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最细思及恐的地方,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前80回里,王熙凤和薛宝钗一句话都没有说过。显然对于这个表妹,凤姐儿是不太喜欢的,而宝钗对表姐也是多次不留情面。
在宝玉挨打后点名要吃莲叶羹的三十五回,宝钗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后来又取笑凤姐儿不识字,“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在协理管家和探春讨论事情的时候,又再一次贬低凤姐儿,说管家必须要有学问来帮衬。
凤姐儿也怼过宝钗, 宝玉将宝钗比杨贵妃,宝钗不高兴了,黛玉解围问,宝姐姐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宝钗连黛玉一起骂了一遍,就你们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凤姐儿见此情景问着他们:“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与此对比明显的是,凤丫头和黛玉极好,屡次和黛玉开玩笑。难道这只是凤姐儿害怕宝钗当了二奶奶和自己争权?利益的争夺是必然的,凤姐儿也是个18岁的女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绝非利益之争这样简单!
凤姐儿和宝钗的喜好不同,虽有血缘关系,但性情相投才能成为真正的**妹。王熙凤一出场便是“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和她关系最好的秦可卿也是极具奢华,有武则天的宝镜、飞燕的金盘、寿昌公主的榻、同昌公主制的涟珠帐。反观宝钗,薛姨妈说她从来都不喜欢戴花儿, 更别说穿金戴银了。至于宝钗的闺房,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藏在穿衣打扮、家居装饰上,一个鲜艳奢靡,一个肃杀死寂,实在不是一路人。
凤姐儿和宝钗的性格差异大,一个爱出风头,一个隐藏锋芒。贾珍求凤姐儿协理秦可卿的丧事,“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邢夫人和王夫人都说她没有办过这样的大事,怕出了岔子。然而凤姐儿却认为这是个机会,自己办过这样的大事件,才能让宁荣二府的人服气,于是接揽过来,只说虽没有办过类似的事,但不懂的勤来问就是了。宝钗就不同了,凤姐儿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样相反的性格,她俩谁也看不上谁,宝钗评价凤姐儿是: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
最后,两人三观不一致,一个法家一个儒家。凤姐儿是法家,只讲手段,讲实效,最讨厌儒家的规矩和道德。宝钗是儒家,最讲求道德和规矩,儒家不求实际利益,求的是道德的满足感。凤姐儿精明、有手段、善于为自己打算,有上进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明确,不会思索一些“人生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的事。宝钗所做的更多地是考虑了合规合矩,对时代、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她欣赏真性情的人,但很难和人亲近起来,就连亲表姐也如此。
《红楼梦》中,王熙凤欺侮赵姨娘时为什么不看探春的面子?
王熙凤在管家过程中,都是规定对待赵姨娘,没有亏待她。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贾政的小妾,又是贾环和贾探春的亲生母亲。贾政虽是除贾母外另一个贾府最高权力者,但他不管府里的内务闲杂之事。贾环虽是小主子,可还尚小,正主学习时。只有贾探春虽是赵姨娘所生。但非常出色,才学仅次于黛玉和宝钗:理家才能又不逊色于王熙风。所以,对于赵姨娘这个探春的生母的面子,凤姐这个贾府大总管来说,应该是相当看重的。
但是,偏偏王熙凤并没有把赵姨娘看在眼里。
为什么呢?是不给贾探春面子吗?不是,客观上,赵姨娘是个妾,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妻妾之分就是主奴之分。在王熙凤眼里赵姨娘也只能是半主半奴之身。
如:赵姨娘骂自己儿子贾环时被风姐听到,说赵姨娘不懂规矩,贾环是少爷,主子。赵姨娘是半个主子,只有照顾贾环的义务。贾环所为只有老爷,太太责骂管的份。又如,亲生女儿探春她”才自精明自志高”有才,有识,有志的姑娘。那么她的自尊与女儿庶出的地位正形成了矛盾。有时,她也尽量撇清与赵家的关系。
如:公开宣称”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拉开了和生母赵姨娘的距离,表示对王夫人亲,讨王夫人的疼爱。当赵姨娘提醒:”她是从她的肠子爬出来的”探春不否认这事实,但她不承认和赵家什么亲戚关系。
如:其舅舅赵国基死,照规矩只给二十两银子,既使风姐答应可多给,探春也照样坚持。更主要赵姨娘不受人待见,遭人白眼,也有着她自身原因。赵姨娘也清楚地知道:她是妾身。自卑,自私,无事生非,有时自讨没趣。总想改变儿子贾环的地位,盼望儿子承继家业。陷害贾宝玉,无时无刻要置宝玉于死地。
如:赵姨娘和马道婆联手密谋”魇鬼法”,想把宝玉和王熙凤一起干掉。再如:赵姨娘情商低,糊涂愚昧,不知进退,被人利用,比如:”莱莉粉替去蔷薇硝”事件。有失姨娘身份和小丫头互呕互骂,滚打一起,尽干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因此,探春有时也挺尴尬,也对赵姨娘的行为,嗤之以鼻。
所以,有时面子,是自己挣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比如,一样是姨娘,周姨娘就比她强多了。有时赵姨娘做事太不检点,也让贾府人等不屑她。
如若王熙风在照顾探春面子,护着赵姨娘,那又不知她又生出什么事非来。反而凤姐也会遭探春的白眼了。
通读整部《红楼梦》,你会发现赵姨娘和她女儿贾探春的关系不是很好,娘儿俩在一起时不是吵架拌嘴就是互相揭短儿。贾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赵姨娘和贾探春去商量事儿,结果一言不合赵姨娘就大骂贾探春尖酸刻薄,这是为什么呢?贾探春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一)因为二三十两银子的事情,赵姨娘大骂贾探春尖酸刻薄
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是贾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时,恰好王熙凤病了,是贾探春在管家,赵姨娘便去找贾探春要烧埋银子,贾探春按旧例给了赵姨娘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很生气,因为袭人的娘刚刚死去不久,还得了四五十两银子呢。赵姨娘对贾探春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
探春还没听完,气得脸色已经发白了。她一面哭一面质问赵姨娘:谁是我舅舅?我舅舅(王子腾)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贾探春一口气用了几个反问句,句句扎心,句句都戳了赵姨娘心窝里。
贾探春的这番话惹来许多非议,很多读者因此说她自私凉薄,巴结王夫人和王子腾简直无底线。赵姨娘毕竟是她的亲娘,赵国基毕竟是她的亲舅舅,为什么对自己的至亲说出这样的话?她所作的这一切,不就是一心想抱王夫人的大腿吗?但读红楼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贾探春是庶出的女儿,身份和地位比不得嫡出,有些事情她也是身不由己的。
(二)贾探春是一位开朗直爽精明,有才干有志向的姑娘
为何说贾探春的性格开朗直爽?从她的住所就可以反映出来,她的住所叫秋爽斋,让人不由得联想到秋高气爽的感觉,再看看她的房间布置,更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大气感: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十数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由此可见,贾探春不仅善于吟诗,对于书法也颇有研究。
王熙凤生病的时候,贾探春负责管家,为了开源节流,她提出了大观园承包责任制,把沉积多年的弊病及时改正过来,提高了一部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连心高气傲的王熙凤都夸奖贾探春说: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连王熙凤都赞不绝口的姑娘,可见贾探春是多么精明有才干。
赵姨娘因为讨要赵国基的烧埋银子,和贾探春发生了争执,贾探春哭着说:太太满心里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定早走了,另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女性的发展,但贾探春偏偏有着男儿一般的远大志向,只是苦于无法施展。
(二)贾探春的真性情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爱好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味。例如,贾宝玉喜欢花儿粉儿,他的性格就偏向女性化;贾迎春喜欢下棋,她的性格就沉静内敛;史湘云喜欢喝酒吃肉,她的性格就比较直爽豪放……贾探春喜欢书法,她的性格就比较沉稳大气,实属性情中人。
书中还有一个小细节不可忽略,贾探春让贾宝玉给她捎带一些柳条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子,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小玩意并不值钱,贾探春形容它们是一些“朴而不俗,真而不作”的东西。就是朴实,真实,不俗气,不做作的意思。
如果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和真性情,是不会喜欢这些别人眼中的幼稚小玩意的,这说明贾探春的性格中有童心未泯的成分,这些细节说明,贾探春不仅仅是出自豪门贵族的一位精明有才干的千金**,同时又是一位是具有真性情的姑娘。
综上所述:在身份上,贾探春的亲娘赵姨娘只是妾,在性格上,她就是一个庸俗不堪的女人,她的亲生女儿贾探春和她性格恰恰相反,因此娘俩经常发生摩擦,但这一切并不妨碍,贾探春就是一位开朗直爽精明有才华有志向的姑娘,而且,她还是一位具有真性情的姑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