川人真要发起火骂起人来,那气势,十条街外都能感受得到。

不过,可别害怕,四川人也不是没事就发飙的小怪兽。

毕竟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四川人的性格可软萌可直爽。

“老哥!吃哒莫嘚?走哪儿切哦”

“切滨河路撸串串儿哇”

“走咯,一路切一路切!“

操着四川话,喝着夜啤酒,和兄弟姐妹们龙门阵一摆,巴适得板。

给文章点个赞,说说你知道的好玩的四川方言吧~

四川话的词缀与普通话相比有较大差异。首先,四川话中拥有部分普通话中没有的特有词缀,例如四川话中常见的动词词缀“倒”可以组合为“估倒”(逼迫)、“谙倒”(猜测)、“马倒”(欺压)、“默倒”(以为)、“审倒”(小心试探)、“阴倒”(不张扬)和“幽倒”(注意)等常用语。再如“头”在四川话中也是一个极常见的动词词缀,可以组成如“学头”、“看头”、“搞头”、“吃头”、“做头”、“讨论头”、“复习头”等常用语,如“钓鱼城有没得耍头”在四川话中意为“钓鱼城好不好玩”。

第二,四川话中部分词缀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但使用范围和附加含义却有很大差异,如四川话中名词词缀“子”可以构成“蜂子”(蜜蜂)、“耳子”(木耳)、“砣子”(拳头)、“羊子”(羊)、“烟子”(烟)、“今年子”(今年)、“明年子”(明年)等普通话中没有的词汇,同时四川话中还有“分分子”、“角角子”、“两两子”、“斤斤子”这类由量词重叠后加词缀“子”,用来表数量少的特殊用法,例如“你咋个净给我些角角子”在四川话中意为“你怎么只给我角票”。

另外,北京话中没有儿尾词,其词缀“儿”都以儿化的形式出现,但四川话中有“裤儿”、“帽儿”、“娃儿”、“刀儿”、“偷儿”、“样儿”、“锅儿”等大量儿尾词。同时名词词缀“家”在四川话中一方面可以用来表示人群之间的对立,如“姑娘家”与“儿娃子家”、“婆娘家”与“男人家”、“娃儿家”与“大人家”(这种情况下“家”词缀还可以重叠表轻视,如“儿娃子家家的,还啬得很”在成都话中意为“男孩子怎么这么吝啬”);另一方面“家”词缀还可以表时间,如“春天家”、“白天家”、“往回家”等。

扩展资料: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话。

参考资料:

四川话

吵架不是拉皮,是扯皮

下边是常见四川话:

婆娘——老婆、或者骂女人的意思

  妹崽——女孩的意思,如“潭妹崽”就指姓潭的女孩

  要台——临时加餐,不是正餐。如“打要台”,“要台”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乡音——便宜的意思,如“这东西很乡音”,意思是这东西卖的很便宜

  脑壳——脑袋

  酸寒菜——泡菜

  背时——倒霉,如“该背时”,就是何该倒霉的意思

  稀客——就是很少来的客人

  新姑央儿——新娘

  哄人——骗人的意思

  传传、锤子、鸡八——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也是骂人的语气词语。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龟儿子——骂人的词语

  摆龙门正——就是闹家常的意思,通常几个人一起

  哦屎(屙屎)——拉屎

  杀个了——完了。如“锅里的饭杀个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爪子——做什么。如“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

  幺——最小的意思。如“幺爸”,就是最小的叔叔的意思

  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并不是得痢疾的意思,得痢疾主要是上吐下泻,是肠胃疾病。

  摆子——就是瘸子的意思。如“周摆子”,就是姓周的瘸子。但摆子的程度没有瘸子严重,摆子只是走路一拐一拐的。

  桑怕儿——桑葚。桑树上的一种果实。

  打梦脚——走神

  哈巴儿——傻子的意思

  客嘛儿——青蛙。干客嘛儿指在陆地上生活的蛙

  紧到说——就是一直在说,唠叨的意思。

  摇裤儿——内裤,指短的内裤

  靠沙罐儿——枪毙犯人

  棱叶子——指生活作风不正派的女同志(慎用!!)

  嘎嘎——肉。一般小孩子常用这个词语。

  包谷——玉米。“搬包谷”指收割玉米。

  追(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

  摸包儿匠——指小偷。一般指大街上的偷窃者。

  鬼迷日眼—— 形容人行为怪异

  仙人板板——祖宗。“日你仙人板板”就是操你祖宗的意思。有时也做语气词语。

  茧八浪——说话口吃的人。

  耙(pa)耳朵——指怕老婆的男人。耙就是软的意思,意思是耳朵让老婆拧软了。

  耙——软。如“这肉煮得黑耙”,意思是“这肉煮的很软”。

  笔开水——倒开水。一般指从容器中倒出液体。

  老子——我。如“这事老子不干”意思是“这事我不愿意(做)”

  卖麻批——指女性卖*。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有——你家或你。如“有妈2月28日生”意思是说“你妈2月28日过生日”

  老汉儿——老爸。 有老汉儿——你老爸。

  谷子——稻谷 打谷子——收割稻谷

  钱纸/纸钱——冥币。烧钱纸意思是给阴间去世的人烧钱。

  秧歌队——指结婚女方的亲戚队伍。

  走秧歌——指结婚时担当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做客。

  跑江湖——出门打工。一般在80、90年代使用这个词语。

  混(读音声调为平音)——意思是倔强爱撒娇,一般说小孩很混就是爱撒娇倔强的意思。

意思是人家对你很好你却不搭理人家或者是人家不理你你还使劲儿对他好。

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常用四川话

1、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板凳----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太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嬢嬢----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涮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扩展资料

标准四川话解释

1、“火撒撒”: 形容一个人的性情不舒服正在冒火或者即将冒火!比如: “我现在火撒撒的哦,不要惹我!”“看你火撒撒的,吃了火药啊?”

2、“扎起”: 很容易理解!就是为别人而雄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比如:“今天这个事情你要扎起哦!!!” 

3、“萨过”: 意思就是说这见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比如: “今天就萨过了,就到这里,请到汇东大酒点吃饭,巴斯滕办招待。!”

4、“操“: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我看很多人都在用!而且在聊天室里面经常出现! 

5、“鼓斗”: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 “你不要鼓斗我!我不喜欢”“你鼓斗别人杂子?” 

6、“凶巴巴”:这个很直接明了! 比如:“你凶巴巴的杂子?谁怕谁?” “你看风吹云散那个样子哦,凶巴巴的!”

7、“抹合”: 意思是把一见事情办好办满意!比如: “这件事情我们大家就把他抹合好!” 

-四川话

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

RI你仙人板板——仙人板板,祖先的牌位

耙耳朵——妻管严

弯弯,yueyue——乡巴佬

撇托,耿直——仗义

港——嚣张,傲气,也有形容别人厉害的用法

宝器,保长,闷的儿,瓜娃儿,哈be儿,瓜批,温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脑壳——笨的意思,程度有所不同

着敲(KAO)棒棒了——买了贵的东西

崴货——假货

锤子,麻批,毛(线),chuanchuan——否定的口头禅

挨球——欠扁

霍berber——骗我

开黄腔,乱冒皮皮——乱说话

打捶——打架

扯皮,扯精——吵架

恼火,讨球嫌——烦

chen头,洋盘,摩登——时尚,有品味

KAKAGOGO——角落

倒拐——转弯

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

逗是,对头,诶——正确

晓得——知道

着起,挨chen,死的惨(棒硬)——很严重的后果

X球半天——做某事花了很久

搓脱,洗白——后跟钱或其它东西,失去之意

边hur——独眼龙

靠实,硬(EN)是——确实很

戳火,黄了,莫搞头——(生意等)没希望了

要不得了,着不住,撑不起——不行了

袍哥——黑道老大

弯酸。迂(yue)夫子——斤斤计较的人

假打,假老练——伪非

凶——厉害

肥皂——洋碱

一点——一滴点

玩——耍

自行车——洋马儿

这里坐——这个凼坐

什么——啥子

干什么——咋子嘛

聊天——摆龙门阵

骗你——烧你

下面还有很多:

提口袋——包工队头头,后泛指一件事的领头人。“李娃这两年在外头提口袋,挣了钱,连婆娘都换了。”

理抹:本意为梳理和抹干净,意为收拾。“李娃迟早要遭理抹!”意为李娃迟早要被人收拾。

打望:在街上偷偷摸摸看美女的行为。“李娃在街上打望粉子,被人家男朋友理抹了。”

涮坛子——戏弄,空说。“你以为李娃会请你吃酒,他是涮你坛子。”

豁——欺骗的意思。

麻——也是欺骗的意思。有一个笑话,说女的是麻子,男的是豁嘴,两人相亲时,女的用粉把麻子填平;男的则戴了口罩。成亲后,两人终于发现了对方的缺陷,女的问男的:“你啷格要豁我呢?”男的却答:“你不麻我,我会豁你嗦?”两人彼此彼此。如果是喝酒,说喝二麻二麻的,则是说喝得有点脑子不清了。

背时:也写着“悖时”。活该,倒楣的意思。另有“背时鬼”,“背时倒灶”的说法。“李娃平时在街上横行霸道,这回严打被公安抓了,背时!”

下课——下台的意思。四川的足球,让“下课”,“雄起”走向了全国。

扯拐——出问题。“我们家的电视用的年头长了,现在总是扯拐,一哈儿没得声音,一哈又没得图像

跟斗儿酒——散装、度数高、便宜的酒;也有下酒菜简单的意思。由于它的酒性烈,喝了极容易上头,稍微多喝几杯,就会走路来东倒西歪的,像要栽跟斗,故名。新顺口溜曰:看点歪录像,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晒点懒太阳。把它放在头条,显然是俺的私心在做怪,俺博客的管理员就取了个“跟斗儿酒”这件马甲。

三花——三级花茶的简称。有一顺口溜:“操妹儿,爱喝三花,不带娃娃,煮饭煮成糊锅巴。”说的是这个女人不理家事,总是在外面耍。

爆咯蚤——一种植物,学名女贞,另外还有一个俗称叫“火炮树”。之所以叫它“爆咯蚤”,是因为这种树的果实成熟干裂之后,其中的籽籽会像跳蚤一样跳出来,跳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哔哔剥剥的声音,所以又叫它“火炮树”。

二马驹——与动物无关,指短衣和长衣之间,不长不短的衣裳,多为风衣、大衣,或罩衣。

抱鸡婆——也有叫“抱鸡儿”的。手扶拖拉机。没有方向盘,有左右两个扶手。现在可能这种拖拉机已经消失了。在人民公社时代,抱鸡儿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而大队上开抱鸡儿的人都属有权有势人家。

粉子——年轻漂亮的女孩。有一本小说叫《成都粉子》。“粉起”,就是支持、帮腔的意思。

散眼子——说话做事没准头的人。

烂眼儿——社会上瞎混的人,江湖上也没地位。

渣渣——这个好理解,小社会渣滓。

晃壳儿——没脑子,瞎混的人。

舵把子——原为袍哥中的头领。现泛指帮派中的首席人物。

猫毛神——容易与人着急上火的人。“先倌是个猫毛神,你要顺着他的毛毛抹。”

鬼饮食——深更半夜在街头巷尾摆出供人解馋加餐的小夜宵。

姑姑筵——小孩子的游戏,在一起假扮吃饭。这个游戏常常是小孩子玩过家家时做。

幺店子——农村的路边小店,卖日杂用品及茶水小吃,也供路人歇脚。

铲铲——北方话“屁”的意思。“你晓得个铲铲!”意为你什么也不知道。“搞个铲铲!”意为什么也搞不成。

弯弯:泛指乡下进城的民工。可能是因为民工长时间弯腰劳动故得此名。有戏谑歧视的意味。

黄辣丁——成都街头的交通协管,因其统一着**工作装故得此名。有戏谑歧视的意味。

贾素芬:和“理扯火”意思相近,指言行不一至的年轻女性。最早好像来自李伯清的评书。

洋马——前些年自行车的土叫法。

光胴胴儿——光着上身的意思,如同北京的膀爷。

倒拐子——曲起的肘关节。足球场上的严重犯规之“肘击”,就是用倒拐子击打对方队员。

盐罐窝窝——锁骨形成的凹坑。人瘦,盐罐窝窝就特别明显,戏谑的说法是,盐罐窝窝可以当肥皂盒;而朝鲜,抓住那些外逃的人,便用铁丝穿过锁骨,系成一队押送。

螺丝拐——踝骨。一些足球运动员极易受伤的地方。

天堂——口腔中的上颧。比如吃比较糯软的元宵,元宵容易黏在天堂上。在成都平原,元宵被称之为汤元。

箩篼——臀部。一般臀部宽大的人才被人称为箩篼吧。身体的这个部位,通常又被称为“沟子”、“屁儿”。“青沟子娃娃”意为没长大,不懂事的孩子。“屁儿上有屎”,意为其是有问题”的人。

圈帘门——意为箩圈腿。很形象,但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而言,如此戏谑有些不够厚道了。

方脑壳——意思是脑袋不够用、思考事情一条直线不能转弯。形容其智商低的相同说法还有:脑壳头有乒乓;脑壳头有籽籽;脑壳被门夹了。

二、 形容词和副词类

走远了——糟糕,可能来自“与目的背道而驰”这层意思。输了球,球员说“走远了”;输了钱,赌博的人也说“走远了”。

港——时髦的意思。大约是那些年,港风流行的时候,成都人“以港为美”风尚下的结果。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成都人用此词形容倒楣,不如意,牌场上输钱,有点自嘲的味道。李娃输牌后掏出最后的钱说:“妈哟,今天又埃斯库罗斯了!”可见成都平原的人在词汇创新方面的层出不穷,“洋为中用”。其实好多人根本不知道埃斯库罗斯这个词的本意。

巴适——好或美的意思。“这衣裳你穿着肯定巴实,不信你穿着照一哈镜子就晓得了。”

瓜——傻。例句见后一条。

醒火——清楚明白的意思。“那娃瓜兮兮的,脑壳头有籽籽,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弄不醒火。”

理扯火:办事不牢靠,不认真,态度不踏实,只是嘴上说得好听。

毛焦火辣——着急、内心失衡到抓耳挠舌、汗下的地步。“林娃一输钱就毛焦火辣的,嘴巴不干净,今后球大爷再跟他两个打牌。”

落教——够意思的意思。“罗老幺那个人不落教,人家李娃老婆娃娃等着用钱,他硬是扣着人家的工钱不发。”

洋盘——洋气,招摇的意思。“假洋盘”,指出风头没有出到点子上。

撇脱——干脆、简单。“你说得撇脱!”就是你说得那么简单(意在不简单)。

眼睛下乡——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嘿,嘿,说你呢,见着个女的你就眼睛下乡,你还走不走了?”

妖娆儿——内形容女的花样多,外形容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李幺妹一天一个主意,妖娆儿得很!”

相因——价钱便宜的意思。俗语有:相因买老牛。就是说,花钱少,东西就孬。

三、动词类

打翻天印——背叛。一般权威高的人对权威低的说辞,或者第三者的评说。“李娃才跟师傅学了两年木匠,就打他师傅的翻天印,真是人心隔肚皮啊。”

洗白——用于赌博。“那娃今天又遭洗白了。”意思就是那个人带的钱全输完了。北京话则说,“打立了”,打得钱包中没有了钱,只好站起来让位。

弯酸——挖苦、刁难的意思。“你娃不要这么弯酸,你也有求人的时候。”

鼓斗——强迫。“问一哈价钱你就想鼓斗我买,你不如去抢银行来得撇脱!”

搞刨——急急忙忙、忙乱。“听说商店头买减价货,她就搞刨了。”

扯垛子——撒谎,找借口。“你每回上班迟到都有理由,你以为我不晓得你是在扯垛子啊?”

角逆——起纠纷,吵架。主要用于小孩。“你就不能听点儿话,一天到晚和人角逆,弄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扯筋——吵架。和人对着干的意思!“王婶婶,你还不快去,你家三妹在街上跟人扯筋,吵得好昂(响)哦!”

磨皮擦痒——找别扭。“你不要在那儿磨皮擦痒的,你妈回来就该收拾你了。”

葬班子——丢面子,丢人现眼。“辉娃那娃只晓得冲壳子,这回遇到李老师,他一问三不知,班子葬大了。”

冒皮皮——非正面的不满。“你又得那儿冒啥子皮皮呢?你不想做这个活路,又不得那个鼓斗你!”

筛边打网——不正经做某件事。就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意思。

翻梢——翻本的意思。用于赌博,输了钱再赢回来。大多越陷越深。

骚皮——找碴。“狗日的李娃,老子开店才五天,他来骚了三回皮了。”

冲壳子——吹牛,侃大山。“李娃天天得茶馆头冲壳子,一点儿也不晓得理事

1、“弯酸”:

是挖苦的意思!

比如“你弯酸别人嘛!”其实就是“你挖苦别人的意思”

2、“卡找腰”:

有点贬义的意思,意思是说你存心找事情、找茬!

比如:“你有点“卡找腰”哦!”

3、“火撒撒”:

形容一个人的性情不舒服正在冒火或者即将冒火!比如:

“我现在火撒撒的哦,不要惹我!”“看你火撒撒的,吃了火药啊?”

4、“凯爽”:

意思是说这个人比较耿直,办事情不拖拉,

比如:“今天我才认识了这个人,办事情不凯爽!”

5、“老猫儿”:

意思是妻子的意思,和陕西的婆姨是表达一个意思。

比如:“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位就是我的老猫儿,就是我的那口子!”

6、“打摞边鼓”:

表达一个人在三心二意,没有专心!比如:

“你看他嘛!在打摞边鼓!”就是说他没有专心!

7、“扎起”:

很容易理解!就是为别人而雄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比如:“今天这个事情你要扎起哦!!!”

9、“萨过”:

意思就是说这见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比如:

“今天就萨过了,就到这里,请到汇东大酒点吃饭,巴斯滕办招待。!”

10、“乌而麻杂“:

意思是浑水摸鱼相近的,或者是一个事情没有说清楚,没有整很明了!比如:

“他经常是乌而麻杂的,不可靠!”

“你不要乌而麻杂的哈!我和你没完哦!”

11、“操“: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我看很多人都在用!而且在聊天室里面经常出现!

12、“鼓斗”: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

“你不要鼓斗我!我不喜欢”“你鼓斗别人杂子?”

13、“抻抖”:

意思是舒服安逸的意思,或者说一件事情自己做好了或者做满意了。比如

“今天你是整抻抖了的哦!”“这个事情你要办抻抖哦!”

12、“斩扎”:

意思是办招待的意思,或者是为别人做好一件事情!办招待或请客请客用的多点!比如:

“今天哪个办斩扎?是妖?那么妖你要斩扎好哦!”

13、“渣草”:

意思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关系。比如:

“彗心是不是你的渣草?他的事情你要处理好哦!”

“雨中感觉的渣草比较多,注意点哦!”

14、“凶巴巴”:这个很直接明了!

比如:“你凶巴巴的杂子?谁怕谁?”

“你看风吹云散那个样子哦,凶巴巴的!”

15、“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穷摇,你还没喝完?几哈点,外面三百多个人在等斗你的!”

16、“巴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唆哈,走哦,你是不是巴不得当一万瓦的电灯泡哦?”

17、“趱”:

就是别人有了高兴的事情,或者没事情找事情的叫人家办招待。

比如:“小柳姐姐,今天我们去攒心跳妹妹,吃兔哦!”

18、“醒豁、醒撒”:

意思和舒服安逸也差不多,或者对这个人的评介比较的耿直。

比如:“我觉得卧龙这个人比较的醒撒!”

19、“磕坠儿”:

意思是放下的意思!

比如:“罗百吉,你还抱斗汽车在那里站斗杂子?磕坠儿休息哈喝点啤酒三!”

20、“抹合”:

意思是把一见事情办好办满意!比如:

“这件事情我们大家就把他抹合好!”

21、“夹夹客”: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吝啬的意思。比如:

“你不要看大表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夹夹客!”

22、“挞儿”:

其实就是给别人一个耳光,带有恐吓和吓唬的意思!比如:

“你要杂子?你信不信我给你一挞儿!”

23、“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

“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24、“靠实”:就是可靠,安全,人很考得住的意思。比如:

“这个人你不要看,其实办事情还是很靠实的!”

25、“打垮挎儿”:意思是本来该自己做的事,自己找借口离开,有点三心二意的意图。比如:

“今天上班你是打垮挎儿的哦,该你做的那笔帐你跑哪里去了?”

26、“塌”:意思是对某件事情某个人的行为或者结果说三道四,贬低别人的意思!比如:

“你踏别人,也不照下镜子看自己!”

27、“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28、“涡~~~哦!”:意思其实是个感叹词语,就是惊讶的表现也自己做错了事情,

比如:“涡~~~哦!今天我买土豆,那个人少补了我两分钱!倒霉!”

29、“直杠杠”:说话和做事情都很直接,不拐弯磨脚!

比如说:“我都教育你几次了,遇疯子不要那么直杠杠的!”

30、“咋哪”:

意思是个表达感叹和反问的一个词语!比如:

“咋哪?是不是昨天又没进斗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79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