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释义: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西汉 卓文君《白头吟》
释义: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释义:只要两情至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 李商隐《无题》
释义: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 李商隐《锦瑟》
释义: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 晏殊《玉楼春·春恨》
释义: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释义: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西汉 司马相如《凤求凰》
释义: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爱国情怀的古代诗句: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7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9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10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14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5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17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8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19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李益是以他人(燕子)之口述说隋宫的变化,而刘禹锡则是借今景感叹乌衣巷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