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王维地位似乎远不及李白和杜甫。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远在这两人之上。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
说起来王维的诗作,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独树一帜,历代名家无不叹服。就连《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的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则远远不如。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指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诗圣”杜甫则曾称其“最传秀句寰区满”。
但就是这样一位天赋异秉、才华横溢的天才大诗人,却曾经被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包养并宠爱有加。那么,使“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以男小三的身份上位,从此踏上仕途,从此官运亨通的玉真公主又是何许人也
史书记载,这玉真公主名唤持盈,乃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在煌煌大唐,当时流行一种时尚,那就是从皇室宫廷到普通百姓家的男女,都喜欢出家作在籍或出籍的道士。大诗人李白就曾一度和好友吴筠入山炼丹修道。而当时唐代皇室女子修道更是成为和种风尚,最著名的如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前就曾入道观修道。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暮鼓晨钟、青灯黄卷的日子。
史载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其太过奢糜,应给予削减。还有一点,是大家早都知道的,这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如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曾经身为女道士的女皇武则天更是面首无数。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集异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熟女玉真公主一眼看上了,“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于是,岐王与玉真公主唱双簧,设局下套引诱文学青年王维。才貌双全的王维实际上是岐王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情人和男小三。因为唐朝国风民风开放,公主一向如狼似虎,比如说太平公主,而玉真公主当时也已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
史书记载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好到什么地步“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之后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之后,玉真公主向哥哥玄宗皇帝极力推荐帅哥王维;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唐玄宗和兄弟姐妹们的手足之情还挺融洽的,不存在其他时代那些兄弟们间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那样的情况。而且大家看歧王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的情形一样。天真的王维早就成了歧王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此后,曾被玉真公主“强暴”和“霸占”和“包养”过的王维的仕途就一直大道通天,直到尚书右丞这样的官职。阅男人多矣,饮宴之后她当然不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
但年少气盛、恃才傲物的王维必竟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奸污”“强暴”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王维二十岁那年,他写下了《息夫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而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是在宁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写。这其中,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让了出去,于是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妓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宁王府边卖大饼的人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宁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
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语。宁王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当时王府中“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宁王命赋诗,当时二十岁的王维诗首先做成,众人叹服,后来宁王把这个女子还给了饼师。大家看历来写息夫人的诗,都是指责的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绿珠一样自尽(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但王维为什么却一腔同情,率先写出这样感人至深、感同身受一般的诗句正是因为王维也有过被玉真公主这样的皇室公主“强暴”“包养”过的经历,他才能将息夫人的痛苦体会得这样深刻。
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这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了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
什么叫“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王维身为太乐丞,手下的人可能彩排演练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故而获罪。但其实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按说依王维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不会处罚这样重,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罪责加身。但王维却一下子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为什么原因很明显,正是因为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一番。
曾几何时的王维也是满腔希望,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也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是,在济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维终于忍不住了。他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之后,他悄悄地潜回了长安。但他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根本没有实授什么官职。
然而,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开元十七年,孟浩然到长安来求官找差事,他和王维意气相投。孟浩然和王维正在聊天儿,突然唐玄宗就驾到了,吓得老孟钻到床底下去了。后来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让孟浩然吟诗。结果老孟赖狗扶不上墙头去,念了首什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惹得唐玄宗大为不悦,老孟的官运也就此被封杀。
这孟浩然和王维是朋友,在一起谈谈诗文,又不是被捉奸在床的奸夫*妇,你往床底下钻个什么劲儿你就大大方方地让王维引见一下不就得了再者,皇帝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这样突然。而且,皇帝为什么要上他家去要说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也要前呼后拥,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倒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女生宿舍的,说来就来原因只有一个,失意的王维此时正住在玉真公主居处,成了玉真公主的“外宅”。
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儿了,孟浩然乡下佬一个,想开开眼界,看看公主住处什么样儿。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而且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因为玄宗的兄妹情深,所以不时常过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
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死去了。或许是王维心中存在愧疚,或许是玉真公主不让他再娶,所以他后半生的三十年一直孤身未娶。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靡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
但对于王维来说,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苦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本人这两句诗,就正是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正是因为王维有这件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所以他一直内心处在忏悔,在寻求解脱。大家看历史上相当多的青楼名妓,人老珠黄以后,往往皈依佛门,寻求解脱,也是此理。了解到王维这个心结,再读他的诗,应该有一层更深的理解。
被公主“强暴”和“包养”的这段不太体面的男小三和牛郎经历,对于自尊心极强很好面子的王维来说,成为他一生的痛和挥之不去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阴影,他总觉得自己的仕途和文名是通过这样的为人所不耻的手段得来,再加之后来爱妻的意外病亡,深受刺激的诗人从此看破红尘,留恋山水,这恐怕也是这位大诗人后期痴迷禅宗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沙特的公主的确很另人羡慕,世人常说她们每天只做三件事,一是去全世界旅游,二是花钱购物,第三件就是听从家族安排,和指定的人结婚。第三件事情对于现代社会的公主们来说实在不是一年幸福的事情,她们也抗争过,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人感觉两人的感情低调中渗透出甜蜜,真子公主却在婚姻中找到少女感,低调却开心,或许这才是婚姻的真正奥秘吧!!
当时,真子公主与驸马爷结婚时,公主一直穿着较为保守的服装,每一种搭配和每一件发饰都符合日本皇室规定。然而,公主却对个人生活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境界,虽然皇室规定十分严苛,但他却能够跟随这驸马爷一起来到纽约。
现如今,两人与普通的幸福小夫妻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并不会保持着高调的生活状态,反而以一种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幸福的婚姻使他们感到幸福,低调却又珍贵的夫妻平凡生活使他们倍感珍惜。
此外,真子公主与驸马爷一起到达纽约后,没有皇室公主的高贵身份,真子和丈夫需要不断地维持生活。以真子公主为例,她参加的是志愿活动,主要的场所为博物馆。虽然无法获得大量的薪水,但她却拥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真子公主的丈夫为例,来到纽约后,他决定报考律师。结果可想而知,律师考试的难度特别大,他曾先后两次无通过考试。
在网友看来,两人似乎并不经常合体秀恩爱。合体秀恩爱并不意味着婚姻幸福,没有合体秀恩爱并不意味着两人感情消散。真正的好感情需要双方珍惜和维持,而并非时刻在公众面前展现恩爱的态度。
此次,公主和驸马爷一起牵手行走在纽约的街道上,小夫妻脸上的表情十分轻松,仿佛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和驸马爷。公主身穿绿色长裙搭配黑色短靴,既高贵又酷帅。驸马爷穿着黑色西装,手里拿着蓝色公文袋,显然,两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和亲,是古代两国之间为了和平友好相处,将皇室家族女子封为公主,嫁给对方皇帝、首领或皇室子弟的一种政治联姻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30多位。
和亲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产物,虽然嫁入异国皇室,衣食无忧,但远嫁异国他乡,往往面临语言不通、气候环境不适、异族习俗不同等重重困难,很难有真正的感情、幸福可言。
只是,作为政治婚姻,她们肩负和平使命,只能忍辱负重,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也证明,绝大多数和亲公主的结局都比较悲惨。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和亲公主相比,她的命运更为悲惨、坎坷,也更具传奇色彩——为了家国平安,她和亲外嫁,仅过了一年,就传来了家破国亡的消息;面对国仇家恨,她奋起抗争,无奈力不从心,险被仇家赶尽杀绝;为了复国大计,她忍辱负重,认贼为父,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死于丈夫的利刃之下。她叫宇文氏,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史称千金公主。
1、和亲突厥,家破国亡,奋起抗争遭惨败
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南北朝进入“后三国”时期。其后,北方的东魏、西魏先后被北齐、北周篡立,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统一北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活跃于塞北的突厥政权实行了和亲结好政策,使其边塞无忧,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军事,壮大国力。
北周灭齐后,蠢蠢欲动的突厥又开始侵犯中原。雄才大略的宇文邕挥师北上,却不幸染病,于公元578年病逝于北征途中,其子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
宇文赟是有名的昏君,即位后沉溺酒色,荒*无度,根本顾不上北征之事。次年,突厥佗钵可汗遣使前来求婚,周宣帝宇文赟本就无心北征,便顺水推舟,答应了突厥的求亲,将自己的堂妹、赵王宇文招之女宇文氏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
为消除隐患,北周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求突厥将依附于突厥的原北齐残存势力高绍义遣送北周,否则和亲免谈。但佗钵可汗不同意,和亲一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次年,即公元580年,突厥佗钵可汗病逝,其侄子沙钵略可汗即位,再次向北周求婚,仍不遣送高绍仪,周廷派大将贺若谊前去周旋,突厥才将高绍仪遣送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也拜别父母亲人,踏上了和亲突厥之路。
“大象元年,他钵复请和亲,帝策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以嫁之,并遣执绍义送阙。他钵不许,仍寇并州。二年,始遣使奉献,且迎公主为亲,而绍义尚留不遣。帝又令贺若谊往谕之,始送绍义。”(《北史》)
宇文氏和亲之前,北周朝廷已经出现了新变化——荒*无度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年纪轻轻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已于579年病逝,其长子、年仅8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
宇文赟的岳父、左丞相杨坚矫昭辅政,借机把持了朝政。新帝年幼,政局混乱,杨坚篡周自立的野心日益显露。
面对皇室危难,北周外戚尉迟迥率先起兵,联络部分反对杨坚专权的藩王发兵征讨杨坚。
为防变乱,杨坚先是以千金公主将要和亲外嫁为由,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周室势力最强的五王召至都城,将其控制起来。“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隋书》)“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资治通鉴》)
之后,杨坚挟幼帝号令内外,迅速组织平叛,很快将尉迟迥等反杨势力平定。
叛乱平定后,杨坚又以谋反罪名,将周室五王以谋反罪名全部诛杀,至此,杨坚已经扫清了篡权路上的全部障碍。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此时,距千金公主和亲突厥仅仅一年。
远嫁塞外和亲、担负两国和平友好使命的千金公主,突闻故国灭亡、家族被屠的噩耗,悲痛欲绝。她痛恨国贼杨坚篡国灭族的恶行,暗暗下定了报仇复国的决心。
千金公主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聪明机智,很受丈夫沙钵略可汗的宠爱。为雪家仇国恨,她鼓动丈夫出兵攻隋。而此时,杨坚忙于应付国内乱局,也忽略了对突厥的礼遇和安抚,沙钵略可汗便以为妻子复仇为名,联合原北齐大将高宝宁出兵40万,大举南侵。
“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没,日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雠。沙钵略谓其臣曰:“我,周之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资治通鉴》)
杨坚采取谋臣长孙晟的“远交近功、分化离间”策略,笼络沙钵略可汗手下的突利可汗和阿波可汗,使其依附隋朝;又离间势力强大的达头可汗,使沙钵略可汗内部互相猜疑,互相攻击,很快分化瓦解。沙钵略可汗孤立无援,大败而归,最后不得不和隋朝议和。
2、忍辱负重,认贼作父,图谋复国中奸计
尽管第一次复仇失败,但千金公主内心的仇恨之火并没有熄灭。她深深地明白,突厥内部的分裂、丈夫被孤立,都是隋朝的计谋策略。
要实现雪耻之恨,唯一的希望还是要依靠突厥的力量,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保存并发展丈夫的势力。
为了帮助丈夫走出困境,她把满腔的仇恨压在心底,给隋文帝杨坚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是北周公主,虽然北周灭亡,但自己仍然肩负和亲友好使命,愿意改姓杨氏,做皇帝的女儿,继续维护两国和平。
隋文帝也清楚,此时要想完全消灭突厥,并不现实,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千金公主的请求,收其为养女,改姓杨氏,赐其为大义公主,并派使者徐平和出使突厥,两国罢兵和好。
“会千金公主上书,请为一子之例,文帝遣开府徐平和使于沙钵略。”(《北史》)
其后,隋朝和突厥保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双方你来我往,多次互访。但杨坚和千金公主心里都明白,双方讲和只是表面文章,是面和心不和,一旦时机成熟,恨不得一口吃了对方。
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病亡,传位其弟处罗侯,即叶护可汗。仅过了一年,叶护可汗西征阵亡,沙钵略之子雍虞闾即位,是为都蓝可汗。
根据突厥部落收继婚制的传统习俗,千金公主(大义公主)又下嫁都蓝可汗为妻,暂时仍然和隋朝保持和平相处的外交关系。
北方暂时和平,为隋朝平定南朝陈国创造了良好的机会。589年,隋朝南征灭陈,统一全国。
接下来,他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北方的隐患——突厥了。
杨坚深知,自己为了篡周,将北周皇室屠杀殆尽,如此深仇大恨,千金公主必会耿耿于怀,总有一天,她会再次鼓动突厥南下攻隋,必须早日除掉这个隐患。
而千金公主为了家仇国恨,忍辱负重——改姓仇敌杨姓,接受大义公主封号,下嫁前夫之子都蓝可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机会”终于来了。593年,有个自称叫杨钦的汉人来到突厥,求见千金公主,说自己是奉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左武卫大将军刘昶夫妇之命,前来联络公主,联合突厥共同起兵,反隋复国。
“时有流人杨钦,亡入突厥中,谬云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谋反,令大义公主发兵扰边。”(《北史》)
报仇心切的千金公主顾不得多想,马上说服都蓝可汗,计划出兵攻隋。
但事情很快泄露,不等都蓝可汗准备妥当,就派长孙晟来到突厥捉拿杨钦。
都蓝可汗和千金公主拒不承认,将杨钦藏了起来,但长孙晟买通了突厥内部的人,当面将杨钦擒获。
千金公主的复仇雪耻计划再次落空。
其实,从事情的过程看,这很可能是杨坚的一个阴谋,杨钦只是他派来试探千金公主的诱饵。
千金公主报仇心切,不但上了杨坚的当,致使复仇计划半途而废,也更坚定了杨坚加快除掉千金公主的决心。
3、睹物思情,作诗舒怀,生活失节终丧命
为了再次试探千金公主,隋文帝将灭掉南陈后,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一面屏风送给千金公主。公主看到南陈的亡国之物,睹物思情,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自己的故国,悲伤之余,挥笔在屏风上题诗一首: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安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大意是说,朝代盛衰更替,世道就像浮萍,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心情难以平静,我本来是周朝皇室子女,却不得流落到敌庭。
杨坚得知后,认为公主心存怨恨,亡隋之心不死,于是决定设计除掉千金公主,对都蓝可汗也开始疏远。
恰在此时,千金公主又被人抓住了把柄——也许是两次复仇计划均遭失败,千金公主的心情极为忧愁和苦闷,一来二去,就和身边一个叫安遂迦的侍从好上了。隋朝通过安插在突厥内部的奸细得知了此事,将安遂迦捉住,隋文帝借机下诏,废除了公主的大义公主封号。担心都蓝可汗反对,隋朝还派人送给都蓝可汗四个美女。
时隔不久,与都蓝可汗有矛盾的突利可汗偷偷向隋朝求婚。隋文帝让尚书左丞裴矩告诉突利可汗说:“想办法杀了千金公主,就答应你的求婚。”
突利可汗于是就借千金公主私通一事大做文章,在突厥境内大肆宣扬千金公主的私通丑闻。都蓝可汗一顶绿帽子被传得沸沸扬扬,自然恼怒至极,气冲冲来到营帐将公主活活刺死。
“会主与所从胡私通,因发其事,下诏废黜之。恐都蓝不从,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时沙钵略子曰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突利以为然,复谮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隋书》)
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的一生以悲惨、屈辱的方式画上了句号。时为公元596年,千金公主33岁。
作为一名皇室公主,她原本应该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但生逢乱世,她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肩负和平使命,踏上和亲异域之路。
悲催的是,和亲远嫁,非但没有给北周皇室带来长久国运,反而横遭残祸,家破国亡。
面对国仇家恨,她忍辱负重,异域偷生,以一个弱女子的力量和智慧,走上抗争雪耻、报仇复国之路,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惨死在自己丈夫的屠刀之下。
她的一生悲惨而坎坷,悲愤而沉重,悲壮而传奇。
皇太极是大清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他励精图治为大清王朝做出来贡献,莽古济是他的姐姐,为什么他会因为一句玩笑话,将自己的姐姐凌迟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莽古济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身为皇室的公主,她从小就受到了众人的宠溺,但是当时社会十分不稳定,为了能和周边部落缔结良好的关系,镇压内部反抗势力,和亲成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当时的公主几乎都远嫁和亲,为政治而牺牲。
同样为了稳定大局,努尔哈赤将13岁的莽古济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嫁给了哈达部的首领。莽古济对于父亲的安排很不满意,她曾经极力反抗但却没有丝毫效果,毕竟出生在皇室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她只能听努尔哈赤的安排,莽古济虽然表面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但内心却是有逆反心理的,这时她也逐渐意识到,权利对自己的重要性。努尔哈赤的嫡子叫莽古尔泰,古人一般都比较重视嫡子,按理说努尔哈赤应该传位给莽古尔泰,可惜努尔哈赤临终前把皇位传给皇太极,作为嫡子他非常不满,他一直认为皇位应该是他的,他想杀掉皇太极取而代之,这种想法在他脑海越发根深蒂固。
莽古尔泰觉得自己夺权成功的几率不大,于是便想到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他知道莽古济也很热衷于权力,而且对于自己的婚姻非常不满。于是莽古尔泰找到姐姐莽古济,说明自己的意图,而莽古济也决定和莽古尔泰合作。他们决定设计一场鸿门宴,骗皇太极过来当场斩杀。对于莽古济而言,她认为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之间兄弟夺权,她只是稍微传几句话而已,反正不管双方谁赢谁输,她都是无辜的人。但在她看来只是跟皇太极开开玩笑罢了,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皇太极并没有去赴宴,而且还先发制人,把莽古尔泰和莽古济都抓了起来。古代的谋反可算大罪,但皇太极念在兄弟情分上没杀他,后来莽古尔泰于1632年逝世。而莽古济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她认为只是和弟弟开了一个玩笑。皇帝听后十分生气,竟然将谋害皇帝的性命当作玩笑一样,于是下令将她凌迟处死。作为公主,莽古济太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设计谋害自己的弟弟,而她凌迟处死的结局也是自己造成的。关于莽古济,你怎样评价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