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第1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应当重视。下面我给你分享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篇一

 摘要: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人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导人新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作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所极力推崇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何才能让平凡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如何才能把平淡的文字演化成绘声绘色的课堂教学,而且能够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集中精力去听课,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导入的作用

 1引起注意,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上课开始。学生由课问的游戏状态到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搞好了这个时间差的过渡,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的目标迅速转化为学的需求,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2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晟好的老师”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的导入采用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式,就会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3沟通感情,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伊始。教师就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导语来教学,就会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在设计导语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被问题难倒了。再想让他们进入到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明确目标,向学生交代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要使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导入环节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弓l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求,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善抖包袱,设置悬疑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卖拐”和“卖车”,这两个作品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导入,来瞬间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对方紧跟自己思路走的目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这方面着手,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更多的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感性认识很强,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会尽力去学习研究,总能够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妨多提一些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话题。

 三、通过旧知识进行导入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对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为当堂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我们通过旧知识来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也是常用方法。比如有的课文比较长,我们一节课无法讲完的时候,在第二节课就可以针对前一节课的主人公或者故事情节展开提问,这样既对上节课内容做了相应的复习,也完成了对这节新课的导入教学。

 四、故事导入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占据思想的主要地位,他们对一些相对简单,同时又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除了相应的游戏教学外,故事教学的导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结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自己编排故事,也可以通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导入,或将小学生作为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这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吸引到课文教学中来。还有很多导入方法,大家都可以借鉴,笔者也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在此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比如:简介导入、实物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录音导入法、图示描述法、录像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鉴于篇幅的关系,笔者不能把所有的方法加以详解,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广大老师都可以把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发扬光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而在于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同学在新课改的推广下得以滋润和成长。虽然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像磁石,它能让学生的分散思维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提高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导人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人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对一节课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

  1、集中注意

  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转到课堂上来。

  2、激发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3、明确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已的学习。 4、联结知识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籍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 5、沟通情感

  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导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人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导人新课。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一、导入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从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书籍和他们的教学案例,我从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断,或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在课前导入这个细节中,更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环节。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这样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确实好的开头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一半。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课前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这种定向的中介作用在教与学中有着激情引趣、促进和谐发展的功效。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用语策略

 课堂导入技能是指授课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及手段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的教学行为。课堂导入多用于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或者教学重、难点的铺垫,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当受到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导入语的运用。

 1沟通

 导入语的“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或提示,架设信任、理解的桥梁。二是教学内容的沟通。教师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简明扼要的讲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介绍,然后解题明旨,进入新课的教学。

 2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内驱力”,获得学习上的自觉性,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3布疑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教师一上课就紧扣教学内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语调从容不迫,语势异峰突起,一个强调性的重音、一个回味性的停顿,会很快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4激情

 即激发情感。一上课,教师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与氛围中去,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获取知识。

 三、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1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而引进新知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旧的知识,进而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运用这个导入法时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里得出新的结论,从新的知识中去寻找和追溯旧的知识,新旧结合启发学生。此导入法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问式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 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导入法”就是以问题为一条引线,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思趣,创设出良好的入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问题的引入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和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要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肤浅到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随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奥到学生思索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而导致“冷场”或老师自问自答的程度。同时,将提问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讲完故事,广告、诗歌、音乐、绘画作品展示之后马上提问,效果最好。

 3设置悬念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人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学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理解、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在上《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时,我告诉孩子们关于小皮匠和诸葛亮有这样的一句话――“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读了这句话学生会想三个普普通通的小皮匠是怎样赛过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呢小皮匠和诸葛亮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总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引入设计应当做到“引入”必须切题,它不能为引人注目而离题万里;“引入”必须精巧,它不能为哗众取宠而喧宾夺主;“引入”必须自然,它不能为故弄玄虚而矫揉造作。好的引入设计应当是主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服务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才是它最根本的原则。

引导教学活动的开端。根据查询《现代职业教育》官网显示得知,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导入环的作用是引导教学的开端。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 式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导入的方式多种,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为大家介绍课堂导入的13种方法。

1、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3]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设备对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的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

2、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3、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4、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从而产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5、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及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6、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温故而知新,从中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7、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8、设疑导入: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思想上产生一些疑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9、经验导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作为切入点,通过激活学生内心与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关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10、观念冲突导入:是指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原本平静的大脑顿掀波澜,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11、板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变换,新奇独特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12、活动游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13、练习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

 导语: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忆深刻,对不感兴趣的则毫不在意;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展示欲望,好奇心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对教师的批评表现得十分脆弱。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贴切、精炼、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创造条件,最终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应掌握并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分析

 一、课堂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记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这就是标准的语文课。随着语文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课堂导入在教学环节中占用的时间虽短,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能

 根据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约瑟夫・特雷曼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他认为听课开初15分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8成,听了30分钟后,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5成。上课前,学生的思维处于涣散状态,这时就需要老师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

 2、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这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衔接新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主要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的进入新知识领域,去探索新知识。这样既给学生复习旧知识的机会,又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4、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是上好课的前提。良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关系,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展示学生风采,增强语文魅力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展示的欲望,课堂导入也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自我展示机会。语文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必要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舍得把课堂导入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有利于营造开放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增强语文学科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爱上语文课。

 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使得语文教师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相较于传统的导入,语文课堂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清,或者在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克服了上述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之后,语文课堂的导入又出现了下列新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语文教师只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对课文内容准备不足。有的教师为了准备课堂导入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导入的时间过长,忽略了课堂教学内容,这就是舍本求末了。课堂导入应实事求是,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重热闹轻效果

 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语文教师错把“活力”、“热闹”作为课堂教学要求,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课都是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讨论会等方式导入,课堂上师生热热闹闹,语文课活泼开放,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开开心心,却忽略了教学内容,造成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发生偏离,严重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3、重多媒体轻传统教具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可闻化、现代化。它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多媒体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于是每个教师、每一课都离不开多媒体,甚至出现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现象,而其它的像粉笔、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等传统教具受到轻视。这不仅造成教师对多媒体的严重依赖,还会削弱教师基本的教学技能。对学生来讲多媒体的直观性、图像化固然很好,但有时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相反的效果。

导入语功能:

1激发兴趣,引发动机。

2引起关注,导入情境。

3沟通情感,活跃气氛。

4承上启下,明确目标。 导入语的要求:

1要新颖活泼,忌平淡刻板。

2要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

3要短小精悍,忌冗长拖沓。 结束语的作用:

1整理概括,巩固记忆。

2启发思维,开阔视野。 结束语的要求:

1忌拖沓 2忌仓促 3忌平淡 结束语的种类:

1归纳总结式 2拓展延伸式 3练习巩固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41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