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而言〝意识〞意味着心灵与外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生命活动。虽然在教宗,哲学,医学(生物学)上对〝意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但事实上,〝意识〞只不过是大脑的生理活动状态,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实在,〝思想〞是大脑的生理活动产生的〝行为〞。而大脑只不过是祖先辈的基因通过遗传信息的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组成的)器官。换句话说,物质与生命是在大脑那里联成一起来活动的。所以意识是生物的先天性本能,由大自然的物种进化程序控制。思想是大脑经过后天适应环境的经验学习得来的功能。思想由人自己的大脑来控制的。
在生物学上〝意识〞可以理解为〝醒觉〞。主要是〝生物〞理解〝本身〞与外界的〝存在〞及相互关系。哲学家讨论的意识是意味着人的心灵与外界物质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并试图找寻更深次层次的真理。宗教家讨论的是人的心灵与神的关系,试图找寻出意识与物质创造者。所以,不论哲学与宗教都没有把〝意识〞划分为〝醒觉〞或〝不知不觉〞等不同的〝状态〞。事实上,生物学(医学,心理学都是生物学的分支)才会把〝意识〞理解为〝生物〞在生活中的醒觉状态。只不过,〝生命真相〞这本书进一步提出大脑的生理活动经常都是在〝不醒觉〞的〝原意识〞状态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展开意识状态的思维活动的概念。
*原意识状态:原意识状态与注意是没有有什么关系的。原意识状态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状态。生命活动的本质就是〝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过程。都是生物通过遗传而得到的先天性本能,例如,应激性,反应性,适应性等都是原意识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原意识可以分为:生存意识,繁殖意识,群体意识,移植意识,条件意识等五类。
*〝意识〞:可以理解为,那些具有大脑的动物,醒觉本身独立于外界的〝存在〞状态。当动物的新生儿吸入第一口空气,就建立了〝自我意识〞,注意到〝我〞独立於外界环境,又要是依靠外界环境而生活。这就是先天具有的〝自我意识〞,不需要刻意寻找的。但是,人的大脑已经发展到思维的精神活动境界。思维基本就是意识状态下的大脑生理活动。所以在临床医学,人的意识状态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指人的清醒程度,二是指人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程度。意识与感知、认知、记忆是一个交织在一体而无法分离的概念。正常人(没有精神病)都是处在〝意识清醒状态〞。植物人,昏迷,昏睡都是〝无意识状态〞。新生儿的大脑只有生物本来的〝原意识〞状态,要后来经历与环境交流的学习,才会渐渐进到具有自我醒觉的〝自我意识〞状态。当个体人的思想,因为受疾病或者药物的影响,个人的思想不能掌控其〝原意识〞产生的行为冲动的时候,那就是异常的失控行为。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意味着人的心灵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所以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部分构成的自我调节精神活动性整体。
参考资料: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显著的特征,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逐步减弱,人就开始衰老;一旦停止,生命就必然终结。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的生命,均是如此。
2、应激性
应激性,是指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刺激时,均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如冷热刺激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排便反应等等。
3、生长、发育和繁殖
任何生命体都经历从诞生到生长发育的过程。所谓生长,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
4、遗传和变异
生殖的结果,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绝;遗传的结果,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础。二者是一切生命体的显著特征之一。
5、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6、适应性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非细胞生物——病毒,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当其离开宿主细胞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生命力。
-生命活动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人体生命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基本表现。
二、兴奋性兴奋性是活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活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另一种关系,即机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变化。
三、适应性
完整机体在对外界环境变化所发生的反应中,经常不断地调整体内各部分的机能及相互关系,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生存。机体这种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称为适应性。
四、生殖
人类和其它生物一样,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这才是正确答案,采纳我把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
人体生命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基本表现。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机体分解其自身成分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自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在体内经过化学变化以及不断地向外界排出自身和外来物质的分解产物,这一过程称为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使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运行。
与物质代谢相伴随的是能量的摄取及其在体内的转换、利用、贮存和排出,这个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能量代谢的基础,是能量的根本来源。物质在体内进行化学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
用以机体活动的需要和体温的维持,多余的能量则以热的形式发散到体外。因此,新陈代谢包括两个部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二者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二、兴奋性
兴奋性是活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活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另一种关系,即机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变化。这种特性不仅完整机体有,组成机体的每一种活组织或活细胞也具有这种特性。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同样引起生活的组织或细胞发生活动的变化。刺激,刺激引起的机体或组织细胞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是刺激引起的,反应本身又是生命活动的特征。
因此,广义地说,兴奋性是指活机体或活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性的实质是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
三、生殖和遗传,生殖可以让生物的种族绵延不绝;而遗传是维持生物稳定性的基础。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
增殖和遗传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生命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生命通过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体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4、在代谢活动基础上生物体表现有生长特性。
5、所有生物都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对环境因素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
7、生物表现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趋势。
新陈代谢是什么意思:
新陈代谢是指有生命的特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机体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并把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一过程叫做同化作用;同时又将自身的成分及摄入的一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氧化,放出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物质分解氧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叫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一个新陈代谢过程的二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所以说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都以是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四个:
第一个特征是新陈代谢,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显著的特征,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反应性,是指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时,均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如冷热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排便反应等等。
第三个特征是生长和发育,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所谓发育,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直到死亡。
第四个特征是生殖和遗传,生殖的结果,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绝;遗传的结果,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础。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殖
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和____。
人体生命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功能和适应性
有奖问答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___。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呼吸、脉搏、体温、心率
生活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个特征是新陈代谢。祖国医学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化气与成形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过程之最根本的特殊的矛盾。这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
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私法自治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反射活动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如人饿了要吃饭,难过了会哭等,条件反射是人在后天由于大量外界而建立起来的规律性反应,比如你天生看到钱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当你听多了、看多了人们对于它的紧张和依赖时,你就渐渐明白了钱是一种蛮重要的东西,然后你就无可奈何地去欢上它了。
在进一步探究人的内在本质的时候,一个必须涉及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这就是意识。
有人把意识作为区别人与动物的本质标志。有人认为人有两套生命系统,除了客观的物质的人以外,还有一个与意识有关的精神生命系统。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主体,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强调物质对意识的本源性,认为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在进一步回答意识是什么?语言的实质是什么?进一步研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人的能动性与意识的关系,是否只有人脑能对客观世界实现反映时,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和结论。
在现有可以查证的对意识的解释,都是这样表述的: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和语言同时出现的,一开始就是社会运动的产物;相对于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方向、有预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性。
“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用这样的表述来解释意识是基本正确的,但把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仅说成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太狭隘了。的确,人脑具备了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人脑在使人反映客观世界,产生意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也是主要的作用。但是人的意识的产生不是只有人脑就能实现的,人脑离开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末梢,各个感觉细胞以及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高度组织与协调,是无法产生意识的,就象加工的机器没有了原材料一样,是无法加工出它能加工的产品的。在另一个层面上,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也不是只有人脑才有。只要这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能对客观世界形成自己的主观映象,不管他是人脑,还是猴脑、狗脑什么的,因为我们对特殊物质被高度组织起来,是怎样组织的,组织的复杂程度,特殊物质的特殊性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定义,更没有“国际标准”。
动物也有意识、理智和情感吗?任何一个家里养有狗或者喜欢猫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地回答。德国科学家福尔克·阿尔茨特和伊曼努尔比尔梅林在大量实验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动物具有令人吃惊的理解能力和相当宽广的情感频带,这一点已经通过生物学、动物学以及行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了证实,并且具有情感和思维能力的不仅仅局限于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甚至无脊椎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行动方式,如果不从情感和思维的角度寻找原因,是无法解释的。
“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和语言同时出现的,一开始就是社会运动的产物”。我们承认意识和语言都是社会运动的产物,但意识和语言不一定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同时出现的。如果说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那么意识是伴随劳动,甚至更早地产生了,而不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出现的。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表达和传播思想与情感的手段,如果特指为人类的“语言”,应该是在人们劳动的基础上出现的,但如果我们把语言的定义表述为一般主体的信息载体,是一般主体之间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手段,这种“语言”应该和意识一样,在特殊物质被高度组织起来以后能对客观世界形成自己的主观映象时就开始存在发展了。
“相对于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在这里,给我们一个明显的感觉:意识是相对于物质而存在。意识的这种存在,总不至于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这样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唯心主义者断言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主体、意识产生物质。意识的这种存在,相对于物质是第二性的,那么第一性的是什么,第一性的就是物质本身?还是物质所具有的什么特性,并把它作为物质的第一性的东西使我们在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当中感到很模糊。存在决定意识,应当是主、客观世界的存在,是整个宇宙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可以理解的。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这可有点悬,如果意识就是物质的什么特性,并且是这种特性高度组织,有机协调的反应,简言之意识是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那么,意识与存在之间的作用变成是相关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只有这样,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才有了其立意的理由,这里我们没有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以避免被指责为是庸俗的唯物主义。如果认为意识和物质都是独立存在,那意识又是怎么反作用于存在呢?意识是怎样与物质世界发生关系呢?如果意识是通过某一物质主体作用于客观世界,作用于存在,那么意识与构成这一主体的物质又是什么关系呢?意识如果独立于主体的物质而存在,麻烦了,鬼要来了,因为这样人就有了两套生命系统,有一个独立的我们又看不见的精神生命要来了。意识如果是组成主体的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与对客观世界反应的统一,那本来就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在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方向、有预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无非是组成主体的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与其对客观世界反应的统一,最终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
“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在这里有两点要说明,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高级形式,意识以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为基础。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性。”这句话一看,就给我们一个感觉:意识是独立于主、客观世界的主宰。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忽略了主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作用。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太厉害了,厉害到唯心主义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意识到底是什么呢?
意识是生命体物质特性高度组织,有机协调及与客观世界反应的综合表达,简言之,意识是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意识就是物质,无非是在符合客观世界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生命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把组成生命体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特性高度组织,有机协调起来,并且与其对客观世界的反应统一起来。
意识是能动的,又是被动的。能动的是生命体内外部物质反应的高度组织,有机协调性,使生命体相对于客观世界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从意识形成的过程来看,生命体的物质首先有感觉的功能,诸如太阳光照射后能发热、在磁场中会偏转方向,然后逐步发展成能感知、判断、推理、联想、思维、到有目的的思维即意识的产生。形成多种物质特性和多种特性的组织方式,从原始生命体的出现开始,从简单到复杂,不断积累。然而不管有多少复杂,不管千变万化,终其根本,都是以物质的特性为基础。人们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痛觉等感觉细胞,通过神经系统将感觉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与大脑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作出分析和判断,使人内部或对外部作出反应,其反应之快,组织之严密令我们今天的人类都很难想象其中的奥秘。
说意识是被动的,是意识不能改变生命体物质反应的本质和物质世界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物质世界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整个宇宙物质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生命体物质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生命体物质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生命体物质自我积累、自我复制、自我组织即生命体为自我的存在和发展不断运动的内在本质和基因多向突变积累形成的基因图谱所表达的遗体规律。
意识不是人所特有的,更不只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特殊物质性状表达的高级形式。语言是生命体物质与客观世界物质反应时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因而除了人以外的其他生命体也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人类特定的“语言”不是和意识同时出现的。
作为一个生命体,意识始终是本身物质特性的高度组织,有机协调的反应与生命体对外部物质世界反应的统一,由生命体内部物质的反应来综合表达、却服从于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应。社会的本质是人的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因而社会的发展是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发展是按照构成人的物质的变化运动规律发展的,构成人的物质的变化运动规律服从于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类生命体几十亿年的积累变化发展,今天的人们要对自己进行认识和研究,不是一朝不夕就能解决的,。而意识问题的解决,使我们可以摆脱无意义的,自我设定的概念的争论,意识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关于人的问题的终结,转为对组成人的物质特性以及物质特性相互联系的研究。
一旦人类对组成自己生命体物质的结构,物质特性的了解以及基因图谱的完全破译,人类生命体物质特性高度组织,有机协调的图像将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生命的思维
一、 生命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两种特性:1是物质性,
2是意识性。这两者是共生的,不可分割的。物质性表现了,生命现象的物质可重建特性。意识性表现了,生命现象的超物质思维特征。
中国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道出了其中的奥妙。道生一,天体生物质;一生二,物质生意识(意识造生命);二生三,生命生物种;三生万物,物种变万物。
二、 物质与生命之间的质变是从氨基酸开始的。在氨基酸以前
没有生命,有机化合物不是生命,因为它没有意识,它产生的是生命的配件,例如核糖、核酸、脂肪。当有机化合物在其合成物质(氢、氧、炭)之外加入了一种新的物质(氮)时,这种物质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意识,形成了氨基酸,氨基酸的进化,集结出现了蛋白质,由此,生命诞生了。
三、 意识是生命的特征之一,与物质的存在性一样,意识是生
命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意识是炭、氢、氧(有机物)和氮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大爆炸、急剧膨胀,x 射线等等原因) ,按照一定的规则合成时产生的固有特性。它的存在不因现代科学的未知而消失,它用其无所不能的威力在生命的活动中显现。
四、 意识是分等级的,氨基酸的意识首先是在适宜环境的条件
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创造,它选择元素来确定蛋白质的功能,它把有机物捕获到蛋白质中进行新陈代谢,实行同化和异化。它使蛋白质产生了激应性、能动性、生长与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能力。它使用核糖核酸的特性对生命的各种现象实现了纪录和复制,表现了氨基酸意识对各种生命的主宰能力。
现在的谜在于氨基酸意识固然在分子的水平上对生命现象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但是它是怎样通过个体氨基酸意识积聚成生命体的氨基酸意识的,它是怎样把生命体对环境的反应变成了生命纪录仪(DNA )的纪录,又把它变成下一代生命质量的改变呢?
意识的第二个级别是生命的潜意识。生命在其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活体的反应是通过潜意识来进行管理的,如:皮肤被割破,血液的凝血反应;肢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病毒)感染,出现病态反应,机体就增生大量白细胞去围歼这些外来入侵者。这些身体内部的机制都不需要大脑的指挥,而只由机体的潜意识进行处理就可以了(通常人们称之为本能)。这一层的意识我认为是由生命体的潜意识(不是个体氨基酸)来处理的。
意识的第三个级别是由生命大脑控制的生命意识(显意识),这一层意识集中反映生命体与其生存环境交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生存技巧、物种竞争,提高生存质量等等。显意识是高级生命所独有的。各种高级生命之间的意识语言互不相
通(也有一些有相通的可能,如人和各种动物,动物和动物都有一些互动)。人类是各种高级生命体中最发达的一个物种,它创造的科学技术是这个级别意识的最高发展,但是它既不能代替氨基酸的个体意识,也不能代替氨基酸集结体的意识,也不能代替生命体的潜意识。
五、 在同一生物体中生物体的三个层次的意识是否想所同想,
思所同思呢?观察的方法是否一致?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一致?处理结果能否完全一致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以为是在统一中的对立,统一在一个生物体中,三个层次的意识各有所求,统一了互为补充,不统一则互相对立,搞得好了这个生物体活得很好,搞得不好互相冲突起来就可能摧毁这个生物体。这个思想需要大大的深入探讨。
现象:、显意识有时十分自满的认为自己可以主宰身体的一切活动,用锻炼一类的意念强迫身体接受耐冻,耐热,耐饥渴等等行为,当潜意识不以为然时,身体就将出现病态反应;
、又有时显意识贪吃,贪玩,贪欲时,潜意识也会引起病态反应等等。
以前普遍认为这是身体本能的变化,与意识无关,但是我以为与三个层次的意识是有关的。显意识喜欢的东西,潜意识不一定喜欢,潜意识固守的行为显意识也不一定完全遵从。潜意识
按照氨基酸意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显意识则经常喜欢违反氨基酸意识的要求。对显意识此类违规的行为,潜意识会表现出一种反抗,这种反抗首先是使身体产生病态(这种病态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反抗显意识而减缓了对一些细菌的抵抗力,从而使身体出现病态),然后再通过自体的免疫系统治愈这种病态状况。也有时会因过渡放弃对细菌的抵抗,而使身体的活力大减,甚至死亡,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同样在显意识和氨基酸意识之间也存在此类冲突,出现同样的结果。只不过这种反抗和惩罚是通过分子级的病毒来起作用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可以借鉴社会体加以研究。社会也是由社会的显思想(以国家政策为代表的),隐思想(以社会组织体的发展规律为代表),和潜质思想(个人思想为代表)的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统一于社会,对立与社会,搞得好了,社会得到发展,搞得不好这个社会就崩溃了。
北京青年报2001年2月21日第26版刊登发现工作室栗周熊的文章《记忆不只靠大脑——人有三种记忆》
答案:A
心主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