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 关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求解 关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第1张

  选D

  

参考资料: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星河:星河即银河。

  门外楼头: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后庭遗曲:陈后主游宴后庭,其曲有《玉树后庭花》,见《南史张贵妃传》。

  赏析

  词题作“怀古”,上阕开篇却先以写景铺垫。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目力所及,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一派故国晚秋气象,天气也是肃杀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极有想象力,也为后面写眼前所见作了很好的背景。在这个背景衬托下,征帆、残阳、西风、酒旗,都是那么鲜明,又都含有一些忧郁之气。彩舟融入云际,白鹭随着星河飞起。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具有诗情画意。最后以“画图难足”总收,结论用力饱满。

  下阕过片直提“念往昔”转入怀古。想到六朝的奢靡豪华,但流水一样的朝代更迭,多少辛酸多少哀叹!而现在,诗人想到这些,对于人生的荣辱沉浮,还有什么可在意的呢!是啊,六朝都已流水一样的远去,留下的只是寒烟衰草。对于六朝更迭灭亡的历史教训,又有谁在意呢?至今的商女,不是还时时唱着那后庭遗曲吗?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鉴赏 :上阕约50个字,就出现了一大串的意象:故国、秋、天气、澄江、翠峰、归帆、斜阳、西风、酒旗、彩舟、云、星河、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深秋黄昏远望之图景。 登上临江的一座高楼,望此旧都金陵,一片秋气肃杀之象。无穷尽之扬子江也不似夏之汹涌,渐渐静了下来,澄清,如同千里白练一般,江边的翠绿的山峰却似箭簇般尖锐。正是作者之感情在此肃杀天气下看似冷静却千里不绝,恰似江岸山峰翠色却存尖锐。归去的帆船停止了划桨,背着西风,顺江而下。而在同样的血色残阳和西方来风下,一面酒家之旗斜斜地飘动。这句里有几个字很耐人寻味。归帆去棹,“去棹”,可以说,是失去动力的一艘船,在残落的太阳光辉下,任由“西风”摆布,似乎有把衰落的宋王朝比作“残阳之帆”之意,桨已无力划动,受着西域之敌的压迫,无力抗击,而酒旗,这商市繁华之物,也在这背景下,斜着,无力飘动,如同这繁华背后的衰落。而上阕末句似乎又笔锋一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最后一个“画图难足”更是巧妙,一幅暗暗带有衰败之意的晚秋美景,令人想像无穷。 下阕写了南朝陈后主之典故。念往昔,想起了昔日的无比繁华。可叹已是兵临城下之时,陈叔宝仍旧在宫内楼头之上,赏美女歌舞,尽美酒之欢。“悲恨相续”,亡国苦恨悲凄相续,自从那以后,多少文人雅士登高凭吊此事,“谩嗟荣辱”,“谩”一字,用得很现实,能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亡国背后真正的教训呢?大多数人不过轻率地感叹一下兴亡荣辱,在表面上卖弄一下风骚,题词作诗罢了。六朝那些兴衰旧事,早已随着这滚滚长江水,流过便不再回来,只留下“寒烟之凝”与“衰草之绿”,而此景不正是此情嘛,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此之感伤与怅惘。 更可悲的是,在这让人感伤怀古之地,从南朝亡国至今,酒楼上的歌伎,仍在不停地演唱,演唱那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之亡国遗曲! 而沉醉在这靡靡之音中的,不正是方才吟诗作赋、谩嗟荣辱的文人官仕吗!亡国的血的历史教训仍未被吸取,人们却仍沉浸在这虚无空洞的繁华影子中,这正是最可悲之处! 作者王安石先生充满沉郁而深刻地以此教育和警示世人: 谩嗟荣辱,只会让悲恨相续!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读来真是苍凉悲愤,词人心中无限的绝望表露无遗。艺术水平不亚于后主。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那种无助的心态写的淋漓致尽。怀古吗?

小题1: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答出“比喻”“拟人”“借代”三种修辞手法中的一种亦可);②远近结合(或“由远及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

小题1: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小题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除了回答修辞手法之外,还要注意远近结合,远是“千里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阳里”,近是“背西风,酒旗斜矗”,还有动静结合、景物的色彩变化等,每个要点1分。

小题1:这是一首怀古词,借古讽今是其手法,情感亦是如此。每个要点2分,答到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附《桂枝香·金陵怀古》简析:

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感叹六朝皆以竟逐繁华而相继亡国覆辙重蹈的史实。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这首词当作于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王安石一生虽然写词很少,但这首词却是可以千古传唱的。

意境出色。这里的意境主要是指写景,气魄非常宏大。

但是说到思想上的意境,就很一般了,并没有超过杜牧的《泊秦淮》。按说作为后作,在思想上应该比前作有一些拔高才对,尤其是对王安石这样的思想家(老王很多观点都很深刻且有新意)来说。

不过即使如此,在北宋中前期文人的词作中,这首《桂枝香》的立意已经出类拔萃了。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此词字数多。

大家不要小看字数的作用,宋词在柳永开启慢词之前,主要是晏殊欧阳修这些人写的小调,虽不乏名句且有很高的艺术技巧,但立意上却显得很“俗”,无非就是六句八句十句这个篇幅以内的、或写景或写情的小曲而已。

直到柳永把词的字数提上去、苏轼把词的场景扩大后,词才真正达到与唐诗媲美的地位(当然严格地说起来,其实还是差不少的)。否则只靠什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佳句,最多是比元曲高雅些的小曲罢了。

我一直说,宋代中前期词人中最出色的,不是晏殊欧阳修这些人,而是李煜。李煜既有晏殊欧阳修等文人小词里极高的艺术技巧,又有柳永慢词的字数(虽然还是不如柳词长),在立意上也超越了晏殊等人的略嫌造作的个人伤怀之感,具有了或沉痛、或沉醉的切肤之感。同时,李煜词用语都是大白话,却格调高雅,这也是他不同于高级文人、也超越同样白话的柳永之处。

你记住我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宋词如果不是在立意和字数上有突破,而是仅仅在七八句的篇幅内和个人感观的小圈子里徘徊的话,是不可能比肩唐诗的。这其中的关键转折和突破,主要就是由柳永苏轼完成的,而比苏轼更早的王安石,则是前面的探索者,《桂枝香》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① ,天气初肃 ②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③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

注释

①故国:指六朝旧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肃:肃杀、肃爽、清肃。③簇:同镞,箭头。

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银练,翠绿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相续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 》遗曲吟唱。

评点

本篇又作《金陵怀古》,为作者在金陵怀古伤今之作。上片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下片慨古伤时,对六朝统治者建都京陵,竞逐繁华,相继覆亡的历史深致喟叹,结尾抒写伤时之情。全词意境宏阔,蕴涵深永。前人评价极高,张炎《词源》赞此词:“王荆公金陵《桂枝香》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古今词话》赞此词“最为绝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4]

本 名

王安石

别 称

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字 号

字介甫

号半山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临川

出生时间

1021年12月18日

去世时间

1086年5月21日

主要作品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

主要成就

熙宁变法,收复五州

爵 位

舒国公→荆国公→舒王(后追夺)

官 职

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司空等

谥 号

追 赠

太傅

地 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2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