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①相:看。观察 ②书:写 ③辄:就 ④戏:开玩笑。调笑。逗趣, ⑤少:年轻,年少⑥剧饮:痛饮,豪饮,喝个痛快,喝得痛快 小题2: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中,①③⑥相对简单都是常见释义,而②中“书”用作动词,译为写;④“戏”是“开玩笑、调笑、逗趣”的意思。⑤“少”,译为“年轻,年少”。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余戏之曰”、“余作歌云”、“剧饮而归”都能体现出苏轼的旷达乐观。 点评:该题型可以在文章当中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些句子,加以分析整合即可。 |
浣溪沙⑴·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⑵。新苞绿叶照林光⑶。竹篱茅舍出青黄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⑸。吴姬三日手犹香⑹。
翻译:
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花枯萎,而新橘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
刚刚剥开橘子,芳香的水雾喷洒出来让人惊喜不已;带着几分胆怯楞尝新橘,甜中带酸的汁水在齿颊间如清泉流过,使人格外欣喜。江南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3
1 愚泉记翻译文言文全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不能进去。位置偏远,水流又浅又窄,蛟龙不屑来这里隐藏,不能兴云作雨,没有什么给世人带来好处,而这正好跟我相似。既然如此,那么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2 古文《愚溪》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3 愚溪诗序翻译柳宗元《愚溪诗序》(原文附最后)“漱涤方物,牢笼百态。”
一句意译如下: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如果说有古今异义的话,应该是“漱涤”一词,今义:治疗学术语,又称含漱。
用含漱药物来清洁口腔咽喉患部的方法。多用于清热解毒,祛腐除脓等。
古义(文中意思):(对应翻译)驾驭如果硬要再找一个古今异义的话,“牢笼”应该也算,虽然古时的牢笼和今天的牢笼意义差不多,但这里的牢笼显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应该讲成: 名作动,把~~~关押起来,引申一下,就是言其难逃其笔墨形容。全文大意如下: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
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
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
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
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
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
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
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
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以上为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4 《愚溪诗序》全文如何翻译哦柳宗元《愚溪诗序》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潇水。
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人在这里住 过,所以这条溪水被称为冉溪。”也有人说:“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根据这种性能, 所以称它为染溪。”
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溪边往 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了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了家。
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 住在这条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换个名称, 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staticpages/study/question/question_2919236。
5 《温泉记》文言文翻译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6 《游趵突泉记》 古文解释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7 愚溪诗序译文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人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
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
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
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
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8 游沙湖记 文言文翻译一、白话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二、作品原文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又名《游兰溪》,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知湖州,谏议大夫李定国。御史何大正上奏,诬他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游沙湖
—苏轼
9 愚溪诗选原文翻译翻译如下愚溪诗选原文: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翻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
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
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
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
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
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
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
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
如今我在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
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小题1:(1)①写;②领悟;③开玩笑;④向西。 (2)D 小题2: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小题3:(1)(2分)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2)(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小题4:《游兰溪》表达了苏轼开朗诙谐、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中小题(1)主要考查了基础字词的解释,结合课内重点字词不难解决,需要注意的是“了”字的解释,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小题(2)主要考查了虚词“而”的用法,例句和D 选项中的“而”表转折;A选项中的“而”表修饰;B C选项中的“而”表承接。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为节奏划分题,划节奏时要结合语意,同时要注意每一个节奏单位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破开意思。“闻”以动词领起,“麻桥人庞安常”分别为地名与人名所以不能分开,“善医而聋”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也不能划开。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句(1)时,要注意“以……为……”这一固定格式的解释,同时要注意“皆”“一时”等词的解释;翻译句(2)时,要注意字数较多,不要漏下关键字的解释,同时要注意“盖”字的解释。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既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同时又要结合人物经历,做此题时还可以结合苏轼所写的词来分析,很容易可以得出“开朗”“自信”“乐观”等关键词。 |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古诗 篇1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3、《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14、《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15、《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6、《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7、《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8、《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9、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古诗 篇2游兰溪/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古诗 篇3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苏轼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苏轼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古诗 篇4[宋]苏轼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一作肪,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问渊明?或曰:东坡此诗与渊明反,此非知言也。
盖亦相引以造意言者,未始相非也。
元祐五年十月十四日。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星斗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一作运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苏轼古诗 篇5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苏轼古诗 篇6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七:《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古诗 篇7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古诗 篇8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译文
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子规:布谷鸟或杜鹃鸟。
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门前流水尚能西:此句当为写实。《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谁说人老不能回到少年时代)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苏轼古诗 篇9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于宋元丰三年(1080)被“安置”黄州,由原来的知州事一降而成为“不得签书公事”的团练副使,成了被流放的“罪人”。政治生活上的这一变化,无疑对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苏轼初到黄州,总是三天五日,去城南安国寺参禅礼佛,“焚香默坐,深自省察”(《黄州安国寺记》),“杜门僧斋,百想灰灭”(《与蔡景繁))),想用禅学来解脱思想苦闷。这年,他从冬至开始,在天庆观“斋居四十九日”,可“亦复无所行运”(《与滕达道书》)。
苏轼政治上的失意,引i起了他经济生活上的急剧下降。吃饭、居住都相当困难。开始寓居黄州城南的定惠院。“小屋如渔殉,蒙蒙云水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雨二首》)“随僧蔬食”,“出入盖往村寺沐浴,及寻溪傍谷钓鱼采药”(《与王定国书)))..“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答李端叔书)。家眷到来,“人口不少,私甚忧之”(“答秦少游书))),“俸入所得,随手辄尽”,“债负山积”(《与章谆书))),生活日益困顿,只得“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抉,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又“(“与泰太虚书》)”,”甚与穷者相宜“(“与章谆书》)。这时的苏轼成为道道地地的“齐安民”了。这种生活方式上不寻常的改变,对于苏轼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勇气来经受,甚至有时还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不久,苏轼又从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尽管他政治上的失意,带来了经济生活上的困难,而他的道德品格,却赢得了普通农民和下层士人的尊敬和同情。他同和尚、道士、农夫、樵子、渔翁、商人、郎中等都建立了程度不等的联系,同他们议论时事,咏史怀古,摹山范水,畅谈人生,成了知音。“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在经济生活上,苏轼得到了田父野老和左邻右舍的接济与资助。有的送粮,有的送肉,有的送村酒,有的送水果。还有的帮助他在临皋亭高坡上盖南堂,在东坡上盖雪堂。苏轼从这里看到了“四海皆弟昆”(《东坡八首》之七)的人生温暖与乐趣。
到了元丰四年(1081),苏轼的日子更加贫困。尽管苏轼仍然处于极端矛盾的思想状态中,但这一矛盾由于他参加了耕作劳动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他的老友马正卿,为他去郡中请得城东的坡地五十苗。对于“平生未尝作活计”(《与章谆书》)的苏轼来说,亲自参加劳动,自然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化。事实上,辛勤劳动,获得成果,增加收入,正好表明他选取的是一条既可解决生计,又能解脱内心苦闷、开阔思想境界的道路。这种探索和追求的过程,苏轼都一一写进了他的著名的劳作诗中:《戏作种松》(一o八 o年一月)、《东坡八首》(一。八一年二月)、《东坡》(一。八一年二月)、《浚井))(一。八二年一月)、《蜜酒歌》(一。八一年十月)、《向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一。八二年二月)、《次韵孔毅甫久早巳而甚雨三首》(一o八二年二月)、《元修菜))(一o八三年一月)、“南堂五首》(一。八三年三月)。而“东坡八首》、《东坡》则是苏轼居黄州时期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光辉记录。
躬耕东坡,谈何容易!东坡座落在黄州城东的一处山坡上,
方圆五十亩。如今工厂、学校、机关、商店错落其间。从这些单位的基建取土来看,黄土卵石层覆盖数米厚。可以想见当年苏轼在此耕种时环境的艰苦:“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东坡八首》之一)真是一点也不假。
苏轼正是在这样贫瘠的黄土坡上,从事着辛勤的劳作。开垦东坡的土地,真是如同“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东坡八首之八),难怪苏轼在劳作时,时常累得精疲力竭,丢下锄耙,望天兴叹。尤其不幸的是这一年又发生了大旱。尽管如此,苏轼还是很有信心,坚信劳而有获: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粳徐,东原莳枣栗。 苏轼过去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做官时,做过许多有益于农民的事情,也写过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词,但却没有亲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实践,缺乏种植知识。在他躬耕东坡时,就多亏附近老农对他的帮助指导了。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相忘。
《东坡八首》之五
由于他把麦子播早了,不满一个月,麦子就猛长起来,成了一整块麦被。他还认为麦苗很好,丰收在望哩!有经验的老农很关心他的耕种,见了东坡麦地,就告诉他说:你要麦子明年有好收成,千万不能让麦苗长得太茂盛了哇l否则,麦苗就会冻死的。要想明年丰收,就应该把牛羊赶进麦地,让它们把麦苗吃掉和踏掉。苏轼照着办了才避免了一场冻灾。
苏轼躬耕东坡,得到老农的帮助,又何止这~次呢他在给章子厚的信中,还生动地描叙了这样一件事:一日,苏轼刚刚买回的一头牛突患重病,几乎要死。请来面诊的牛医,也识别不出牛病的症状。正在这时,只见一位老年农妇走上前来,把牛上上下下端详了一遍,说:苏居士,你这头牛害的是痘斑疮。只要以青蒿粥治之就行了。苏轼又按照老农妇的话去医治牛病,果然见效。
当地老农对苏轼的关心爱护和苏斌尊敬老农,重视老农的耕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东坡八首》之二
苏轼根据东坡地势高下,土性干湿来安排什么地方适合于种什么作物。肥沃地方种麦稻,山坡地方栽枣栗,低洼地方种果蔬,雪堂周围栽竹树。还向大冶长老要了桃花茶种子间种在桑园里。他又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开垦和种植,一年四季都安排得非常得体。从而使他“去年东坡拾瓦砾”,“日炙风吹面如墨”(《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换来了新舂入甑,玉米照筐。使他喜从心来,诗兴大作:“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柱。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笛。”(《东坡八首)之四,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美化人的一心灵啊!
作经验,已经成为千古美谈。
老农多情,东坡亦多情。苏轼由于投入辛勤的劳动,对贬居黄州后第三个春天的雨水调匀,十分喜悦:“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这一年的麦、稻真的丰收了,他甚为快慰,设酒请客,编歌庆贺,“使家僮歌之。时耜从于东坡,释耒而贺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l”(((哨遍))序)。这不能不说是苏轼在思想感情上的一次飞跃,即由过去的同情劳动人民,到现在的共忧同乐。
苏轼在黄州所写的劳作诗,由于出现了新的生活内容和他自己在思想感情上的飞跃,也带来了他在诗歌语言上的变化。诗人为了如实表达新的生活,语言也自然朴素,明自如话了。《东坡八首》之五,即富有农家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字里行间,充满着与农民水乳相融的真情实感。它充分地反映了苏轼在黄州的诗作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关于苏轼这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元丰四年冬,大雪纷飞,他考虑的是:“今年黄州大雪盈尺,吾方种麦东坡。得此,固我所喜,但舍外无薪米者,亦为之耿耿不寐,悲夫!”(《书写)))瑞雪兆丰年,东坡可望丰收,固苏轼所喜,也是所有农民之喜;但积雪盈尺,则是舍外无薪米者所忧,苏轼亦为之耿耿不寐。这时的苏轼,至少在对待大雪这件事情上,不是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感情么。这自然会赢得农夫和下层士人的敬慕与爱戴,故当他离开黄州时,“山中友”办起丰盛的酒席,为他饯行;黄州人,用锣鼓相送。他们和苏轼在感情上就是如此的融洽。
南宋洪迈曾指出t“苏公责居黄州,始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盖专慕自乐天然。”(《容斋三笔》)自居易曾被流放到忠州(今
四川忠县)任刺史。他抱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观,寄情山水,以抗逆境,在忠州东坡写下了不少的闲适诗,如《东坡种花》、“步东坡》、《别东坡花树》。苏轼贬居黄州,对自居易在忠州时的爱好,甚为契合,于是便以黄州荒芜的故营地,命名东坡从事耕作,以求从四时万物的生长变化中得到宽解和慰藉。并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悟出了“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勤农天所直”(《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的人生意义,因而自号“东坡居士”。近千年来,东坡这个号竟自斐声流传,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和字,恐怕和他在此期问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并从而创作了上述《东坡八首》,《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有很大关系吧。
总之,苏轼贬居黄州,过着穷困的生活,从事艰辛的农事劳动,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产生了较为融洽的感情,发而为诗,创造了他的不朽的劳作诗歌。这些诗,写前人所未写,言前人所未言,题材新,意境新,质朴有味,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人诗中独具一格,是很信得深入研究的。
《东坡诗论丛》
1 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
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
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
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
2 游沙湖记 文言文翻译一、白话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二、作品原文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又名《游兰溪》,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知湖州,谏议大夫李定国。御史何大正上奏,诬他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游沙湖
—苏轼
3 游华山记文言文翻译《游玉华山记》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
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
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
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
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
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
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
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
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
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
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
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
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
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
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
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
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
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4 文言文《岳阳记行》袁宗道 译文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像明镜一样,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总共二百多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
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如果觉得好的话,请收纳,谢谢
5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6 合江亭记文言文翻译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原文: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
作者吕大防
吕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使之进入永寿县,因地势高低不平,众人怀疑没有成功的道理。吕大防采用《考工》中的水地置泉法来使之水平,不到十天,果然疏导为渠,百姓依赖,号称“吕公泉”。
吕大防迁任著作佐郎、知青城县。以前,祭田粟米用大斗收进而用公斗放出,获三倍之利,百姓虽然不满,但不敢上诉。吕大防开始均定放出纳进以平均其值,此事转传给宋仁宗,诏令立定法禁,命一路全输送租给官府,用概器给还。青城县外控汶川,与西夏相接。吕大防占据要地设置巡逻,秘密设防,禁止上山砍柴采摘,以严障碍屏蔽。韩绛镇守蜀州,称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入朝暂代盐铁判官。
吕大防身高七尺,眉目秀发,声如洪钟。从小端肃稳重,没有嗜好,经过街市眼睛不斜视,闲居像接待宾客一样。每次朝会,威容仪表敬肃,神宗常常目送他。与大忠及弟弟大临同住,相与切磋论道考礼,弱冠婚姻丧祭全部本于古代,关中地区言《礼》学的当推吕氏。
大防曾为《乡约》说“:凡是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善行就写在册上,有过失如违背乡约的也写上,三次犯过就实行惩罚,不改过的人绝迹。”
苏轼一次去拜访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大防午睡,苏轼就在客厅里等。但吕大防特能睡,苏轼一下子等了两个时辰,不禁大怒,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终于吕大防起床了,慢吞吞地接待苏东坡。苏轼说:“刚才趁你午睡,我在你客厅转了转,你客厅里的摆设虽然都很不错,但都不如一只有三对眼睛的乌龟。”
吕大防知道苏轼要调侃他,但不知会从哪调侃起,支吾着说:“哪里有三对眼睛的乌龟?”苏轼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三对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三对眼睛,自然就用三对眼睛睡觉,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普通乌龟多三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