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浪淘沙,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欧阳修的浪淘沙,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第1张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断雁渐飞南,日坠西山。叶间瑟瑟羽光残。沁月冷风纷卷雪,翅断鹰寒。

岁岁复年年,沧海桑田。吟揉绰注暗惊弦。锦瑟一鸣谁和也?天上人间。

http://wwwshimengnet/ReadNewsaspNewsID=1320

从这个网址可以看到,该词是同学临别之际的赠词。

本词遵循了词的传统格式:上片主写景下片主抒情。为渲染离情别绪,上片写景的色调较冷,“残”“冷”“雪”“断”“寒”等字显示出抒情主体的感情基调。首句“断雁渐飞南,日坠西山”,说断雁南飞,日薄西山,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断雁”也暗喻别离后将难以再相聚。然后又说“叶间瑟瑟羽光残。沁月冷风纷卷雪,翅断鹰寒”。风吹过,枯叶瑟瑟,白雪卷起,苍鹰飞旋,冷月无色…点明送别的季节是冬季,描述送别场所的景物。同时赋予苍鹰“断翅”“羽光残”等主体印象,大概暗喻被送别的人也像那只苍鹰一般,从此孑然一身消失在风雪之中。南宋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说的是想象离人独自归去的情景,更显白石的温厚深情。本词也是如此,更显示了对朋友的关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片说“岁岁复年年,沧海桑田”。大概是想象离别之后两人难以再见,中间隔的是无尽的时间和空间,照应上片的“断雁”等意象。又说“吟揉绰注暗惊弦”。 “吟揉”是古筝的一种弹奏指法,在这里代指弹奏拨弦;“绰注”,琴声自下而上为绰,自上而下为注,可理解为隐隐约约延续的样子。该句是用了李商隐《锦瑟》的诗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有暗叹光阴偷换之意,承接上一句“岁岁复年年,沧海桑田”。最后说“锦瑟一鸣谁和也?天上人间”。是说离别以后两人境遇将完全不一样,又有谁能琴瑟相和?有痛失知音的意思。

纵观全词,下片写的较好,词意连贯,语言也较通畅,其中表现的友情令人感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昔今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这首词是李煜后期的作品,从本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个人的一些见解吧 其实我觉得 前人的作品 后人很难真正的去理解 况且文字和情感是有间隔的 有些感觉是说不出的 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1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