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人们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极其敏感与反感。体罚分言语暴力与人身暴力,对学生破坏性极大,甚至于背负一生。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警惕性。由于智能手机的推广与运用,人们传播信息变得更为快捷、便利,只要是与此有关的素材便捕捉下来,很快由朋友圈散播开去,波击周边甚至更远,影响力极大。昨天,腾讯网上又发布了一位西安市区优秀班主任在课堂上谩骂一名初一女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情节主要从班主任的言语粗俗、残暴、冷暴力及女孩的心灵极度伤害,包括其奶奶在内的家人痛苦流泪的场景。后受社会舆论与压力,该班主任向学生及家长公开道歉。我看后,不是感慨,更不是伤心,而是为该女孩事后受该班主任的道歉而庆幸!同时,又为这位班主任好心干坏事而恍惋惜不已。这个惨痛教训,教师们不得不反观检点自己,审视自己,这样的粗鲁之事少干!
班主任骂学生,被吊销教师资格证
其实,在我身边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的事情。我亲临过类似的事情,也听过上高中儿子班上一位年轻老师辱骂全班的经过,感受了儿子及其全班同学的愤怒情绪,说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有打老师的冲动。有学生发布在校园网上。我听完儿子的陈述,问他假如是我这样,他会怎样。他居然说,对我是不会这样做的。我从内心感激儿子这么信任我,也感激儿子的克制与理性。并且,早些时候,我也知道高中学生因老师在班上骂了学生,出现围攻老师的事件。好在网络还不发达,这些恶性事件没有被发布在网上,不几天便淡忘了。但是,这给当教师们敲响了警钟。
春风化雨,善待学生
小学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由于体格健壮与成熟,已经具有抗衡的能力。教师教育学生无可厚非,教书与育人并不发生冲突。况且学生犯错是正常的,我们没有理由责备,更不能谩骂,批评与惩戒是要有的,但不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践踏与人格的污辱。语言暴力与肢体攻击都属暴力行为,前者甚至过犹而不及。
教师谩骂学生的做法,是一种情绪失控、怒不可遏、歇斯底理的发泄,像一支支利箭刺痛学生的心,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持久作用下去,就会引发学生自卫攻击。因此,教师对学生失误,产生的情绪,是一种负能量的传递,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也就是你的恶语相夹,换来的是学生不满、愤怒的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正面发展,极易与学生形成对立面。人育不好,教学活动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师生共情上,从彼此接纳情感接纳与理解上。教师作为育人者,要以更宽广的胸怀与广博的学识,谦和礼让与宽容谅解的人格去影响,去引导,去帮助,去扶持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力与行为习惯要因人而异,因家庭教养的不同层次,要灵活处置。特别是应用发展心理学知识作理论支撑,掌握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业余时间多钻研方式方法。当今时代,不缺知识,缺的是方法指导。因此,教师首先从心理上解决做人问题,从品性走向德育,再来传授知识,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对于一个自小从没养成好习惯,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到高中讲学习重要的道理没有用,却又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的观念,对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施加教育力,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但是对文化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有对体育、美术、音乐有一技之长,同样可以造就非凡人才的。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则。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人格,掌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末知领域认知区的过渡很重要。用一把标尺衡量人格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习方面,允许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同在。在同一等次有上升,就是进步,要及时看到及时鼓励,共同分享点滴进步。有需要帮助给予支持,出现失误与不足,要个别谈话与其找原因并寻找方案。这样去做,学生感激你都来不及。是普遍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会积极主动去努力去做的。但是,教师逼迫的结果,令人产生负性情绪,从一开始的带着浮躁就让学生排斥,形成学生对抗的出现,全在教师身上,如同驾驶员开车,你拿不住车是你能力问题,与车无关。
悉心指导,师生亲密相处
教师把控情绪,以平静与温和心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双方彼此接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序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进步,学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才是完善的教育。教师成就学生的未来,学生成就教师的成功。由此看来,教师的积极情绪,良好的心态,广博的学识与人格魅力,才会影响学生积极的情绪,才会塑造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品格,才会培养出国家、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的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尽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从理论上说,教师要对其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进行同等教育。……但是教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不可能不带个人情绪地教育学生。……具体来说,这其中的原因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会影响对学生的看法、学生们不同的状态会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以及教师本身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具体状态这三个方面。
1,教师自身的情感会影响他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到教育行为本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或者宽厚,或者敏锐。这种不同的性格状态会带来不同的情感,从而导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采取不同的态度。……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独特情感,这会影响他们对学生看法,因此他们不可能不带情绪地教育学生。
2,学生们不同的个人状态会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其言行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的状态被教师看在眼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进而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出不同的态度,并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学生的具体表现。……由于这种影响时刻存在,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必然会带有个人情绪。
3,教师本身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他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具体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不同的时候,情绪变化是各不相同的,由此带来的心境的变化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会存在不同的表现,情绪好的时候是一种教育方式,情绪不好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必然会将个人情绪代入其中,任何人都做不到不带个人情绪地教育学生的。
看你这描述你好像也有点感觉啊,其实并不是说不可以。但前提一定是要征得他家里的同意,而且不能影响他的学业,毕竟在中国这些还是很重要的,也就是不能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
可以主动去问下他,主动去开导他,你是成人,这些应该由你带头,可以跟他开开玩笑,了解下实情,如果你也爱上了他,那就应该多鼓励他,告诉他好好学习,等到他考上大学什么的,如果还是喜欢你,你们就可以在一起,但现在,必须好好学习,说话的时候态度要强硬一点。这样,等他慢慢长大了,接触其他女孩子,就可能会改变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教师调适情感的方式如下:
1、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如情绪冥想、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能够有效帮助调节情绪。
2、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改善心情。
3、规划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
4、学习放松技巧。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训练、深度睡眠等,来帮助调节情绪。
5、寻求帮助。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可以向朋友、家人、同事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善,看待事物不全面,犯错误再所难免,正是因为犯错误后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学生才能从错误当中学到经验,启迪成长,所以老师是很伟大的。
向学生发火之前自己先冷静一下,在冲动的情况下惩罚学生,容易用力过猛,产生过激的行为,导致学生受伤。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冷静,只有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减轻工作压力,不要被过重的教学负担压垮。如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教师之间组织的活动,甚至跟学生玩玩游戏,都是很好的选择。
多看书,多学习,多跟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向他们请教。老师要有空杯心态,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坚持学习,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不将生活中的不开心带到课堂,把气撒在学生身上。要正确分开工作和生活,老师应该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学生。
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为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责的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它不仅是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支配作用,即能使教师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 执著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 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身心的愉悦。
(二)教师职业情感的构成
教师职业情感从总体上由对教师职业认识、热爱学生和自身发展三部分构成。
1、神圣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没有那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获得这样多的赞誉。古往今来,人们曾把教师比喻成“圣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春蚕”“蜡烛”“托起太阳的人”等等。这些称谓表达了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也反映了对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人格的期待,并在实际中逐渐变成人们对教师职业实际的角色期望。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为人师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期望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楷模”。因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职业与生活合一的高度人格化的职业道德。这种人格化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的内在需要决定的。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每位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崇高职业使命与重大职业责任,具备高度的道德感和深刻的理智感,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倾注自己毕生的职业情感和操守。
2、热爱学生。
美国学者傅雷曼等认为,教师人格特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它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技术设备等都重要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无数教师取得教育实践成功,赢得学生爱戴的前提,它是教师最具光辉的人格趋向和职业情感的本质体现,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在陶养职业情感时,要将“热爱学生”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应当以一颗饱含热情的关爱之心,尊重、理解、包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