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票吵架时怎样占上风?教你运用《逻辑思考力》

和男票吵架时怎样占上风?教你运用《逻辑思考力》,第1张

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男女吵架,男的对女的一吼:“简直不可理喻!”又或现实中,男生对正在发狂的女生道:“你这什么逻辑?”还有一种情景是,和别人吵架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击,夜里左思右想,终于找到对方的漏洞,恨不得马上起来再吵一次。

吵架比的可不是嗓门大,它可以是比爱,也可以是比谁的反应快、逻辑思维能力强。

刚刚读完《逻辑思考力》,与大家分享一下“吵架秘诀”。

1有逻辑地吵架的窍门就是要先学会听

对方激昂陈词的时候仔细听其中的逻辑和细节,先把说的机会让给别人,甚至可以引导别人继续说,然后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短板和错误,再狠狠反击。有时候说话的人说多了,甚至会前后矛盾,还可以让他们自相矛盾,你就在一旁提醒一下,看个热闹就好。

2抓重点

明明是为了A事情(你有理)吵,结果被人转换概念,“上纲上线”或翻旧账讲B事(你没理),这时候你一定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记得抓住重点,把话题扯回来,并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告知对方A不等于B。这样的吵架才可以是有建设性的。

3总结出3个左右的信息点

在发表你的意见时,现在头脑里迅速把各种信息总结成3大点,为每大点找点例子,这样不但使你显得逻辑清晰,还方便你记忆。不要以为只有人家说多了会偏题,你想表达的信息点太多了也会容易偏题被人抓到哦。

4先说结论,再摆这3个论据

吵架时都在气头上,用演绎法让人家自己得出结论比较难,不如先下结论,再摆论据(前面说的3个信息点),配合例子来“攻击”。先用这样强大的结构把对方整晕,可能听都没听完脑子里已经一片空白了。

呵呵,以上“秘诀”当然不是本书作者直接传授。是笔者看完该书的最后一章“如何进行逻辑表达”总结而得。

现在说说“ 培养逻辑思考力的基本方法” 以及“ 如何进行逻辑思考” 。

有关逻辑思考力的培养,作者主要提的是我们熟悉的“归纳法”、“演绎法”、“三角逻辑(结论、数据和论据)”,另有MECE法,即查找漏点和重复;以及“逻辑树”——跟我们写论文一样,从章到节到段,主干上有主枝,主枝上有分枝,分枝上又各有树叶。最后是5W2H: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以及方法(How)和预算(How

much)。

作者认为,要进行逻辑思考,平时就应该多问Why为什么、要能区分事实和判断(“你把碗打翻了”是事实,“真蠢”是判断)。另外,手指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用笔或用电脑书写可以刺激大脑,边写边思考,有利于抓整体、查细节,思路更明确。

最后,这本书书名看着硬,读起来可以很快。因为它采用的图文的形式,左边是图,右边配合一些解释的文字。看它就像听作者用PPT在演讲一样。有帮助大脑构造结构以及形象话,读起来就相对轻松很多。虽然里面的见解在专业人士看来不一定很深,但如果你是Greenhand,刚进入企业不知道怎么提方案写文件,这本书倒有点教科书作用。

我和我男朋友已经分手很久了,令我很失望,但是回忆起我们分手的经历,我就想笑,人生到底是有多悲催?连分手在我这里都成了喜剧,想伤感却无能为力,因为我的笑点实在太低。下面我就讲一下我们之间的逗比分手的过程。

我们两个是异地恋,这场爱情的马拉松跑了一年了,彼此都很辛苦,但是我很庆幸我们能一直坚持下来,我还坚信着我们之间肯定是上天注定的姻缘,现在想一想,都有一种抽自己嘴巴的冲动。

我是那么喜欢他,就在今年情人节,我想给她一个惊喜,突然出现在他身边。

所以电话微信里我都没有告诉他要回来,那他也给我发了一个520大红包以示爱我。

我悄悄的走到门前,听到房间里有女人的声音,此时我的心里一阵狂跳,我又看了一下房间,没错,正是我们以前住的地方,此时头上的绿光隐隐约约的闪现,我这暴脾噌的一下就上来了。

拿出钥匙打开门就钻进去,三步并两步奔到床前,傻眼了,他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但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很淡定:你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

当时我都要疯了:你还能这么淡定?

他:她不是人,她是充气的,你长期不在家,我这不是寂寞嘛。

我当时就去倒了一杯开水:这是充气的是吧,行,我现在就烫。

那女的吓得哇一下,包着被子就跑了。

当时气凝固了,他愣了三秒:呀,老婆,你看,充气娃娃成精啦,哈哈,成精啦。

而我,没出息的哈哈大笑,剧情怎么会是这样。

作者\编辑

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另一半吵过架吧!虽说夫妻之间要尽量沟通,但有时候情绪一来、和对方无理的状况下,吵架总是避免不了。然而,吵架并不如想象中简单,吵过架的人都觉得吵架很费力,实际上,打架需要的是体力,而吵架需要的则是脑力。

别想着靠「声音大小定胜负」的方法,吵架也需要「智慧」,更简单地说,吵架也需要点小聪明。 如果沟通沦为吵架,无论谁胜谁负对彼此都没有好处,学会用道理和逻辑来说服对方,才是回归正向沟通的方式。

想要说服对方就要知道老公在想些什么,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对此的认知都停留在潜意识的水平上,没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吵架风格及策略,那么现在就来见识一下,究竟男人的吵架逻辑与风格分成哪几种呢?

牵扯、模糊焦点的概念

有时男人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错了,但是看到对方的高姿态,又不想低头认错。最好的方法就是模糊焦点的牵扯概念,巧妙地将对方的注意力从当前事件引导到其他事件,或从自己身上转换到对方的身上。

比如,当老公被责备又没把脱下来的衣服挂好,便会在头脑中拚命搜索对方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啊哈,有了!)于是马上反击:「还好意思说我?前天你还不是把包包就扔在沙发上,还是我帮你收起来的!」

可有时候没那么幸运,怎么也想不出对方犯过类似的错误,这个时候,便会转移事件:「为什么总是注意我的缺点?我曾经有洗过好几次衣服你怎么不说?」对方很可能就顺着话走了下去,事件便成功地从不利于的乱丢衣服转移成了有利的洗衣服话题。

读心术

吵架过程中,丈夫容易高估自己对整体的把握及对对方的了解,事实却是所知甚少,且当事情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变得偏执。他们会想说:「你那么做不就是因为…」,或者脱口而出「我还不了解你!」

这样的话,便是「读心术」的手法。惯用读心术的人,以为自己对对方了如指掌,然而实际上只是在从自己的角度衡量整个事件,或者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理解对方。

读心术的潜台词无非是「我并不需要和你沟通,因为我都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样便会轻视沟通的重要性,无视对方的想法,这样的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缺乏对彼此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由对事到对人

这招是很多人的惯用的方式,将具体事件归纳上升为个人的品行或者生活习惯的放大。在街上乱看美女上升为不检点,玩游戏上升为不进取,偶尔奢侈上升为败家子。

人们在吵架时总是努力将具象的事物上升到抽象的程度,以此来表明自己见微知著的能力,对方的错误越严重,自己就越占上风。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被指责某件事做得不够好,他还有可能勉强接受,但是如果被攻击的是人格和品性,便必然会恼羞成怒,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自尊,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妥协。

「由对事到对人」是指一个男人的指责上升到对家庭、族群的偏见。好比「你跟你妈都一样!全家都没素质」,或「你们女人怎么都这么不懂变通啊,说话一点逻辑性都没有」此话一出,战火必将连升三级!

推荐阅读:5个阶段的婚姻难题 过关便是一辈子的幸福

耍赖风格

最后一种是直接承认自己不讲理,但又不道歉,便是所谓的耍赖、不认帐。别看它智慧成本低廉,但很多男人还是靠著耍赖风格赢得了多场胜利,甚至屡战屡胜。

耍赖风格常用到的字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就是「不然你要怎样」,显然地采用这种方法的人是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还是强硬地要求对方认输,这就是不平等的地方。似乎在说:「哦!你认倒霉吧,谁叫你喜欢上我了!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认命吧!」

以上四种方式也是你的另一半常用的吵架模式吗?看穿惯用的方法,便可以对症下药,如果老公要模糊焦点,你可以和缓但明确地说明你的问题所在;如果他企图用读心术的方式强辩,不妨试说老公是想了解你,可以找机会让他知道你真正的感受。

如果老公老是对人不对事,便要好好劝导他,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你也不想做错一次就被否定所有努力吧;而如果老公常使用耍赖的风格,那便要从感性的方法去切入罗,你也可以想说,男人就不会长大的小孩,总会耍些顽皮、小叛逆,用母爱去包容他或许能更加理解。

谈到逻辑思维,不得不谈被视为圣经的经典之作——《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书, 旨在改变我们的表达的结构, 让别人理解你的想法。 本文通过“什么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有什么好处、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这三个维度进行阐述,重点在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为了吵架)。

如图,借用作家冯唐的总结:金字塔原理就是,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根据乔治•米勒的研究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的观点,人脑通常无法在短期内记住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能记住9个,也有人只能记住5个。所以当到达7个记忆项目以上的时候,大脑会倾向于把这些概念进行逻辑上的分类,通过寻找记忆项目的相似性建立更高一级的分类系统,减少大脑的记忆量。 金字塔原理目的就是让你把自己的思想按逻辑顺序整理排列,让对方能以最快的速度理解你的观点。

谈到金字塔原理,必谈三点:金字塔原理四项原则、构建方法论、逻辑分析方法论。

a结论先行(表达时)

在传达你的思想给别人时(比如做培训时试图把你的思想传达给下级),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表达,也就是说先把你的中心思想、总论点(金字塔的塔尖)传达给对方,这是减少交流成本、直奔主题的最佳办法。在亮出总论点之后,再进一步展开,描述可以支持总论点的分论点。而不要从分论点入手,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b以上统下(纵向关系)

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概况,下一层次的思想则是对这一层次的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c归类分组(纵向/横向关系)

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d逻辑递进(横向关系)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递进。

PPT中金字塔原理的体现: 你离好的PPT只差一个好的习惯 -

(一)自上而下法(SCQA架构)

自上而下法更容易些,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它是指从文章的主题开始入手,进行思考。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有5个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序言的四要素):

(S)在背景中,构建一个稳定场景,让人产生代入感。

(C)冲突部分,扰乱稳定的状态,让读者认识到有问题存在。

(Q)然后提问,通过提问产生转折,引起不安定感。

(A)最后回答,解决提出的问题,让论述有头有尾。

例如:用户买了产品-太阳能电池板出现气泡-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微信反馈问题请求服务受理

提问环节可省略,其他环节可调整。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然而,自上而下的构建方法并非万能。有时我们有一堆想法却无法下笔,就是因为还没法儿找到金字塔的塔尖,这时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自下而上法。

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三步: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维要点。

2找出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有 :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序顺序。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两点比较实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书面上突显架构的方法:

我们在撰写文档时,重中之重就是“突显文章的思维框架”。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用以下5种方法来突显框架:

1多级标题法(不同层次的观点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层次越高的,越靠近文档左边;

同一层次的思想采取同一表现形式)

2下划线法(类似于加粗、标红等,它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重点语句突显出来,以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3数字编号法(优点在于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搜索1xxxxx 11xxxxx 111xxxxx1111xxxxx)

4首行缩进法(短文章推荐此方法)

5项目符号法(如黑点)

(二)演讲的本质:

《演讲的艺术》作者马丁·纽曼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想要做好演讲,最重要的是明白演讲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你为什么要演讲,明白这个问题后,你会发现很多演讲根本没必要进行,完全是一封邮件、一场电话会议就可以解决的。而演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建立信任。

在做好你的PPT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排练了,但是排练要有目的性,明确差距在哪儿,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差距。例如,你想给人留下认真、严肃的印象,但别人眼中的你却是和蔼、亲切的。你就要思考,哪种状态更符合自己。如果有差距,就要调整。

第二步,确定要表达的情绪。例如,你想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让对方感觉轻松、愉悦,因为你想给人和蔼、亲切和幽默的印象。

第三步,再次确认差距,反复调整和练习。这一阶段,要有意识地去改变,通过刻意练习形成习惯。

江西图书馆机器人吵架走红,它们吵架是因为觉得对方不温柔。

机器人作为现在生活科技的一部分,它们用着不同的身份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银行、餐馆、图书馆、家居等地方,一般机器会帮助人们解答一些问题。

在江西图书馆发生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两个机器人居然吵起架。其中一个机器人觉得对方不温柔,另一个觉得对方太吵。之后两人开始俏皮对话,很多的网友觉得像极了情侣。

很多的网友觉得机器人太智能,居然可以互相吵架,逻辑缜密,回复的语音还带有乡音。其实这段视频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视频后期剪辑自己配的音,另一个是机器人背后客服操作的。

其实现在的机器人还没有达到这么高智商,可以这样有逻辑并且明白不同话里的意思。很多的家长会给孩子购买一种陪伴型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价格有上万的也有几十元不等。

但是遇到一些日常需要人性方面的逻辑思维问题,它们很难答出来,只会说自己不会回答或是说还在学习中。

比如我们手机中就带有一些语音功能,你下指令它会做出反应。但是它也只能机械地回答一些你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有人情味儿的话题也是答不出。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新闻,说市面上服务行业的机器人,都是后台有客服操作。他们一个人要操作7到9台不等,你听见机器人回答的问题,其实是后台客服的话,相当于一个大号的对讲机。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像视频中的机器人,但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很智能,对于一些比较生活化的问题,机器人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现在科技发展的水平日渐提升,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拥有一个相互调侃的智能机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45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