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选(4篇)
于洛生
(一) 情 缘
未来有一把锁
记忆有一把锁
她的像已收入一把同心锁;
清亮的心曲汇成河
专一的爱恋汇成河
有她的一生是光彩重生的河!
如画的情缘
是有霞光的春天
落英铺地的林间
殷红的思念堆积在眼前------
如诗的情缘
是激动的心弦
也许林中靓丽的仙子
已读懂心中熠熠的期愿!
(二)菊 花 神
穿过云彩的月光
飘洒在一园的菊花上
翩跹想往
宇宙蕴藏神秘的力量
可以令时光倒流
回溯到-------
汗青记载的一个晚上
丰美的菊花
同样的月光
焚香,祷告,有个女人
眉如鹅黛,亭亭玉立
虔诚,仰望-------
啊!人比月更明亮
貂蝉之月哦
风清云淡
馨香已远
我的想象似一尾人鱼
在星海的边缘
游弋
(三) 水的新生
刚刚从冰川上融化的时候
就神往自由
虽是山之子
却奔向海
因为海是--
水的不朽
一条大河快乐地奔流!
连长天都望不尽它寂寞的源头
不管明天是伫望的雨云
还是啸叫的海风
今天的浪花
都用雀跃的奔腾
炫示它的拥有
(四) 送 别
当你将远行时我有些心痛
想不到送别时是飘雨的天空
我们都将踏上渺茫的前程
也做好准备去度过风雨人生
我会给你写信的……
不会问你路上
天空响不响雷
身旁刮不刮风;
只问你旅程
手中有没有伞
天上有没有虹……
一、[诗歌的界定与分类
诗歌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
这种抒情性文体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人类早期的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这个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诗歌文体的抒情性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的构成。几千年来的诗歌文体经历了从简陋到多样、从单一到复杂的演变轨迹。在今天,人们给纷纭复杂的诗歌现象归类时已取得了下列的共识。
(一)抒情诗与叙事诗
以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作标准,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作者把社会生活做了“主观化”和“自我化”的处理,所有的诗歌意象都因经过了作者心灵的改造而出现个性化的变形,它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即使出现了少数人物形象和事件形象也是作者寄寓强烈主观感情的形象片断。它一般篇幅短小,常常借助主观抒情的艺术手法创造情感强烈的自我形象。抒情诗在历史上形成的基本体式有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等。曹操的《观沧海》、李商隐的《无题》、冰心的《春水》等就是上述抒情诗体式的典范。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与抒情诗相比,它有较完整的事件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来描写人物;而与小说、戏剧、影视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并跳跃较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使用的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叙事诗人“不是在讲说一个故事,而是在歌唱一个故事”(何其芳:《谈写诗》,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笫174页)历史上已有定型的叙事诗其基本体式有史诗、诗剧、一般叙事诗等。古希腊时代的《伊利亚特》、我国古代的《孔雀东南飞》、现代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这种诗体的代表。
(二)格律诗与自由诗
以诗歌的表现形式作标准,诗歌可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散文诗等几类。
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每首诗的行数、每行诗的字数、某一个诗句的节奏和某一个词的声韵等方面都有不能任意违反的格式和章法。在诗歌诞生的初期,人们为了便于朗诵和吟唱,就通过某些特定的格律来构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文体漫长发展历史中又区分出了古代格律诗和现代格律诗。古代的律诗、绝句以及词、曲就是古代格律诗的具体样式。律诗只有8句,绝句只有4句,它们都限定于固定的平仄韵律中,律诗的中间4句两联还有严格的对仗。词和曲更有固定的词牌和曲调,它们虽然诗句长短不一,但它们的平仄格律比律诗和绝句有更严格的要求。这些严密的格式形成了诗歌一唱三叹、节奏和谐的音乐性。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正在探索中,闻一多在30年代、何其芳在50年代都曾提出过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并且自己还身体力行地付诸创作实践;现在的作者们也试验了“同字体”(如九言诗)、“同顿体”(如三行韵式)、“对称体”及“素体”(每行5音步,不押韵)等现代格律诗的形式,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影响的现代格律诗。从诗歌文体特定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来说,中国当代诗歌非常需要现代格律诗的充分发育和生长。现代格律诗在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成功经验和继承中国古代格律诗的优秀传统方面,有着一片很值得写作者们探讨的广阔天地。
自由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它特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篇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作者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节奏旋律。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的自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郭沫若的《天狗》、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就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
(三)民歌与散文诗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碑相传的诗歌。民歌的形式生动活泼,它和自由诗一样不受固定样式和格律的拘束。诗歌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味,经常使用比兴和夸张来创造诗歌意象,体现出想象丰富、简洁明快、易记易唱的诗歌风格。
散文诗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诗体。它是诗的某些表现性元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元素的巧妙融合的产物。它采用散文的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炼内蕴的诗歌意象,它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是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暗喻和象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情景交融的诗境。泰戈尔的《新月诗》、鲁迅的《野草》、郭风的《叶笛》都是优秀的散文诗作。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诗歌的艺术形象比起散文、小说来有一种高度的集中与概括的特点。臧克家的《三代》,用6行诗就概括了旧中国农民代代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人、事、景、物、理的必须是典型的、精炼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省约的。它没有了小说形象的逼真性和散文形象的写实性,没有叙事性文学的那种情节枝蔓和场面环境。诗歌艺术形象的大部分资源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变形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证明诗歌是人类表达、渲泻情感的较好载体。诗歌作者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诗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贴地抒情达意。离开了人类抒情的动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诗歌形象抒发的情感从表现形态上看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它直接源于诗歌作者个人的诗美体验。但优秀诗歌的审美品质却是在这种个性化的情感里集中概括了人类深层的情感状态和人性深层的情绪体验。不同时代的人们喜欢吟咏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因为“相见时难别已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歌意境概括了人类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痛摧肝肠的离别、生死不渝的忠贞这样的共同的情感体验。诗歌作者抒写的是“小我”的情感,但它走向人类“大我”的境界是诗歌艺术得以永久流传的根本原因。
(二)大胆神奇的想象
诗歌形象传达的情感虽然是概括的、典型的,但它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是具体的、形象的,诗歌艺术的关键就是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意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为生动的具象,把作者的情感形象化。这种感情形象化是通过诗歌意象来具体实现的。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单位就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理经过作者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它是一种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又与生活物象截然不同的能在人们头脑中用想象感知的具象。客观性、主观性、独特性、概括性的融合是它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数量来考察,一首诗可以是以一个意象为主来结构,也可以把多个意象并置结构。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性质来考察,意象又可以分为描述性意象和拟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是作者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时,客观物象大于主观情感的具象。它是饱蘸着作者的情感(有时也使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对生活的形象作实景描摹,在意象形态上基本上不变形。拟喻性意象是作者主观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时产生的意象,它不是感官式的而是心理式的印象,它是作者记忆中的表象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的重塑,它超越生活的本相出现了变形。
不管是哪一种意象,诗歌作者需要运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把它们组合为特定的诗歌意境。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的作用下,诗歌意象的组合不像小说那样是一种体现因果关系的联贯式组合,也不象散文那样是一种突出作者个性的散跳式的组合。诗歌意象是一种突出作者情感的飞宕式组合。这种飞宕式组合,既没有时间线索来串连,也没有空间位置来依附,它完全根据作者抒情表意的需要来排列、组合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有巨大的跌幅,意象与意象之间有快速的转换。这种飞宕式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诗歌意境。
(三)分行排列与精炼优美的语言
诗歌意象在语言呈现方式上更有显著的特征。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意象采用了行列的形式来展现形体。当代诗歌理论总结的诗歌语言的行列方式有: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代表的9字4顿的“整饬的行列”;以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为代表的或长或短的“参差的行列”;有以贺敬之《放声歌唱》为代表的“递进的行列”;有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代表的“回环的行列”。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语言的内涵上,诗歌语言在物化意象时特别讲究精炼的内蕴,它要通过大力度的炼字、炼句,以较小的篇幅来完美地容纳高度概括的内容。诗歌语言以这样的外观与内涵形成了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新奇优美的审美特征。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三、诗歌的写作
(一)培养发现、捕捉诗歌意象和诗歌灵感的能力
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是一个意象。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从作者对生活中某个人、事、景、物、理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而获得的第一个意象开始的。诗歌创作的灵感就是诗歌作者对情感能够具象化、主观情志能够文字化的一种突然顿悟和把握。无形的情绪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观念突然有了具象,这使得诗歌作者的心理结构和语言结构有了豁然的改组更新。这种诗歌的写作灵感有短暂性、突变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长期艰苦的文学修养和积极努力的艺术构思是诗歌写作灵感得以爆发的基础。
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地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这就是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阶段。相当多的人不能完成这个三阶段的写诗过程。有的人虽有灵感体验,但未能及时地将诗美体验化为诗歌意象;有的人在脑海里虽然形成了诗歌意象,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将诗歌意象词语化、文字化,这样一首诗仍然活跃在作者的脑海里而不能成形。因此,发现诗美,体验诗美,传达诗美是一个诗歌作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这种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虽然它与人的诗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初学诗歌写作,反复学习、吟咏优秀诗歌,排除一些日常生活的功利内容,静心地投入感情去咀嚼生活,努力培养一种把抽象情感有形化、把内心体验意象化、把内心意象词语化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灵感——寻象——寻言”的诗歌写作三阶段顺利地连接和实现。
(二)用新奇精美的语言传达诗歌意象
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初学诗歌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贫弱。可以从下面几条途径来训练、提高诗歌语言的能力。
1、精选动词
诗语在传达诗美意象时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凝聚读者的审美注意。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曜曜生辉。艾青的诗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阮章竞的诗句:“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一个“封锁”,一个“断”,使诗歌意象非常生动地立于纸上。
2、嫁接词语
汉语和其它语言比较起来,它的词法最自由,词性最不固定。诗歌作者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个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台湾诗人蓉子的诗句:“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时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蓉子诗句中因有了“走过”,后一旬嫁接“踩痛”使意象显得新颖又独特。
3、一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一般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者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张烨的《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涵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跳跃省略
小说、散文的语言因为侧重再现意象,它的语言形态比较平实细密,讲究句与句之间清晰的纹路。诗歌语言要侧重于表现主观心灵,再加上它的篇幅限制,它必须借助跳跃和省略,跨跃一些过程性的叙述,省约一些小说、散文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连接语和转折语,创造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
5、超常组合
精选动词和一词多义是尽可能发挥一个词的多重内容,跳跃省略是从删减某个词的角度来增加内涵。超常组合则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诗歌作者微妙的情感体验。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典型的例证。
6、句法多变
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以陌生化的效果来表达诗歌作者的独特的内心感觉。
(三)用丰富神奇的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诗歌作者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歌意象系统。组合成什么样的诗歌意象系统就会产生什么样特定的诗歌意境,传达出什么样的诗美体验。诗歌作者的组合意象方法因为神奇想象的介入,显得比其它文学文体的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奇不意。许多一般人很难发现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在诗歌作者独特的主观心灵的体验下奇妙地连结组合为一个艺术结构,产生令人惊奇的诗歌意境。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
2、交错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显豁与深刻。
3、突反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
《乡愁》是当代诗人席慕蓉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分三节。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写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全诗境深幽比喻新异,语言贴切自然、朴素优美。
《乡愁》后被选为人教版《国中语文第三册》、高教版《大学语文》等教材中的课文。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乡愁 创作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 作品体裁 :现代诗 作者 :席慕容 作品出处 :《席慕容诗选》 作品原文,创作背景,文学赏析,名家点评,作品影响,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能公开往来。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却身在海外,心系大陆。而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这首《乡愁》。 文学赏析 写乡愁的诗很多,而席慕蓉的这首《乡愁》写得清爽缠绵,清爽缠绵中又透著淳厚。 远离家乡的人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像思念中的亲人的音容最容易出现在眼前一样,故乡的声音、故乡的容貌时时萦绕在游子的脑际。诗人将诗意赋予这种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诗中写故乡的声音是清远的笛音,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是故乡明。在古诗月夜思乡的意象中增添了牵魂摄魄的清丽悠远的笛音。与清远的乡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这正是诗人对人们情感的准确把握,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愈是熟悉的、了解的、亲近的,往往愈不容易一下子说出其容貌来。那种仿佛在云里雾里的模糊感觉更牵动人们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节。看到月亮,就仿佛听到故乡的声音;想在记忆的萤幕上看清楚故乡的容貌,故乡却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这就是乡愁,这就是被声音和容貌牵动起来的、梦萦魂绕的乡愁,不离不散的乡愁。把这种飘忽无定的乡愁,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达不出来的,被诗人表达出来了,一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一比喻抒发了情深似海的愁绪和怀念怅惘的情感,充分表现“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具活力。语言的贴切自然、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名家点评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周政保:寥寥数语,却写出了“乡愁”的形态与方式。这是席慕蓉作诗的好处。她那纤细的情感总是有所发现、有所抽象,特别是“故乡的面貌”、“雾里的挥手离别”。而“乡愁”是什么呢?诗人从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捞出了绝妙的回答这回答只属于诗。它突现了浸泡在乡愁中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的、但又难以言表的心境。这诗易记而动人。可见,精短且富有意味也是诗之所以焕发魅力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 现代诗人毛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既然挣不脱古人乡愁诗境的笼罩,就索性从这里出发,再图拓展。而当“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月夜笛声中拔地而起时,一个全新的创造便完成了。(《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 当代作家陆梅:纸上的故乡,心里的乡愁。在席慕蓉的诗、文里,乡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黄河岸,阴山旁,草原千里闪金光。(《满目星辰》) 作品影响 《乡愁》后被选为人教版《国中语文第三册》、高教版《大学语文》等教材中的课文。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9月出生。四川重庆人。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女诗人。笔名肖瑞、漠蓉、穆论、千华、席连勃等。1949年迁至香港。1954年自香港赴台。14岁入台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正式开始习画,同时开始写诗和散文。1956年向《自由青年》等刊物投稿。1959年入台湾师大艺术系。毕业后曾在台北市仁爱国中执教。1981年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出版一个月后就再版。另外一本诗集《无怨的青春》也成为畅销书。主要作品有:诗画集《画诗》,诗集《七里香》《成长的痕迹》《无怨的青春》《有一首歌》,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哀词》这首现代诗配图的画法如下:
1、选定主题:根据《哀词》这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色彩进行抽象或具象的表达
2、确定色彩和构图:通过运用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来构建画面,以传达出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创造层次感: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和光影效果等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和景深感,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吸引力。
4、结合诗歌内容: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者画出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或人物,增强画面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
诗还是句子?
现代诗——
曾几何时心中的梦想就如同一个赤子
在花丛绿叶中玩耍 不知这个世界善于欺诈
直到阴影下的荆棘突现 才赫然发现成长是如此需要代价
句子——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然后那些我本别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光 ,就这样被悉数想起。原来的我以为回忆是残羹冷炙,不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时体会不到那残存的温暖,现在才发现回忆也是一种执着一种信念,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1 语言析
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首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判断、评价鉴赏语言析般侧重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面进行
遣词造句,般要涉及词义、典故、及用词、用句精妙所等考查重点些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形象起着关键作用词语句例,逗春风绿江南岸逗绿字鉴赏析;逗云破月花弄影逗破逗弄两字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般考查某语句所蕴含言外意或言外情,所选语句往往些言简意丰逗立片言居要关键语句例,逗前度刘郎今语句含义理解、逗落花节逢君语句含义咀嚼等再,逗林花谢春红,太匆匆,奈朝寒雨晚风描写自凋敝外所包蕴恨家仇悲愤喟叹,逗燕涯,今燕谁家,写燕外所包蕴涯游惆怅态羁旅情怀,往往考查重点所
2.形象析
握诗词形象受诗情、领悟诗意基本途径
形象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物,《赤壁怀古》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抒情主公,《雨霖铃》逗我)
诗社提炼事象(作形象,《约客》逗敲棋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蝉》蝉)
景象(景物形象,逗漠孤烟直逗千树万树梨花)
握形象面所蕴含言外意,鉴赏功关键所例,我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江际流所描绘逗孤帆逗远影形象,悟作者由渡口相送至逗远影消尽,自仍依依舍深沉浓郁绵绵友情再,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逗杨柳逗晓风逗残月等意象所传达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风格
析古典诗歌写作技巧般侧重于面进行:
体各种修辞作用;
析诗歌采用表达式;
析诗歌结构技巧;
析其写作技巧
1)修辞:比喻、借代、拟、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式: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先景情,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景结情、总、见、层层深入、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耐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般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阔,别裁
衬托或烘托:衬反衬,借突
渲染:突形象,加强艺术效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于强调
白描:简练笔墨,刻画鲜明形象
析诗歌风格应结合代特征作者平尤其写作首诗歌背景进行例,李清照南渡前诗歌风格变化体现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语言描写,表现诗情,传达诗思想,些情思想我所说逗思想内容论忧忧民情、破家亡痛,游逐客悲、征夫思妇怨,至深于古典诗歌所表达思想情,稍微细致加归类,我难发现,忧愁、寂寞、伤、孤独、恬淡、闲适、热、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训练要求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要求必细说虽鉴赏文字较作文少,定要遵循逗意笔先原则,先构思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情愉快,考形较印象
表述严密,指行文注意表述严密性,论前照应,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所注意,能顾失彼,更能前抵牾
条理清晰,结构面要求般说,采用、二、三、四或者首先、其等标志明显式,往往条理清晰评价
逻辑合理,指即便见解逗前见古,见者高论,应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特点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定要注意握作者描摹事物所寄托情些咏物诗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读解用体味
于谦《石灰吟》:逗千锤万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怕,要留清白间首诗价值于处处石灰自喻,表达自尽忠,怕牺牲意愿坚守高洁情操决,咏石灰歌咏自光明磊落襟怀崇高清白格
2 边塞诗
盛唐期边塞诗,豪迈奔放、往前,代表物高适、岑参;宋代边塞诗更表现报门愤懑压抑及归家望哀伤,代表物范仲淹边塞诗歌特点于同角度展现代风貌,鉴赏应首先握代特征,推敲作品蕴含同思想情
3 咏怀诗
说写景诗借景抒情,咏怀诗特点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简洁文字、精选意象,融合自、社、历史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政者荒*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沉思,蕴涵深沉怀古伤今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诗歌载体,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重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评价鉴赏
(1)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落俗套
比杜甫《绝句》:逗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四句写四种景色,景,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清贫乐村居》,使用语言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称质朴其特点选用确切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加修饰,显真切深刻,平易近
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语言,家,写都家事,事雕琢李煜期词《虞美》,用语平淡,至深
(3)绚丽其特点富丽词藻、绚烂文采,奇幻情思
李商隐诗歌《题》,李贺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段等
(4)明快其特点斩钉截铁,语破
李清照早期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意言外,直接叙述,曲曲折折倾诉,言意,或引发,或欲说休,让读者体味
杜牧咏史诗,李清照期词等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贾岛诗,苏轼词
古诗鉴赏题六种答题范式
1 析意境类
提问式:首诗(词)营造种意境
解题析:种见题型所谓意境,指寄托诗情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构建让产想象境界包括景、情、境三面,答题三面缺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展现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氛围特点)+析情(析作者思想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5全卷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古谈诗歌创作曾说:逗作诗情、景二端请逗情逗景角度赏析首诗
明确:首诗写作者逗春行所见所闻:草水,树山,花鸟,谓句景,且每画面均特色(描图景)纯粹写景,景含情,情景交融诗逗花自落、逗鸟空啼景都显山宁静(点氛围),更透露丝伤春、凄凉情(析情)
2 析技巧型
提问:首诗(词)用表现手何效
解题析:表现手诗(词)用抒发情手段
答题范式:明手(准确指用何种手)+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何运用种手)+析效(手表达诗情,或刻画形象,或表现主旨
示例:阅读面两首古诗,答问题(2005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偶题(杜牧)
两竿落溪桥,半缕青烟柳影少绿荷相依恨,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杨万)
细草摇忽报侬,披襟拦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
两首诗都运用表现手刻画逗荷形象请指两首诗逗荷所表现同情特点,并作简要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拟表现手(明手)前首逗绿荷逗恨逗背西风(阐运用),含诗恨,表露伤平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首逗荷花西风吹躲藏于荷花,似逗愁热,却呈现娇羞态(阐运用),表露作者怜喜悦情,基调泼趣(析效)
3 析语言型
提问式:首诗(词)语言何特色
解答析:种题型揣摩别字词运用技巧,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语言风格用答题词语般:清新自、朴实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两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关语句具体析种特色)+析情(指表现诗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叶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首诗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突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句逗桑叶、逗土烟,景带情,含蓄抒发农民盼春雨忧焚情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影响其享乐(列例证)逗忧,两情,诗同情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情)
4 炼字型
提问式:联传神字
解答析:古作诗讲究炼字,种题型要求品味些经经锤炼字妙处答题能该字孤立起读,应放句,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句含义)+描景象(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点情境(点该字烘托意境,或表达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全卷第三世界题)
香积寺(王维)
知香积寺,数入云峰古木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评诗用逗诗眼逗说,所谓诗眼逗往往指句诗精炼传神字,认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眼逗别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逗诗眼逗别咽逗冷逗山流泉由于岩石阻拦,发低呤,仿佛呜咽声照青松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阴冷(释含义,描景象)逗咽、逗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显示山幽静孤寂景象(意境)(点情境)
5 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式:某词(句)全诗关键,
解答析:古诗(词)非讲究构思,往往字、词或句能全诗线索,构全诗情基调,抓住命题往往见,考查全诗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结构所起作用)+虑主旨(突主旨所起作用)
示例:阅读面首宋诗,答问题(2006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行尽野行莫嫌荦坡路,自铿曳杖声
注:诗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苏轼黄州居住与躬耕所荦:山石貌
第句全诗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句全诗铺垫,描绘幅雨东坡月夜图,营造种清明幽静气氛(思结构),映衬作者灵明澈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同型
提问式:认,认,觉呢
解答析:依据原诗(词)作答,定要原诗(词)找理由、原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原诗句关键点)+条述(用翻译形式)
示例:阅读面首词,答问题(2004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织,寒山带伤碧瞑色入高楼,楼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归程亭更短亭
关于首词表达内容,认逗游思归乡,认逗思妇盼归,认二者兼看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思乡归:、二句游眼前所见景;三至六句游触景情,设想家盼望自已归情景;两句游叹旅途漫漫,归乡期,更添愁苦(找要点,条述)
思妇盼归:片思妇见晚景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怀念游;两句写思妇高想游归途艰难,叹相逢期(找要点,条述)
二者兼:全词游思归乡思妇盼归相互渲染,传达逗种相思,两处闲愁情思
首诗采用(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技,写(意象)(某某)特点,表现(突)(某某)思想、情,起(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画种技,用水墨或色彩物象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用于艺术创作,指侧面着意描写,作陪衬,使所要表现事物鲜明突烘托,《秦罗敷》借逗行者、逗少等反应烘托秦罗敷美貌烘托物,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逗僧敲月门、逗月惊山鸟等闹衬静更物烘托,《琵琶行》三写江月,别烘托琵琶声美妙听、引入胜物凄凉、孤独、悲伤等情再逗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鲜明烘托汪伦诗浓厚情
2.用典
用典,即诗歌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讲究用典,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丰富性,表达性含蓄性,收言简意丰、耐寻味效,增强作品表现力染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功运用五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些典故都京口历史掌故,诗借助些历史事实含蓄自充表达自思想情
另外,化用前诗文歌赋,用典种王勃《藤王阁序》几乎句句用典,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姜夔《扬州慢》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诗,形虚实比,表达物非、今非昔比凄凉
3.虚实
古论述文章用概念,虚与实相,者实,者虚;客观实,主观虚;具体实,抽象虚;眼前实,想象虚……诗歌用手,拓展诗歌意境柳永《雨霖铃》,眼前作别实,别想象虚,虚实相,产穷余味李煜《虞美》,前六句实虚,即逗春花秋月何(实),往事知少(虚)楼昨夜东风(实),故堪首月明(虚)雕栏玉砌应犹(实),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自故哀思再姜夔《扬州慢》,眼前衰败堪景实,假设想象虚采用虚实结合写,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作品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
1 诗词标题突破
标题概括作品重要内容,标题揭示作品线索,标题奠定作者情基调
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门复竹,疑故
滴枝露,稍沾阶苔 何入幌,拂绿琴埃
标题逗闻风二字全诗线索,理解全诗内涵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思友、闻风疑友;颈联写风吹叶,露滴沾苔,用意写风;尾联入幌拂埃,说风,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意见,全篇紧紧围绕逗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微风形象,表现诗孤寂落寞情,抒发思念故情怀
2 诗词描写景色逗冷逗暖色调突破
古写诗作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首先要找写景词句,再体味所写景逗冷逗暖,进握作者思想情
例: 水槛遣二首(其) 杜甫
郭轩楹敞,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
细雨鱼,微风燕斜 城十万户,两三家
首诗写景主要二、三联,诗先用逗澄江少平岸,幽树晚花写阔幽美草堂四周环境,再用逗细雨鱼,微风燕斜勾画幅机勃勃春景图看,鱼毛毛细雨摇曳着身躯,燕微风吹拂轻盈飞翔,欢快、自由啊!诗通绘制逗暖色景,抒发种历经战乱暂安身闲适喜悦情
3 诗词所选取意象突破
古诗词许意象都特定含义,诗通选取特定意象表达内独特情我鉴赏要留诗词现意象,调积累,揣摩意象含义,理解作品内容
例: 信秋词五首(其)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诗首句用逗梧桐、逗秋叶些带凄凉悲伤意象渲染萧瑟冷寂气氛,第三句逗熏笼进步烘托深宫寒夜环境结合末句便知,由于诗境凄清、愁恨难眠,才自南宫(皇帝居处)漏声凄清、漫
4 诗词所暗示关键词突破
诗词诗逗缘情发产物,能捕捉诗词些能显现诗情字眼,便找鉴赏该诗词钥匙
例: 江楼旧 赵嘏
独江楼思渺,月光水水 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首句逗思字奠全诗情基调,我窥视诗内世界窗口诗何逗思思象联系文知,诗由于见与相似景物触发友思念
5 作品含诗眼句突破
古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字传神,句传神些含诗眼句往往能体现作品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登临遍池台 何石门路,重金樽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杯!
诗第三联描写,逗落逗明二字精练传神,该联诗眼逗落给逗泗水,像落般,使静态形象态化;逗明赋予静态自色彩,说徂徕山何青绿,说苍绿色彩主意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难发现诗山水写隽美、秀丽,衬托与友情谊纯洁邪
6 作者经历突破
逗诗言志,作者经历同,()通诗词所表现思想倾向同,鉴赏妨作者所处代环境及其经历突破
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塞北江南,归华发苍颜布秋宵梦觉,眼前万江山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坚持抗金复,受重用,抱恨终词作抒写其力 图恢复家统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首词抒发壮志难酬仍忧忧民宏襟怀
7 诗词典故含义突破
古代诗创作,借助些典故表现广泛深刻主题我关注些典故,解些典故,疑助于握作品主题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轻 十觉扬州梦,赢青楼薄幸名
诗逗楚腰纤细典《韩非二柄》:逗楚灵王细腰,饿逗掌轻典《飞燕外传》,指汉帝皇赵飞燕,逗体轻,能掌舞诗借用两典故意说明自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逗十与逗觉相,给逗久与逗极快鲜明比,显示诗慨深纵观全诗,发现诗所遣怀,仅忏悔意,前程恍惚梦、堪首意
8 诗词注解突破
诗词鉴赏原诗附注解,阅读些注解,帮助我解作者、作品关情况,便更准确理解作者情及作品内容
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雁引愁,山衔月
云间连榻,接行杯 醉凉风起,吹舞袖
[注]诗写于李白流放途遇赦秋季,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诗注解提供该诗写作背景,逗流放途遇赦几字想见,诗应带着轻快情写作诗诗笔自万物象赋予命:雁高飞,带走诗忧愁苦闷;月山口,仿佛君山衔团圆月情意景便衬托诗遇赦极其欢快情
++++++++++++++++++++++++++++++++++++++++++++++++++++++++++++++++
刚复习,所整理
丝蜈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的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2、抽象。 3、借代。
1比拟
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作者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明显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拟物与拟人。在我国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是以物拟人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例如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是本体,它仿佛懂得时间节气,正当万物萌发生长需要的节气,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来到,以滋润干渴的大地。这种恰当的比拟,倾注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心情。把春雨的特点和品性写得十分细腻、准确。
又如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当“垂手相看泪眼”,但是却笑不出来。宴席上的蜡烛似乎也理解这种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蜡烛本无人性,但在别宴上,它于诗人的眼中仿佛也通人意,这上为何?只因在蜡烛红晕的映照之下,诗人想到今夜过后,彼此将各奔东西,日后相聚恐怕寥寥,所以当时情感充沛,难以抑制,因为心中有请,眼前的一切也皆有请了,表达了与故人分别是难分难舍的深沉而真切的感情。
不仅在中国古诗词中有大量的拟人修辞,在外国的诗歌中这种手法也是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学者菲利普锡德尼的《多么悲伤的步子,啊,月亮》(With How Sad Steps,O Moon):
多么悲伤的步子,啊,月亮,你攀到了天空!
多么寂静,你一副苍白的面容!
什么,天堂上的忙碌的射手
也要将他的利剑舞弄
真的,如果长久以来熟悉爱情的眼睛
能够识别爱,我从你的憔悴的面容
可以看出,你在为爱情所烦恼,
对同病相怜的我来说,你诉说了你的处境。
…… ……
诗中的“我”正在遭受爱情的折磨,把一切都看的那么悲伤,他把月亮拟人化,认为月亮也是“迈着悲伤的步子,攀上了天空”,他用自己的感触,证明了月亮也在承受感情的煎熬。在诗人的眼中,月亮的步子“悲伤”,月亮的面容“苍白”、“憔悴”,只因月亮也感情受挫,诗人将自己复杂而抽象的内心苦闷,借助月亮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的想象和感受,间接的表明了他被他的爱人所轻蔑和背弃,尽管他的感情是那么深厚和忠贞。若诗人只用笔在纸上写自己有多么难受,多么伤心,但读者也不可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也就达不到他所要表达的目的。
有如英国哲学家兼诗人托马斯厄纳斯特体姆的《秋》(Autumn):
一缕清寒在秋夜中飘荡——
我漫步出门,
见一轮红月依在树篱上,
如同一个红脸膛的农夫。
我没有停下来说话,只点了点头,
周围是沉思的繁星,
白皙的脸,像城市中的孩童。
诗歌的主题是萧索的秋夜中高悬天幕的月亮和星星,诗人出人意料的把月亮比做“红脸膛的农夫”,而把熠熠闪亮的星星比做脸色白皙的孩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诗人提倡回归自然和对城市生活厌倦的倾向。以为“农夫”,我们便会想到田园生活,因为“孩童”,我们便会想到单一自然的生活,若诗人将自己的主张以哲学论文的形式写出来,读者未必能读懂更何况接受。然而,在诗歌中运用恰倒好处的比拟,达到了节奏和韵律的结合美,读者往往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接受。
诗歌中以人拟物很少,但以物拟人不论古今中外,都有大量遗存,尤以现代诗中更甚,在此不做更深的探究。
2抽象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我们把别林斯基所说的诗人借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理念的“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称为诗歌的意象。诗歌,是一门语言的意象艺术。没有意象,便没有诗;没有博大精深的意象文化,便不会有诗的登峰造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源头是《诗经》。早在25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这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录诗305首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伟大就在于集“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之大成,开中国诗歌意象之先河。《诗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意象文化,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或决定人们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
中国诗歌的意象文化在唐代达到鼎盛。就唐诗的总体而言,直抒胸臆的成分受到了最大可能的限制,而意象的感性和完美性则被发挥到了极至。以至时隔千年,还深得大洋彼岸英美意象派始祖庞德、洛厄儿的垂青,成了英美意象派诗歌诞生的艺术土壤。
这一点,从李白的《玉阶怨》便可窥见一斑。如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全诗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宫中怨妇的形象:尽管夜色深沉,她还兀立门外,直到台阶上的白露打湿罗袜,方才醒悟过来;然而当她退回屋里,刚放下水晶帘,却又透过玲珑的帘子,望起秋月来了。
写宫怨而只字不提“怨”字,又不涉及心态,诗人似乎只是无动于衷地在作纯客观的感性的描摹,然而幽怨之情却有如余音绕梁。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诚然,就诗歌意象的感性和完美性而言,唐诗几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这也许正是中国现代诗诞生的一个原因吧。为了寻求突破,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形象的魅力,使抽象的理念、情感彻底知觉化,一些诗人转而从法国象征派中借鉴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和通感的普遍运用等。
中国现代诗在意象的感性和完美性上有否实现对唐诗的超越,暂且按下不表。有趣的是,另一场诗歌意象的创新却开始悄然酝酿,一种新的诗歌意象的审美意趣盎然而生。
如果把发轫于《诗经》而到唐朝达到顶峰的极具感性的诗歌的意象称为“具象”的话,那么,这场诗歌意象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具象”感性的弱化,其结果是导致抽象化意象——“抽象”的蔚成风气。
其实,如同“具象”之发轫于《诗经》,中国诗歌意象的抽象亦滥觞于中国古典诗歌。有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为证: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置身于风和日丽、姹紫嫣红的江南,却时时惦记远在风凝霜重的北国陇头的友人,于是折下一枝梅花,想托“驿使”寄给他。但不说送去一枝梅花,而是把它抽象为“一枝春”。原来诗人要赠送友人的,不是一枝梅花,却是一个完整的春天、一股浓浓的春意、一种深情的慰藉!真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说这种对诗歌意象的抽象在古典诗歌中尚属凤毛麟角,那么,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一些现代诗中则已是不难寻觅。台湾现代派鼻祖纪弦写于1944年的《黄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兵营里的洋号,/吹的是五月的悲凉。
诗人把“兵营里的洋号”吹出的号声这一听觉“具象”抽象为“五月的悲凉”。表面看来,意象的“感性”被弱化了,意象由原来的“具象”变为“抽象”,然而诗意反而被大大强化了。倘若把“五月的悲凉”改为“悲凉的号声”之类,诗意便荡然无存了。
九叶诗人陈敬容写于1946年的《黄昏,我在你的边上》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有风,树叶却片片飘落,/向肩头掷下奇异的寒冷。
这又是把“飘落”的“树叶”这一视觉“具象”抽象为“奇异的寒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抽象”开始在大陆新诗创作中频频登场,大显身手,其势有如黄河之水,从天而来。我们随便可以举出一串例子:
①老汉趴在墙头上望/心思在烟管上一亮一熄(郭培康《川西中秋》)
②今晚我们有双倍的酒量/饮几缕思念/饮几片渴望(孙中明,《中秋》)
③或者像那一对情侣/挽着爱,走向草地和林荫(张功臣,《车过惠远》)
④竹桌上,摆满了富/竹壶里泡香了话(孙新凯《竹山人家》)
⑤是的,她很美丽/线条弹响过多少男性的期冀(李发模,《照镜的少女》)
⑥走进外国观众十三次谢幕的狂热/走进一夜间风靡香港报纸头版头条的惊叹(阳飏,《反弹琵琶女》)
⑦稳坐“嘉陵”,稳坐在/一个崭新的变迁(田俊,《起跑线》)
⑧夯实一根又一根信念/铺平一块又一块期待(笔者,《致秀屿港巨型起重船》)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概括出“抽象”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具象”和“抽象”一前一后,同时出现。例⑦就是由“嘉陵”(摩托)抽象为“一个崭新的变迁”。另一种是“具象”不出现,直接以“抽象”代替“具象”,但是读者可以思而得之。例⑤就是直接用“期冀”代替“期冀的目光”。
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所谓“抽象”其实也还是有象的。意象的抽象化就是诗人对其借助于表达某种微妙的情感、理念的意象的审美指向。意象的感性虽然被弱化了,但还必须保留原意象的“具象”特征,具备五官的可感性;否则就不再是意象了。如例①,燃着的烟头虽然被抽象为“心思”,但却是“在烟管上一亮一熄”的;再如例⑤,“期冀的目光”虽然被抽象为“期冀”,但却是可以被“弹响”的。
倘若以为这种诗歌意象的创新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以往诗歌的抒情方式不外乎四种:
第一种是移情于象,或曰“寓情于景”。如王勃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这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渲染其思乡之情。再如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这又是以抒情主人公悠然采菊的形象寄寓其归隐后陶醉自然、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这种抒情方式亦为西方象征派和意象派所惯用。
第二种是因象生情,或曰“触景生情”。如王维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这是在描绘了山林中秋雨初霁、明月照松、清泉漫石、浣女夜归、渔舟下水等恬静、和谐、优美的画面之后,表达其陶醉山色、乐于归隐的愿望。
第三种是以象抒情。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以喻象“一江春水”,从时间上的无穷无尽、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抒发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以及对往昔生活的眷念。再如秦观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郴州旅舍》)这又是以拟象“砌成此恨无重数”抒发其交织着进愁、退愁、旅愁、乡愁的无垠之恨。以象抒情是新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抒情方式。
第四种是直抒胸臆。如李白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开篇即以这两个散文化句式突兀而起,宣泄因时光难留、壮志难酬而积压已久、一触即发的郁闷和忧愤。
上述四种抒情方式中,前三种都离不开“具象”,无不极具感性和完美性,充分体现了诗的特质,因而在诗歌创作中被大量普遍广泛地使用。而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诗人却是凭借对诗歌意象的抽象,开辟出一片“抽象”抒情的新天地。
且看丁芒的《天空》(《星星》诗刊1984年第7期):
雪光在你的眸子里/像一朵火苗闪动。/这是发亮的大地/投在你心中的倒影。 我却看到,是你/倾泼出来的欢欣,/你把发亮的爱/在祖国大地上铺平!
诗人把“雪光”抽象为天空“倾泼出来的欢欣”和“在祖国大地上铺平”的“发亮的爱”,从而热烈讴歌了天空对祖国大地的博大而热烈的爱。
再如古继堂的《地狱谷》(《星星》诗刊1984年第7期):
哦!一个小小的鸡蛋,/连着人世的两个极端,/把天堂和地狱,/放在一起展览。 看!/那沸腾的泉水里,/煮着欢笑,/也煮着辛酸……
地狱谷在台北市郊,有沸泉可煮鸡蛋,穷人在那里摆摊卖蛋,游人煮食取乐。诗人把正在“沸腾的泉水里”煮着的鸡蛋抽象为“欢笑”和“辛酸”,从而表达了对天堂和地狱般两极分化的极端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这种由诗歌意象的抽象而来的“抽象”抒情,实际上是对第三种抒情方式——以象抒情的丰富和发展,其蔚成大国给中国诗坛带来了新的震撼和惊喜。
3借代
谈话或行文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事、物,而借用另一种和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语句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做「借代法」。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
(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二、专名代本体。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如:
(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三、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如:
(5)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
四、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如:
(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下面举个例子:
借代 文 / 水东蛇
当他傻笑时,听到那阵风划过他的身旁。
“你身上挂着的香草,我梦中的陶醉。你低垂的背影看不见我在夜间搂着你得影子起舞弄凄影。伸出你手,我一起走入那片花海。”
他微笑而不答,微风吹落他的耳旁的芳草,凄月唤不回那片残缺。
“春天菊花香,夜色荒芜我看见蚂蚁在远方流浪。”
她划船忧愁地徘徊在她的青丝,不知道谁在说谎言。
“梦伤夜,有一个姑娘告诉你,她想在你身边,祈望老天让她和另外一个灵魂去绽放青春生命灿烂的花朵。最后她含笑着什么都没有说,举身长唳如迷路的鹰隼。”斜阳正迷离伊人已船过。
姑娘兰桨桂枝,河水清清躺过齿痕。
某在下游向他伸出诱惑的苹果,胃囊空虚还是脸色发青,她义无反顾上岸走向红苹果的滋味。
她对兰桨说:“这是个青涩涩、甜滋滋的苹果。”
某燃烧着说:“好一个红灿灿、金晃晃的苹果。”
他疯疯癫癫喊着:“苹果,苹果。如果有时光。而何为时光?河水去悠悠,香囊空淹留。抓不住的寂寞,谁是青春过客?”
伸出颤栗划过流水。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借代在运用中还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借代运用恰到好处,借代辞格的运用主要遵循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三大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借代是本体与借体之间的替换,这种替换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两者存在了这种相关性,联想机制才能沟通本体与借体。这种相关性可以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或者是因果上的,种属上的等等。它不是物理世界的普遍的联系,而是经过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心理层次上的相关。这种关联性要被用于借代修辞,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一个借代文本要经过读者的解读,如果读者经过思考仍不能发现借体与本体的相关性,破译修辞信息,那么,这次修辞活动就是失败的。当然,有些相关性可能涉及专门的领域或者只在一个团体内被认同,利用这种相关性建构借代文本时,要在上下文中做出说明,让读者在解读时有理可寻。借体与本体存在相关性是借代运用的最基本要求。
(二)显著性原则
单纯就本体与借体的关系而言,为了实现单纯的称说功能,与本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最容易成为借体。也就是说,在一个概念域里,离本体概念越近,越有可能成为借体。但是,多数借代文本的运用不只是单纯的换名那么简单,表达者总是或多或少的想要这个文本起到描写的作用,在这个因素的参与下,显著性原则就发挥作用了。表达者将最为显著的特征作为借体,呈现在解读者的面前,使本体事物更富有形象性,也能让解读者更深刻的体会本体事物的特征。
以上的两个原则,关联性是基本原则,显著性是最高原则。一个借代文本得以构成,必须建立在关联性原则的基础上,这是借代辞格存在的前提。而一个借代文本的好坏,取决于它对显著性原则遵守的程度。借体事物越显著,借体对本体的描写就越形象,越深刻。
(三)切境性原则
借代辞格的运用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有时是对事物的褒扬,有时会起到讽刺的效果。因此,借代的运用要注意适合题旨情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修辞对象。不同风格的借代运用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在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不同性质的人要突出不同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如战国楚屈原《渔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
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官名,主管楚国屈、景、昭三姓王族的家务。屈原曾为三闾大夫,因其生性耿直,赢得世人的尊重,所以在此以官名称呼屈原,以示对他的尊敬。
鲁迅的《药》中有处人物特征的刻画: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问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义哥是一手哈拳棒……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这里“红眼睛”“驼背”显然是不好的身体特征,带有讽刺的意味,在描写反面人物时,偏偏抓住这两个特征,刻画入木三分;如果将这运用于正面人物的刻画,效果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语体差异。借代辞格在小说、诗歌中运用较为普遍。小说中,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事物多用借代。诗歌中,有时迫于字数、音律的调整,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运用借代;有时为了不直接说破,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语义空白,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是诗歌的审美特性而运用借代辞格。与前两种文体相比,政论性文体因为以语义明白为主要要求,一般不会用借代辞格。
结 论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古人对借代的研究成果散见于诗话、文论中,缺乏系统的论述。现代的研究则重在微观,为此从宏观上研究借代辞格的分类、功用和运用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相关概念的临时替代。总的说来借代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借体是本体的一部分;二是借体不是本体的一部分,但有着固有联系的;三是借体是建立在一定民族文化层次上的。借代辞格的功用具体地表现为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简洁精练、富于变化、幽默诙谐等,可以总括为称说功能和描写功能。相关性、显著性和切境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个原则。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逗春风又绿江南岸地中的逗绿地字的鉴赏分析;对逗云破月来花弄影地中逗破地逗弄地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逗立片言以居要地的关键语句例如,对逗前度刘郎今又来地语句含义的理解、对逗落花时节又逢君地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地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逗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地,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逗我地)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逗敲棋子落灯花地)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逗大漠孤烟直地逗千树万树梨花开地)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地中所描绘的逗孤帆地逗远影地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逗远影地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中,通过逗杨柳地逗晓风地逗残月地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逗思想内容地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逗意在笔先地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地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地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地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逗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地请从逗情地和逗景地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逗春行地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逗花自落地、逗鸟空啼地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逗荷地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逗荷地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逗绿荷地有逗恨地而逗背西风地(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逗荷花地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逗愁热地,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逗桑无叶地、逗土生烟地,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逗忧地,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逗诗眼逗的说法,所谓地诗眼逗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地诗眼逗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逗诗眼逗分别是地咽逗和地冷逗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逗咽地、逗冷地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逗游子思归乡地,有人认为是逗思妇盼归人地,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地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逗行者地、逗少年地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地、逗僧敲月下门地、逗月出惊山鸟地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逗桃花潭水深千尺地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逗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地,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逗闻风地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逗闻风地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逗冷地逗暖地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逗冷地逗暖地,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逗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地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地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逗暖地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逗梧桐地、逗秋叶地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逗熏笼地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逗缘情而发地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逗思地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逗思地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逗落地逗明地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逗落地给逗泗水地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逗明地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逗诗言志地,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逗楚腰纤细地典出《韩非子��二柄》:逗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地逗掌中轻地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逗体轻,能为掌上舞地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逗十年地与逗一觉地相对,给人以逗很久地与逗极快地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逗流放途中遇赦地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一、关于现代诗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二、鉴赏诗歌应关注的内容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2 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3 诗歌的情感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4 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1 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2 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3 明“虚”“实”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4 推敲手法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5 知人论世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