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

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第1张

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思想品德课是对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如果没有爱,没有情感的投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因此,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感投资,以爱结情。爱这种情感教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思想品德课得到真正的价值回归,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爱;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爱,而对于教育来说,爱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教育效率不是教师的效率与学生的效率之“和”,而是两者的“积”,其中任何一个为“零”,其结果必然是“零”。无数事实说明,健康、融洽、充满爱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它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的教育同行抱怨说:“思想品德课不好上。”不少学生也抱怨说:“思想品德课不好学。”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找到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关键。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要爱你的学生,让爱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让学生“爱”上你。这个突破口找到了,就会觉得思想品德课好教,学生也觉得好学了。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情感教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思想品德课得到真正的价值回归,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爱的情感教育对于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一)爱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感情是教育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里的“共鸣”和“共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期待和亲近之情,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情则达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基础,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爱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教师要用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灵,用爱、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一些欣赏赞美,少一点谩骂责备,让你的尊重、理解、关怀如阳光般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种情感教育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这种爱的情感之所以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这是认同与内化的反应。认同的基础在于吸引,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决定学生学习的活动和方向,从而决定他们学习的质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三)爱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有着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教师的这种情感模式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只会用那些枯燥乏味空洞无力的说教来教育学生,只会照本宣科,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的话,那就毫无人格感召力可言,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不但教学成绩上不去,反而会让学生变得更加叛逆,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变得只在于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也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用爱的情感去感召学生,爱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二、爱的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对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如果没有爱,没有情感的投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因此,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感投资,以爱结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加强爱的情感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交朋友

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爱要找到载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网络时代下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当然需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媒介,而当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腾讯QQ和新浪微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这两个沟通工具是一定要学会的,它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对于这一点我是感触颇深的。

4年前我新接手的初二(5)班,刚开始学生对我有很多的不适应,集中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日常交往上。这班学生已经习惯于上一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相处方式,而对于走马上任的我显得并不太喜欢,甚至有点抵触情绪。虽然我用了很多办法,但也没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后来我在课间听到学生在聊QQ的事情,我顿时灵机一动,想到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为了利用好这个武器,我秘密打听这个班级的QQ群,利用下班的时间加入到群里看学生的聊天记录,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在QQ群里,我和学生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我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诉学生,把我的快乐与忧愁跟学生分享。经过一个星期的QQ群交流,学生开始慢慢接受了我,与我敞开心扉畅谈他们的心里话。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我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了我对他们的爱,师生情与日俱增。这种爱的力量也折射成了“向师性”,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与我之间变得很有默契,他们上课很积极、认真。课上把我看做良师,很崇拜我、支持我;课后把我看做益友,与我无话不谈、惺惺相惜。经过了彼此的不懈努力,初二(5)班从我刚接手的年级倒数第一名蜕变成了无论成绩、操行评分还是竞赛活动都位列年级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班。现代信息技术为我搭建了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我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自然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把幽默引进课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把幽默引进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润滑剂,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趣,产生不断上进的有效动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化成内在的权威,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这样,你的教育才乐于被学生接受。同时要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即当教师进行教育时,不是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与学生一起感受,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建立的道德观念。

我的思想品德课学生都比较喜欢上,究其原因有:学生觉得我讲话很风趣幽默,在上我的思想品德课时过多的压力;上课时我会插入各种生动、典型的例子,知识点很容易记住;上课时我像朋友式地跟他们交流,有被尊重的感觉;觉得我很爱、很在乎他们……因此,要让你的思想品德课堂能够锦上添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把幽默引进课堂,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三)尊重、宽容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极为敏感,决不能在班级或众人面前给某个学生难堪。对于后进生则更应如此,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呵护。后进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被掩盖、被歪曲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隔阂消除了,后进生才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并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尊重融洽了师生关系,从而为进行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成绩和表现都很差,跟父母关系极为不好,对老师怀有敌对情绪。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他公然在课堂上吃东西,我把他的零食没收了。他很不服气,故意地在座位上吵闹,还冲我说了一句:“神经病!”全班学生都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大发雷霆。我当时狠狠地克制住自己,对于这种倔强、冲动性格的学生,如果跟他硬着来的话,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课上不下去,还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我当作没听见继续上课。课后,我写了一封信放在他书包里,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告诉他老师很在乎他,我没有当众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让他明白尊重是相互的等一些心里话。第二天上课,我看到他的眼神没有了以前的敌意。每节课我总会向他投去关注的目光,或者走到他身旁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发,让他感受到老师一直很在乎他。只要他有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在作业本上写几句心里话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找他来聊天。渐渐地,他体会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宽容和关爱,叛逆的表现少了,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后来他还主动在班上作检讨,承认自己上课吃东西是不对的,并向我郑重地道歉。经过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进步了20名,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当了我的纪律委员。他把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除了尊重学生外,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教师要学会宽容理解学生偶尔犯下的过失,给他们以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的理解,又是对他们的尊重。老师的宽容不仅仅是给他们留下思考省悟的余地,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鼓励与期待。当然,宽容决不是不要批评,而是说批评要注意尺度和目的;宽容决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宽容之后,教师应认真地晓之以理,使之情动于中,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

总之,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教师要在学生心田里播洒爱的种子,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如果爱和心灵相容在一起,让爱成为我们的教育艺术,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的教育效果。让爱成为一种习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这种育人艺术好比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的**,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浅谈开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因此,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心理。

 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情感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热情,唤醒教育者的工作热情,成为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鼓舞学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情感品质。相反,没有任何情感的说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强调竞争而遗忘合作,没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沟通,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被教育对象真正的接受,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基础,能够提高人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教育气氛;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引起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看待自己、评价他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拥有宽容之心,会使人心胸广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绪。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真诚交流、彼此关心的文化气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也可以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情感体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对此,探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这除了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与教育过程中忽视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联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精神需求。进一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求也变的丰富多样,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简单的灌输做法并没有改变,它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甚至是分离的情况,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国家荣誉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要求成为的那种人;没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较明确科学的教育措施,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人们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疏导人们消极的情感。但是,我们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所以,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情感染学生。

  三、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只靠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从教育双方的情感属性及教育环境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关爱学生,并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营造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清明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通过主体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用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例如∶通过雷锋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建党节和建国90周年等特殊的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情怀;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情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情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情感教育置于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中,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强调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否认和拒绝理论知识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的统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深刻,认识接受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为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个人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情感态度跟价值观的具体编写方式就是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对待情感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会怎么去做,还有自己就是如何去处理那些没有办法割舍的情感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写上去的。

而且这些在个人的体现上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在价值观方面的话,就是自己怎么看待其他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看待金钱,看待社会,或者是看待整个生存环境是怎样子的一个认知都是可以写在上面的,然后价值观的话,每个人也不同,一个人有很好的价值观的话,是可以很好的去生存的。

结合时事分析授课。

一、简介

思政课,立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

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给他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282亿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二、课程意义

大中小学续开学,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

对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言,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从世界大势来看,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化,大国博弈愈加复杂激烈,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

——思政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8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