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关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编成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共三百零五篇,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约前7世纪)的作品。其书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起称《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关雎为十五国风之首。《关雎》是一首民间情歌,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上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姑娘的美貌、娴静和勤劳引起了他强烈的爱慕之情以致日夜思念,梦中亦不可忘怀,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亲近她、娶到她。作品中作者将男子心态的变化与情绪的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真切而不猥亵,表现了人们对人类美好爱情的向往。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卷篇,它描写了一位“君子”对一个容貌俏丽“淑女”的倾心爱慕与相思,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为爱痴狂的男子形象,第一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甜,痛与乐,十分出色而又得体,正如孔子所说:“诗三百,思无邪。”是中国恋歌的滥觞。

首章四句总领全篇,以“兴”起之,就是“君子”看见在河滩上的“雎鸠”正追逐戏耍,而且是成双捉对,自在和谐,幸福欢乐。这情景很自然地拨动了“君子”心中那根敏感的爱情之弦,以前那个他追慕的姑娘婀娜多姿的倩影,又在他脑海浮现,不由得就发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叹,好姑娘是值得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作不懈的追求啊!“好逑”一直当作“好配偶”来解释,这实在是一个误会,“逑”,即追求,“好”,即喜好之好,爱她就努力去追求她,以上解释就比较得体。因为是暗恋,是单相思,是一厢情愿,但又刻骨铭心,不能忘怀,所以就大声地喊出来,这实在是一个男子汉的爱情宣言,表达了勇气,体现了追求,反映了憧憬,刻画了忠贞。

接下来,便生动细腻地刻画“君子”追求“淑女”的苦与甜。诗中以“参差荇菜”起兴,三叠反复,以“流”、“采”、“芼”三个不同的词,既显前后意思互补,而示诗歌在抒写层次的区别,境界描叙的深入,达到一唱三叹的效果。

一丛丛荇菜在水中不停地随波漂摇,你想从左边下手去“采”,它就漂到右边去了,你赶忙到伸手右边去“芼”,它一下子又流回到左边去了,飘忽、摇摆、变幻,多象少女一颗捉摸不透的心,时时吸引着你,但一时又得不到,令人心津摇荡而又神驰心往。“君子”为了捕捉到这颗心,他是醒时在追,梦里也在求,直弄得神思恍惚,“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直追得“优哉优哉”,长夜难明。这些描写体现了“君子”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对自己梦中情人的深情爱恋,为梦想而奋斗的坚强毅力和痛苦的心路历程,是酸酸的,又是甜甜的。

这情景,这相思,这心态,更增加了“君子”内心的痛苦和煎熬,以至出现了幻觉,仿佛与那姑娘真的结成了情侣,因此“君子”欣喜若狂,情不自禁,表示要弹琴奏瑟,敲钟击鼓与她亲近,为她娱乐,以博取姑娘的欢心,达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目的,去共同享受爱情甜蜜的生活。这是“君子”心中的愿望,也是诗人要表现的主题。在此,“君子”那种如痴如颠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

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内心世界的抒写,幻想境界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君子”强烈的相思之情(可惜只是单相思),朴实而真切感人。

但是,诗中描写和刻画人物形象,采用的手法是不同的。诗人对“君子”的描写,采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手法,具体而细腻;而对“淑女”的描写,则是采用侧面的描写,概括而大气,即用“窈窕淑女”一句,反复吟咏,来表现女主人公的美貌和风采。虽然只有一句,但却令人心驰神往:“窈窕”,表示女子的美貌,她面目姣好,身材袅娜,体态轻盈,矜持而迷人;“淑女”,反映女子有才有德,文静娴雅,大方端庄。确实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姑娘,难怪“君子”要为她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了!。

诗人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由于诗歌所要表现的主题决定的。本诗并非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相互爱慕,而是反映“君子”热恋“淑女”的单相思,因此作品必须而且只需要突出“君子”的人物形象,用不着多花笔墨去重复表现“淑女”的形象,否则反而喧宾夺主了。

本诗尤为突出的是通过幻境的描写,将诗的意境大大地拓宽、拓深了,形成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非常成功。古诗常用梦境来表现一种思念、缠绵的情感,它比一般直接叙述要生动、形象,而用幻境来表达就更深刻感人。因为梦一般是在特定的时境下才会产生的,而幻境则可能在随时的凝想中出现,它如影随形,其入迷沉醉的程度比起梦境来要强烈深厚得多,所以就更能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动人的相思之情,对刻画“君子”形象起了非常撼人心魄的作用。

本诗在语言上也颇有特色,以音调的和谐美来表达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它们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的古风。

乐而不* 哀而不伤

——从《诗经》中的成语看孔子所提倡的中国传统的爱情观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姜桂芳(杭州市孔子研究会会员)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情题材常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但由于受文革极左思想的影响,中小学教材中已长久难觅描写爱情的诗文了。而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放思想,在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大胆地编入了一系列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静女》,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汉魏晋五言诗《迢迢牵牛星》、唐代李商隐的近体诗《锦瑟》以及宋词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秦观的《鹊桥仙》,这一系列描写爱情的诗歌给高中语文教材增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给师生吹来了一股温馨的春风,深受师生的喜爱。但由于师生(包括家长)已久违古代爱情诗歌,也许还心存种种顾虑,又因为现代的爱情观已与古代传统的爱情观大不相同了,如何正确理解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者的意图,如何指导学生接受和理解孔子所提倡的中国传统的爱情观,这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去认真研究的。因为《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从《诗经》中流传下来的爱情方面的成语特别多,这些成语中有的现在还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为此笔者特以《诗经》中的有关爱情的成语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成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孔子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评价以及他所提倡的中国传统爱情观,我想这对当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是很有意义的。

一、 必须加深认识和理解孔子所揭示的《诗经》爱情诗的教化作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有305篇诗歌,故又称“诗三百”,它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是古代童蒙必读必背之书。

古人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把用诗歌来教育感化百姓称之为“诗教”。“诗教”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让人变得文明礼貌温柔敦厚。《礼记 经解》中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 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一段论述诗歌作用的著名言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激发感情意志),可以观(观察风俗的盛衰),可以群(引起感情的共鸣),可以怨(批评现实政治)。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为《诗经》305首诗歌大都产生于周朝兴盛之时,那时圣君重视教化百姓,民风淳朴,而所选之诗歌又是经过乐官反复挑选加工,后来又经过大教育家孔子的删定,因此《诗经》中的每一首诗歌都具有“正”(思想性好)的特点,能对百姓起教化作用。

《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写得特别好,爱情诗大都就在“风”这一部分里。“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为何称它为“风”呢?朱熹解释说:“风者,民者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而有声,而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朱熹的话告诉我们,《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

二、利用出自《诗经》中的有关描写爱情的成语扩大阅读,研究《诗经》中的一系列爱情诗,从而正确把握孔子在评价《诗经》时所提倡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爱情观。

(一)、从“信誓旦旦”“匪石匪席”“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成语和名句中看古代恋人或夫妻的山盟海誓之深情。

中华民族特别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这可从以下祝贺新婚的对联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如:“求我庶士,宜其家人”、“白头偕老,同心永结”、“芝兰千载茂,琴瑟百年和”、“良缘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长”、“凤凰鸣矣,梧桐生矣;钟鼓乐之,琴瑟友之”。如果我们细心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恭贺新婚的佳联都是来源于《诗经》中的爱情诗歌,由此可见,《诗经》所表现的爱情专一的这一主题一直是为我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人人赞颂的。下面请看以下《诗经》中的成语:

1、信誓旦旦:这一成语出自《卫风·氓》。“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这一成语可概括天下所有有情人热恋之时的情态,所以这一成语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卫风·氓》全诗详见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具体介绍本文略。

2、匪石匪席:这一成语出自《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匪,通“非”。这一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我的心不是石不是席,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对爱情的忠贞,永远不变心。(全诗较长,本文略)这一爱情誓言对后世影响极大,也许它就是“海枯石烂不变心”式的爱情誓言的滥觞吧,后来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所发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誓言明显是深受《诗经》中的这一句“匪石匪席”的影响的,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

3、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这一成语出自《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余不信,有如 敫日”这是描写一位女子对男子的的坚贞爱情的誓言。如果把这句誓言翻译为白话文,那就是“活着如果不同住一室,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有如天上明亮的太阳!”由此可见这位女子誓言的坚定和对爱情的忠贞。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这一成语式名句出自《郑风·东门》,此诗写一位男子表示自己爱情专一的誓言,全诗如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门门,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虑,聊可与娱。

在这首诗中,这位男子的誓言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一开头他就说:“出了东边那城门,美丽的姑娘多如云。虽然姑娘多如云,不能动我半点心。”为什么不能动他半点心?因为他心中早已经有了意中人,这意中人就是“缟衣綦巾”那一位。我们读者千万别取笑这位古代“死心塌地”的男子,现代社会中这样的男子又何尝没有呢?他们能做到“有女如云”“匪我思存”,这样忠于爱情的男子实在是值得大赞特赞的。《诗经》虽然写了一些负心的男子,但笔者认为象《郑风·东门》里这样的男子才是《诗经》所要歌颂的,因为在我中华民族中,这样的男子占了绝大多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忠贞不渝的爱情传统才得以代代流传。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成语式名句出自《邶风·击鼓》,这是写一位戍边的战士久役在外,想念回忆与妻子分别之时情景的爱情诗。全诗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田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于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歌的前半部分描写了练兵场上战鼓声声,战士手持武器踊跃冲锋的场面以及不能与妻子团圆的原因,然后自然而然地想起当时出征之时与妻子生离死别的场面,想到自己深情地拉着妻子的手而发出的“与子偕老”的坚定誓言,又想到了因战争的残酷难以生还以实现自己诺言的悲痛心情。其中结尾那“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几句感叹的意思是:“唉,我要与你永别了,战争残酷将难以活着与你想见!唉,我要与你永别了,我那'与尔偕老'的誓言将难以兑现啊!”这一唱三叹,感情之强烈,在爱情诗中实在是叹为观止,这位战士(役夫)对爱情的忠贞,对爱情誓言的恪守,真是令读者感动啊!这首诗歌开创了军人爱情诗那刚烈豪放与柔婉多情相结合的先河,对后世的军人爱情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妇人怀念远征丈夫的爱情诗,也可归入这一类。如《卫风·伯兮》中的“伯兮 曷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之句;如《邶风·雄雉》中那“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支不求,何用不臧”之句,同样具有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有人认为这些诗歌主要是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种看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诗歌所具有的很强烈的爱国意识,表达了军人和军人之妻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保国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如《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一例,这是很值得后人研究与学习的。

(二)从“采兰赠药”“邂逅相遇”“人言可畏”等成语中看中华传统爱情的含蓄多情和道德规范。

《诗经》中的传统爱情往往是以男才女貌为美,以含蓄多情为美。在《关雎》中的君子眼里,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淑女多么美丽啊;在《陈风·月出》中的小伙子看来,那“月出皎兮”的月光下姑娘是多么动人啊;在《邶风·简兮》中的少女眼里,那“硕人 吴吴,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的舞师是多么雄健有力啊;在《卫风·伯兮》中的**眼里,那“伯兮 曷兮,邦之桀兮。伯也投殳,为王前驱”的丈夫是多么威风凛凛啊。但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无论是役夫还是**,他们表达爱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含蓄多情,“乐而不*”。请看成语:

1、采兰赠药:这一成语出自《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兰兮”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全诗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 于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关雎》中“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它所写的“君子”和“淑女”,指的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人们冲常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关雎》这首诗通过男子与心仪之人相遇后的一系列思慕,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

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关雎》这首诗通过男子与心仪之人相遇后的一系列思慕,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

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主要内容:《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炽烈渴求。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参考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通过描绘讲的是一位“君子”思念仰慕一位“淑女”的感情,从而对她展开了一往深情的追求,充分表现了古人们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诗中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了一位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因此燃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并且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6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