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怎么吵赢对方

吵架怎么吵赢对方,第1张

第一招:翻对方旧账,让其无话可说 这招既转移了对方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将抨击对象转移到ta身上,细思极妙。不出我所料,对方会在震惊中透着一股惭愧,继而被你的机智折服。  第二招:想方设法戳对方痛点 这招要求我们“快准狠”,找准对方痛点,给予ta致命一击,这招可以让对手恼羞成怒、倍受打击。学会第二招你就打赢了心理战线。  第三招:顺着对方抨击你的弱势展开攻势 但是注意一点啊:这招需要我们抛弃脸皮。出来混,谁还不是个厚脸皮了?  第四招:逻辑什么的,根本不需要好吗? 就好比外国人讲英语从不考虑语法一样,我们吵架小能手从来不需要考虑逻辑。怎么混乱怎么来,保把对方说的一愣一愣的。学到了吗? 这第五招也就是最后一招:做到主动出击,因为被动的一方必定会被置于不利的情境,我们必须在顺序上先对方一步,才能有更大的胜算打赢这场嘴皮子上的“战争” 吵架怎么吵赢对方2  一、冷静 冷静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心理,找准吵赢的时机。  二、就事论事。 在吵架过程中,心理操控贯穿始终。已经开吵,一定记住就事论事。即便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让别人觉得你对事不对人,在事后无话可说。给别人树立实事求是的感觉,让别人知道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吵架,而不是无理取闹。  三、吵架不在内容,在气势。 曾经看过一部关于黑道的**,那个主角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气势上赢了,这架就不算输。”气势和气场,永远是吵架必备。  四、先声夺人,暴露委屈。 如果你遇到的吵架对手是偏温和派的。你可以温柔地赢过他。你抢在他之前先提出你的困惑、表明你的态度、说出你的委屈。多使用‘你这样我很难办啊’和‘我真的不想这样’之类的话。不是为了感动他,而是引领着他按照你的思维逻辑来思考问题,让他先换位思考,先觉得愧疚。  五、嗓门大,表惊讶。 要相信,大音量和夸张的表情绝对利于你吵架。你可以做个实验。在你的朋友为某件事情争论起来的时候,你忽然大吼一嗓子,表明你的观点,表情做足,你的朋友一定会认为你是对的。 吵架怎么吵赢对方3  夫妻吵架怎么和好  1、不论谁对谁错,先为态度道歉 道歉并不是让你一直跟对方说“我错了”或者“是我不对”这样的话,因为这样认错虽然能够迅速冷却局面,但当对方追问“到底错在哪了”的时候,假如答不上来,反而让对方觉得是敷衍,结果更加难以收拾;假如你明明认为自己没错,却说自己错了,然后答应对方不再犯,可是下次却要再犯时,就是累犯了,对你的失望更大,惩罚也更严重。 所以夫妻吵架后想要和好,你要做的不是是非不分直接认错,而是先撇开事情本身,为自己吵架的态度认错,比如:对不起,吵架的时候我不该这么凶的。假如主要罪责不在你,你不妨先就态度道歉。(错在你,你更应该就态度道歉。)  2、双方冷静情绪 在发怒过后,情绪很难立刻平静的一大原因,是因为愤怒时,体内分泌了一些相应的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等,让我们的身体感觉到愤怒。在我们吵架告一段落后,虽然意识到自己不该发怒,想要克制情绪,但是身体的反应还没跟上,依旧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所以在吵完架之后,我们往往需要冷静一下,以避免再度失言。  3、了解吵架根源 夫妻之间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想要夫妻生活和睦,就要避免碰撞,如果有矛盾,就要寻找争端的源头。早些处理好,得到相互的了解与信任,就没有大的问题了。如果将矛盾激化,懂得避让,待你情绪指数回升的时候,再旧事重提,这时候你就感觉到那时真的是好无聊好无理的。  4、通过一些仪式,重新建立友好关系 根据对象的不同,这样的仪式可以是拥抱,或者重新表白,或者握个手,微笑一下。虽然这样的仪式不起眼,但是却很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两人可以回到像以前一样的关系。  5、做一些温馨的事情感动对方 有人说夫妻想要在吵架之后还能一起生活,一定得有一方懂得退让,所以想要拯救婚姻挽回爱情,建议你在吵架之后不如装装糊涂,当做没事儿一样给对方做一些温馨感人的事情,让对让情绪由阴转晴,然后你再找时间理清夫妻关系,修复婚姻即可。

1、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肯定是堵塞不畅的,甚至达到根本无法沟通的地步。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先打破这种沟通不畅的僵局,寻找一条能够顺畅沟通的渠道,否则后续教育将无法进行。

2、约定谈判。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谈判的时间,地点。谈判之前,必须先将信号传递给孩子。比如,这个周末,上午10点,某某公园,咱们家要召开一次很重要的家庭会议。这样,孩子在参加谈判之前就有一个心理准备,他就会对谈判内容进行各种猜测,并自觉不自觉的会进行一个自我反思。这样的自我反思,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夫妻吵架越吵越没了感情怎么办

01吵架的目的是什么

夫妻吵架,越吵越没了感情,离婚念头越来越浓,怎么办

很多人对吵架都陷人了一个误区,忘记了我们吵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争个输赢

现实是,很多夫妻只想在争吵中争个输赢,并没有想过解决问题,反而将矛盾激化得越来越大

其实,吵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我们正确地吵架,可能会带来不一定的效果。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培养表达感受的能力,消除那些没出口的敌意,让感情在理解对方中得到成长,这样或许可以减少争吵带来的伤害。

那我问大家,你们觉得相敬如宾的夫妻好,还是经常吵架的夫妻好呢

相信很多人都选择的是相敬如宾的夫妻,那跟大家讲一下,我接到的一个两分钟的私信(经过本人同意,作为教学案例),你们看了之后,可能你们的想法就改变了。

02问题没有及时地解决

小青的父母总是为了一些事情不断争吵,而且父亲还打母亲,导致她的母亲直接选择了离婚。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小青,一直很反感吵架,她就认为吵架是让亲密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她长大后嫁给了自己满意的老公,刚开始感情很好,周围的人都羡慕他们的感情,然而夫妻生活中,很多问题是需要沟通的。

但双方意见不统一时,小青就会感到有危险,不想发生争吵,所以就选择逃避问题

由于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老公很多情绪都积聚在心,终于在一天爆发了,直接向小青提出了离女

小青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为了避免吵架,她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了,但是老公却对她这样,一点都不体谅她。

然而,小青并不是不爱老公,而是每次吵架时,就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不自觉地想要逃避,最后最根本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他们从而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03背后的根本矛盾

吵架真的不是什么坏事,需要我们正确地看待这件事情,你不能只看具体的引发事件,应看看这件事背后的根本矛盾,可能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或者是未被解决的问题以及某种需要打破的思维模式

1)第一种类型,就是推卸责任。

一方因另一方的行为产生不满,从而抱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另一方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从而推卸责任,引发争吵。

比如,小丽想让老公陪她回家看父母,结果老公要处理公司的事情,但小丽觉得老公不爱自己了,工作比她重要,就不停地抱怨,然而老公会觉得小丽不理解他,推卸责任,从而引发争吵

2)第二种类型,家庭琐事。

夫妻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只想争个输赢,并非想解决问题。

比如,家务活的分配、谁来接送孩子、我为家庭付出了多少等等导致的争吵。

04不愿面对问题

3)第三种类型,就是财务纷争。

金钱观不一样,这可能隐含着双方自我价值、价值观和安全感等问题,当对方不认可你的某项消费时,你就会很生气,你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认同

4)第四种类型,有话不说。

常常的表现就是冷暴力,一方有话不说,认为对方应该懂他。

如果一方逃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另一方的情绪就会积聚在心,很容易引起感情危机

5)第五种类型,欲求不满。

最常见的是在性方面,一方对性生活感到不满意,开始抱怨,如果另一方很生气的话,就会感到挫败感,不愿面对这个问题,导致这个问题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最好的办法是,直面性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你们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矛盾,防止双方的自信心受挫。

05如果你真的爱我

6)第六种类型,“如果你真的爱我”。

这是很多吵架常用的话术,比如,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会不给我点外卖、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不会不送我玫瑰花等,你是觉得对方会读心术吗能在你不说出来的情况下,就事先知道了。

7)第七种类型,“我受不了你了”。

婚前的种种行为,你都看得下去,结婚后还是那个他,但你看待他的态度变了,发现对方哪都不好,不停地抱怨,导致争吵。

8)第八种类型,“你爱什么,胜过爱我”。

当老公沉迷于游戏时,妻子就会说,我觉得你对游戏比对我还认真,但老公还是不知道你需要什么,只会引起对方的愤怒

9)第九种类型,“原生家庭矛盾”。

婆媳矛盾或者是两个家庭的矛盾都会带来不少的伤害,要做的就是双方共同调节。

06探明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正常情况下,三观不合的夫妻在经年累月的相处中,基于互相影响的作用,态度和观点都会逐渐融合

如果没有融合,就说明两个人极度缺乏能让彼此互相了解的沟通,不了解,就更谈不上理解。

想要探明彼此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你可以先告诉对方——

我现在很难过,心里不舒服,我们可以先放下这件事吗,我需要你安抚安抚我

你可以跟对方要一个拥抱,或者两个人靠在一起坐一会儿,以肢体动作代替语言来传递依恋感,这一步的目的是保护你柔软的内心,让它不再继续被高密度的负面情绪冲击。

07良好的沟通模式

当你感到自己逐渐平静下来,你可以用探讨的方式问问对方你的想法我刚才不是很理解,我真的很想知道你的初衷,你为什么这么想。你可以帮助我了解你吗

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沟通,老公就不会跟你吵,因为他不再需要为自己辩解

他不是在以自我防卫的方式跟你互动,而是从帮助你理解他的角度出发跟你交流。

当然,你老公说完之后,你很大可能还是不理解,还是认为他是“错”的,没有关系,不要和他辩论,而是说:

你说的我听到了,我可能需要时间去消化,现在你能听听我的想法吗

08引导对方解决问题

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和需求告诉老公,然后向问他,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可以同时照顾到彼此的想法,把这个难题交给他。

男人的思维模式是解决问题导向的,你引导他亲自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他当做是个“问题”试图去解决他。你会发现老公的视线转移到了反省、思考、处理矛盾本身上,而不再跟你作战

如果可以一直坚持以这样的方式和老公交流,慢慢地你俩都会习惯从彼此的视角出发去观察生活。

彼此了解多了,理解多了,三观也就逐渐调和了。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上午完成了课堂教学,课后自我感觉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但在一些问题的引导上还做得不够明确,三年级学生有点莫名其妙,不知从何答起。另外感觉自己的临时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不在意料当中的回答有些手足无措。

 在《争吵》的教学中,主要抓住“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这两个表现我的心里活动的句子展开教学。课后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非常到位。

 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

 读完后,提出给“挨”字换个词来表达的问题。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

 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

 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

《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到: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做?《争吵》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一总结来自对孩子们答案的归纳与提升。学生都说:“同学之间不应斤斤计较”,“朋友之间不能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友谊”,“我们要宽容别人的缺点”这些感悟听起来很动听,但这些都不是出自内心的,是缺少情感注入的语言,可以说不是对课文的真悟,而是生活中听来的语言搬用,事实上一到现实中,说这些话的孩子没有几个不斤斤计较的,没有几个能宽容别人的,如果仅停留在孩子们的这种认识则教学就是肤浅的。

 课文《争吵》刚讲完,班内就发生了争吵。张俊杰和前排的胡凡就争吵起来,张俊杰站起来委屈地说:“林老师,胡凡又打我。”只见他脸上被指甲抓出的几道血痕,我气极了。“到讲台上来。”

 我把胡凡叫到讲台上,还未开口,他就直视着张俊杰争辩道:“你也打了我的。”“你和同学一起欺负我!”“我脖子也被你抓破了。”看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伸着脖子互不相让的样子,我平静地对他俩说:“咱们刚学完了《争吵》,你俩就争吵起来了,很及时吗。同学哈哈大笑起来。课堂上咱们认真地讨论过,遇到发生双方争吵时,应该怎样做呢?”“想对方的可爱。如果是自己错了,就主动向对方道歉。”胡凡对答如流。“那你是怎么做的?”我进一步和颜悦色地问,“谁先动手谁就应该向人家主动道歉。”“我错了,老师。”胡凡立刻醒悟过来,接着把头转向张俊杰,真诚地说,“对不起!”“没关系。”两个孩子脸上马上没有了怒容。

 教育是对现实的负责也是为将来而准备,《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果不遇到类似事情,即使同学们课堂上朗读的再好,理解课文再透彻,也可能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孩子学习暂告结束。然而,正是班内的突发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因此,依据新课标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机教学,应该是我们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

 因为我们班男孩子多,又处在9岁左右的年龄,特别调皮,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应该对他们有所启示,有所帮助才对,所以,我精心准备了这一课。

 感悟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采取了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让学生自主读书,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对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课文中作了详细描写。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火了,产生了报复的念头;吵架后,觉得不安,后悔,觉得对不起他,很想认错,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下决心,可嘴里又说不出。这些矛盾的心理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学生都经常遇到。我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理解重点词句。“嫉妒、报复、瞟、挨,举起尺子、拨到、搭”这些重点词语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莱谛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些语句,谈体会,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后悔,“我”的矛盾,克莱谛的宽容,并对两个人的行为、心理进行比较,感受克莱谛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亲说的三句话,在文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句话散见于课文,“应该知错认错”,“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我让学生找出这三句话并好好地谈了自己的理解。

 此外,我还让学生以“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为题仿写,让他们写出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真希望他们也能像克莱谛一样拥有宽广的心胸!

《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接着让他们谈谈《争吵》中的两个小伙伴是怎样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样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同学们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留下作业:写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争吵》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争吵》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时能够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

 不过,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在字词学习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原定的内容没有上完,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不断提高。

 《争吵》优秀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 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 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 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可以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 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内容,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

 《争吵》优秀教学设计之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2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争执的小事。

 3准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 讨论交流法 表演感受法

  一、导入

 1听写“石匠”等词语。

 2讲《铅笔和橡皮擦争功》的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铅笔和橡皮擦因争功而发生了什么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争吵》。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flash动画听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泡泡一: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 “我” 克莱蒂

 2请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具体体会克莱蒂是无意,我是有意的行径,

 泡泡一:他们为什么争吵(克莱蒂不小心用墨水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获奖,报复他。)

 泡泡二: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

 板书 争吵原因

 3请生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5—8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波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是怎样的(我很后悔,克莱蒂用眼睛瞟我,说在外面等我。)

 泡泡二:“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结合对“瞟”的理解,想一想克莱蒂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误会我了,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应该好好沟通一下。﹚

 泡泡三:他说“我在外面等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而“我”说“我也在外面等你”又是想的 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让“我”认真听讲;“我”:表愧疚,只防御,不还手。﹚

 泡泡四:那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用你的语言表述看看。﹙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内心活动。﹚

 板书 后悔吵架

 4请生分角色朗读课文9—13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三角形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终于挨到了放学”,为什么不说是“等”,而说是“挨”,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生归纳这部分的段意,并且板书:重归于好。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泡泡一:从课文内找出父亲说过的话,想一想“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板书:受到教育。

 6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嫉妒—后悔—受教育—认错﹚

四、拓展练习

 泡泡一: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泡泡一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泡泡二: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且说说理由

 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我”:脾气暴躁﹑知错就改的孩子。

 泡泡三: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泡泡四:用剪刀把彩纸剪成你们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且写上表示歉意的话语,送给你的好友,握握手,表达你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我” 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互相宽容 团结友爱

作者\许雅宁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 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 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 开始协商。

第四: 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 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 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82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