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缺水的自然原因

北京缺水的自然原因,第1张

问题一:北京缺水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20分 自然:1北京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受副热高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降水少。2北京土壤疏松,难以涵水。 社会:人类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河流大量减少;以及北京社会用水量大。(你自己扩充吧)

问题二:从自然因素和人为音因素两方面分析北京严重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方面,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集中于7、8月份,降水时间不均,总降水量较少;水文方面,北京河流径流量较小,同时河流径流季节差异大。

人为原因:

人口过多,水消耗量过大;节水技术应不足、节水意识不搐,浪费严重;河流上游段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如永定河与官厅水库),影响水供应;等等。

总之,北京水资源原本很丰沛,是华北平原降水最多的地区,河湖密布,看北京的地名就知道,只不过现在发展的不合理,人口多,才会出现缺水的问题。

问题三:北京市缺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人文方面的原因则有() 要根本解决北京市缺水情况,重要的措施是() 1、北京市缺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季风气候,江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人为方面的原因则有:城市建设大规模破坏植被,降低厂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3、 要根本解决北京市缺水情况,重要的措施是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问题四:为什么北京那么缺水 有两个原因啦:

首先呢,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并不很充足,而且月季变化量大,除了夏天,其余时候降水不多。并且因为它所处地区,补给的河流也不是流量很大的那种。

其次呢,这就有些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了。因为北京用水量很大,而这个废水呢得不到及时及有效的净化,很多水被污染了就被排出去了,根本没得到有效的利用。就是说,北京的自来水利用率很低。

恩……据我所知就这两个原因吧。

问题五:为什么北京缺水? 那么,北京究竟缺不缺水?

陈梦熊院士说,这个问题要辩证看。从一些媒体舆论看,北京似乎十分缺水,但从用水实际情况看,却看不出水资源紧张的迹象,相反,浪费水资源和以高消耗水资源的项目随处可见,因此,对北京水资源状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评价水资源量,要用多年均衡的分析方法,不能拿枯水年的水资源量作为唯一依据。水资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又有周期性。这是水资源区别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之一。一个地区的降水、河川径流可以有名显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根据北京多年降水资料分析,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11-622毫米,一般是“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降水有的年份多些,有的少些,但从总的趋势看保持平衡,至少每十年有一个周期,平均降水600毫米左右。出现一个连续三五年的枯水期不稀奇,过了三五年后就会有一个丰水期。

第二,北京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不太有利,但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在中国北方很难找到水资源条件比它更优越的地方,即使南方,也难有与其相比拟的地区。

如果要比较,与北京最有对比意义的是英国伦敦。伦敦人口也在1000万以上,而且年均降水量不到600毫米,泰晤士河径流量仅189亿立方米,伦敦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如北京。伦敦附近是丘陵地区,地下水条件不好。北京下面有沙卵石层,地下含水层厚,降水能很快补给地下。在全国相同纬度、相类似气候条件下,很难找出有比北京水资源条件更好的城市。当然,伦敦、北京各有特点。伦敦属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湿度大而蒸发小,季节变化小;北京的优势是地下水丰富。最重要的是,伦敦采取各种措施,合理调节水资源矛盾,使水资源保持供需平衡。主要措施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互相调节。伦敦建有大小水厂94座,日供水38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594%,地下水占594%,伦敦水的重复利用率高达6次以上。泰晤士河近郊的上下游地段,均建有地下水水源地,丰水季节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回灌地下水;枯水季节以利用地下水为主,实行每年5个月回灌,7个月开采,这是水资源的年度内调节。还有一种调节方法是年际间调节,即在5年之内,4年光是储存不使用,预测将要进入枯水年份了,就把一部分水资源地拿出来供全年开采使用,用以调蓄。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调节,对伦敦水资源供需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为什么不缺水?北京为什么喊缺水?原因在于我们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人工调蓄。这里就有一个如何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问题。

北京水资源紧缺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陈梦熊院士分析说,近些年人们感到北京水资源紧张,是由于下列原因:

第一,气候条件。根据北京的降水资料分析,从1900年-2000年100年间,北京年均降水611毫米,从1950年-2000年50年间,北京年均降水622毫米,北京多年年均降水量611-622毫米。从1960年-2003年,北京共出现5次连续3年以上降水量小于600毫米的枯水年,特别是从1999年-2003年连续5年干旱,年均降水都小于450毫米,这在20世纪的100年间较为罕见。

第二,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根据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大清河、永定河、拒马河6条主要河流的总径流量统计,上个世纪60年代为4638亿立方米,至20世纪90年代,降至1294亿立方米;密云、官厅、怀柔、海子四大水库总库容88亿立方米,2000年年末蓄水量只有2018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减少除气候因素影响外,主要与上游水库层层拦截、上游水资源大量消耗、缺乏统筹>>

问题六:八年级地理:北京和香港都面临缺水问题,比较北京,香港缺水的自然原因 北京缺水的原因:①北京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也就是说,降水集中在夏季。 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用水需求大 ③沙尘暴原因,需要清理尘沙时用水量大 ④环境污染,导致水污染,无法使用 ⑤浪费水的现象严重 ⑥蒸发量大 香港缺水原因:①没有大型水库 ②地少人多,用水需求大 ③浪费水的现象严重 ④与污染有关 ⑤没有大江大河,导致无法蓄水,使地表径流快速流向海洋。

问题七:北京有河流为什么还缺水 5分 北京最大的河流就是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几条河流都发源于河北省,拒马河因上游河北有水库,北京这里没有水库,没有办法利用。永定河来水量少,污染严重,官厅水库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已经沦为工业用水,只有潮白河的密云水库,在北京以及河北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一盆净水,但是因为潮白河上游河北省,分支小的河流修建了很多小水库,也导致密云水库来水很少,已经不够供应北京,每年密云水库都要从河北省的白河堡水库调水。

自来水质量一是取决于水源,二是取决于水管。水厂处理工艺各地都差不多。北京自己压根儿就没水,都是湖北调来的,有水用就不错了,别抱怨了。又没要你直接喝。米国的水比北京的水更难喝,不信你问问去过米国的。

北京历史上七八月份出现水灾,特别是特大灾害不绝于史,清代据尹均科先生研究,在清之有国的268 年中, 在今北京市的行政区域内, 共有129 年发生水灾, 堪称特大水灾者有五次:即顺治十年( 1653) 、康熙七年( 1668) 、嘉庆六年( 1801) 、光绪十六年( 1890) 和十九年( 1893) 。第1 次与第2 次间隔15年, 第2 次与第3 次间隔133 年, 第3 次与第4 次间隔89 年, 第4 次与第5 次间隔仅3 年。平均间隔为60 年。其中,顺治十年( 1653) 闰六月( 指阴历, 下同)“*雨匝月”, “都城内外, 积水成渠。房舍颓坏, 甚者倾压致死。”而在北京城郊州县, 大水“没民田禾, 坏民庐舍,露处哀号, 惨伤满目。”“此实数十年来未有之变也。”光绪十六年( 1890) , “京师自五月末雨,至六月中旬, 无室不漏, 无墙不倾。”

民国时期, 吴文涛老师做了统计,39 年中共有19 个水灾年, 平均概率几为两年一次。其中重大、特大水灾6 次, 占水灾年份的近1/ 3, 占总年份的1/ 6 多。1939 年特大水灾该年7 月以前发生了严重的旱灾。7 月10 日以后则连降暴雨, 时间长达月余, 7 — 8月总降雨量达113712 毫米, 是北京西北部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记录。且降雨范围覆盖潮白、北运、永定河及大清河水系, 致使这些河流水位持续上涨, 酿成特大洪灾。永定河最高洪峰流量为4390 立方米/ 秒, 潮白河竟达15000 立方米/ 秒, 为历史首位、百年不遇; 拒马河则为3800 立方米/ 秒, 北运河为1670 立方米/ 秒, 均在50 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永定河7 月25、26 日在卢沟桥以下相继决口, 致使良乡、房山及大兴西南部泛滥成灾。仅房山、良乡淹没面积达310平方公里, 5 万户人受灾, 2 万余户倾家荡产, 死伤多人。京汉、京津铁路被冲断。潮白河洪水冲毁京古铁路大桥与公路,致使交通全部中断; 并冲毁密云县城与顺义苏庄大闸( 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拦河闸) , 与北运河洪水连成一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大的水患有20余次,1952年7月21日,房山、门头沟、海淀、昌平、怀柔等县(区)降暴雨,最大日雨量263毫米(三家店),冲毁耕地891亩、房屋464间,煤矿采空区塌陷72处。1956年7月下旬、8月上旬,多暴雨,主要成灾暴雨集中在7月29日至8月6日。全市受涝面积达264万亩,通县、大兴顺义、良乡等地共有190万亩受灾。8月3日,门头沟区王平口日降雨达435.4毫米,此次暴雨使农田过水面积达52万亩(其中绝收15万亩),倒塌房屋1.6万余间,死亡11人,伤24人。

1959年全年降水比常年偏多131%,夏季降水比常年偏多156%。6月~9月共发生暴雨1次,日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有7次,日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有2次,全市受涝成灾农田达217.5万亩。8月6日,全市普降暴雨,房山县葫芦垡24小时降水量达410.7毫米。大兴、房山顺义、朝阳、通县等县(区)的12条小河漫溢决口、城区街道积水严重,全市倒塌房屋4.2万间,死43人,伤58人,245个村庄被淹。1963年8月上旬,全市连降大雨和暴雨,暴雨中心地区雨量达400毫米以上。拒马河、温榆河、大石河及其支流普遍漫溢决口,全市农田沥涝面积共99.3万亩,减产三成以上的10万亩。郊区有69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有967户被迫迁移。城乡民房倒塌8484间共死亡35人,死大牲畜和猪羊420头。市内交通陷于瘫痪,王府井南口等处积水深半米以上。京广、京包、丰沙、京承等铁路干线及一些单位专用线,累计中断通车210小时,桥涵、路基被冲毁82处。

1969年汛期雨量集中,强度大,局部山区发生山洪、泥石流。8月10日,怀柔、密云、平谷、通县降大暴雨,怀柔县枣树林日降雨量达264毫米,当日夜间琉璃庙、奇峰茶、西庄、八道河等四个乡,山洪、泥石流暴发,死亡8人,冲毁土地4074亩、房屋169间,冲走大牲畜89头、猪羊290只。密云县石城乡莲花瓣村受灾严重,全乡死亡59人,受伤22人,耕地大部分被冲毁。京承铁路桥墩受洪水冲击发生倾斜,两侧路基冲断,致使354次列车机车和行李车倾斜翻倒,司机、司炉和十余名乘务员受伤。全市有96.3万亩耕地受洪涝灾害,共死亡159人。8月20日,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暴雨,最大日降雨量158.9毫米,怀柔县河防口附近地区26处发生泥石流。

1972年7月26日~7月28日,全市普降暴雨,怀柔县枣树林、奇峰茶、琉璃庙、沙峪等地降了特大暴雨,枣树林最大日雨量达479毫米,沙峪一小时降雨114毫米,山洪暴发多处出现泥石流。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39人,死牲畜343头,冲毁耕地2.6万亩,冲走树木42万多棵,倒塌房屋944间,冲走粮食4.62万斤。交通、电讯中断。同时,延庆县四海乡发生泥石流,13人死亡,5人受伤,冲走房屋1905间、拖拉机等各种农业机械71台。7月28日下午,东直门降雨261.1毫米,东城区倒房400间。

1986年6月26日~6月27日,全市普降暴雨,城区日雨量152毫米。全市漏雨房屋1.1万余间,东四北大街一户房倒,压死2人。市内8条公共汽车线路受阻,69条长途汽车线路停运。京通铁路线山体滑坡,毁机车2台,冲毁路基5公里,中断行车60多小时。7月3日,全市大部地区降暴雨,最大日雨量101.5毫米(密云县番字牌),漏雨房屋8989间,公路塌方中断交通10小时。

1991年6月10日,密云、怀柔、平谷、顺义、延庆等县降暴雨,暴雨中心在密云、怀柔两县北部交界的山区,密云县四合堂日降雨量372.8毫米。共有95个乡发生不同程度洪涝。怀柔、密云、延庆3县的山区发生了泥石流,死亡28人,密云县西北部山区的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全市受灾农田38万余亩,成灾12.7万亩,其中绝收5.万余亩。倒塌房屋1513间,损坏4000多间,冲毁土地8万亩、果树34.8万棵、其他树木100多万棵、乡村公路517公里、供电线路100公里、大口井88眼、机井281眼和扬水站12处。

1994年7月12日~7月13日和8月13日,均为全市性暴雨,部分地区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7月13日,最大降雨量达382毫米(通县徐辛庄)。全市受灾粮田100万亩、菜田16万亩、果树3万亩、7人死亡、1人失踪,塌房1万多间,冲毁乡村公路178公里、桥涵176座、土地5400亩、鱼池2万多亩、禽舍7000多间、蔬菜大棚2000多亩和温室2万多亩。京承铁路沿线10多处山体滑坡,路基塌陷,桥梁冲毁,铁路中断行车296小时。

从北京地区的水患情况来看,城市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危险是房屋倒塌,胡同四合院的民房年代久远加上建筑材料多是石灰、土砖土瓦,如果地势低一点就会进水,难与水患抗衡。

所以陈希同任北京市长的时候,提出“少塌房不死人,就是为人民”的度汛要求。

进入本世纪以后,今年7月21日是一个比较大的水患,整个北京地区因灾死亡70余人,作为财产损失的一个特点是大量车辆被水泡,仅京港澳高速积水淹没120余辆车。郭金龙书记提出了确保后期防汛工作“不死人不泡车”的要求。从“少塌房不死人”到“不死人不泡车”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不变的是对生命的重视。  

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63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