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第1张

情感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情感教育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情感、信念以及生活态度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情感的关联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使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提升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文章,文章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主要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当前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有人理解,同时也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不良的原因

  在各种情感的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中学生面对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方面期望值较高的压力。压力过大,不但不能促进情感的正常发展,反而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感,比如失败感、挫折感、焦虑感等。第二个方面是单亲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较高,中学生的每个班几乎都有不少学生是单亲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别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往往就以故意违纪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共同的特点是成绩波动较大,直接的原因是思想的不稳定及情感世界的低落与空虚,因此他们往往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一时冲动,可能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三是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而父母一般都愿意给孩子很多的钱来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但这容易造成孩子生活中的奢侈、浪费、不知勤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青少年自律行为较弱,在没有家长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下,容易成为问题少年而流入社会。

  学校忽视导致学生情感饥渴,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饥渴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应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交流缺乏,渴望得到却无法获得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多见于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孤儿和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情感关爱和交流,若在学校里仍不能获得,就会出现情感饥渴。产生情感饥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他人敬而远之,想接近别人又怕受到拒绝和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表现为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对得比自己好的人嫉妒和仇视等。有的甚至发生情感偏离性转移,即把受挫的情感转移到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情感体验上去。例如,现在就有不少的中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受挫后,把兴趣转移到低级庸俗的活动上去,如沉迷于网络或者到游戏机室长时间玩游戏等;有的中学生在渴望获得同学的友谊和关爱后受挫,转向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朋友,称兄道弟,以获取尊严和愉快等。

  三、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修养。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健全,教育能力较差,不善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教育手段背离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甚至对学生惩罚或变相惩罚等。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就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富有自制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强烈的情感传递效应。  2帮助中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情绪。当一个人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他往往急于寻求摆脱这种情绪的方法,所以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的感受上,这样的内心世界更难以使人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行动,易让情感压倒理智。这种消极情绪的冲动比消极情绪本身更可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种情绪,如高兴、气愤甚至焦虑、嫉妒等。使学生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并且能够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的引导他们去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3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乐观精神等正意识的引导。乐观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人力不及的原因,并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当无法用理智的思考消除消极情绪时,就要想办法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不要压抑和否认。常用的方法有:转移——愤怒时,就做些需要体能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等,将能量释放出来;倾诉——把不愉快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向朋友诉说;宣泄——伤心的时候如果想哭就放声哭一场。

  4指导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移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又叫移情。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换位思维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宽容,使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使他们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乐于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总之,情感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我们在抓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中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较高要求。

美性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都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编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主要有:第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第二,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第三,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

情感教育的价值编辑

1.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2.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