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本乐理 (一)音及音高1音的概念。2音的性质。3音的分类。4乐音体系。5音名。6音组。(二)音律1音律的概念。2纯律。3五度相生律。4十二平均律。5自然半音。6变化半音。7自然全音。8变化全音。(三)记谱法1五线谱。①谱号②谱表③音符④休止符⑤附点2常用记号(1)演奏法记号。①连音记号②跳音记号③保持音记号④半保持音记号⑤琶音记号⑥滑音记号(2)省略、反复记号。①八度移动记号②重复八度记号③长休止记号④震音记号⑤反复记号(3)其他记号①延长记号②换气记号③踏板记号④左右手演奏记号⑤装饰音记号⑥变音记号(四)节奏与节拍1节奏节拍的概念。2种拍子。①单拍子②复拍子③混合拍子④交换拍子⑤交错拍子⑥散拍子3各种拍的音值组合法。4切分音。5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五)速度与力度1速度标记与速度的表现作用。2力度标记与力度的表现作用。(六)音程1音程的概念。2音程的名称与标记。3音程的扩大与缩小。4单音程与复音程。5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6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7音程的转位。8音程的识别与构成。9等音程。(七)和弦1和弦的概念。2三和弦。3七和弦。4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5等和弦。(八)调式1调式。2调性。3音阶。①升号调②降号调③等音调④调的五度循环⑤基本调⑥调式音级及意义(九)大小调式与五声调式1调式分类。①大调式②小调式③五声调式2调式之间的相互关系。①关系大小调②同主音调③同宫系统各调3调与调式的判断。(十)半音阶1调式半音阶。2现代乐理半音阶。3和声半音阶。 二、音乐欣赏 (一)基础知识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与表现手段,2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方法。(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了解我国各朝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代表作及著名作曲家。2了解民歌的概念、分类,熟悉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主要代表作。3了解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京剧音乐的基本特征及行当划分,熟悉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代表作。4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民族器乐曲的种类与演奏形式,掌握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流派器乐作品的风格特征、熟悉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生平与代表作。(三)中国近现代音乐1了解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的体裁及特征,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与特点。2掌握中国近现代器乐作品的分类及特征。3掌握歌剧、舞剧音乐的基本概念、特征。4熟悉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特征。(四)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熟悉亚、非、拉、欧美音乐的主要特征,掌握各国音乐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五)欧洲音乐流派1熟悉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2熟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3熟悉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4熟悉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熟悉德彪西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5熟悉艺术歌曲的概念、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 三、中外音乐史 (一)西方音乐史部分1古希腊时期音乐。(1)古希腊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2)古希腊时期主要乐器。(3)古希腊悲剧。(4)古希腊时期音乐理论。2古罗马时期音乐。(1)古罗马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2)古罗马时期主要乐器。3中世纪时期音乐。(1)中世纪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①基督教与中世纪音乐。②格里高利圣咏。(2)音乐理论。①中世纪音乐教育②记谱法③复调音乐(3)器乐乐器。4文艺复新时期音乐。(1)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2)乐派。①佛莱芒乐派②威尼斯乐派(3)乐器。(4)音乐理论。5巴洛克时期音乐。(1)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①意大利歌剧②罗马的音乐戏剧③洛可可(2)那不勒斯乐派。(3)代表人物。①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②亨德尔(4)音乐理论。6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2)古典主义乐派代表人物。①海顿②莫扎特③贝多芬7浪漫主义时期音乐。(1)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征。(2)早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3)中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4)晚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820世纪音乐。(1)“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2)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3)表现主义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二)中国音乐史部分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关于音乐起源的几种学说。(2)古乐舞:《弹歌》等。(3)古乐器:鼓、謦、钟、埙和“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等。2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1)夏商乐舞:夏代的《大夏》和商代的《大濩》。(2)夏商乐器:商代的兽面纹铜鼓、虎纹石謦、编饶,夏代的彩陶埙。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年)。(1)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大司乐”及其职能、培养对象、教学内容等。(2)周代宫廷音乐及六代乐舞。(3)民间音乐及郑卫之音。(4)乐器与乐器分类法:“八音”、曾侯乙墓编钟。(5)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6)音乐思想流派和音乐理论著作。4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年)。(1)音乐机构‘(2)相和歌、相和大曲、古琴。(3)清商乐。(4)音乐思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5)器乐方面:吹管乐器笛、筎、角等乐器;七弦琴、琴家、琴曲;弹弦乐器箜篌、琵琶等;《胡筎十八拍》。(6)乐律学:京房六十律、“相和三调”、荀勖笛律与管口校正数、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等;琴曲文字谱《碣石调·幽兰》。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1)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音乐机构:大月署、鼓吹署、教坊、梨园;音乐形式:燕乐大曲与法曲;《霓裳羽衣曲》。(2)民间音乐:曲子、变文等。(3)乐器:琵琶、古琴;西域乐器、拉弦乐器(奚琴、轧筝)等。(4)音乐家:万宝常、祖孝孙、李隆基、张文收、永新、念奴、张红红、段善本、李龟年、康昆仑、雷海青等。(5)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记》等音乐理论著作。(6)记谱法:减字谱、管色谱、弦索谱、律吕字谱、龟兹谱。6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文人“词乐”:姜夔及其自度曲。(2)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陶真、货郎儿、涯词。(3)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曲子、散曲。(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杂剧四大家、南戏五大本。(5)乐器与乐曲:嵇琴、蓁;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琴曲《潇湘水云》。(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燕乐俗字谱、蔡元定十八律。(7)音乐论著举要:《乐书》、《梦溪笔谈》、《碧鸡漫志》、《琴史》和《唱论》。7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1)民间歌曲:苏南牌子小曲(《山门六喜》)、蒲松林《聊斋》俚曲。(2)民间歌舞:汉族歌舞(秧歌、采茶、花鼓、花灯);少数名族歌舞(木卡姆、囊玛、堆谐、热美磋、白沙细乐、洞经音乐)。(3)说唱音乐:弹词;鼓词;牌子曲;道情;琴书。(4)戏曲音乐:四大声腔;“乱弹”诸腔;四大徽班与京剧;魏良辅、汤显祖、孔尚任、洪升。(5)民族器乐: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十番鼓、十番锣鼓;独奏音乐:古琴音乐(琴派与琴曲);琵琶音乐(汤应曾与《十面埋伏》)。(6)音乐理论:乐律理论(朱载堉、“新法密律”、《乐律全书》);戏曲理论(徐大椿《乐府传声》、魏良辅《南词引正》、李渔《闲情偶寄》)。(7)曲谱和记谱法:《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十三套》、《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魏氏乐谱》;工尺谱。(8)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利玛窦、徐日升;钢琴、管风琴及唢呐、扬琴等乐器的传入或发展;五线谱、简谱的传入。8近现代时期(公元1840-1949年)。(1)西方音乐的传入。(2)学堂乐歌的兴起。(3)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新音乐文化蓬勃兴起: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王光祈。(4)救亡音乐及其活动发展至高潮。(5)萧友梅与国立音专;黄自、贺绿汀、刘雪庵、青主、江文也等的音乐创作。(6)聂耳、冼星海与救亡音乐家(任光、张曙、麦新、张寒晖、孟波)的歌曲创作。(7)四十年代音乐:抗日战争后期歌曲创作,解放战争时期歌曲创作、马思聪、谭小麟、丁善德等人的音乐创作;秧歌运动与秧歌剧,新型歌剧《白毛女》等的诞生。 四、少儿歌曲分析与创作 (一)少儿歌曲的基本特点。1歌词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段手法。2曲调特点。(二)少儿歌曲的题材、风格和演唱形式。(三)少儿歌曲的表现要素和音乐形象。1旋律特征。2节奏与节拍。3常用调式。4音乐形象。5表现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四)常用的少儿歌曲(乐曲)的曲式结构1一段体(一步曲式)。(1)两句体乐段的结构类型。(2)三句结构乐段。(3)四句结构乐段的类型。(4)五句结构乐段。(5)六句结构乐段。(6)乐段的扩充和减缩。2二段体(单二部曲式)。3三段体(单三部曲式)。(五)大型曲式。1复三部曲式。2回旋曲式。3变奏曲式。4奏鸣曲式。(六)少儿歌曲的主题乐句。1主题乐句的特点。2主题乐句的结构形式。(七)少儿歌曲的主题发展手法。1重复。2模进。3展开。4对比。(八)少儿歌曲创编的基本要求和步骤1对少儿歌曲作者的基本要求。2创作少儿歌曲的步骤。3创作少儿歌曲的注意事项。注:因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已包含在上述内容中,故小学音乐课程教材内容本大纲中不再重复列出。 第二部分 学科课标与教材 一、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标准1~2年级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标准3~6年级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2音乐情绪与情感。标准1~2年级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标准3~6年级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3音乐体裁与形式。标准1~2年级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标准3~6年级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4音乐风格与流派。标准1~2年级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风格。标准3~6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二)表现1演唱。标准1~2年级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标准3~6年级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2演奏。标准1~2年级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标准3~6年级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变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变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3综合性艺术表演。标准1~2年级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标准3~6年级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中,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四)识读乐谱标准1~2年级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变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标准3~6年级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三)创造1探索音响与音乐。标准1~2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标准3~6年级能够自制简易乐器。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2即兴创造。标准1~2年级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标准3~6年级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3创作实践。标准1~2年级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标准3~6年级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四)音乐与相关文化1音乐与社会生活。标准1~2年级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标准3~6年级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与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2音乐与姊妹艺术。标准1~2年级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标准3~6年级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标准1~2年级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标准3~6年级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二、音乐教材 (一)音乐教材编写原则(二)音乐新教材的特点1突出审美性。2重视音乐文化。3立足音乐学科的综合。4强调实践与创造。 第三部分 音乐教学指导 一、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音乐课程性质1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2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3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二)音乐课程价值1审美体验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传承价值。 二、音乐教学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三、音乐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小学生音乐心理 (一)音乐审美心理1音乐审美心理要素。2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二)音乐学习心理1音乐学习的态度。2音乐学习的方法。 五、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音乐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与特点。2音乐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二)音乐教学1感受与鉴赏教学。2演唱教学。3演奏教学。4识读乐谱教学。5创造教学。 六、音乐教学设计 (一)音乐教学程序的基本原理1教学程序内涵。2教的程序。3学的程序。(二)音乐教学模式1情感模式。2行为模式。3认知模式。(三)音乐教学方法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四)音乐说课1说课的概念及性质。2说课的内容。 七、音乐教学评价 (一)音乐教学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二)音乐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1对学生的评价。2对教师的评价。3对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的评价。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师资源。2学生资源。3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4学校宣传媒体的建立。5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6校本课程的开发。(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九、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一)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2自觉调整教学行为。3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二)音乐教师专业心理与专业素质1全方位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2专业思想素质。3基础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22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23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32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21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322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323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3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331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332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但由于情感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未能使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提出
s一个一个问题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事实上,没有爱的教育是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我们可以看到,爱情对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的工作谁必须承担责任。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服整天来伸手,饭来张口,由爱生活条件四周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在不经意间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怎么弄,但是没有给出,加上父母现在看到自己对孩子们手持宝物,他们的宠物了,免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凌辱。太多的儿童在关怀和爱,引导他们给予关心和爱,太少的行动机会。这使他们能够逐渐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形成对“自我”的概念,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二十几班主任把孩子的照顾,孩子们将不再是“抱着月天使” ,并与他人分享爱。这导致一些孩子因不适应产生独来独往,发脾气,别人的嫉妒等,特别是对公园附近的小小孩,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将有精神疾病,如:自闭,攻击他人,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它必须是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明白,爱是广阔的,爱是相互的,接受同样的爱和付出爱可以让你快乐。
第二个定义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由爱,责任,尊重和组成的理解有关内容提出。根据我们的解释和理解,理解的爱,尊重,信任,关怀,宽容,需要奉献包括七个。
在教育方面,是爱与生命教育的灵魂。所谓的“爱的教育”,是利用情感沟通,改变的人,观念和习惯,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净化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们的爱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爱,理解,爱,感受爱,爱可以与他人分享,也可以自己创建。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宽容。爱的教育是关键,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教育。三个进球
爱小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老师,
爱幼儿园。我们小的孩子根据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低水平,设置爱的教育的目标。家庭托儿所幼儿园是两个基本前提的日常生活。与对象除了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这“三爱”的目标变成了小的孩子爱的教育。
4爱的教育
(一)关怀教育给孩子的爱
1,让孩子觉得前苏联教育家契合
泉说,基地的存在的爱: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关怀对学生的心灵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所以我们想成为一名老师总是有爱心,时刻关心照顾我们的孩子,用爱看着孩子的眼睛,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抚摸它们的头顶,使他们的一种关爱的环境中,让人觉得对他的爱。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力量的源泉,以吸引儿童,也不会帮助像老师,接近老师的孩子。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来自渊博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还从自己的善良和仁慈,信任和宽容学生。
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方式,观察,模仿和鉴定,和孩子们模仿的信任和厚爱一个基本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想模仿他的心爱之物,他信任的对象标识。这是给孩子的教育,教育者必须主动建立爱的关系。一旦教育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将不需要任何证明,按照你的教导。 (陶语)“真正的教育是为了打到心灵的深处附属活动,除了进出心脏”。如果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即使对手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适当的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之间的连接环节是基础教育的教育教育家,心理学实验“皮格马利翁”是学生的老师的信任,鼓励,期望带来孩子的成功。
2,让孩子学会付出爱
老师的爱是给予,孩子的生命的活力,并给他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给他的知识,给他快乐和实力雄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享受别人的爱还主动给人们慢慢学会爱。
在教室的布局,我们要加强对两个表把一些背带吊在天花板上,我们去的时候小心翼翼,耳边总是响起这样的:一个老师,你要小心哦,老师,你要小心哦,老师,你慢下来。这些温暖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勉励他们的孩子运动,通常沉闷的冠冕堂皇的话,有点唠叨打他们牢牢的心脏。
(二)儿童的父母做“爱”的例子,注重家庭父母做一个“爱”榜样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个性,性格,智力,习惯了先开发家庭。家长应首先做出了榜样,常常想到别人。因为孩子学习有爱心的人是不受任何命令,但通常看到的结果在心灵的眼睛。
请记住,感动数百万人的公益广告:妈妈回家一天,奶奶的脚后,忙碌依旧,之后他的儿子看到了它的水出端了一盆,说:“妈妈,洗脚。”这则广告是足以鼓励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和祖父母,邻居,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的孩子是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发展尊老爱幼的行为,模仿他们的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都收到了爱心,善于给予爱。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长辈,关心帮助他人,爱护公共财产,从而使感染了微妙的启发儿童幼儿的“爱”的行为。
另外,在家庭内部,也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亲人分享。家里买东西,不要让一个人的孩子只,大家坐在一起,就像朋友聚会一样,分享最好的。有很好的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孩子或父母玩耍让孩子感受到份额不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给了别人快乐。
(3)托儿所照顾年幼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建环境,以反映爱情幼稚园教育的氛围。教育者有爱心关注环境的营造必须反映培养孩子的爱心。例如,在幼儿园的装饰,写一些关于爱情的口号,例如:用我们的爱心,你的信心;让爱的种子埋孩子的心脏。在墙上布置,区角活动,爱心教育应该是一致的。例如,墙上的画“小兄弟便扶起我”,“我来帮你”,“我帮老师擦桌子”,“学习交流”等爱的绘画中含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或孩子们休息的时间来把一些好听的歌曲,如“我的好妈妈”,“爸爸”,“老师老师,我爱你”等,或者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孩子“洗澡”有趣,易于在爱的氛围,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孩子,时间,爱和教育的过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区角也有意识地培养爱的教育。如设置“爱转角”,在这个地区活动的孩子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别人体会到爱的喜悦带给自己。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爱”的培训。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如:“两个小蚂蚁”,“肥猪”等,每讲完了这个故事,并结合各地测验孩子的事情的故事,帮助他分辨是非是非,分清真假。有歌曲“飞呀飞”,“我们玩”,歌曲“好爸爸,好妈妈”,“好朋友”,并最终使这些蕴涵爱幼儿园的意义童谣儿童熟悉的内容,请介意,成为与他们的合作伙伴的成长。
节日幼儿喜欢把教育的优势。今年,有很多节日,你可以使用各种节日教育年幼的孩子,如:3月8日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的活动,和我的母亲,“拉尾巴”游戏一起? ;给妈妈花,和妈妈说的祝福,为母亲做的贺卡。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们更爱我的母亲的感情。
喜欢携带小孩子的教育项目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有需要的家庭,相互结合幼儿园和教师三,相互搭配,为孩子创造一个丰满而舒适的环境之间。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经过这么长大了,他们一定会喜欢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世界将没有战争,没有哭,但也有鲜花遍地,笑声不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