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
唱山歌在畲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节日庆典,唱山歌都是畲族人民的最爱。当他们在辛勤的劳动中,或者在彼此的交流中,山歌成为他们表达心情、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其中的杂歌则以爱情、日常劳作以及各类生活习俗为题材,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内容。
杂歌的特点是题材丰富、量多面广、短小精悍,它直抒胸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杂歌种类繁多,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情歌。情歌俗称为"有缘歌",它通过对唱的方式,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无论是男女双方依据场景即兴而歌,还是根据传唱方式进行歌本传唱,情歌都以感情的真挚、动人的旋律打动着人们的心弦。《想娘歌》《情缘歌》等情歌曲目流传至今,成为畲族人民传唱的经典之作。
除了情歌,杂歌还包括礼仪歌、劳动歌、新民歌等。礼仪歌主要涵盖婚仪歌和丧仪歌两大类。婚仪歌是在畲族青年男女从定亲到举行婚礼的过程中必唱的歌曲,它在婚礼前夜、出嫁前夜等重要场合被广泛演唱。丧仪歌则是在办丧事时用于悼念亡人的民歌,分为悼念性和祭奠性两种。
劳动歌则反映了畲族人民在农田劳作中的辛勤付出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如《作田歌》《节令歌》《牧牛歌》等,通过歌唱劳动的艰辛和对农业生产的热爱,畲族人民以欢快的旋律传递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劳动的敬意。
杂歌还包括新民歌、谜歌、苦情歌、劝世歌、儿歌、字歌等多种形式。谜歌是以生活中的事物提问,考验对方的知识和智慧,谜歌充满了趣味和挑战性。
苦情歌则是表达个人不幸命运的民歌,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对生活的反思。劝世歌是具有社会规训作用的民歌,以其深刻的道德教诲和社会观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唱山歌是畲族文化生活主要活动形式,其中含有劳动生活内容的属于杂歌。杂歌是畲族人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之一,它丰富多样、内容广泛,承载着畲族人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无论是劳动生活的艰辛,还是对爱情的宣扬,杂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畲族人民传承和展示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山歌的歌声中,畲族人民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唱出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正如畲族人民所说:“歌是山哈传家宝,山哈歌言唱万年”,唱山歌,畲族文化永恒流传。
歌格的型累什么中国于属是花采?
属于民歌里的小调体裁。
民歌: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山歌、劳动号子、田歌、城镇“小调”、双声。
1、山歌。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
2、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
3、稻区“田歌”。
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等,是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传统民歌。在这些地区,劳动人民一般要种两季或三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
4、城镇“小调”。
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长期以来,经过城镇职业、半职业民间艺人的加工、磨练,形成了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等一系列题材特征。
5、云岭“双声”。
“双声”民歌所采用的声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这些和声的出现和运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经过长期歌唱实践的自觉选择。它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已成为中国双声部民歌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民歌
民歌的体裁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1、号子:(也称之为劳动号子)号子具有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歌曲节奏与劳动节奏统一,旋律节奏固定,一般演唱时为领者即兴,和者衬词的形式。号子从歌词题材上分为农事号子、工程号子、林业号子、船工号子、搬运号子与作坊号子。
2、山歌:
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停脚小歇时,为抒发内心情感,或向远处的人传递情意、对答传语的即兴编唱,多在户外演唱。具有直畅性、单纯性、自由性,同时旋律起伏大,多采用上下句结构,句子多对偶。可大致分为爬山调、山曲、信天游、花儿、客家山歌、闽粤赣山歌。
3、小调:
人们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会等场合中演唱的民间歌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山歌以外的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之中。小调常由职业或半职业的艺人演唱,流传性广,节奏均匀,旋律丰富,歌词多采用长短句。
扩展资料:
古代中国民歌是一种富于生命力的口头创作,其优秀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相反,大部分近代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都很低。在中国文学史上,民歌是诗歌与文学的始祖,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之一。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文学体裁都起源于古代民歌而后为作家所采用的。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编辑本段]艺术风格 土家族音乐艺术从各个乐种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音乐个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色。它是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的展现,是土家族音乐艺术之生命。风格作为土家族音乐艺术中所体现的审美范畴,是从音乐艺术整体上所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的,是土家人民在歌唱其民歌的主观心态特征和表现其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物质外壳的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难以说明却又能感受的艺术特质。作为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其特质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在土家族群居的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
在土家族山歌中,一定特点的音调的成音与该地的语音音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要真正体现审美意义上音乐风格的能力却是语言所不能及的。如土家族地区湘、鄂之比,鄂西利川的口音与四川相近,但和湘西的口音比较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在音乐上也有近似与差别之处,其共性是都采用五声性音阶,而不同点则是旋律进行中音程上的区别。 [编辑本段]歌词形式 土家族歌词多采用七字句,如:“晚风轻轻摇树梢,月亮静静上楼角,么妹轻轻往外走,金竹林里会阿哥。”五句子歌也是土家族一种独具特色的山歌,如:“男在高上打一望,妹在河里洗衣裳,男向妹子把手招,妹在河里抬头看,棒槌捶在石头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土家族山歌的多样性。多样化的题材不仅本身成为风格的一个特点,而且必然会反映在作为音乐形态主体的曲调之中,从而对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衬词在土家族山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衬词运用较为广泛并具有独到之处,如“哎呀佐”、“嗬也嗬”、“哎哟也”、“喂衣哟”、“罗”、“哪”、“嘛”、“哦”、“啊”、“哇”、“唉”、“罗姐儿”、“里兰当”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的表义是有限的,但与曲调结合后确有很强的表情作用,它也是土家族山歌歌词中能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编辑本段]演唱特点 在土家族聚居的这一群体中,其山歌的歌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以音高、音色、力度和时值上的细微变化,歌唱中以“滑”、“倚”、“颤”、“假声”等手法的不同运用,体现出土家族山歌歌唱中特殊的内涵,它是歌唱中具有风格标志的艺术手段;同时,土家族山歌歌唱中也注重使用悠长的气息演唱音域宽广与跳度较大而波浪起伏的旋律。这些特殊的歌唱方法却因不影响信息的交流而更多的受着传统心态的控制,故更长期的保持了原有的状态。土家族山歌在原生的状态传承中,不仅是歌词传承,而且独特的唱法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较忠实的传承。由此,通过山歌唱法而更加显示出土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风格。 [1] [编辑本段]曲调特点 土家族传统山歌的曲调,可以配唱多种唱词,可以为多位不同特点的歌手演唱,也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中流传。我国戏曲、曲艺音乐的程式性在山歌中同样体现出来了。土家族山歌多是五字句、七字句,后才有散句,每类歌都有固定的曲调。另外,与专业音乐创作不同,它的一度创作(编曲)和二度创作(演唱),是共同进行的,是歌手与欣赏者综合创造的结果。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进行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又积极参与,使这一民间文艺样式影响着生产劳动、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歌师傅大多不识字、不识谱,没有系统的音律理论,却能产生五声、七声和各种特殊音阶、调式;没有系统的曲式结构理论,却能编出各种逻辑严密、结构严整的曲式来,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他们的音乐才能。 [编辑本段]传承方式 土家族的山歌不像作曲家的歌曲一旦完成即便定型,它是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中衍化与完善的,它的艺术风格也是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土家人民既是创作者、歌唱者、演奏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同时也是批评者。这种六位一体的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传承过程,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自然与文化背景中完成的。而其中对土家族音乐艺术影响最为明显的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 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民风民俗。操作方式是一代代口传心授,一辈辈衍展传递,并由口头语与符号的操作方式而传承。音乐语言的口头传承主要是师傅所授,习学者从其音响去感悟,体验音乐语言中的美及音高的准确;从气口、气息、语气、句法去获取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强弱关系,把握音响变量;从方言音色、发声方法上操作,掌握土家族音乐特点。他们与听众直接从声音交感,而听众也具有一种开放性的态度,他们不以某种固定性或封闭性的情绪期待、创作与欣赏行为方式约定,而使一切都是合理的。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下列四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俗娱乐,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 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态度先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 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来了。 属于自我陶醉的山歌: 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 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 放下担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人。 阿歌好比诸葛亮,唔怕曹操百万兵。 属于戏谑性的山歌: 一阵雨来一阵风,看你衰鬼怕老公, 肚里心事唔敢讲,蛟子咬里(了)唔敢动。 摘茶阿妹真可怜,背囊拗得像梨圆, 茶头绕到茶尾转,几多辛苦做无钱。 衰鬼唔使紧嫌 ,你个命水还个歪。 一日三餐食唔饱,一年四季着草鞋。 属于情歌: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揽树开花花揽花,阿哥揽上妹揽下, 牵起衫尾等郎揽,等郎一揽再回家。 新买扇子七寸长,一心买来送情郎, 嘱咐情郎莫跌撇,两人睡目好拨凉。 河边杨柳嫩娇娇,拿起桨板等东潮, 阿哥 船妹 水,船浮水面任哥摇。
编辑本段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如:“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能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画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抒情叙事,浑然一体。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 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歌中的戒指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以山上藤树相缠,死不分离的具体形象,比喻一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高尚情怀和坚强意志。歌中不仅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而且寓情于景、借景传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优美的意境。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划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结构试探恋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贴切生动。听者仿佛看到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急于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与“郎”偕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试探他心爱的姑娘
山歌的艺术表现特征是什么?
A感情抒发的直畅性
B形式手法的单纯性
C编唱形式的自由性
D形式手法的复杂性
正确答案:感情抒发的直畅性;形式手法的单纯性;编唱形式的自由性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8、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 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在劳动中,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13、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有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
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