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特别需要温暖吧。
和你说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你吃过脐橙吗?一种来自赣南的特有水果。在家乡漫山遍野都是,而我却出了那个小镇才越想念它的味道。
是一个午后,我越发明白它的意义。等着打满科目三的学员卡,逼仄车里饥肠辘辘的我,看见一个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好想吃家里的脐橙了。
心里便乍然生出一股想念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老家打过电话了……犹豫一番我打通了奶奶的电话。
电话打通了,是她懒懒无力的声音,我心想自己唐突了,大概她在午睡。我便小声说:“奶奶,我是静静啊——”“啊——静静啊!”她的声音却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心里像被小兽啮了一口,突然有些难过,我讪讪地开始陪她扯些家常。说着家里在准备摘脐橙了,她便激动起来问我要不要寄一些给我。我怕麻烦她正犹豫着,她却已经在电话那头张罗起来如何如何寄给我了,说今年的脐橙一个个都漂亮着呢。
挂了电话,为她的盛情诚惶诚恐。爸妈总是说多给老家打电话啊。我却总是敷衍:我不知道说什么,我跟她没有什么好聊的。然后再被一些琐碎的事轻易推掉,继而遗忘。
七岁父母的远去他乡,好像童年也结束了。最叛逆的青春期,固执别扭的我,暴躁刻薄的她,除了吵架是没什么好说的。我一岁岁长大,与她隔阂越来越大,对她越发冷淡;我一步步越走越远,私自庆幸着终于可以远离这种尴尬的情感了。
所以对于想家这种感情我一向是不屑一顾的,看到别人想家都觉得矫情。那一天,大概是她困倦却突然明亮的声音拨动了那根弦,我难过起来。从前留下的心结我无法释怀,而这来自血缘深处的爱,她小心翼翼的关怀,又让我无比心疼。
隔天,刚从果园摘下的脐橙便寄到了。爸爸发来一条消息:我跟你妈妈都好嫉妒呢,天天都往老家打电话,都没给我们寄脐橙……
我回复了一个鬼脸表情,叹了口气。
想起早离家前她帮我装小鱼干的时候,她装了一半突然冷冷地说:“到了学校要记得打电话回家,至少一个月一次……”然后背过身去了厨房,刻薄说道:“不然连我是生是……你都不知道!”我不理她,翻了一个白眼,像她那么刻薄利索的气性,每天都在和爷爷吵架,生命力不知道多旺盛……
现如今,她却好像在我面前卑微起来了,初仍留着她的性子,待我越发远去,她却在我面前惶恐起来,小心翼翼地对我好。我一直意识不到,我一直为此尴尬……
远在他乡,人就会特别孤独,对情感的需求就不断滋生出来,这时候,尝试打个电话给家里吧。
人为什么会有情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因为有爱;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若没有情感,就如行尸走肉;等等,这些回答都是答非所问,牵强附会。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情感的本质及情感对于人生存与发展的实际意义上考察。
一、情感的本质是什么?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不难发现,“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态度”和“体验”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这样,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价值与情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2、情感对价值具有反作用。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⑴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⑵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
3、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异步性、量度上的差异性、方式上的局限性、机制上的异化性。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情感与价值存在复杂的对应性。⑴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⑵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⑶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⑷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⑸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⑹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⑺、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⑻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⑼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⑽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⑾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
三、情感的数学分析
情感和价值观都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关系,用以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不同的价值事物形成不同的选择倾向性。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事物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对其价值量的竞争,也不是对其“价值投入产出比”的竞争,而是对其价值率的竞争,在经济领域就是对于利润率的竞争:事物的价值率越大,价值资源向其分配的方向就越明确,向其流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其发展速度就越迅猛。因此事物的价值率是事物非常重要的价值参量,体现了该事物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价值关系,它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就是用以反映事物的价值率,即
价值观的哲学意义:就是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
然而,仅仅认识事物的价值率是不够的,人仍然无法真正确定对于该事物的价值资源的投入原则(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理论证明(即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可以看出,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即价值率高差),是事物最为重要的价值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决定着人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因而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情感的客观目的就是用以反映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
情感的哲学意义:就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
人对于所有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可以组成一个数学矢量,称为情感矢量。
情感矢量: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情感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情感矢量,用M来表示,即
M={μ1,μ2,…,μn} (1)
其中,μi是指人对于第i个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情感矩阵:如果其中的每个事物又由多个更具体的事物所组成,则人的情感可用一个二维的情感矩阵来描述。
M={μi×j}m×n (2)
同理,可以定义n维情感矩阵。
进一步发现,情感可以进行各种并集运算、交集运算和合成运算。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数学模型。理论证明,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因此情感的运算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运算。
情感数学模型的建立,为情感机器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果机器人一旦具有了情感和意志,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总之,情感不仅是人情味的唯一来源,还是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唯一来源,情感的赋予将使机器人具有了信息的自组织功能,使其具有自我生产、吸收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因此情感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成熟期信息社会主要标志。
四、情感强度第一定律
情感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为了探索这种特殊的函数关系,首先了解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及强度定律。
外界某种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应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种感受器官只对一种或两种形式的能量特别敏感,如眼睛对于光能,耳朵对于声能,皮肤对于热能和机械能,舌头对于化学能等。心理学指出,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的增加量与刺激强度之比值为一常数,即:
△I/I=Km (3)
这个定律最初是从人的眼睛对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来的,以后又发现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这个定律,最后发现整个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这个定律,因此韦伯定律实际上是一条基本的生物规律。如果把这个定律进行数学变换,可得: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I+C (4)
其中,Km,C为常数,μ为感觉强度,I为刺激强度。
选取一定的刺激强度单位,就可以使费希纳定律变换为:
μ=Kmlog(1+I) (5)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具体地讲就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这种刺激信号往往是一种抽象化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它既可以是复合的色彩、形状、体积、重量、声音、图象等物理化学信号,也可以是语言与文字所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这些复合型信号代表着事物的价值特性,而不是代表着事物的某种物理化学特性。当事物的价值特性作用于或即将作用于人时,人脑将以一定的情感强度来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产生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那么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关系同样应该遵循“费希纳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1+ΔP) (6)
其中,Km为强度系数,ΔP为价值率高差,μ为情感强度。
不难发现:当情感强度很小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当情感强度很大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当价值率高差为0时,情感强度亦为0;当价值率高差趋近于-1时,情感强度趋近于负无穷大。
五、情感的五大功能
情感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1、识别价值。帮助人如何来识别价值的大小,具体而言就是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大小:价值率越大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正向情感;价值率越小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负向情感。
2、消费价值。帮助人如何来消费价值。一般来说,具有正向价值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可以加强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规模或消费速度;具有负向价值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痛苦的情感,从而可以削弱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规模或消费速度。
3、计算价值。帮助人如何来计算价值。各种客观事物的价值状态通过情感来识别以后,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通过意志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
4、创造价值。帮助人如何来创造价值。一般来说,具有较大价值率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来发展该事物的生产规模;事物的价值率越小,人对于创造该事物的积极性就越低。
5、表达价值。帮助人如何来表达价值的大小。人与人之间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必须及时准确地识别他人的价值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及时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状态,包括个人的价值需要、价值观、健康、能力、素质、地位、职业、学识等,这就需要借助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仪表服饰等具体的价值表达方式。
--------------------------------来自知道团队“揭秘吸引力法则”
《亲密关系》人与人之间为何会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来源于那些方面?
本书认为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的基础是:一种奖赏。也就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
影响吸引力的奖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指的是他人提供给我们的所有显而易见的愉悦。比如他人聪明漂亮,我们就能在与他的交往中享受这些赏心悦目的个人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美的事物都能让我们舒心愉悦。所以人人都想找一个漂亮或者帅气的伴侣并非我们花心,而是本性使然。又比如他人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如金钱地位等,我们更会乐于接受这些好处,又或者他人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肯定和赞许,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高兴。总之,他人能给我们提供的直接奖赏越多,对我们的吸引力就越强。
另一种是仅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也就是这种吸引力受到很多不易觉察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只与人们外在的友善、俊美的长相或怡人的个性有间接的关联。例如我们多数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或者是有着某些共同点的人,就像我们在外遇见老乡或者是同姓更或者是同一天生日的人都会比其他的陌生人产生好感,也就是他们的吸引力强于其他人。这类奖赏是间接、微弱的,我们有时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也说明了他人吸引我们的奖赏是复杂多变的。
多数人只是认为如果某个人充满魅力我们就容易被他吸引,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吸引力的确与他人具有的个人特征有关外,吸引力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偏好、愿望以及所处的情景。吸引力的基础是与他人发生的有奖赏意义的经历,但这些愉快经历表现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些影响我们选择的所有因素。那么,通常影响我们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种:临近(喜欢身边的人)。
每个人都更容易和距离我们比较近的人成为朋友,在小时候好朋友往往是邻居家的小伙伴,进入学校了我们最先了解和认识的都会是我们的同桌,工作中最先了解的也是带领我们入门的前辈。虽然我们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但我们在网络上与有着许多共同点的人的亲近度远不如我们能天天见面的普通人。多数情况下,友谊和爱情都源自身边人的交往。所以一旦我们确定了居住、工作或上学的准确地点,我们大体上就决定了那些人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空间上的临近之所以能产生更多吸引力的根本就在于:方便。我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同样的意义。如果他人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很容易得到他人提供的各种奖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身边的伙伴远比遥远的伙伴更有优势,与远距离的伙伴交往消耗的金钱和付出的努力如流量费车费路上的耗时等成本比附近交往的成本高得多。而远距的人际关系奖赏价值也会低很多,比如在文字语音视频中表达出的爱意远不如脸颊上真实的一吻那样打动人。所以我们看到分居两地的亲密关系一般不如朝夕相伴的亲密关系令人满意。
空间上的临近也使两个人更可能相遇,彼此变得更加熟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个道理。重复地接触他人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人的喜欢程度,而不会导致厌烦,此即曝光效应。也就是先混个脸熟的意思,当我们要在一群长相差不多的人中指出谁对我们更有吸引力时,我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面孔,也就是混个脸熟的那位。但我们也要知道临近虽然会增强我们对他人的情感,但所增加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因为有的人在我们不断地接触和了解后他的行为有可能会另我们感到厌烦,所以熟识能增加吸引力,但过度接触则未必,而与那些另我们厌烦的人临近只会雪上加霜,增加我们的厌恶。
第二种:长相吸引力(喜欢那些可爱的人)
当空间的临近把人们连接在一起之后,我们见到他人时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他人的长相了。尽管我们都知道人不可貌相,但长相的确又影响着我们。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第一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且先不管对错,我们倾向于认为外貌俊美的人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
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美的就是好的”这一简单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会认为有吸引力的人也有着令人满意的特质,以与其俊美的长相匹配。而且我们似乎自动地做出这些判断,没有丝毫有意识地思考,我们看到俊美面孔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了对它正面的评价。这种对美丽的偏见往往还能使人混淆容貌和才能。我们看到在职场中,在同样的智力下,貌美之人比一般长相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工资更高,晋升也更快。
那么,我们评判美丑的标准是否是一致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陌生的人群中,我们一眼看去谁漂亮谁丑给出的答案基本都会是一致的。就连新生儿也偏好成人认为漂亮的面孔。而且这种共识具有跨种族的一致性,无论亚洲人,欧洲人还是非洲人,每个种族里他们认为是漂亮的,在其他种族看来也会是同样的结果。我们对男性或者女性的长相怎样是吸引力的就不细说了,每个人都知道。但除了外貌的吸引力外,还存在影响外貌吸引力的其他因素,女性还好,只要有足够漂亮的外表就会有足够的吸引力,但男性不同,帅气的外表只是吸引力的一小部分,男性要有吸引力除了外表外,还得有金钱才华方面的吸引力。当一个男性没有出众的外表,但只要他有足够多的金钱,他的吸引力就会强过那些单纯只有长相吸引力的人。
有学者确信,我们之所以有对美丽外表的偏爱,是因为这是人性演化而来的倾向,这是人类的本性而不是特定文化传承的结果。例如有研究证明就以我们现在的美人标准前凸后翘的人更容易生育繁衍后代。当然也有特定时代文化的影响,如燕瘦环肥就是不同年代的审美观。所以长相真的很重要,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外表漂亮帅气的人都会拥有更多的约会,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等,但前提是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
第三种: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要想享有成功的亲密关系,我们应该追求最有可能回报我们的伴侣,就像是(爱的艺术)里的观念,爱不是单方面的付出,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有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衡量自己对他人的实际兴趣,以及接近伴侣和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外表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长相越好,人们对他/她的期望值越高。不过从公式可以看出,伴侣的综合吸引力如何,取决于伴侣的长相吸引力和我们判断伴侣喜欢我们可能性的乘积。如果有人喜欢我们,但却十分丑陋,这样的人并不是约会的首选对象,同样有人长相非常俊美但并不怎么喜欢我们,我们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最吸引人的伴侣是长相和自己差不多,也很有可能接纳我们的人。
我们期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适配价值及综合吸引力有关。高适配价值的人匹配到的肯定也是高吸引力的人,他们彼此都有条件吸引对方。但一个人如果高估了自己的期望值、盲目自信,就会不断地招致别人的拒绝,这时他们如果想要拥有亲密关系,往往就会调整自己的适配价值,对他人接纳自己的可能性重新做出估计。然而大多数人都害怕被拒绝,不愿意去冒被拒绝的风险,像那些害羞之人、或不够自信低自尊的人往往就会去追求不太出众的对象,以减低被拒的风险。
通常来讲,人们似乎都能注意到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的可能性,我们更可能与那些愿意接纳而不是拒绝我们的人接近。不过最好的接纳来自于那些挑剔讲究的恋爱对象。他们并非来者不拒,对每一个接近自己的人都说“yes”,而是只对他们觉得对象充满吸引力的人去接近,这样的人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这也可以算作是有选择性的故作清高,也就是说,除了你想吸引的人之外,任何人想要得到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能付出代价拒绝大多数人却又能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未来伴侣。相反那些对每个人都说“yes”的人往往很难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因何而吸引别人,别人又因何而吸引他,所以往往都是不了了之。我们会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喜欢那些欣赏我们的人也很难。因为这一倾向是与吸引力的奖赏模式一致的。这一倾向也符合平衡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人们期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交关系能够保持一致性。
第四种: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遇上喜欢我们的人具有奖赏意义。如果能遇上和我们恰好相似的人,与我们有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味,也同样令我们感到愉悦快乐,也就是俗话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幸福的伴侣在各方面都比随机选出的陌生人更为相像,首先是在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其次是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伴侣间态度相同的程度和彼此的吸引力有着简单直接的关联: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最后,伴侣们还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在彼此邂逅时就能和睦相处。就像两位爱好交际的人或两位害羞内向的人首次相遇往往比内向和外向的人彼此相遇更愉快。
相反,相异并不相吸,也许我们会看到长相漂亮的人嫁个了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又或者帅气的人娶了外表普通的女子。也许看上去并不浪漫,但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都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那么很显然,人们总是会与旗鼓相当的人匹配,我们只看到的是在一方面的不平衡,但肯定会有其他方面的条件来弥补平衡,显然最终还是同性相吸。所以我们会看到,会有女性以年轻、美貌交换男性的社会地位、经济资源,这样的匹配非常普遍。这是人们在用一种优势交换伴侣的另一种优势,以便得到伴侣类似的社会地位,所以正是他们类似的适配价值,而非任何外在的“相异”,使得他们彼此相吸。
最后一种:障碍(得不到的就喜欢)
人都有努力克服障碍以实现期望的基本倾向,就像那些父母越是反对的伴侣越会努力在一起,在古代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往往都是私奔的居多,这也是克服障碍实现期望的倾向。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对自己得不到的恋人喜欢得死去活来,也是这种倾向的表现,得不到的禁果格外甜。
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情感中的爱和友谊两种情感。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一种情感,它包含了感情、关爱和责任等多个方面。友谊则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是一种互惠的情感。
1 相似性:人们往往会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3 外貌吸引力:外貌吸引力是人们喜欢一个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貌吸引力包括面部特征、身材、服饰等。
人类喜欢一个人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互补性:有些人会被那些与自己不同但能够互补的人所吸引。比如,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可能会喜欢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4 个性魅力:个性魅力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吸引力。一个有趣、聪明、善良、幽默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人。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吸引我们?而有些人则让我们特别讨厌?这个答案是很复杂的,关于心理方面的科学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解释。
人际关系大师卡内基说:『 当你想要某人喜欢你,你就要对他的事情表现得备感兴趣,要诚心赞美对方,并且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 』
心理学家格诺尔也说:『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吸引是一种可以学会的行为,只要态度、行为、意图都很端正,向对方提出中肯的建议,付出正面的情感 』。
人们喜欢和自己有相同观点的人
有些人拥有和我们相同的价值观,有些人则和我们完全相反,研究显示前者往往会让我们产生好感。一旦对方与我们有共同点,就会产生认同感。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的初次相遇常常是一些共同会去的场所等等,因为在类似的生活环境圈里面更加容易维持彼此的关系。
吸引力是好感的导引线
关于外貌的优势,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外貌好容易有较高的吸引力,而吸引力又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好感。研究显示:如果两个人有相同的观点,他们会更加喜欢对方喜欢对方、男性较注重对方外貌更胜相似的观点、女性则重视是否有相似的观点更胜外貌。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吸引到对方?
男女性在互相吸引的过程中,会有以下几点可能的行为:
一、缩短空间的距离,互相靠近
二、彼此目光交流更频繁,时间拉长
三、交谈次数增加,时间拉长
四、对彼此的好感增加
五、认同对方的地方变多
以上是男女双方互相吸引可能会产生的行为或现象。
微笑是增加好感的方法
微笑不只能带来好心情,也能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或许是增加好感最好的方式之一。
看不见的磁场与频率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频率,对方是否频率和自己相同可以感觉的出来,这可能跟兴趣、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等有关。拥有相同频率的两个人更加容易互相吸引!
关于本篇文章更多内容请前往:
博客来:博客来:调情的艺术
博客来:把妹达人
博客来:把妹达人2:游戏规则
博客来:把妹达人之诱惑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