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意象赏析_论杜牧诗歌中的水意象

杜牧清明意象赏析_论杜牧诗歌中的水意象,第1张

  摘 要: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之一,水意象在某些方面的涵义具有约定性,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是最具约定性的一个涵义,除此之外,诗人不同的个体特征和境遇又使之产生了情感意蕴、隐逸意蕴等。本文仅就杜牧诗歌中水意象的丰富意蕴加以论述分析。

关键词:杜牧诗歌 水 意象 意蕴

“意象”一词,就其渊源来说,最早出现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运照之匠,窥意象而远近,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就其美学范畴来讲,“意象”指人的主观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它有两个层级:一是文人艺术家个人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而产生的意象,有非稳定性;二是固定的客观物象积淀了人类、民族、群体类似的心理情感,这类意象内涵较为稳定,有约定性。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异彩纷呈,水是众多意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水”以它独有的审美艺术特征吸引着历代文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便是其中一位钟情于水的诗人。杜牧诗歌中写水的篇目很多,呈现的意蕴丰富,既有约定的、稳定的内涵,又有一些表达诗人独特情感和思想的意蕴。

一、“水”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水”的这一意蕴是在一个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并不断地沿袭、接受。水流动不息,似时间绵延不绝;水一去不复返,似时间不可逆转,时间如逝水,流动不息,变化不止。

水象征时间流逝在杜牧诗歌中大致分为三类:

1 象征事物的盛衰变化。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金谷园》)此诗借金谷园的兴废抒发了今昔盛衰之感。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所建的别墅园林,金谷园昔日的繁华如今已随时间流水而逝。“流水无情草自春”,时间和流水不管人间悲欢、世事沧桑,依旧流逝,在它荡涤之下,权威富贵短暂易逝。“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洛阳长句二首其一》)写中唐藩镇割据,皇帝不再巡幸几度遭到破坏的洛阳,东都昔日的繁荣随潺潺流水而逝,作者由东都表面的荣谢透视到盛衰本质,揭示晚唐社会不可逆转的没落。

2 见证时移世易,时代变迁。

“潋艳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台城曲二首》其二)

此诗写隋军将领王颁入陈国都城,在水光潋滟的倪塘附近掘陈武帝墓报仇的情景,陈亡隋兴,朝代更迭,不变的只有仍旧潋滟、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倪塘水。

3 象征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转。

“谁为驻东流,年年常在手。”《惜春》

杜牧以东流之水喻消逝的时光,流水东去,时间流逝,人生苦短,有谁能够将时光握在自己手中去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呢?

二、水意象的情感象征

杜牧诗歌中写水之处多写情感,但诗人一般不明指,水似乎只是自然景色之一,但读者若仔细品味,不难在“水”中领略到绵绵情意。

1 抒发思乡之情。

“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南陵道中》)

以上两首诗皆为诗人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前一首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之时,诗人登上黄冈城楼看见夕阳就要落向水波潋潋的江中寒洲,顿生思家念园之情。后一首的漫漫江水是初秋景物,但它何尝不是“客心孤迥”的诗人对故乡家园、对妻儿的悠悠思念呢?

2 抒发念远怀人之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日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雪溺前溪水,啼声已绕潭。梅衰未减态,春嫩不减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栏杆。”(《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就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有寄》)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七绝主要是写他对扬州友人韩绰的忆念。缪钺《杜牧年谱》:“杜牧于唐大和七年(833)到扬州淮南节度使莫府中掌书记,大和九年(835)离去,两年多的扬州生活,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离开后,他多次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水既为南方秋季自然景物,又象征着忆念之情,“迢迢”写流水之悠长,衬托情感的深度,极写忆念之强烈。

其后三首均是利用水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3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此诗为作者借古讽今之作,曲折的影射了晚唐统治阶级不顾社稷危亡和人民疾苦仍醉生梦死的没落现象,秋水寒凉,犹如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4 抒发人生苦短,事业难成的忧郁之情。

诗人的生命叹息和忧郁之情来源于水意象的时间意蕴。生命消逝,事业受挫,睹水生悲,忧从中来。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池州清溪》)年逾不惑的诗人于清溪之中检点华发,借清溪之水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颇带几丝伤感,几缕悲音。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汉江》)

“溶溶漾漾”的江水年年绿,人却岁岁老,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作对照,由自然之景引发人生易老的感慨。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三守僻左,七换星霜”,内心“拘挛莫伸,抑郁难诉”(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吏部高尚书状》)的诗人看见春尽仍碧清的兰溪水便不禁感叹屈原命运,同时也寄寓了自身怀才不遇、远贬江郡之叹。

上述以水写情的诗句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来暗示情感的涌现,源源不断,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长度、深度来写情之深之悠长;三是“水”意象表面上为景色点染,实则以水沟通心中的愁绪,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情深意切。

三、“水”意象的隐逸象征

“水”意象往往还因姿态无拘无束,流动自由而被作为悠闲、淡泊心境的对应体。如“草色连云人去往,水纹如彀燕差池。”《江上偶见绝句》。“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题元处士高亭》,均突现了诗人旷远超然、闲适的心境。也正因此,水在古代诗歌中还有“在野”的意思。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赠渔父》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蓬肩睡秋江。”《独酌》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齐安郡晚秋》

《赠渔父》中,寒水畔即退隐地。诗人借渔父这一老庄式的哲人化身形象,讽喻追逐名利之徒,其本质是诗人主体意识对象化,或者说是自我客观化。

《齐安郡晚秋》一诗中,“云容”“水态”可时时观赏,如水一般自由自在“啸志歌怀”,诗中写出了诗人一种欣赏自然的闲适心态。

杜牧诗歌中水意象的三种内涵有紧密的关联,前者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而成,后两者是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过程中,意义不断扩充、附加、衍生而成。三者的根源在于古人对“天地转,光阴迫”这一客观现实的哲学认识。

以上通过对杜牧诗歌中“水”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异彩纷呈、深藏潜伏、耐人寻味,使得诗歌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缪钺杜牧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3]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

1 关于古琴曲流水的诗句

关于古琴曲流水的诗句 1有关流水的诗句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秦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张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流水落花无限。--侯善渊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白朴

流水落花何处路,绿阴幽草可怜生。--程文海

2描写山涧流水的诗句

描写山涧流水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于小溪流水的意象还有很多,比如:

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赞美流水的诗句

赞美水的古诗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3、《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4、《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望海潮》

宋·秦观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6、《水调歌头》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玩止水》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8、《如鱼水》

宋·柳永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

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

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鸳鸯。

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

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

修禊饮、且乐仙乡。

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9、《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10、《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4有关流水的古诗

描写流水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描写流水的诗句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古琴曲《流水》与什么故事有关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9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